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基金
付娟,會計學博士,12年證券從業經歷,農銀消費主題混合和農銀中小盤混合基金經理。投資風格整體表現為激進成長,具備較強選股能力,偏好成長股投資。聚焦行業景氣度和公司盈利穩定性,在計算機、電子等板塊挑選符合創新升級、競爭優勢突出的龍頭企業進行配置,同時積極關注宏觀政策轉向帶來的「穩增長」相關機會。
農銀匯理投資總監付娟是家電行業研究員出身,注重消費但不偏頗,即使在熊市中消費股表現搶眼,她表現得仍相當理性。在她看來,今年以來消費股調整理所必至,除估值高企外,作為會計學博士的她敏銳體察到消費股財報中,現金流、預收帳款等項目都在走弱,她建議保持理性,短期內看淡消費。
以消費為代表的成長股財務狀況往往非常複雜,作為會計學博士的付娟,這樣的行業更能發揮她的專業和行業經驗優勢,也促使付娟逐漸形成了以成長為標尺的投資風格。她深耕成長,所管理的農銀匯理消費主題和農銀中小盤自成立以來分別獲得了116.13%和86.25%的回報,均超越了同期同類90%以上的基金。(數據來源:金融界智能金融研究中心,截至2018年9月13日)
成長性是配置的唯一標尺
近兩年市場出現風格轉換,中小盤股業績回落,大盤股表現相對較佳。在業內開始謹慎中小創,積極布局大盤藍籌時,付娟卻堅持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結構性分化加劇的背景下,一些新興領域還是存在布局機會的,在投資時要儘量淡化指數風格影響。
付娟表示,中小創的調整是一個相對的趨勢,其本身業績增速並未發生大幅回落,只是較主板而言有相對回落的表現。資金面偏緊疊加新股發行加速,促使市場整體流動性收縮,出現風險溢價,中小創的估值受損。在個股外延的路徑上由於監管抑制併購導致估值溢價消失。這兩方面原因導致中小創近兩年走勢疲軟。
目前以計算機為代表的成長性板塊,包括軍工的投資價值已經凸顯。在機會選擇上,付娟認為還是要考慮風險因素,儘量迴避那些不確定性高的成長股,以及過度非理性擴張產業。具體行業上,她看好新興技術以及符合未來國家升級方向的領域,比如雲計算、半導體、計算機軟體、5G、軍工,這些行業的景氣度均有增加或延續,仍然存在機構性機會。
2011年-2013年得益於智慧型手機的滲透和4G的全面發展,整個網際網路標的呈現出較高的成長性,成長股迎來了一波牛市。而2015年-2017年,經濟復甦背景下,行業出現供給側改革,龍頭的份額不斷提升,同時國家政策主導外資入市推動了藍籌股上漲,風格出現反轉,傳統價值股穩步跑贏成長股。
市場對於價值和成長的界限似乎過於絕對,在機會的選擇上也過於理性。對此付娟認為成長和(港股00001)價值間並不是對立關係。更多地需要我們在投資的過程中同時兼顧,在不同的時點,把握住投資的側重點,靈活配置。她認為只要成長性好,估值恰當,就值得去配置,相反成長性缺乏,甚至出現收縮的行業和個股,就需要謹慎對待。
寬嚴相濟應對市場風險
付娟的投資風格曾經相對激進,但近兩年隨著市場風格快速切換和黑天鵝事件頻發,她在投資時也日漸穩健,對市場更加敬畏,通常做好充分的預設應對風險。付娟認為,發現風險和積極調倉同樣重要,風險很多時候是不能被預知的,然而在應對風險上我們卻能做很多。
今年以來,經濟基本面其實並未出現明顯惡化,但是信用收緊以及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上升導致了A股市場連續下跌,付娟認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缺乏對於宏觀經濟的清晰判斷,錯失了調倉機會,遭到市場錯殺的可能性就會很大。同時中觀產業的觀察也不容忽視,這要求基金經理不僅要跟蹤市場數據和上下遊產業動態變化,還要保持市場靈敏度,及時發現行業拐點,觀察市場偏好,堅持自我,注重逆向思維,避免追漲殺跌。除此之外,應對風險的方式也很重要,她認為結構重於倉位,在不同行業間漲幅差異較大的情況下持倉結構需要進行適度的調整。
2018年3月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對市場造成了一定的擾動作用。從表現來看,由於A股對市場的靈敏度高,會先於美股做出反應,相應地A股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大,但影響不是巨大且不可逆的。5月,付娟嗅到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風險,便進行了堅決減倉,增加了一定比例的防禦性標的。這保證了她所管理的兩隻基金經過了三個月的震蕩下跌依然保持在上遊水平。
