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語》褒貶不一,說來說去還是「懸浮」惹的禍!

2021-02-11 影視Mirror

文/包子面

對小熒幕來講,2017無疑是光輝的一年,《我的前半生》《人民的名義》《白鹿原》《白夜追兇》《無證之罪》……部部有聲、個個有響。而這頂住壓力與困局的多部劇目口碑收視雙豐收,不但讓電視劇從被脫韁大女主的「綁架」、大ip+流量的擾斷陣腳、甚至自我放棄的混亂中「解脫」出來,也讓在和資本博弈中險些失落的「尊嚴」與「信心」重新回歸。

 

尤其是表現「矚目」的《白夜追兇》以及《無證之罪》,不但以「三高」——高質量、高口碑與高收視的屬性「衝撞」了網劇的慣有成例與題材「限制」,也無形將國產罪案、刑偵劇的標準、尺度與觀眾期待度明顯拉高。從這一點來講,最近走入視野,填補題材空檔的《骨語》被質疑「邏輯不嚴謹、情節清淡」,看起來似乎有跡可循。

逼真與尺度是前提

情節、邏輯、深度才是根本

最近幾年,網劇市場稱得上是「風光無限」,不但在「爆款率」上幾乎追平「上星劇」,而且就連製作體量、投資力度的「硬實力」以及導演演員「軟實力」也漸漸由向「上星劇」看齊變為「碾壓」。

 

同時,在這樣「裂變式」的「鳥槍換炮」更新速度、製作風向以及本有的題材管控限制少的優勢「綜合」下,網劇的觀感也早已由「粗製濫造」「天雷滾滾」變為「電影品質」「國產良心」。以廣受好評的《法醫秦明》《無證之罪》《白夜追兇》等罪案類型劇為例,不論是道具的精度與尺度,還是話題的縱深度、情節的反轉度與邏輯的緊密度都足以稱得上「對標」美劇質感。

從這一點來講,優勢更傾向於道具逼真、尺度臨界而非邏輯推理、情節環套的《骨語》似乎有理由為看點「平衡失調」自我「買單」。畢竟,比起《餘罪》裡販毒團夥日常的深挖,《白夜追兇》裡警察顧問窩藏嫌疑犯的「衝突」,《無證之罪》裡變態殺人狂的刻畫,兩集一個單元劇情的《骨語》看起來不但優勢薄弱,還有顧此失彼的「隱憂」。

畢竟,以國外非常成熟的罪案劇發展階段來看,最吸引人的不外乎兩點:一是尺度提升;二是尺度臨界後,朝劇情方向深挖,設計出更多、更新的反轉與助推,更加離奇的作案手法與更精妙流暢的推理,以及更深層次的人性與社會大背景。而從這個視角出發,《骨語》的「水花偏小」似乎有了答案:在逼真大尺度早已不足以在罪案劇的領域掀起波瀾的境況裡,卻沒有與之匹配的情節、邏輯、深度找補。

 

尤其是在情節邏輯方面,相比較偶有的「車場殺人案」「五口滅門案」的人性探討與深度立意勉強過關,情節BUG、邏輯生推、劇情直白的尷尬觀感實在是突出:沒有前因後果的牽引推導,一句「經驗」就主導了整個關鍵線索的環套;被「遺忘」的關鍵點(第一案中的狗毛),以及完全沒有動因只為增加衝突的人物間的莫名「互懟」與敵意,和異常順利毫無波瀾懸念、平鋪直敘的破案過程。

順應潮流的女性崛起

也得合理、合情、合邏輯

 

從在網際網路掀起波濤的《淑女的品格》,到紅火一片的「職業女性」題材,影視市場在經歷了「ip」「翻拍」「玄幻」等風向後,終於將視線轉向了「女性獨立」的題點。而打出「根據中國首席女法醫30年親身經歷的真實案例改編」的《骨語》無疑切中時代流行的脈搏。

以女法醫夏螢作為由挑剔組長尚桀、萬金油痕跡鑑定員李學凱,天然呆信息分析員宋咪,以及富二代心理側寫師英鳴組成的「特別案件調查組」的靈魂人物,用她延伸出的女性視角細剖蛛絲馬跡還原案發現場,探索真相。

