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一碰就沾毒!朋友圈刷屏的這種「郵票」毒品真有這麼厲害嗎?

2022-01-14 毒言毒語

收錄於話題 #毒品疑惑 63個

這一段時間,很多人在後臺諮詢,真的有一種毒品通過皮膚就能吸收?毫無疑問他們都是看了這篇《新型毒品悄悄瞄準00後,皮膚一碰就沾毒:孩子,世間多險惡,你得會防備》朋友圈刷屏的文章。

我的朋友圈也有很多人在轉發,甚至驚呼,如今的毒品防不勝防。但在我看來,這種文章就是標準的恐嚇型標題黨,能激發眾人的閱讀欲望,卻偏離實事求是的原則,儘管文章本身是好心教大家遠離毒品,但這樣真不好。

文章講述離婚的單親母親,結識了一位新男友,這個男人很逗她孩子喜歡,原本以為自己的愛情就這麼悄然而至,卻沒想到是一場陰謀。原來這個男人是一個毒販,利用其孩子在學校販賣一種叫「郵票」的毒品。

如果只是講述經歷,真假先不管,倒沒什麼大問題,但是文章介紹這種「郵票」毒品時,就顯得非常業餘,極其誇張,利用人們害怕心理,大肆恐嚇,讓文章的實用性大打折扣。

什麼是「郵票」毒品?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郵票」毒品定義為新型毒品,屬於第三代毒品,實際上這種所謂的「郵票」毒品就是LSD致幻劑,問世已經80年了,根本就不是什麼新型毒品,更不可能是第三代毒品。

LSD是1938年由瑞士桑多斯公司的化學家艾伯特·霍夫曼 (Albert Hofmann)從變質黑麥中產生的麥角酸提煉合成的一種化學物質,全名叫做「麥角酸二乙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

LSD問世很久一直擱置在實驗裡,因為發明者艾伯特·霍夫曼並不清楚能做什麼用,直接到後來才提供給歐洲各研究機構,後被心理學家們用來研究人腦的病變過程以及用在心理治療中作為輔助藥物。

但是LSD有很強的致幻作用,平常人服用多了容易發瘋,所以並沒有在治療疾病方面普及。美國CIA曾經有一段時間專門研究LSD,準備用來對付審訊的犯人,結局是實驗對象要麼瘋了,要麼傻了,最後只得放棄。

LSD為什麼要製作成「郵票」形式?

LSD曾經在美國嬉皮士運動中非常流行,因此上世紀60年代,在美國社會無比流行,但是其的強烈的致幻副作用很快就讓人們意識到危害,很長一段時間,美國社會頻繁出現因服用LSD導致的各種意外事故、精神崩潰、犯罪和自殺的行為。

為了避免引發更多的社會問題,美國政府在1966年宣布LSD為非法藥物,禁止合法生產和銷售。這導致LSD只能在黑市中流行,因此毒販們為了方便運輸和躲避打擊,想了各種方法,後來他們發現將LSD液體溶劑滴在紙上,含在嘴裡一樣可以吸食,就逐漸製作成紙片形式。

但這種看上去不起眼的紙片,對於青年人來說,吸引力不夠,於是毒販們挖空心思將含有LSD的紙張設計各種各樣的紙制,有抽象藝術和動畫圖片、紋身花紋,這與郵票風格非常相似,因此吸毒者們統稱為「郵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就有「郵票」毒品之說)。

「郵票」毒品的危害

簡單的說,LSD就是一種具有強烈致幻作用的人工合成類精神藥物,一旦服用就會產生各種幻視、幻聽、幻覺,對周圍的聲色、顏色、氣味及其他事物的敏感性畸形增大,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和對自己的控制力下降或消失。

生理上也有很強的副作用,例如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瞳孔放大等反應,以及常伴有眩暈、頭疼及噁心嘔吐等症狀。藥效過後,也就是幻覺消失之後,吸食者會因此產生抑鬱情緒,而有些人的大腦會反覆出現之前的幻覺,對這種現象的恐懼性反應有時會導致自殺行為。

刷屏文章的誤區

皮膚一碰就沾毒

LSD是液體狀態,通常口服,不存在皮膚一碰就沾毒,這明顯是誇張它的毒性。如果真的通過皮膚就能讓人沾毒,那LSD不就是成了最佳害人武器。即使後期製作成「郵票」形狀,也是含在舌頭上,通過唾液分解吸入體內。

「郵票」特別隱匿

LSD無色無味,但是並不代表其就特別隱匿,因為有些的毒品或精神類藥物也有同樣的特徵,都受到了打擊和監管。LSD在國外已經濫用了幾十年,但由於純液體狀態的LSD合成難度高,所以在我國並沒有多少流通,濫用的人群有限。

這也是之前我國禁毒部門並沒有把LSD作為重點防範的毒品的原因之一,只是近幾年,製作成「郵票」的LSD開始出現在國內,才讓人們誤以為這是一種「新型」毒品。當然一旦這種「郵票」毒品在國內泛濫的趨勢,相信禁毒部門很快就會將其列為重點防範的對象。