付娟認為,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尤其現在行業監管趨嚴和流動性收緊的情況下,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獲利的可能。通過分散持倉,經過較長時間的持有,還是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選擇開闊視野的背後也有對於個股的嚴苛,付娟稱自己對於瑕疵企業的容忍度極低。除非估值足夠便宜,能夠提供較高的安全邊際,否則她不會降低標準。即使對那些目前基本面很優良的板塊以及公司,她也不會完全放心,會不斷跟蹤情況,決定是否布局。
付娟將估值看作一門藝術,她表示估值講究的是性價比,要把成長性及成長確定性跟估值數據進行比對。對估值的容忍度在不同歷史階段也是不一樣的,不能靜態地判斷板塊的貴賤。對於未來能夠高速成長的產業和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產業,估值溢價要相對寬泛。在優質跑道中,高品質公司更應該獲得溢價。所以在選擇個股時首先要選擇正確的細分行業,再去選擇細分行業裡面的好公司,估值只是作為輔助的判斷手段來確定投資時點。
人民幣貶值壓力猶存
中美拉開貿易戰序幕之後,人民幣匯率一路從6.28貶值至6.87,近五個月貶值幅度超過9%。8月以來,央行對匯率的管控明顯加強,上調了外匯準備金,重啟逆周期因子。付娟認為二者在邊際上緩解了人民幣貶值壓力,對美元指數衝高回落也起到助推作用,反映市場對未來人民幣進一步貶值預期有所弱化。美國9月加息大局已定,對國內貨幣政策會形成牽制,國內經濟階段性承壓,中美貨幣政策分化加大,人民幣貶值壓力猶存。
同時貶值壓力對央行的流動性管理帶來挑戰。從實體層面來看,人民幣貶值有利於紡織、服裝、家電為代表的出口導向型產業。相反,航空、造紙行業可能會受損。
短期來看,貿易順差可能進一步收窄,這也是接下來整個經濟受壓的負面影響之一。長期來看,這可能會成為推動我國技術自主能力提升的誘因,倒逼金融行業、服務行業開放,加速資本流入,維持整體國際收支的平衡。
6月1日,美國明晟公司宣布將234隻A股公司納入MSCI指數體系。8月14日A股迎來納入MSCI第二步調整,納入因子從2.5%提高至5%,有分析認為,在我國金融開放提速的背景下,在外資入市大潮及眾多政策作用下,A股或將逃脫領跌全球股市命運,成為全球股市的避風塘。未來海外資金將成為A股市場重要變量,MSCI中國指數將成為全球市場重要浮標。
付娟表示,這兩年外資在市場上發揮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一方面得益於滬港通和深港通,外資不斷流入,帶來了巨額增量資金,對市場產生了正向推動作用。另一方面,外資這兩年取得比較好的投資回報,也使我們更多關注他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風格。
她認為,外資入市對於我們有很多借鑑意義,值得深入學習。尤其是外資在投研方面的優勢,恰巧是我們所缺乏的東西。首先外資比較擅長藍籌股投研,崇尚價值投資,重視基本面,淡化擇時,且不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更多的時候,敢於逆市加倉。其次在偏好上,外資更傾向於消費類公司,偏好穩定性強的消費股,長期持股。最後在賽道的選擇上,外資更加看重龍頭的價值。
消費行業重點關注兩大方向
近年來我國經濟結構發生戰略性轉型,居民消費模式不斷升級,消費股憑藉業績穩定性獲得眾多關注,一度成為機構重倉股之首。以白酒為代表的消費龍頭去年經歷了一波大漲,今年以來開始回調,山西汾酒等標的跌幅普遍超30%。
付娟認為,從交易籌碼來看,消費短期確實不具備再次進攻的基礎。從基本面來看,五六月開始,一些領先的消費指標出現了疲弱跡象,最明顯的就是高端消費品增速放緩。高端白酒中報數據顯示,雖然業績增速依然處於高位水平,但現金流、預收帳款確實有些弱化,投資者擔心消費品基本面增速見頂。
付娟指出,面對經濟衰退,消費對經濟的敏感度變高這一事實是存在的。接下來一段時間,消費可適度看淡。但這並不意味著完全放棄消費板塊。從社會發展階段來看,我們可能依然處於美國70-90年代消費升級階段,這個階段造就了美國很多消費品龍頭公司。因此在消費品行業可重點關注兩個方向:第一個就是成熟行業的絕對龍頭,因為它們擁有穿越周期的基礎,較高的品牌地位等多種優勢,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第二個是成長性特別好的細分行業,可能代表未來的消費需求發展趨勢,比如教育、醫療和大眾休閒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