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提醒:這些零食都是新型毒品,上癮只要1分鐘,孩子一定要遠離!

2021-02-23 寶寶呵護

前段時間,#卡姆吸毒被捕#上了微博熱搜,一時間引起大家的熱議。

一個年紀輕輕的95後、一個事業剛剛起步的脫口秀演員,怎麼就染上了毒癮?

你以為95後吸毒,已經很年輕化了,其實並不是。

犯罪分子早已將骯髒的雙手伸向了未成年人。

而毒品,好像不再只是成人世界中的「遊戲」。

6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2020年十大毒品(涉毒)犯罪典型案例中,出現多起青少年吸毒案件。

小勝(化名)出生於1999年,曾於2018年給女朋友慶生時,教唆同行的張某、林某等十餘名未成年人吸食氯胺酮,也就是俗稱K粉的東西。

2018年,浙江杭州警方破獲一起LSD新型毒品案,而這批販賣者是一群00後。

我們天然會降低對未成年的警惕度:「他還是孩子,能幹什麼壞事?」

但事實卻是:「郵票」販毒的中堅力量,恰恰就是這群看起來天真爛漫的孩子。

而更為可怕的是,這些吸毒的孩子,打著同學、朋友的「幌子」向無數的孩子販毒。

學生與學生之間、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安全警惕性本就比較低,利用同學關係傳播隱蔽且不易察覺,傳播速度何等之快?

而這種新型毒品的「外衣」,就像是街邊小攤上的「卡通貼紙」,也很貼合孩子們的喜好。

它俗稱「郵票」,是一種強烈的半人工致幻劑,無色無味,毒性極強。

還有下面這種指甲蓋大的小紙片,被密封裝在塑膠袋內,看上去就像是一張張郵票。

只需100微克(相當於一粒沙子1/10的重量),就足以讓人在視覺、聽覺和記憶上,產生幻覺並出現急性精神分裂,造成極大的心理落差。

而這樣披著「兒童遊戲」「兒童零食」外衣的毒品,還有很多很多。

◆ 偽裝成「跳跳糖」

前幾天,菌菌還在小賣部買了一小包,回憶了一把童年。

吃到嘴裡,噼裡啪啦的跳躍感,相信沒幾個孩子能抵擋住好吃又好玩的誘惑。

然後..很多不法分子就盯上了這樣的「包裝」!

毒品「跳跳糖」,遇水即溶、即衝即飲。

不僅與各種飲品混合後口味不發生變化,甚至口感都和跳跳糖相似。

服用後的致幻效果很強,喝一次,兩天大腦都處於一種興奮狀態。

◆ 偽裝成「巧克力」

雖然包裝粗糙簡陋,包裝上沒有任何品牌。

但這可不是普通的巧克力,而是犯罪分子用大麻熬成的油,摻製成的巧克力。

這種「巧克力」中含有四氫大麻酚成分,吸食大麻過量會損傷身體,手腳顫抖、心跳加快、頭腦昏覺、反應遲鈍、短期失憶。

如果長期吸食,後果會更加嚴重!

◆ 偽裝成「糖片」

這種「糖果」,色彩鮮豔、包裝花哨,而這樣的外表下,真實身份卻是搖頭丸。

◆ 偽裝成「可樂」

可樂俗稱肥宅水,偽裝成可樂的「可樂」卻是吸毒者的「肥宅水」。

「可樂」是一種由冰毒、搖頭丸、氯胺酮等毒品混合而成的新型毒品。

外包裝跟普通可樂沒區別,喝完就會產生幻覺,全身高熱發狂。

它比冰毒的危害更大,而且因吸食方法不同,對人體危害也更大。

◆ 偽裝成「奶茶」

以粉末狀為主,與正常的咖啡、奶茶相似。

分別用咖啡袋、茶葉袋包裝,僅用開水調和即可食用,是一種把各種合成毒品混合在一起的混合類毒品。

不經過化學檢驗,很難發現與真奶茶的區別。

除了這些零食,還有香菸、小樹枝、上面出現過的「郵票」,都是新型毒品的新型包裝。

即使是成年人都很難一眼辨認出來,更不要說孩子們了。

而沒有經濟來源的未成年人,一旦染上成癮,沒錢買毒品,就不得不被迫參與販毒。

而戒毒?往往都是天方夜譚。

毒品和網絡、美食對人的誘惑不同,毒品改變的是人體的生理結構。

簡單說就是大腦的很多功能,是由神經細胞相互傳導實現,其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就是神經遞質。

