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北京後的一個尋常夜晚,詞人姚謙從睡夢中醒來,起身去上廁所。迷糊間看到父親站在面前,於是便問道:「爸,你怎麼來了?」
幾秒鐘之後,他猛然發覺有些不對勁——原來,那是站在鏡子前的自己。
姚謙瞬間清醒過來,那一晚,他坐在沙發上失眠到天明。
他第一次覺得自己老了。
於是在50歲前後,姚謙決定從唱片行業「提前退休」,把更多時間放在了旅行、閱讀和寫作上。
「年輕時總會問自己未來要如何如何,但當你進入四五十歲,這個問題就變成了『我還剩多少時間?』」
於是他開始頻繁規劃全球旅行,去巴黎,去墨西哥,去爬非洲的吉力馬札羅山,樂此不疲,時不我待,只因擔心自己65歲之後會經不起長途飛機的折騰。
而那讓他曾經賴以為生的寫歌工作,反倒成了茶餘飯後的副業,以前常合作的老熟人,現在都不太給他們寫了,遇到有特色的音樂人和新人,才會偶爾動筆。
隨著年歲遠去的,還有那些靠寫歌就能出人頭地的好日子。
80年代-00年代,華語樂壇最繁榮的二十多年裡,與姚謙合作過的天王天后排起長龍:
年代遠些的有梅豔芳、張國榮、林憶蓮、王菲、張學友、張清芳,近些的有李玟、劉若英、王力宏、蕭亞軒、蔡健雅、梁靜茹、趙薇……凡此種種,名單足以撐起華語樂壇大半壁江山。
期間寫了600多首歌,造就經典曲目如《我願意》《如果愛》《最熟悉的陌生人》《味道》等,也大多膾炙人口、經久不息。
大牌如張國榮,1998年做第21張專輯《Printemps》時,也要事先打電話拜會姚謙說「冒昧打擾你,因為你答應為我寫歌」。
▲ 姚謙為張國榮寫過唯一的歌《love like magic》
張國榮打這通電話的時候,姚謙剛剛坐上國際唱片巨頭百代公司(EMI)亞太區總經理的位置。
當時尚處於華語唱片業巔峰的尾巴,百萬唱片銷量並非罕見,「新人王」歌手也總能不時湧現。總而言之,彼時的唱片公司還算滋潤。
早在1989年,姚謙還是唱片公司小職員時,老闆在年會上塞給他一張98萬元的支票,那是歌曲的版稅錢。
此時距離他入行不過三年,拿著4、5萬的月薪,竟以為寫歌只是本職工作,不知道還有錢拿。
天降一筆巨款不知如何「揮霍」,還是媽媽提醒姚謙,買房啊。於是他真的拿著這筆版稅作首付,買下了臺北市中心素有「臺北華爾街」之稱的南京東路上的一套房子。
幾年後房價果然大漲,他又趁機賣出,成功換房住進豪宅。
此番人生躍遷的盛景,讓這個從眷村走出的子弟不禁感慨,我走得太順利了。
80年代初,從工業專科學校畢業後,姚謙的第一份工作是汽車銷售員。跑業務多在外應酬,不幸患上胃潰瘍,不得不回家靜養足足半年。
二十出頭的年紀若是閒來無事,不免愛思考人生。養病期間翻看許多電影和書籍之後,姚謙想終於想明白一件事:人還是要選自己喜歡的事情。
於是他把再次求職的目標聚焦於三個行業:出版、音樂、電影。病癒之後隻身北上,先在餐廳做了半年美工,最終應聘成功加入一家唱片公司,就此進入了自己喜歡的行業。
早期唱片公司人少活多,宣傳、企劃、包裝分工不明,姚謙需要同時做宣傳和文案工作,還得去錄音室裡幫忙。「有時歌手已經在錄音室錄歌了,如果發現歌詞還需要再修改,我就會去修歌詞。」
此類「趕鴨子上架」的經歷多了,慢慢練出一身作詞本領,第一首署名歌曲也正是在此種情形下產生的:
1988年製作當紅歌手江淑娜的新專輯,已經約好第二天要在錄音室錄歌,頭天晚上作詞者卻交不了稿,公司老闆情急之下只得讓姚謙代替。
經過一晚上的創作之後,一首標準流行歌曲誕生:
愛就是這樣結束
當熟悉的唇冷冷的拒絕我
我將孤獨面對無數的夜
淚就是這樣開始
當溫存的心漸漸的冷卻後
淚從那夜就再沒有停過
——江淑娜《今生最痛的歌》
後來這首歌被收錄於《江淑娜精選集Ⅱ》中,成為那些年在臺灣流傳頗廣的歌曲。
在姚謙自己的敘述中,你很難看到處女作誕生時的激動,「坦白講,現在看來寫這首歌是很技術性的,設定了是悲傷情歌,江淑娜當時的定位也是苦旦型,所有都是設定好的。」流水線下的標準產品,這是他給出的定位,言簡意賅。
姚謙無疑是幸運的。因為在這個流水線上產出的第四首歌,就讓他問鼎了大多數同行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榮耀。
第四首歌叫《魯冰花》,獲得了1989年金馬獎最佳電影插曲。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
地上的娃娃想媽媽
天上的眼睛眨呀眨
媽媽的心啊魯冰花
家鄉的茶園開滿花
媽媽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媽媽的話
閃閃的淚花 魯冰花
——《魯冰花》
1991年春節聯歡晚會,老牌女歌星甄妮帶著南京藝術團的一群孩子表演這首歌,旋律朗朗上口,一時間紅遍大江南北。以至於多年後姚謙來內地發展,會經常碰到一些不算年輕的人對他說,姚老師,我是聽著您的歌長大的。
▲ 1991年春晚上的《魯冰花》
這樣的話聽多了便略顯怪異,於是後來他喜歡狡黠地回應道:對啊,這首歌也是我小時候寫的。
28歲,姚謙花了大概3個小時,寫出了這首傳唱三十年的好歌。在新書《我們都是有歌的人》裡,他闡述起當時的靈感來源:
我年輕時孤身工作之餘突然想家的時候,腦子裡常會湧出少年時代和兒童時期喜歡的歌曲。於是我順著已經完成的兒歌部分推展「我知道,半夜的星星會唱歌,它就這樣和我一唱一和」,星空經常是觸動思鄉情緒的場景,閃爍的星星似乎都在對思鄉的遊子唱著歌。關於家鄉,我還想起了夏季午後的清風及蟬鳴。用最短時間寫出來的歌,卻成為了最經典的那個,這其中的奧秘終究難用創作方法論解釋。姚謙相信的一句話是:
「作品不是你的,作品只是老天爺透過你的手給群眾的,它是屬於特定時代、屬於聽眾的,而不是你的。」
成為知名作詞人後,外界冠以姚謙「最懂女人心」的稱號,因為他常與女歌手合作,而那些成名作,也都好似看透女人的心事。
1992年,姚謙在八卦雜誌上看到王菲在北京胡同倒痰盂的「勁爆」消息。天后王菲,可以為了男友竇唯安居於簡陋的胡同之中,這樣的愛情讓姚謙深受感動,於是他提筆寫下:
願意為你 我願意為你
我願意為你 忘記我姓名
就算多一秒 停留在你懷裡
失去世界也不可惜
——《我願意》
字詞之間看出對微妙情緒的洞察,這或許師承於姚謙最喜歡的作家張愛玲。當年劉若英出演講述張愛玲生平的電視劇《她從海上來》,姚謙特地為她寫了一首歌曲《原來你也在這裡》,歌名即出自張愛玲的短篇小說《愛》。
請允許我塵埃落定
用沉默埋葬了過去
滿身風雨我從海上來
才隱居在這沙漠裡
——《原來你也在這裡》