關於LSD的更多介紹,在此之前,我寫過很詳細的科普,大家可以在回復「LSD」查閱,也可以直接點擊《這種號稱迷幻藥之王,能做成紙片的毒品-「LSD」是什麼來頭?》閱讀。不希望被人誤導,大家可以轉發這篇文章。

相關焦點

  • 新型毒品正悄悄瞄準你的孩子,皮膚一碰就沾毒:世間多險
    我兒子整天在學校裡上學,哪有機會沾染毒品和毒販子?」警察掏出一張照片讓單親媽媽認:「你認識這個人嗎?」照片不是別人的,正是現任丈夫。「他就是教唆你兒子販毒的毒販子。」警察邊說邊掏出一排「郵票」,繼續說:「你兒子在同學中傳播的就是這種毒品。」警察說的這種毒品,長得像一張小紙片,因外形而俗稱「郵票」。
  • 新型毒品悄悄瞄準00後,皮膚一碰就沾毒:孩子,世間多險惡,你得會防備
    單親媽媽說:「不可能啊,我兒子整天在學校裡上學,哪有機會沾染毒品和毒販子?」 警察掏出一張照片讓單親媽媽認:「你認識這個人嗎?」照片不是別人的,真是現任丈夫。 「他就是教唆你兒子販毒的毒販子。」警察邊說邊掏出一排「郵票」,繼續說:「你兒子在同學中傳播的就是這種毒品。」
  • 新型毒品悄悄瞄準00後,皮膚一碰就沾毒:孩子,世間多險惡,你得會防備(2018.1.2節目1)
    單親媽媽說:「不可能啊,我兒子整天在學校裡上學,哪有機會沾染毒品和毒販子?」 警察掏出一張照片讓單親媽媽認:「你認識這個人嗎?」照片不是別人,正是現任丈夫。 「他就是教唆你兒子販毒的毒販子。」警察邊說邊掏出一排「郵票」,繼續說:「你兒子在同學中傳播的就是這種毒品。」
  • 新型毒品!這枚「郵票」比搖頭丸毒3倍 比指甲蓋還小
    來源: 深圳公安發布(原標題:這枚小小「郵票」不代表鄉愁,它是比搖頭丸毒3倍的新型毒品)說起「郵票」,這一張小小的紙片,普通青年想到的是「寫信寄信」,文藝青年將收藏它當做愛好,遊子則每每想起「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然而,在另一群年輕人的眼裡,一張密封在塑膠袋裡的極小的「郵票」,則是一種「刺激」,而這種「郵票」也將這群年輕人拉入吸毒的深淵!
  • 注意第三代新型毒品!長相似郵票,毒性是搖頭丸3倍
    最近有一種新穎的毒品
  • 孩子手上的貼紙,嘴裡的跳跳糖,杯裡的奶茶……都有可能是毒品!!!
    ▲第三代新型毒品「郵票」外形像貼紙我推開了他們「這不過是小孩子玩的貼紙罷了,你們要幹嘛?」他們告訴我,這不是孩子玩的貼紙,這是新型毒品,叫LSD,是一種強烈的半人工致幻劑。而這種毒品無色無味、甚至一碰皮膚就會沾毒。我趕緊穿了外套給孩子他爸打電話,讓他去警局,我也緊隨警車來到了警局。一路上我用手機百度「LSD」,手機「啪」的掉在了車上,我顫抖著撿起了手機。
  • 一男子賣「郵票」被判10個月,它比搖頭丸毒3倍!
    然而,在另一群年輕人的眼裡,一張密封在塑膠袋裡的極小的「郵票」,則是一種「刺激」!而這種「郵票」也將他們,拉入吸毒的深淵!這種新型毒品「郵票」一般長這樣,幾乎比指甲蓋還小的小紙片!大小和厚度就像一枚郵票!
  • 郵票?毒品......!看到這個請直接報警
    指甲蓋大的小紙片被密封裝在塑膠袋內,看上去就像是一張郵票。但它卻是新型毒品LSD,俗稱「郵票」。這種毒品毒性極強,是一般搖頭丸的3倍,皮膚接觸後也能被皮膚吸收!  這種毒品毒性極強,一般是搖頭丸的3倍。
  • 人為什麼會沾毒品?僅僅是因為空虛、無聊、錢多嗎?
    鐵幕人為什麼會沾毒品?僅僅是因為空虛、無聊、錢多嗎?有時候也可能只是好奇,也可能是為了填補空虛,也可能為了緩解壓力。但是,不論任何理由,沾上毒品就意味著被化學製品控制甚至毀滅、死亡。英國的攝影師「Roman Sakovich」推出了「Half」系列的攝影作品,利用圖像分割的方式,凸顯了吸食毒品、濫用藥物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同時塑造一個人吸毒前後的面容差異,讓觀者對藥物濫用給人體所帶來的危害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 這種東西比搖頭丸還毒3倍!家長們特別要注意…