而幾乎所有的毒品,都是神經遞質。

(圖為神經遞質傳遞過程)

當吸食毒品時,它就會替代大腦中的常規遞質,給吸食者帶來同樣的感受。

但這會帶來兩個後果:

一是造成感受器的數量減少,使得之後達到同等愉悅的效果需要更多的「神經遞質」。

二是大量「神經遞質」由外部獲得,所以大腦減少了內部產生的神經遞質,如果沒有毒品,人無法感受到足夠的快樂。

由於毒品從根本上對神經系統造成了結構性改變,戒毒自然就成了天方夜譚。

《隱秘的角落》中,嚴良的父親不就是鮮活的例子嗎?

家破人亡、不得不把孩子送往福利院,精神錯亂下只記得兒子很愛吃梨而不識眼前人,這不就是一場「人間悲劇」嗎?

當毒品不再是成年人世界中的「遊戲」。

越來越多的未成年、越來越小的吸毒者、越來越年輕的販毒者,這不得不讓我們提高警惕!

這不是恐慌、也不是恐嚇,而是赤裸裸的現實!

家長們,一定要教會孩子自我保護!

拒絕陌生人:陌生人給的任何物品都不要嘗試,一律拒絕。

這些場所與環境不去:酒吧、迪廳、KTV,是第三代毒品交易的高頻場所,能不去儘量不去。

在外吃飯,除了跟家人,如果中間離場上廁所,回來後飲料要更換,防止被人下藥。

當心身邊的這些人:00後的毒販,不會是電影中兇神惡煞的黑幫老大。

但大多數不愛學習、混跡網吧、抽菸喝酒喜歡挑事兒的,一定要遠離。

並且一定要提防他們遞出來的任何物品。

捂住自己的好奇心:很多人第一次吸毒,都是因為想嘗試飛入雲霄的感覺,但這也恰恰是罪惡的開端。

在看《隱秘的角落》時,我一直在想,我們一直是不是都太低估了孩子?

