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上海藥訊 上海藥訊
這兩年刷酸已成了網紅詞彙,只要你打開各種自媒體APP,都會有美容博主分享刷酸心得體會,號稱可以去黑頭、去閉口、去痘痘、去粉刺、美白,總之就是能把所有的皮膚困擾問題都統統解決,還你一張潔白無暇的美麗容顏。那它真的有如此神奇之功效嗎?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1. 刷酸究竟是個什麼鬼?
刷酸的原理就是採用酸類產品剝落老化角質層,改善暗沉、痤瘡、粉刺等皮膚問題。其實說白了就是腐蝕肌膚的表層,促進新陳代謝,達到清理、疏通毛孔的作用。
2. 在家刷酸vs醫療刷酸區別?
在家刷酸:就是個人利用含有低濃度酸的護膚品做日常皮膚保養,來達到去角質、改善暗沉、提亮膚色的作用。
醫療刷酸:在專業醫療機構,由專業醫生根據個人皮膚基礎狀況(檢測),選用高濃度醫用酸類,剝離到不同皮膚的深度,來刺激真皮膠原合成和組織的修復。
兩者雖都屬於化學換膚,但還是有較大的區別的:醫療刷酸專業度更好,用的酸濃度高,效果自然就更好,刺激性也相對大,適合大面積閉口、粉刺、痘痘肌的同學們。而在家刷酸,基本靠直覺判斷選用產品和效果,即使用的低濃度酸,但若操作不當刷過頭了,也會變成「爛臉」,還是要慎刷。
3. 常用酸的種類有哪些?
水楊酸:具有良好脂溶性,可深入毛孔深層,清潔老化角質細胞,還有消炎、殺菌功效。非常適合油性和易長粉刺的皮膚。一些國際主流的日常祛痘產品中一般都有該產品,濃度通常在0.5%-2%之間。醫療級別的水楊酸會用到 30% 左右。
果酸:果酸就是從水果中提取的各種有機酸。比較常見的有檸檬酸、杏仁酸、蘋果酸、乳酸和葡萄酸。果酸具有水溶性,滲透力強。醫療刷酸從低濃度開始,逐漸增加濃度,以達到剝落角質、促進黑色素細胞的排出,進而減輕色斑,改善粗糙暗沉;還能促進膠原蛋白和細胞間質生長。護膚品中添加濃度一般在 0.2~2 % 之間,而且產品環境中 pH 值越低,效果越明顯。
維A酸:低濃度的維A酸效果也很猛,臨床主要用於痤瘡的治療。比如最常見的阿達帕林凝膠,有效成分就是第三代維A酸,這類成分藥膏屬於「處方藥」監管,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使用,最大的副作用是致畸性。高濃度( 1 ~ 5 %)的維 A 酸用於剝脫劑,這種化學剝脫在醫美行業用的不多。
壬二酸:壬二酸又叫「杜鵑花酸」,其脂溶性更有利於皮膚吸收。這個成分最開始是添加在抗痘產品中,它能輕易地鑽進皮膚,殺死致痘兇手痤瘡丙酸桿菌。這種酸的威力相當於結合了抗生素和果酸、水楊酸的功效,順帶還給皮膚做個舒緩的SPA。杜鵑花酸也有不錯的美白功效,一定的濃度可以抑制絡氨酸酶。
4. 刷酸期間的護膚注意點:
a. 停用含有抗衰老、美白功效的護膚產品,也不要疊加其他酸類產品,以避免加重角質層損傷。
b. 不要再疊加含酒精成分的護膚品,因其具有滲透作用。
c. 注意保溼、修復,使用溫和的保溼面膜或含有天然保溼因子的修護乳。
d. 白天請嚴格做好防曬,以防紫外線引起色沉。
e. 飲食調理,忌辛辣,多食含VA、VC的水果和蔬菜,修復皮膚屏障。
5. 刷酸的禁忌人群
a. 妊娠和哺乳期婦女;
b. 對化學剝脫製劑或其成分過敏;
c. 瘢痕疙瘩病史 ;
d. 近3月接受過雷射、冷凍及其他形式的皮膚磨削術者;
e. 皮膚敏感狀態、施術部位患有接觸性皮炎、溼疹等過敏性皮膚病或活動性單純皰疹等感染性皮膚病或未癒合的創面;
f. 半年內口服維A酸類藥物者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慎重治療;
特別提示
總而言之,刷酸有風險,一定要適度。諮詢專業醫生,選擇適合的方案,做到文明刷酸,科學護膚!
(文/上海長海醫院藥學部 梅莉倩)
本文版權屬於上海藥訊,配圖來自網絡,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
原標題:《刷酸前你一定要了解的知識》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