 

從這一點來講,《骨語》國產「大女主」氣質並不明顯,並沒有常用的女性表面一路升級打怪、實則依靠式成長的套路,而是一出場就是成熟而獨立的職場女性:幹練、專注、專業,頗有些對等男性的「硬漢」氣質。

但剝離開「女法醫」的人物設定表層,《骨語》中的夏螢還是帶有「金手指」這樣國產女主慣有的「設定偏好」。在追尋真相的破案過程中,雖然有「特別案件調查組」其他成員的幫助分析與線索找尋,但是整個推導過程還是像女主角的單人「solo」,幾乎所有的案情釋疑都呈現出一種遇見女主迎刃而解的「高能」以及「案發現場—360度迴轉並想像—得出結論」的粗暴線條。

況且,在這個過程中,以「刑偵」為賣點的案情邏輯也明顯直接與牽強,一個法醫在沒有任何證據僅靠「醉酒」這一條線索與自己的直覺就要求將四起案件病案偵查,不但毫無專業素質顯現,也無絲毫的說服力。

歸根到底,我們對《骨語》的挑剔,一方面確實來自於三大網站類型網劇競爭下高質量的期待與猜測,畢竟對於已經靠《白夜追兇》《河神》《無證之罪》贏得口碑的優酷與愛奇藝,布局漏洞的騰訊需要一部同等質量的類似題材迎戰。而另一方面是,當觀眾已經開始拋去道具、尺度等細碎標準去評判內核裡更為薄弱的邏輯、情節與深度,恰恰在說明,它本身就已經被歸類到「優質國產」的檔位中去,故而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是它不夠好,而是它本可以更好 。

