越是漂亮的月季種植難度越大?這完全是人們誤解了。如果能夠根據所在地區的氣候條件選擇正確的月季品種,幾乎不用花費太多精力去打理它們。
對於月季來說,無論孤植還是與其他植物混種其景觀效果都非常漂亮。月季品種繁多,植株大小各異,從成品個頭不超過10CM的微型月季,到植株可蔓延至12米高的巨型蔓性月季。
紅色、粉色和黃色的月季最為流行,除了純藍和純黑色的花朵外,其他各類顏色的月季花朵幾乎都能看到。
大多數月季都需要保持充足的養分供給。應將其種植在使用堆肥進行過較充分的土壤改良的地方。在生長季節應每2~6周施一次肥。在適生區以及更冷的地區,第一次霜凍來臨前兩個月停止施肥,以避免植株在生長季晚期長出新枝條,因為在寒冷冬季來臨前,新長出的枝條仍過於柔嫩,從而不能抵禦嚴寒。
不同類型的月季修剪方法不同。對於所有品種來說,都應隨時觀察,以便及時將枯死或受損的枝條修剪掉。大多數的月季以及低養護要求的景觀月季幾乎不需要進行額外的修剪,只需將柔弱的枝條和藤條進行疏枝。其他品種的月季,如藤本月季和雜交花香月季則需要在冬末和初春進行強修剪。當月季花朵凋謝後,應將開敗的花枝剪掉,以促進植株再次開花。
氣候條件是導致月季對各種病害和蟲害產生不同易感性的重要因素。在潮溼地區生長的月季更易發生病蟲害問題。
即使在一些易感病害的地區,也可以選擇一些抗病蟲害的品種來抵擋病蟲害問題的發生。雖然一些月季種植者習慣於噴灑一些抗病蟲害的藥劑進行預防,但其實大可不必。更環保的做法是等到問題出現後,確定問題所在,然後有針對性地運用對環境影響小的措施加以控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