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女人說:「做人難,做女人難,做名女人更難做,單身的名女人難乎其難。」
別人問她:你崇拜林青霞嗎?
她微笑著說:我不崇拜她,我連她的一部電影也沒看過。
媒體批評她狂傲,可她說:我在內地比林青霞紅,我為什麼要崇拜她?
這個女人叫劉曉慶。
劉曉慶就是這樣的真性情,可她身上又藏著一股狠勁兒,狠勁兒裡又藏著她的善良與柔情。
65歲的劉曉慶
從普通工人到文藝兵,劉曉慶從來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劉曉慶是典型的川妹子,夠辣也夠美。
1966年,劉曉慶11歲,四川音樂學院附中開始招收小學畢業生。
從小熱愛才藝表演的劉曉慶,懷著激動的心情在評委老師面前唱了兩首歌,唱到動情處,眼淚奪眶而出。
毫無意外的劉曉慶被錄取了。
在四川音樂學院附中,劉曉慶主要學習楊琴和鋼琴,初中畢業後正好趕上知青下鄉的熱潮。
熱愛文藝事業的劉曉慶對父母說:「我不下鄉,我要留在成都,我去考文藝團體,我能考上。」
父母回她:「你要是不下鄉,我們就不認你這個女兒。」
無奈之下,劉曉慶只好跟其他同學一起下鄉勞動。
年輕的劉曉慶
手裡雖然拿著鋤頭,可是劉曉慶的心卻渴望著舞臺。
白天她認真勞動,晚上經常在曬壩上自彈自唱,給大夥開晚會。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有一次農場需要派人去縣城宣傳黨的《公報》,能歌善舞的劉曉慶被選中了。
這一去她就被縣宣傳隊隊長發現,隨後被借調到縣宣傳隊。之後劉曉慶又加入了成都區戰旗文工團。
進入宣傳隊後,劉曉慶刻苦訓練,一刻也不敢停歇。
但是年輕的心總是嚮往花花世界,她說:「部隊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我覺得自己好可惜,我要在全國出名。」
話雖狂,但是想要紅的心卻不曾停歇。
在文工團度過了幾年時光,1975年劉曉慶迎來了自己人生中的第2次轉機。
當時她正跟隨劇團在隔壁縣城表演《杜鵑山》,隊長突然找到她,問劉曉慶願不願意演電影。
就這樣劉曉慶參加了八一電影製片廠的電影《南海長城》試鏡邀約。最後她試鏡通過了,但是卻是作為代理主演參與影片。
《南海長城》劇照
導演告訴她:「如果有更合適的人選,你就得被換掉。」
為了守住角色,她在劇組一遍遍的背臺詞,一遍遍的練動作。
有一次,拍一場跳海戲。劉曉慶乾脆利落的從幾層樓高的軍艦上往海裡跳。她的勤奮終於打動了導演,女主角的位置上寫上了她的名字
劉曉慶確實有表演天賦,《南海長城》上映後,她一舉成名。
此後,並非科班出身的劉曉慶,但凡演戲彼時經典,80年代的中國電影因此被稱為劉曉慶時代。
她是唯一一個被謝晉邀請參加電影的大明星,也是36年的春晚歷史上唯一一個擔任主持角色的演員。
1983年,劉曉慶作為春晚唯一的女主持,穿了一件紅色襯衫。
主持春晚的劉曉慶
節目播出後,這件襯衫一度脫銷,被影迷稱為「曉慶衫」。
此外,劉曉慶也是第一個出演帶吻戲的電影女演員,是第一個蟬聯三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的演員。
劉曉慶在影視界所取得成就是很多明星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高度。但是對於劉曉慶而言,她的未來不在於拍電影而在於賺錢。
從演員到千萬富姐,劉曉慶對於金錢的欲望都寫在臉上
80年代,劉曉慶每個月的工資只有幾十元,身為中國最好的女演員,她還要參加各種應酬,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有一次,日本演員慄原小捲來中國,送了劉曉慶一條項鍊,劉曉慶花了5塊錢買了一個手鐲作為回禮。
年輕的慄原小卷
慄原小卷又提出請她吃飯,可是劉曉慶細細一算,如果去吃這頓飯,打個車她的工資就見底了。
畫報中的劉曉慶(左)與慄原小卷(右)
經濟上的窘迫,給了劉曉慶很大壓力。
1983年她參與拍攝電影《垂簾聽政》。在電影裡她飾演高高在上的慈禧,但是在劇組演丫鬟的香港演員可以吃香喝辣,而大陸演員的飯桌上卻不見一點葷腥。
《垂簾聽政》劇照
她氣得大哭:「我要吃肉,我要吃米飯。」
導演給她拿來肉菜,她哭得更厲害了:「我要讓所有演員都吃肉。」
《垂簾聽政》裡的梁家輝
通過這次哭泣,劉曉慶明白:名聲是虛妄的,只有自己賺錢、賺很多的錢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
