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通過《瘋狂動物城》中一隻說話時吐個字都恨不得休息五分鐘名為「閃電」的樹懶,認識到了無奇不有的自然界中竟然還存在著這麼一個以「懶」作為生存之道的種群。
樹懶主要分布於中美和南美熱帶雨林的樹冠藤蔓中。在這危機四伏的雨林中,神奇的是它們竟然逐漸進化出了一種慢節奏的生活方式,以不變應萬變面對捕食者的侵擾。看起來它們只想呆在樹上,什麼事都懶得做,懶得去玩耍,懶得去吃,甚至能耐飢一個月以上,直到不得不補充機體能量,吃飽了就倒吊在樹枝上睡懶覺。只是它們的動作也是懶洋洋的行動極其遲緩,就連被人追趕、捕捉時,也好像若無其事似的,慢吞吞地爬行。像這樣,面臨危險的時刻,其逃跑的速度還超不過0.2米/秒。
飲食習慣造就的懶神
根據HowStuffWorks的研究,樹懶這種將「懶」貫徹一生的生存方式主要是由它們的飲食習慣造成的。樹獺是嚴格的植食者,主要以樹葉、果實和嫩芽為食。由於這些幾乎不含脂肪和蛋白質,樹懶通過一種「悠閒」的生活方式來降低機體消耗,保存能量。平均而言,樹懶每天會爬行大約38米。在陸地上,它們移動一隻腳大約需要一分鐘,比烏龜爬得還要慢。
另外,樹懶的消化系統也與它們極度緩慢的運動方式相匹配。在用嘴唇咀嚼樹葉後(它們沒有門齒),需要長達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完全消化食物。樹懶的新陳代謝率比大多數哺乳動物慢40%到45%,這有助於彌補它們的低熱量攝入。
「懶」是應對捕食者的策略
懶洋洋的樹懶不應該被誤認為是軟弱易欺的動物。樹懶可以在樹枝上掛幾個小時,展現出驚人的耐力與力量,並且它們擁有著鋒利的爪子,勁頭十足。同時,樹懶是唯一身上長有植物的野生動物,擁有純天然的保護色。因為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樹冠藤蔓間,所以它們不需要快速移動來躲避捕食者,只需緩緩閉上眼睛,做一個隱形者。
再懶也要找對象
很難想像將「懶」發揮到極致的樹懶會為了排便專門從樹上爬到樹下,在樹幹底部進行入廁儀式。這可是冒著被捕食者發現的風險,將生命置於危險之中。
不過動物學家通過觀察到的一個有趣的事實,猜想這幾乎肯定和「性」有關——「雌性樹懶處在發情期時,會每天爬到地上排便,大概每個月有八到十天是這樣子」。考慮到這麼做額外需要的能量以及增加的被獵食者盯上的風險,這些雌性樹懶肯定有不得不這麼做的理由。
在動物界中繁衍是一種天性,是本能。在樹幹底部留下一堆便便,類似於人類社會中的徵婚啟事。這堆「徵婚啟事」 既能告訴附近的異性它的繁殖狀態,也能告知其它樹懶此前有沒有別的同類出現。
不過,幸好樹懶有著「強大的胃」——它們的胃重量可以高達體重的三分之一,是同等體型動物的兩倍多,它們通常每周只需排便一次,只是排便緩慢意味著它們要一次可能會排出近三分之一體重的糞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