—The End—

主編 | 韓英楠

編輯 | 石榴

校對 | 慄子

相關焦點

  • 上海人的口頭禪,說來說去就這10句!
    上海這地方,人也雜,事也新上海話自然也就 既「雜格嚨咚」又「簇骨勒新」但上海人沒事掛在嘴上的口頭禪說來說去也就這10句
  • 都是月亮惹的禍
    對於歌詞,除了開頭「都是你的錯,輕易愛上我」之外,剩下的歌詞從來沒聽懂過,《雨一直下》的歌詞,還是聽的清楚些。據說,《月亮惹的禍》誕生的原因是這樣的:張宇與妻子十一郎突發奇想在加拿大閃婚後,面對媒體追問閃婚理由,兩人卻講不出原因。
  • 《骨語》:爆款黑馬,刑偵爽劇
    《骨語》能取得如此佳績著實不易,畢竟同時段熱播的網劇不勝枚舉,而且其中不乏有大明星加盟的著名IP之作,可為何沒有流量明星加持,亦沒有原著小說粉力挺的《骨語》偏偏能成為一匹黑馬最終成功突圍而出?竊以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 被低估的刑偵好劇——《骨語》
    所以,今天,草莓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部刑偵好劇,張齡心、高仁主演的《骨語》。 《骨語》講述的是由挑剔但辦案能力一流的組長尚桀,外冷內熱、業務水平一流的 說到《骨語》的主演,就不得不提劇中女法醫夏螢的扮演者,張齡心。
  • 【吉他譜】《月亮惹的禍》張宇
    《月亮惹的禍》是張宇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十一郎作詞,張宇作曲,麥可·湯姆森編曲,收錄於張宇1998年12月1日發行的專輯《月亮·太陽》中。 《月亮惹的禍》是因為張宇與妻子十一郎突發奇想,決定在加拿大閃婚。但是事後兩人面對媒體對於閃婚理由的追問,卻講不出原因,正好張宇想起結婚那天的月亮特別圓,於是十一郎親自寫了這首詞,把所有兩人閃婚的原因都歸結給了月亮,「就當是月亮惹的禍吧」。兩人表示歌曲就是他們愛的產物,而該曲的創作則是在兩人結婚後完成的。
  • 骨語劇情介紹好看嗎?骨語張娜扮演者張慧個人資料
    《骨語》是由企鵝影視、旭東影業聯合出品,由扈耀之執導,張齡心、高仁、蔡宜達、張家鼎、吳曼思等主演。張娜是第一個案件中最後一個死者,那麼骨語張娜是誰演的?一起來看看骨語張娜扮演者個人資料吧!骨語張娜是誰演的?故事根據中國首席女法醫王雪梅30年親身經歷的真實案例改編。新的一宗死亡案件的死者是女性,從表面看上去系跳樓自殺身亡。
  • 張宇成名曲-《月亮惹的禍》!
    《月亮惹的禍》是張宇演唱的一首歌曲,由十一郎作詞,張宇作曲,麥可·湯姆森(Michael Thompson)編曲,收錄於張宇1998年12月1日發行的專輯《月亮·太陽》中。1999年,該歌曲獲得第五屆華語音樂榜中國原創歌曲獎。2000年,該歌曲獲得第二屆CCTV·MTV音樂盛典最佳歌曲獎。        《月亮惹的禍》是一首苦情歌曲,並且深深烙印在80後的成長回憶中 。
  • 都是黃豆惹的禍,那些具有致命吸引力的臭美味兒!
    都是黃豆惹的禍,那些具有致命吸引力的臭味兒美食—南京臭豆腐,南京有兩種臭豆腐,一種是瓦灰色的,一種是略帶焦黃色的,剛炸出來的時候外皮酥酥的,裡面鮮嫩,淋上特製醬汁,在秦淮河邊賞夜景必備手持品!都是黃豆惹的禍,那些具有致命吸引力的臭味兒美食—紹興臭豆腐,相比長沙和南京的,炸得更酥脆。
  • 張宇宣布無限期停工,這一次又是月亮惹的禍?還是曲終人散?
    張宇多年來有很多經典的歌曲,比如《用心良苦》、《月亮惹的禍》、《雨一直下》、《趁早》、《傘下》、《回頭太難》和《曲終人散》等。但是張宇的好多經典歌曲都來自自己的老婆十一郎。1979年,十二歲的張宇結識日後的妻子十一郎。1997年,他與長期的詞曲搭檔"十一郎"(蕭慧文)結婚。張宇和十一郎不僅是恩愛的夫妻,也是親密無間的搭檔。這對黃金搭檔夫妻在歌壇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歌曲《月亮惹的禍》故事系
    歌曲《月亮惹的禍》故事系我承認都是月亮惹的禍,那樣的月色太美你太溫柔,才會在剎那之間,只想和你一起到白頭……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來自張宇的《月亮惹的禍》張宇與妻子十一郎,在加拿大閃婚,但是事後兩人被臺灣媒體追問,卻講不出原因,正好張宇想起結婚的那天月亮特別圓,把所有兩人閃婚的原因
  • 原來都是「臉」惹的禍
    現在,《一人之下》3全部故事已經落下帷幕,對於新一季的動畫,評價褒貶不一,而其中卻有著大量的差評,讓人非常疑惑。從豆瓣評分來看,《一人之下》第一季和第二季的評分分別是8.8和9.2都是評價比較高的,但是一看第三季卻只有8.1,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網劇《骨語》帶你看中國女法醫如何破案