毒販們,利用孩子吸毒與販毒。

而我們還以為他們懵懂不知,有時候,真正的險惡,值得告訴孩子。

相關焦點

  • 央視曝提醒:新型毒品做成了「兒童零食」!一口就上癮,家長別讓孩子碰...
    小編一看圖片,好傢夥,這毒品都已經變成了孩子最愛的軟糖模樣?!提起毒品,大多數家長能想到還是童年陰影白粉、海洛因。可實際上,新型毒品早就改變了形態、包裝,有些甚至還變成時尚潮品,堂而皇之的出現在大眾面前。小編一直以為毒品離我們很遠,至少離孩子很遠,可是..咱們都知道,孩子都喜歡一些花花綠綠的卡通圖案,於是,郵票出現了。這張像貼畫的新型毒品,稱為「LSD」致幻劑,俗稱「郵票」。
  • 父子二人先後犧牲,新型毒品偽裝成零食,魔爪伸向孩子
    正是因為有這些禁毒警察,我們才能做到對毒品零容忍,避免更多的人深受其害。第三代新型毒品正在盯上孩子,必須要認清!大部分人對毒品並不了解,基本停留在鴉片、大麻、嗎啡、海洛因等傳統毒品。可怕的是,現在的毒品已經發展的非常隱蔽,從外表上根本看不出來是毒品。經常偽裝成零食飲料,將魔爪伸向年輕人和兒童!1、偽裝成飲料看起來確實是像飲料,即使你當著警察面喝它,也很難被發現。
  • 【提醒】一旦發現孩子在玩這種花花綠綠的貼紙,立刻報警!
    往往30分鐘起效,只要100微克,就能讓人致幻上癮。  LSD一般口服,通常以某種吸取物質吸取LSD後再服用該物(比如用吸墨紙、方糖或明膠吸取LSD後再將吸取物放入口中),需要更為警惕的是,LSD可以通過皮膚接觸吸收,只要輕輕一碰,LSD就可能會附著到皮膚的毛孔裡。
  • 「可樂」、「郵票」「巧克力」,新型毒品就在我們身邊!
    但是從近些年來公安機關、海關查處的各類型毒品犯罪案件中看,許多新型毒品已經偽裝成食品、飲料、玩具等各類物品混入了我們的生活。一些看起來好像和毒品根本搭不上關係的東西,竟然都具有很強成癮性和毒性。必須建立對新型毒品的認知,掌握預防毒品危害的知識,才能保持健康的身體和生活。小心這些偽裝成小零食的毒品!▍1.
  • 這些糖果、巧克力、奶茶、跳跳糖都是毒品,銅川家長要注意
    這些生活中孩子們喜愛的零食,也可能變成可怕的新型毒品!毒品,已經不是你聽過的罌粟、鴉片、海洛因、冰毒了……它已經化身為了生活中的各種小零食。糖果這些看似是糖果的小零食,其實都是搖頭丸偽裝的。搖頭丸具有興奮和致幻作用,上癮後難以戒斷,半年內復吸率仍高達95%以上。
  • 小心這些穿上「偽裝衣」的新型毒品
    在6月26日國際禁毒日來臨之際,海南省公安廳禁毒總隊特別提醒青少年們,一定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遠離新型毒品。資料圖:偽裝成潮飲的新型毒品。民警特別提醒,「郵票」、「小樹枝」、「藍精靈」、「神仙水」、「開心水」、0號膠囊等等,表面看起來無害,其實這些都是毒品,喜歡玩轉娛樂場所的年輕人,很容易成為毒販子引誘吸毒的目標。「他們經常會以增加氣氛、放鬆心情、不是毒品不成癮為噱頭,蠱惑這些年輕人使用。使用之後,會出現嚴重的精神問題,甚至依賴後不能自拔。」民警表示。
  • 新型毒品光怪陸離,必須遠離
    如今一些名稱極具欺騙性的「特製藥物」,比如「草本興奮劑」、「不上癮嗨藥」、「合法興奮劑」、「合法快感藥」開始出現,許多人因為聽著「無害」而喪失警惕,好奇心驅動之下開始嘗試這些藥物。        然而,這些都可能是新精神活性物質(NPS)!
  • 公安提醒:新型毒品,比搖頭丸毒3倍!只有指甲蓋大小,見到請報警!
    目前在非法市場上發現的LSD劑型一般也都是紙型(如郵票型)或膠囊。口含約1平方釐米的「郵票」就能使人產生強烈的幻覺,嚴重的會產生輕生念頭,甚至曾有人服食後跳樓自殺。說是新型毒品,其實此類毒品現世已有數年,之前都只在歐美國家流行,但近年來卻悄悄流入我國。北京警方於2016年首次破獲國內新型毒品「郵票」案:
  • 檢察官帶大家一起認識四種常見的新型毒品
    沒錯,它們都是新精神活性物質,也被稱為「第三代毒品」,對人體健康危害極大。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檢察君帶大家一起認識四種常見的新型毒品,小夥伴們可要擦亮眼了。藍精靈新型毒品「藍精靈」可不是動畫片裡善良活潑的小可愛。它含在口中舌頭會變藍,泡在酒水飲料裡會泛起藍色,所以叫「藍精靈」。它學名氟硝西泮,有興奮、致幻、麻醉等效果。
  • 花季少女淪為奴隸:新型毒品,是怎麼毀掉一個年輕人的?
    同樣的故事還在發生。 另一位女孩,在酒吧偶遇陌生男人,在他的慫恿下吸食了笑氣。  笑氣與大麻、海洛因一樣,能給你短暫的快感,也能給你永久、不可逆的傷害。 福州一位25歲小夥吸食笑氣兩個多月,雙腳無法動彈、一度昏迷。雖及時搶救,但對神經系統的傷害無法修復; 上海一位19歲的笑氣成癮者,入院時四肢已呈現肌萎縮狀態:雙手蜷縮,雙腳無法行走,連在輪椅上坐一會兒都會覺得累。
  • 花季少女淪為床奴:新型毒品,是怎麼毀掉一個年輕人的?
