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才華配不上你的野心的時候,你該努力了。可並不是所有努力,都能贏得別人的稱讚,你的努力可能招來別人的指責,甚至是謾罵。
最近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的藍盈瑩人設崩塌,看了下原因竟然是她太努力了。努力的人其實真的不討喜,如果你不信,那我們來看看《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最努力拼命的藍盈瑩。
這個節目是要成團,需要團隊,可在團隊中你拼命真的不會討喜,甚至會招來別人的埋怨。藍盈瑩作為隊長,「逼」吳昕學樂器這事,立馬招來了網友的強烈指責。你自己拼命也就算了,讓別人拼命就是你的不對了?
而在此之前,藍盈瑩的評價可都是努力、很勵志很向上,但就一期節目,她的人設立馬反轉,「好勝心強」、「不顧他人感受」、「沒有天分努力也沒有用」是現在人們對她努力的指責。
看吧,藍盈瑩的這件事的大反轉,其實就很真實地證明了,努力真的會讓人不討喜。為什麼努力的人不招人喜歡,這個「事實」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來看看。
先看看藍盈瑩「逼」哭吳昕這件事。藍盈瑩是大家熟知的很努力拼命的姐姐,而吳昕呢,跟她完全相反是一個很佛系的小姐姐。
吳昕來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本來就有些出乎人的意料。因為從她在《快樂大本營》中的表現來看,她總是習慣「躲」在他人的後面。以前的她喜歡待在「舒適區」,不喜歡接受有挑戰的事。
現在,她自己想做出改變,所以她來參加這個節目。但在節目中,她明顯還沒有做好改變的準備,所以她被藍盈瑩「逼」哭了。她這一哭,對於她自己肯定不是針對藍盈瑩,她的哭恰好就是要走出自己的「舒適區」的「陣痛」。但是她的哭卻讓「逼」她的藍盈瑩,遭到很多網友的攻擊。
吳昕的「哭」引發的藍盈瑩被網友指責,其實本質是:「狼性」和「佛性」兩種不同個性的人的性格的碰撞的必然。
吳昕的「哭」沒有問題,這是她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需要經歷的一個過程。她在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必然會經歷一段不適應的過程,她哭正是說明她在改變。幾天的時間學會一門樂器,當然不大可能。可是,與其說別人希望她把樂器學得多溜,不如說別人希望她能做她沒做過,不敢做的事。這也是,她來這個節目的目的,不做一個「別人看不見的吳昕」。
藍盈瑩的「逼迫」很多人理解是「用力過猛」、「功利心強」。對於一個有「狼性」性格的人,這種質疑其實特別普遍。我們先不說這種性格好不好,我們來看一個例子。如果,當我們需要一個朋友能夠督促自己進步和學習的時候,是不是特別希望藍盈瑩這種人?還有一個團隊如果想要成功,是不是也很需要藍盈瑩這樣「狠」的隊長呢?
其實,吳昕需要藍盈瑩這樣的隊長,「逼」她做出改變,讓她走出「舒適區」。她們看似一個「強迫」的要求,一個「哭泣」的委屈,其實她們如果自己想要進步,正是需要他們彼此的配合。
「狼性」沒有錯,「佛性」也可以,兩種性格的碰撞必然引起火花。「佛性」的人想要做出改變,想要做不一樣的自己,我們是不是不應該去指責「狼性」的人。
藍盈瑩招來的指責,其實正是我們身邊很多人對拼命努力的人的一種誤解。我看到網上有一個批評藍盈瑩的,因為她說過一句話「幹一行,像一行」。
於是有人就指責說「為什麼你覺得你業餘的努力,可以挑戰別人吃飯的本事?只有你對自己的興趣努力,別人對自己的專業都沒有努力嗎?」其實,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那些專業的人,有些是有天分,可是大部分還不是靠著努力和拼命而換來的。如果一開始就否定自己,那來參加節目的又有幾個是專業的呢?那是不是其他不專業的人都不應該來?
所謂的努力,並不是都會有結果的,但是不努力肯定是沒有結果的。自己沒努力,沒敢去嘗試的人,又為何要去那些努力了卻失敗了的人呢?
吳昕的哭我們不應該指責,因為她這是走出她自己的「舒適區」必須要經歷的。藍盈瑩的努力和「狠」我們也不應該去指責,因為正是有人去挑戰不可能,這個世界才會充滿無限可能。
我們與其指責,在前進路上迷茫而哭泣的人,不如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支持。我們與其,否定和嘲笑敢於嘗試,敢於努力拼命的人,不如給點掌聲和讚美。
每個人都有追求和個性,就像《乘風破浪的姐姐》作為最近最具話題,最有看點的一個綜藝節目。除了一群30+性格各異的姐姐之間的較量,其實最具看點的是人到一定年紀的不服輸和敢於挑戰。
乘風破浪人生再起航,靠的是什麼?一群30+的姐姐,當話題耗盡,當人氣慢慢消耗,真正能夠乘風破浪的只會是那些努力與付出的人。
END-
情感小小蘇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情感小小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