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斷推進,貨幣流通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作為全球GDP排行第二的國家,中國的發展也一直牽動著世界各國的心弦。很多對中國文化比較有興趣的外國人,也開始痴迷於收藏中國錢幣。
關於GDP排行第一的美國,他們的錢幣被叫做美元、美金,而作為GDP排行僅次於中國的日本,他們的錢幣被叫做是日元,那麼中國的人民幣到了外國人的嘴邊會被如何稱呼呢?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大多就是「RMB」,也就是中文版本人民幣的縮寫,這個稱呼和縮寫對於中國人自己來講,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但是對於大部分不怎麼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來說,他們是沒法理解我們眼中這種通俗易懂的「中國拼音」的。
還有人會從日元和美元來推斷,人民幣在外國人嘴中的稱呼會不會是「中元」或者「中金」,但是事實上,這些都不是人民幣在國外的稱呼,人民幣在外國的稱呼其實是「CNY」。對於習慣了「RMB」這個稱呼的國人來說,「CNY」這個稱呼就顯得有些生疏和不解,那麼「CNY」到底有哪些含義,為何要用這個三個字母來官方的稱呼人民幣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首先單獨從中國的英文名稱來看,有關中國英文的簡稱為「CHN」,「CHN」這個英文簡稱也基本用於各種國際會議和賽事,「CN」確是用於民間比較多,但是當外國人看到「CN」的時候,大多也能夠明白它所指代的意思。相對應的用「CNY」來代稱人民幣,大部分外國人也能理解它的意思,而其中「Y」所代表的意思不言而喻就是金錢。所以如果想要跟外國人表達人民幣的意思,要用「CNY」而不是「RMB」,因為「RMB」含義只有國人才聽得懂。
對於「CNY」的所賦予的含義和字母組成,一部分人習慣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去理解外國人的想法,「CN」的是Chinese的簡稱,而「Y」這個字母的來源就是人民幣的一個單位「元」的拼音「YUAN」的縮寫,所以簡稱就是「CNY」。
除了這個這兩個說法以外,還有一種就是國外民間的說法,那就是「CNY」其實是Chinese new year的縮寫,意思就是「中國春節」、「中國新年」的意思。各種各樣的理解同樣也是因為外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越來越著迷所衍生出來的。而隨著中國發展得越來越好,很多外國人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越來越感興趣,甚至是迷戀。
但是相對應的,「CNY」這個稱呼在國內的普及程度不是很高,所以在國內說人民幣的時候,儘量用大家都知曉的「RMB」就好。沒必要為了顯得國際化,而用大家所不熟知的方式去表達。
雖然中國的錢幣在世界各地影響越來越深遠,甚至不少外國人還開始喜歡起收集中國的錢幣。但是隨著國內數位化網絡越來越發達,很多人基本都告別了使用錢幣的生活,基本靠著一部手機就能完成所有的消費,很多年輕人甚至一年到頭都不會去使用一次現金,而這群年輕人平時在支付各種消費的時候,用得最多的就是支付寶、微信和信用卡了。
但是依舊還會有一批人,他們一直堅持著使用現金的習慣,而且還有不少老人喜歡將一些年代久遠,有的已經成為絕版的紙幣收藏起來,在收藏的人民幣裡面感受和感慨這幾十年來中國的變化。那麼對於使用得越來越少的人民幣,你們有哪些想法呢?在生活中你們是堅持使用紙幣還是早已習慣了行動支付所帶來的便捷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