歌詞講的是張愛玲在加州沙漠附近隱居的晚年,在姚謙看來,張愛玲的愛情總是缺少緣分,終其一生,小說中那句經典的「噢,你也在這裡嗎?」,張愛玲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可以說出。
▲ 劉若英版的張愛玲
給辛曉琪寫的《味道》則是身邊女性朋友的故事:戀愛時最討厭男友一身煙味,但分手之後,她才發現自己會懷念起那個味道,其實是在懷念那個人。
味道辛曉琪 - 味道
想念你的笑
想念你的外套
想念你白色襪子
和你身上的味道
我想念你的吻
和手指淡淡菸草味道
記憶中曾被愛的味道
——《味道》
「很多人認為我擅長寫女性觀點的歌詞,其實我只是將觀察到的想法,換成女性第一人稱來檢查——用女性的觀點審視男性,回想我在愛情裡曾表現出來的行為,可能會讓女性有什麼感覺,喜歡、感動,還是覺得受傷?」在新書《我們都是有歌的人》中,他解釋自己為何「懂女人」。
▲ 《我們都是有歌的人》,中信出版集團
難道就沒有動用過自己的感情經歷嗎?曾經也是有的。姚謙在30多歲時談過一場戀愛,對方後來離開了,他很捨不得,寫了一大疊情書想要挽回。對方沒有回應,於是情書換化成蕭亞軒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李玟的《答案》、江美琪的《那年的情書》、蔡健雅的《紀念》……
「兩年感情賺足成本,寫了許多歌,夠了。」姚謙自嘲道。
寫了一輩子情歌,他卻說自己會孤獨終老。「我對獨處的需求高於常人,希望時間更多是自己的,而不是跟別人相處。」
到後來,姚謙竟有些慶幸自己的感情沒有著落,不然怕「耽誤人家」。
想讓現在的姚謙再寫出像以前那樣的情歌,已經不太可能了。兩年前接受《封面新聞》採訪時,他說:「我已經56歲了,還喬裝28歲,寫28歲的情感,我自己都覺得有點矯情。這樣的逆生長書寫讓我很倦怠。」
縱然大眾對他的期待仍是寫出更多的《味道》和《我願意》,他也堅決拒絕這種不合時宜。相反的,與陳粒、吳彤這樣小眾獨立音樂人的合作,漸漸多了起來。
進入千禧年後,唱片行業的收入以每年50%的速度斷崖式下降,投身了大半輩子的姚謙適時退出,轉而與音樂網站合作,推動線上音樂產業的發展。
「華語樂壇沒有衰落,只是大家聽音樂的習慣改變了。」被問及現在越來越少有全民傳唱的歌曲,這位樂壇老兵信誓旦旦。
離開唱片公司之後,姚謙在兩地輪流居住,上演自己的雙城記。
50歲退休那年,他賣掉了由版稅費賺來的豪宅,在郊區買了一棟4層小樓。400平米,一個院子,一個人住,屋中布滿這些年來收藏的藝術品。浴室裝上防滑扶手,樓梯備有電動升降椅,仿佛一切都已為獨居老年生活未雨綢繆。
▲ 攝影:Troy Wang for BAZAAR Art
北京的家安在了北五環邊上一個沒有電梯的老小區裡,他特別喜歡樓下那條種滿了高大梧桐樹的街道,這在北京並不常見。每當清晨和傍晚,窗外總會傳來老人、小孩和狗的聲音,充滿躁動與生機。
無論在哪兒,姚謙都會在臥室床尾掛上自己最喜歡的畫。每當一醒來,看到心愛的畫作近在眼前,「就好像你心愛的人睡在身邊一樣」。
看遍了世間萬千種感情,詞人回到家中,獨倚床頭,欣賞佳作,思緒萬千。
參考資料:
1.姚謙《我們都是有歌的人》
2.鏡周刊《姚謙專訪》系列
3.人物《姚謙:很高興,我們都是有歌的人》
4.十點視頻《劉若英、王菲唱著他的歌,聽哭無數女孩,成為一代人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