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孫鋒醫生
本文從立意,編輯、繪圖、配音、製作視頻,以及校稿,前後用時超過了30是個小時。文中既有鋒哥手繪解剖圖片,又有原創醫學視頻(處女秀),甚至有鋒哥第一次的螢屏配音。目的只有一個:不把這部分的內容講透徹、講明白,鋒哥是絕對不會罷休滴!當您通過這篇推文掌握了相關的解剖知識時,也許、您只是關注對了一個公眾號而已。
(本文閱讀時間:大約20分鐘)
(文中觀點代表作者個人,僅供參考)
首先,我們來看這張圖片,這是男性會陰部肌肉(中肛管水平)的解剖示意圖,如圖(1)↓↓↓。
圖(1):男性會陰局部肌肉(中肛管水平)↑↑↑
為了便於我們學習,我們不妨先從圖(1)最下方的尾骨開始,如下圖(2)↓↓↓。
圖(2):尾骨↑↑↑
從尾骨向兩側延伸,可以發現髖肌後群肌的重要肌肉——臀大肌。臀大肌呈寬厚四邊形,位於臀皮下,起自髖骨外面和骶骨背面,纖維斜向外下,覆蓋大轉子,止於股骨的臀肌粗隆,如下圖(3)↓↓↓。
圖(3):左右側臀大肌↑↑↑
局部解剖最好與系統解剖相結合,這樣有利於發揮兩種解剖學的優勢!
如果我們從局部不好掌握臀大肌的解剖關係,不如我們再從系統解剖學的角度去理解一番,如下圖(4)↓↓↓。
圖(4):右側臀大肌↑↑↑(本圖來自網絡,非原創)
這樣以來,我們在理解——男性會陰部肌肉(中肛管水平)中、關於尾骨與臀大肌關係的時候,似乎就更加清晰了。
接下來,我們循著臀大肌的內側,可以發現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如下圖(5)、(6)↓↓↓。
① 骶結節韌帶:起自骶骨、尾骨的後面及外側緣,呈扇形,終止於坐骨結節內側緣,是構成骨盆出口後壁肛三角的重要韌帶。
② 骶棘韌帶:起自骶骨、尾骨的外側緣,呈三角形,終止於坐骨棘。總體上骶棘韌帶位於骶結節韌帶的內側。
圖(5):雙側骶結節韌帶↑↑↑
圖(6):雙側骶棘韌帶↑↑↑
圖(5)和圖(6)是從軸位去理解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的,比較抽象,很難形成立體感。於是,鋒哥麻利兒的又畫了一張矢狀位的草圖,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如下圖(7)↓↓↓。
圖(7):矢狀位上的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
如果這張矢狀位的圖還不是特別醒目的話,鋒哥拿出骨盆模型,我們從這個模型上再模擬一下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吧,如下圖(8)↓↓↓。
圖(8):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骨盆內面右側觀)↑↑↑
在談到骶結節韌帶時,我們一定繞不開「坐骨結節」這個重要的解剖標誌,如下圖(9)↓↓↓。
人體臀部的骨骼是由骨盆構成的,其中坐骨是構成骨盆的重要組部分,坐骨可分為上下兩個分支,在兩支骨會合處有向後下凸起的粗隆,即坐骨結節,當人採取坐位姿勢時,坐骨結節恰好與凳面接觸。
圖(9):雙側坐骨結節↑↑↑
在男性會陰部肌肉(中肛管水平)的解剖示意圖中,我們沿著坐骨結節繼續向前外側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大腿肌的內側肌群,如下圖(10)↓↓↓。
圖(10):大腿肌內側群↑↑↑
它們分別是位於坐骨結節前內側的股薄肌;以及位於坐骨結節前方的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以及位於坐骨結節前外側的恥骨肌,如下圖(11)↓↓↓。
圖(11):大腿肌內側群的分類↑↑↑(本圖來自網絡,非原創)
對於結直腸肛門外科醫生來說,在大腿肌的內側肌群中,我們接觸和應用比較多的是股薄肌(比如:用股薄肌原位肛門括約肌重建術),其他肌肉應用的機會並不多,所以大家熟悉一下就好啦!