她拋下劇組了,孤身一人去到河北,開始「走穴」。
幾天時間,劉曉慶就掙了3600塊,是她工資的好多倍。
她揣著這些錢回到北京,關上門,把一塊兩塊的零鈔翻出來一遍又一遍的數。
走穴表演的劉曉慶
嘗到甜頭後她又組織了「穴對」,自己充當「穴頭」,因為她的團隊掙得多、信譽好,她被稱為「大貓」。
「走穴」的路並非一帆風順。有一次她正在臺上唱著康定情歌,突然觀眾向她砸去大把硬幣,怒吼著:「你不是要錢嗎?給你,臭不要臉的!」
抓拍的劉曉慶
但是這些言語上的辱罵並未讓劉曉慶停止自己的路。她反而做的更多,她建立自己的商業帝國,涉足房地產、化妝品、電影電視。
劉曉慶的公司有二十多家
1999年,劉曉慶登上了福布斯大陸富豪排行榜,位列第45位。
這就是劉曉慶,從文藝兵到演員再到億萬富姐,她從不藏匿自己的欲望。
想出名就去拍電影,想賺錢就自己去經商,正是這種敢闖敢做的勁兒,讓她與武則天一樣成為了一個傳奇。
劉曉慶飾演的武則天
雖然劉曉慶重名又重利,但是她更重情。
1987年劉曉慶與姜文在芙蓉鎮拍攝現場相識。雖然身份地位懸殊巨大,但兩人還是互生好感,將戲裡的感情延續到了戲外。
《芙蓉鎮》裡的姜文和劉曉慶
之後兩人又合作了電影《春桃》,影評人鸚鵡史航感嘆過姜文與劉曉慶他倆演戲之默契:
揉完面她幫他從手指頭上擼著殘面,他洗澡時怎麼甩出髒衣服她怎麼接著,他給她摘朵花戴,她來句『晚上戴花兒,我又不是窯姐兒。』其詞若有憾焉,其實乃深喜之。他打個呵欠,就勾起她的呵欠。
《春桃》劇照
但當時劉曉慶是有丈夫的,他的丈夫就是影視劇演員陳國軍。陳國軍的前妻也是一位演員,遇到劉曉慶之後,陳國軍拋棄了前妻,選擇了劉曉慶。
陳國軍與劉曉慶
知道劉曉慶和姜文的事情後,陳國軍氣急敗壞,找到姜文曾逼他寫自白書。
姜文反反覆覆寫了六次,最後一次寫完,姜文問「我可不可以加一句話?」
陳國軍問「加什麼?」「因為,我愛她。」
如此深情,劉曉慶怎能抵擋?這次逼迫讓劉曉慶與姜文的感情更深厚了。
多年之後面對楊瀾的訪問,劉曉慶說:「這段感情,唯一帶來困擾的就是我公陳國軍。」
演而優則導,相較於演戲,姜文更愛拍戲。
拍《芙蓉鎮》時姜文總是愛改詞,導演謝晉還鼓勵他,讓他改,還說光改不行,你得寫下來,還得排練。
90年代,姜文準備拍《陽光燦爛的日子》,他原是打算先去美國學習十年導演然後再回來拍。
劉曉慶攔下他說:「晚了,做導演就得年輕。」
《陽光燦爛的日子》
劉曉慶後來回憶說,「這是姜文第一次做導演,沒有人相信姜文能導戲。連他自己也沒信心。可是我有,我一定要做成這件事。」
她拉來電影人文雋、老闆郭總一起為姜文投資。
彼時,劉曉慶的生意出現問題,所有資產幾乎清零。但每天都張著嘴要錢。
最艱難的時候,劉曉慶把妹妹曉紅存來買米買菜的錢也拿走了,「那一萬元是我從她緊緊攢著的拳頭裡摳出來的。」
劉曉慶和妹妹
1994年《陽光燦爛的日子》上映,大獲成功。姜文獲得金獅獎提名,前途一片光明。
姜文獲獎
這時候,劉曉慶卻與姜文和平分手了。
對於分手原因,二人閉口不提很多年後劉曉慶才說:
「誰會喜歡一個老師,天天在旁邊喋喋不休地說,你這個不對那個也不對的。你應該這樣,應該那樣,就會很煩,到最後就會去找一個妹妹,崇拜他說,哎呀你好帥啊,於是他就會找這樣的人做老婆。」
25年後,兩人相遇仍然如老友般擁抱。劉曉慶也說:「我們現在仍然是很好的朋友」。
劉曉慶與姜文25年後重逢
「我一直強調自己要做偉大的女人,什麼是偉大的女人呢?就是像水一樣的女人,你在高處,我便退去,看你獨自閃耀,你在低谷,我便向你湧去,溫柔的圍繞你、擁抱你!」
劉曉慶不論是對姜文,還是對其他愛人,她都是如此!
劉曉慶姜文在法國
劉曉慶的重情不僅不僅體現在朋友與愛人之間,更在於家國。
80年代,劉曉慶就曾作為中國女演員代表,接待各到訪的外國演員。她與張瑜、斯琴高娃、陳衝一塊兒被稱為「4朵金花」。
這四朵金花中,陳衝加入美國國籍,斯琴高娃加入瑞士國際,張瑜也在演完《廬山戀》之後,去美國上學,獲得美國國籍。
只有劉曉慶,始終堅持自己的中國國籍不曾改變。
秦城事件後,曾有人邀請她加入法國國籍,被她拒絕了。後來與丈夫王曉玉結婚時,登記員問她是否需要該國籍和名字。
她說:「不,不能夠有一天我拿奧斯卡時,我不是中國人劉曉慶,而是Xiaoqing Wang。」
「我是中國人」這是劉曉慶的底線!
從農場工人到文藝兵,再到演員、商人,這個重慶女人用她的一生告訴我們:性格決定命運!
如今,65歲的劉曉慶看書、遊泳、打球、跑步、做直播、演戲。
她仍舊不服老的活著,別人說她不肯輕易的老去,可是在她看來,可以更張揚、更瀟灑的生活,為什麼要低頭藏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