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擬推《國家統一法》?學者爆:臺灣剩3條路
沒有了美國作為「靠山」,臺灣地區將會陷入「國際孤立」
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美國大選後民主黨勝選人拜登將成為下一屆美國總統,對於拜登將如何處理兩岸關係,是否會讓臺海現有情勢有所改變及兩岸是否還可能統一?大陸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19日出席一場研討會表示,兩岸統一隻剩「上中下」三條路。
倪永傑在會上指出,鑑於兩岸當前對話中斷、軍事上仍處於緊張關係,雙邊應冷靜處理兩岸事務。他先是表示,兩岸若有統一可能,會有上中下三條路。「最下策是武統,即武力統一、但代價很大。中策是和統,時間較長,但皆大歡喜。最後是上策的智統,即文明統一」,即談、嚇交替策略,以零傷亡、不流血為主旨。
過去4年,民進黨全面選邊美國、押寶川普,得到的是川普狂打「臺灣牌」,高層官員高調專機來臺,大規模軍售等象徵性的支持。但在實質層面卻是兩岸關係加速惡化,臺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屢創新高;臺灣被排除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及《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等區域經濟整合之外;即使在「臺美關係」上,除了綠營津津樂道的「空前友好」之外,並沒有具體成效。
拜登上位後,面對的將會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國家,一個混亂不堪的外交,雖然還是會把中國視為競爭對手,但卻不會像川普政府那樣喪心病狂。而一直緊抱川普政府大腿的臺灣地區,最終又該何去何從?隨著拜登團隊上臺,國際局勢將會漸漸清晰化,美國當初對中國的抹黑與造謠也會隨著時間慢慢澄清。而沒有了美國作為「靠山」,臺灣地區將會陷入「國際孤立」。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意識到了危機日益臨近的蔡英文當局就想通過開放「萊豬」來換取美國同意跟臺灣籤訂美臺自貿協定,以及通過開放日本核食來換取日方將來同意其加入CPTPP,以擺脫被孤立的命運。
國臺辦在本月四日「國家憲法日」當天,發布一張關於國家統一規定的宣傳海報,新華社詢問這是否意味大陸可能推出「國家統一法」?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答覆時指出,「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憲法關於國家統一的規定是明確的,我們將堅決貫徹執行」。 臺灣資深媒體人汪誕平在臺灣大華網絡報撰文表示,儘管朱鳳蓮並未證實,但也沒有否認,外界普遍認為,大陸是在釋放訊號。
汪誕平在文章中指出,對美國來說,川普任內從貿易、科技到國際,極力遏制中國大陸,並積極拉攏臺灣地區,不但通過多項「友臺法案」,提高雙方官員互訪層級,還派軍艦、軍機多次巡弋臺灣周遭海、空域,為臺灣撐腰,並藉機軍售臺灣大批武器裝備,使得中美關係日益緊張。如今,拜登即將上臺,其作風雖然「可預測性」較高,但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並未改變,以臺灣為籌碼與大陸較勁的手段也勢將持續,再加上「脫鉤中國」、產業鏈重組、印太戰略等美國倡議的動作,臺灣都企圖扮演一定角色,大陸方面制定「國家統一法」,不僅是威懾臺灣,也無異向美國提出警告,宣示大陸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