    層出不窮的刑偵劇以「硬漢派」居多,各種類型的大叔們令觀眾大飽眼福,但不過癮的是,這些劇裡,少了些「女人味」,此時上線的《骨語》剛好為刑偵劇補上了這一抹女性色彩。《骨語》以專業性極強的法醫為視角,在專業背景、細節把控方面下足了工夫,劇中夏螢的原型人物王雪梅擔任特別顧問,為專業細節把關,為使演員更貼近角色本身,劇組專門還邀請職業法醫對主創和導演進行技能培訓,力求舉手投足間都養成職業習慣,做到大至格局、小到細節的基本專業。此外,《骨語》還專門採購了真實法醫器材作為道具,使故事更加貼近現實。
  • 都是手機靜音惹的禍
    結果,我隨口答應著,過後照舊還是靜音狀態。為此,沒少挨家人的批判。平常也是,下班回到家。把手機隨手一放,該幹嘛幹嘛,但是偶爾領導來電,這時未及時接聽,過後當你回撥過去的時候,肯定少不了一頓指責。垂頭喪氣的看著手機跟自己說,還是響鈴吧,但是,一聽到那個動靜,我就腦袋瓜疼。哎,我感覺這是不是人家常說的社交恐懼症?
  • 導演扈耀之解讀《骨語》背後的秘密
    由扈耀之擔任導演,張齡心領銜主演的刑偵法醫題材劇《骨語》正在熱播。這部劇上線22天,網播量超過9億,並在開播第三周刷新3次播放量,以6、7、8億的速度一路飆升。  單周刷新3次網播量 《骨語》創作不忘初心  《骨語》自5月29日開播後,以每周6集的更新速度,收穫了一批「自來水」。故事節奏相較於以往同類型的國產劇更加緊湊,劇情中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密的案情,也成為了這部劇熱度急速上升的強大助力。不同的生活經歷,也讓網友在每一個案情結束後,對故事都有著不同的解讀,這也是本劇的一大亮點。
  • 到底是戀愛還是性愛惹的禍?
    作為一個汙汙的我,看到海報上的這句「是戀愛還是性愛惹的禍」就忍不住被吸引。 這部劇圍繞一家五口人的生活展開。這兩人最後的故事還是挺令人唏噓的。三弟林亦謙,白白的正太臉,超可愛的。林亦謙是學校裡的資優生,卻有大家都想不到的一面。他一看到美女,就忍不住腦補美女的各種性感的樣子。
  • 舊愛|都是天使惹的禍,天使又有什麼錯
    看過《都是天使惹的禍2001年首播的《都是天使惹的禍》,是一部輕鬆愉快的時裝偶像劇。任泉、李小璐、張延……顏值非常能打了。那個時候的李小璐已經有了《奮鬥》裡楊曉芸的影子,可愛到能讓觀眾原諒她在劇中幹得那些糊塗事。
  • 聚焦國內「女法醫」行業,《骨語》能否解鎖「懸疑劇」新玩法?
    「精通骨語」的法醫職業。 不過,在大眾審美還是聚焦在以「連續劇」播放模式為主的劇情走向時,《骨語》別具一格的敘事視角以及敘事手法雖讓觀眾看到了「懸疑」題材的更多可能性,但也極具冒險精神。「5人偵查隊」集體上陣前線,「不完美」人設意外圈粉?
  • 扈耀之《骨語》緊扣時下話題
    由扈耀之執導、張齡心、高仁主演的大型刑偵法醫題材網劇《骨語》目前正在騰訊視頻熱播。首次挑戰法醫題材的女主角張齡心,已經在《我的前半生》、《琅琊榜》、《父母愛情》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中向觀眾展示了自己的實力,此次幾方在《骨語》中的強強聯合,也成為了不少觀眾追劇的重要因素。  致力專業「職場劇」 緊扣社會話題引熱議  縱觀近幾年能引發觀眾共鳴與熱烈討論的影視劇,大都是能令人反思從而挖掘更深刻意義的作品。
  • 都是紅細胞惹的禍
    作者 | 張敏 吳彬 李佳燁 李鳳 肖乾 於錫沁單位 | 貴航貴陽醫院檢驗科歌星張宇在歌中曾埋怨過月亮惹的禍,今天我們檢驗君要埋怨的是紅細胞惹的禍。鑑於此,PLT-F模式得出了血小板的真實結果。那麼,XN-B2上普通模式造成血小板假性增高的這個禍是怎麼惹起來的呢?我想起了王劍飈教授在第一期外周血形態檢驗與案例分享系列講座,他講到的造成血小板假性增高的幾個影響因素:紅細胞碎片、白細胞碎片、小紅細胞、細菌、冷球蛋白、免疫複合物和乳糜微粒。所以,在復片時,我們一定要關注片子中是否有以上物質。
  • 都是龍袍惹的禍丨誰是導演司徒慧焯?
    他曾六度獲香港舞臺劇將最佳導演獎提名,憑藉《豆泥戰爭》(2011)、《脫皮爸爸》(2012》和《都是龍袍惹的禍》(2014)三度捧起香港舞臺劇獎最佳導演獎的獎盃。司徒慧焯(左)第一部參與的電影《倩女幽魂III道道道》與程小東、梁朝偉、張學友、王祖賢(右)等巨星合作。導齡20餘年,執導過近百部劇目,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對戲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