    這種毒品的大小和厚度就像一枚郵票,但是吸食過後,卻讓人精神亢奮。蘇某稱,吸食「郵票」毒品後會產生幻覺。蘇某不僅自身吸食毒品,還通過快遞,把毒品「郵票」賣給他人。去年10月29日,蘇某以500元的價格,把5枚「郵票」賣給了一名廈門買家,結果被公安機關查獲。經過鑑定,這種叫「郵票」的毒品中檢出了麥角酸二乙胺(LSD)成分。
  • 浙江警方查獲一新型毒品:形似「郵票」 舌頭舔舔能致幻
    浙江警方查獲一新型毒品:形似「郵票」 舌頭舔舔能致幻 2020-04-09 17:34:13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羨 責任編輯:劉羨     LSD毒品
  • 日本女星家裡吸毒被逮現場曝光,新型毒品悄悄瞄準00後,皮膚一碰就沾毒!
    她理成小平頭、窩在家中角落,面對警方的詢問「你是島崎彩本人嗎?」她點點頭承認,眼神渙散、面貌憔悴。她過去長相甜美、有氣質,被封為「暗黑林志玲」,如今變化超大。麻生希2度染毒被捕,又坦承自己懷孕、在拘留所內生下女兒,但小孩出生時只有6個月,體重也只有350克,連一瓶礦泉水的重量都不到,最後仍不幸夭折,自己感到非常懊悔。
  • 公安提醒:新型毒品,比搖頭丸毒3倍!只有指甲蓋大小,見到請報警!
    這種毒品比搖頭丸毒3倍!更令人痛心的是,販賣者竟是一群00後,有的甚至還是在校大學生!
  • 24歲女子因愛嘗試「貼郵票」?致幻毒品LSD了解一下
    原以為是一次「不成功」的治療經歷,但沒想到小聶卻真的漸漸地習慣甚至迷戀上了這種感覺。此後,她多次和男友黃某一起在酒店房間內「貼郵票」,甚至還和男友及男友的朋友一起嘗試吸食毒品大麻,成了不折不扣的「癮君子」。
  • 「貼郵票」可以治病還能讓人開心?女子愛上這種感覺,多次和男友在酒店裡「貼郵票」
    (從嫌疑人處查獲的吸毒工具)原以為是一次「不成功」的治療經歷,但沒想到小聶卻真的漸漸地習慣甚至迷戀上了這種感覺。此後,她多次和男友黃某一起在酒店房間內「貼郵票」,甚至還和男友及男友的朋友一起嘗試吸食毒品大麻,成了不折不扣的「癮君子」。
  • 小「郵票」比搖頭丸毒3倍 江蘇南通一審宣判毒品LSD案
    原標題:江蘇南通首例販賣毒品LSD案一審宣判 一個指甲蓋大的小「郵票」,被密封裝在塑膠袋裡,但它卻是新型毒品麥角二乙胺LSD,俗稱「郵票」。這種毒品毒性極強,是一般搖頭丸的3倍,而魏某就是因為它坐到了刑事被告席上。
  • 緝毒先鋒:24歲女子因愛嘗試「貼郵票」?致幻毒品LSD了解一下
    原以為是一次「不成功」的治療經歷,但沒想到小聶卻真的漸漸地習慣甚至迷戀上了這種感覺。此後,她多次和男友黃某一起在酒店房間內「貼郵票」,甚至還和男友及男友的朋友一起嘗試吸食毒品大麻,成了不折不扣的「癮君子」。
  • 北京東城警方破獲販賣新型毒品「郵票」案
    北京東城警方破獲販賣新型毒品「郵票」案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6月19日 10:30 A-A+   今年年初,東城分局刑偵支隊禁毒大隊接到群眾舉報,有兩名男子向他人販賣毒品。根據舉報內容,民警立即進行核實。民警發現,這兩名男子系孫某和楊某,於今年1月7日向一名群眾販賣了4張 「郵票」,疑似新型毒品。隨後,該人在報案群眾的規勸下,來到公安機關自首。經鑑定,該群眾所購買的這4張「郵票」為毒品LSD(麥角酸二乙基醯胺),是國家一級管制精神類藥品。
  • 【亮劍2020】這些「糖」「郵票」「巧克力」…竟然都是毒品
    這些偽裝成零食的毒品!毒販就是利用了人們對零食的懷舊和喜歡的心理,降低人的警覺!▍1. 郵票毒品「郵票」就是販毒人員將它噴在小畫片上,或者將小畫片浸泡在其溶液中製成的,使用時,將小畫片放在舌頭下,人體便能吸收。
  • 現實中真有這種毒嗎?
    雖然最後清軍獲勝,還繳獲了對方一批武器和盔甲,但在整個過程中,死在瑤民毒箭之下的清軍士兵也是不計其數。這場戰爭過程之慘烈,令清軍上下心有餘悸。他們專門對繳獲而來的三萬多支毒箭進行了研究,發現這些毒箭上的毒可以分為三種:一種為草藥,一種為動物藥。草藥毒性劇烈,但是兩三個月之後,就會失效;而動物毒藥製作的箭矢,不會致命,只會造成皮膚腐爛。還有一種毒卻是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