    你可能還不知道: 一種新型毒品,正在年輕人的朋友圈裡悄然流行。
  • 新型毒品正悄悄瞄準你的孩子,皮膚一碰就沾毒:世間多險
    警察順蔓摸瓜,查獲了毒品大麻200小袋、260餘克,新型毒品LSD1片。可怕吧?現在的毒品已經學會「變形」、「隱身」,連警察都差點分辨不出,何況孩子。   04   「郵票」可怕之三:會出現幻覺,從而引發自殺吸毒,會興奮,會上癮。這些早在第一代、第二代毒品誕生時,我們就知道。「郵票」作為第三代毒品,也跟前兩代一樣有這些特性。一位女插畫師吃了「郵票」之後,連續為自己畫下多幅自畫像。
  • 【亮劍2020】這些「糖」「郵票」「巧克力」…竟然都是毒品
    糖果、巧克力、奶茶、跳跳糖……這些生活中孩子們喜愛的零食,也可能變成可怕的新型毒品!毒品,已經不是你聽過的罌粟、鴉片、海洛因、冰毒了……它已經化身為了生活中的各種小零食。
  • 「糖」「郵票」「奶茶」「巧克力」……竟然都是毒品!
    糖果、巧克力、奶茶、跳跳糖……這些生活中孩子們喜愛的零食,也可能變成可怕的新型毒品!毒品,已經不是你聽過的罌粟、鴉片、海洛因、冰毒了……它已經化身為了生活中的各種小零食。這些偽裝成零食的毒品!毒販就是利用了人們對零食的懷舊和喜歡的心理,降低人的警覺!▍1. 郵票毒品「郵票」就是販毒人員將它噴在小畫片上,或者將小畫片浸泡在其溶液中製成的,使用時,將小畫片放在舌頭下,人體便能吸收。圖片來源:海南禁毒新媒體毒品郵票上面附著了一種主要的成分叫做麥角酸二乙醯氨,它的英文簡稱叫LSD,這是一種強效致幻劑。
  • 提醒丨新型毒品"藍精靈"出現!危害是海洛因的1000倍!
    在行動中,共查獲涉案毒品「藍精靈」1000餘粒。  另外,8月初因在朋友圈販賣新型毒品「藍精靈」, 有9人被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這些犯罪嫌疑人,大多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揭開新型毒品的面紗「藍精靈」屬於「第三代毒品」  第一代毒品:是指海洛因、大麻、古柯鹼等傳統毒品;  第二代毒品:指冰毒、K粉等合成毒品。
  • 這些新型毒品就在孩子身邊
    近日,海南三亞警方破獲了一起新型毒品案。 這類新型毒品易偽裝、利潤大,除了癮君子們主動服用外,不法分子也都在伺機而動。 甚至,魔爪已經伸向了青少年群體。
  • 新型毒品悄悄瞄準00後,皮膚一碰就沾毒:孩子,世間多險惡,你得會防備(2018.1.2節目1)
    警察順蔓摸瓜,查獲了毒品大麻200小袋、260餘克,新型毒品LSD1片。 可怕吧? 現在的毒品已經學會變形記、隱身術,連警察都差點分辨不出,何況孩子。 2018年9月,杭州警方破獲杭州市首例LSD新型毒品案。 2018年11月,江門公安禁毒部門公布偵破全國首例網際網路跨境販賣新型毒品「郵票」LSD案件情況。 最令人痛心的是,在今年9月杭州警方破獲的LSD新型毒品案中,販賣LSD的都是一群00後。
  • 毒品,上癮的背後是性的瘋狂!
    當然,既然是毒品,不上癮是不可能的。今日,重慶晚報報導,吸毒女子連孩子父親是誰都不知道,這在普通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但是據警方知情人士透露,很多吸毒女性是在酒吧等地開始染上毒癮的,吸毒後的性奮狀態導致吸毒者亂倫的現象常用有發生,這也是為什麼吸毒者總是男女相聚在一起的原因。近兩年很多媒體起底了冰毒流行的現狀,把「陪溜妹」這個行業給描繪了出來。
  • 能讓人上癮自殺!這些小紙片竟是毒品,看到請直接報警
    如果孩子書包裡有幾張長得像郵票一樣的小紙片,做家長的你,會關注到嗎?你能想到,這會是毒品嗎?「郵票」並不是真的郵票,其實它是一種新型的毒品,成分為麥角醯二乙胺,簡稱LSD,因為長得和普通毒品不一樣,就是一張張小紙片的樣子類似於平常的郵票,所以賣毒品的圈子裡將它稱為「郵票」。雖然它只有一般郵票的一半大小,一張的重量可能你用實驗室的秤都稱量不出,但不要小看它的威力,就這麼薄薄小小的一張紙,貼在舌頭上可以讓人產生各種幻覺長達12個小時。
  • 【提醒】警惕!新型毒品"藍精靈"出現!危害是海洛因的1000倍!
    在行動中,共查獲涉案毒品「藍精靈」1000餘粒。  另外,8月初因在朋友圈販賣新型毒品「藍精靈」, 有9人被金華市婺城區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這些犯罪嫌疑人,大多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揭開新型毒品的面紗「藍精靈」屬於「第三代毒品」  第一代毒品:是指海洛因、大麻、古柯鹼等傳統毒品;  第二代毒品:指冰毒、K粉等合成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