接下來,我們繼續往下聊,闡述的順序是繼續向腹側,首先我們觀察到的是睪丸和覆蓋在睪丸外部的陰囊肉膜,如下圖(12)↓↓↓。
肉膜:是陰囊的淺筋膜,與腹前外側壁的Scarpa筋膜和會陰部的Colles筋膜相延續。肉膜含有平滑肌纖維,平滑肌可隨外界溫度變化而舒縮,以調節陰囊內的溫度,有利於精子的發育。肉膜在正中線向深部發出陰囊中隔,將陰囊分為左、右兩腔,分別容納兩側的睪丸、附睪及精索等。
圖(12):睪丸和陰囊肉膜↑↑↑
位於睪丸背側的重要解剖結構有尿道海綿體和球海綿體肌,如下圖(13)↓↓↓。
球海綿體肌:亦稱排尿肌、射精肌及陰莖根壓迫肌,屬於尿生殖肌群之一。由對稱性的左右兩部組成,其間借尿道球中隔相連接。位於肛門前方,包圍尿道球。
圖(13):尿道海綿體和球海綿體肌↑↑↑
在球海綿體肌兩側,有兩個重要的毗鄰結構,其中一個是骨性結構,一個是肌性結構。骨性結構是坐骨恥骨支,如下圖(14)↓↓↓;肌性結構是坐骨海綿體肌,如下圖(15)↓↓↓。
圖(14):坐骨恥骨支↑↑↑
注意:坐骨恥骨支是十分重要的影像學定位標誌,我們一起來看一張CT影像,如下圖(16)↓↓↓。
圖(16):圖中標記點「15」即為坐骨恥骨支↑↑↑
坐骨海綿體肌:起始於坐骨下支或坐骨結節。抵止肌纖維束從內、外、下側包繞陰莖(蒂)海綿體的陰莖(蒂)腳部,並沿其行進,逐漸變成扁平的薄腱附著於海綿體外側和下側的白膜。另一部分到陰莖(蒂)海綿體背面與對側的彼部相連,附著在陰莖(蒂)海綿體的背面。
坐骨海綿體肌的功能:坐骨海綿體肌壓迫陰莖海綿體根部,參與陰莖勃起,故又名陰莖勃起肌(此肌在女性較男性薄弱,稱陰蒂勃起肌。其功能為幫助陰蒂勃起)。
圖(15):坐骨海綿體肌↑↑↑
在球海綿體肌和坐骨海綿體肌的背側有一淺、一深兩組「會陰橫肌」的存在,分別稱為「會陰淺橫肌」和「會陰深橫肌」。兩組會陰橫肌名稱相似,解剖位置毗鄰——會陰深橫肌位於會陰淺橫肌的深面。
另外,會陰淺橫肌和會陰深橫肌都至於「會陰中心腱」,是會陰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下圖(17)、圖(18)↓↓↓。
會陰淺橫肌:是一對狹細的肌肉,位於會陰淺隙的後份,起自坐骨結節的內側份,橫行至於會陰中心腱。
會陰深橫肌:成對出現,居會陰淺橫肌的深部。起自恥骨支外側面,肌纖維向內行與對側同名肌在中線交織,附著於會陰中心腱。
會陰體(會陰中心腱=會陰體):為纖維肌性組織,男性位於肛門與陰莖根之間,女性位於肛門與陰道前庭後端之間。在矢狀位上,呈楔形,尖朝上,底朝下,深約3-4cm。在會陰體上起止的肌有:肛門外括約肌,球海綿體肌、會陰淺橫肌、會陰深橫肌、尿道陰道括約肌(男性:尿道括約肌),以及肛提肌。
圖(17):會陰淺橫肌↑↑↑(為暴露深面的會陰深橫肌,已經將會陰淺橫肌離斷)
圖(18):會陰深橫肌↑↑↑
在會陰部的背側,我們將觀察到直腸各層(黏膜層、黏膜下層、內環肌層、外縱肌層)以及盆底的重要肌肉群——肛提肌,如下圖(19)、(20)、(21)、(22)、(23)↓↓↓。
圖(19):直腸黏膜和黏膜下層↑↑↑
圖(20):直腸內環肌(肛門內括約肌)↑↑↑
圖(21):直腸縱行肌↑↑↑
圖(22):肛提肌↑↑↑
圖(23):肛提肌(紅色)↑↑↑
需要注意的是:直腸縱行肌和肛提肌之間,存在著廣泛的肌纖維結合部,如下圖(24)↓↓↓。
圖(24):直腸縱行肌與肛提肌的結合部(局部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