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Thunderbolt)接口為什麼還未普及?

2020-12-22 線纜行業朋友分享圈

雷電(Thunderbolt)接口發展到目前的第四代,一直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由於其強大的背景和傳輸性能表現的優異,其父親是全球最大的晶片供應廠商Intel,其養父更是全球最大的消費領域品牌商蘋果,其傳輸性能優異那就更沒得說了,雷電接口的推出初衷就是為了能夠解決市面上擴展設備接口種類繁多,功能各異的問題,比如SATA、USB、FireWire、PCI Express以及視頻接口Displayport,HDMI等等,而通過雷電接口的整合,可以同時傳輸高帶寬的數據和視頻、音頻信號,Thunderbolt技術由英特爾在2009年設計完成,並為其定名為「Light Peak」(是Thunderbolt的研發代號),Thunderbolt 可以說是蘋果與英特爾(Intel)的合作產物,由Intel主導開發,通過和蘋果的技術合作推向市場,該技術主要用於連接PC和其他設備,融合了前的兩項成熟技術PCI Express數據傳輸技術和DisplayPort顯示技術,兩條通道可同時傳輸這兩種協議的數據,每條通道都提供雙向10Gbps帶寬,為了降低成本,目前Thunderbolt採用的是銅芯連接的方式而不是光纖連結(演示方案採用光纖的Thunderbolt接口甚至可達到100Gb/s),銅纜設計理論上最高傳輸速率可達50Gbps,現在僅應用在40Gbps,近期升級到4代以後的下一個更新目標應該是和DP2.0一樣的傳輸帶寬80GGbps.

在接口部分的發展長河中,更新換代的速度非常快,但相比CPU、顯卡、主板等等產品線的晶片來說,接口的發展絕對又是非常慢,但是每一次接口的變革,都是革命性的改變,也為用戶帶來了足夠優秀的技術改變,當然,每一個新興的接口也會有相應的優勢和劣勢,相比目前市面上及其豐富的接口類型來說,雷電接口當然也擁有非常強勢的優勢和十分明顯的劣勢。接下來,我們先來看看雷電接口究竟有什麼缺點,這樣也知道為什麼雷聲大雨點小的雷電(Thunderbolt)接口到現在還未普及?

缺點一,接口之間的競爭加劇,雷電系優勢開始弱化

雷電接口是由Intel開發定製的、初始接口類型為mini DP,在雷電3接口出來之前,雷電1和雷電2都是作為高端接口在蘋果MAC上使用的。在Tpye C接口普及之後,Intel宣布將雷電的原mini DP接口改成Type-C接口,並且開放了授權,各大廠商無需繳專利費即可使用生產雷電3接口控制器,因此雷電3接口迅速普遍了起來,通俗的講,雷電3是屬於一種數據傳輸協議,而雷電3協議的優勢在於擁有更快的傳輸速度(帶寬達到40Gbps)、更強的視頻輸出能力(2臺4K解析度顯示器)、更強的充電能力(雙向100W)、更強的外接能力(支持外接顯擴展卡)。雖然蘋果作為養父確實是不遺餘力的將自己家所有的接口改為了雷電3接口,但幾年過去了,我們會發現市面上絕大多數筆記本電腦並沒有像蘋果學習,將接口統一,還是因為各有私心和能力相互並無過大差異,首先說各有私心,每個接口後面主導的都有相關的協會和協會會員單位,大家勢必會關照自己家的生意,如果自己家的接口不是特別差,肯定第一供應鏈肯定是自己家,其次才是買人家的,HDMI接口所處的是HDMI協會創始單位的利益所在,創始單位主要是大型的電視廠商,而且目前HDMI2.1已經高達48Gbps的帶寬,肯定就不用看雷電的臉色行事,除非客戶定製版,要不必須用自家的,電視端,雷電沒戲,再來PC端,PC端分為筆記本和臺式機,臺式機本身就屬於便宜貨,所以用帶雷電接口的必要性就不是特別強,然後PC端,PC接口一直是視頻電子標準協會VESA的地盤,MAC系列是蘋果自己家的,肯定是100%雷電接口,但是在PC筆記本部分,PC一直是Displayport固有地盤,目前DP2.0的帶寬已經是80Gbps的帶寬,更談不上需要用到雷電的帶寬功能,另外本身在Windows系統中的驅動、性能、兼容性、熱插拔性能也都存在著諸多不穩定性,而且雷電接口確實還不是PC廠商所必須的,所以市場上支持雷電接口的主板也很少.

缺點二,相比常規視頻接口,價格昂貴

雷電接口的成本過高也是主流市場難以接受的一個重要原因,雖然其控制晶片的成本目前已經開始平民化,從之前的1.5USD到如今的1.5RMB,但是其製造線纜組件的同軸線和加工同軸線的超難工藝是制約其成本的主要因素,英特爾的雷電3數據線使用的就是同軸線,我們知道由于越高頻,線對之間的幹擾越發嚴重,而數據線的幹擾一部分來自外部磁場,另一部分來自傳輸變化的信號時自身線對產生的磁場,同軸線纜採用單根屏蔽層及成纜後的屏蔽層來隔離幹擾訊號,保證高頻性能的穩定,當信號在同軸電纜內傳輸時其受到的衰減與傳輸距離和信號本身的頻率有關,對於高頻信號,傳輸距離越遠,信號衰減越大,為了達到高頻信號遠距離傳輸的目的,通常會使用同軸放大器對信號進行放大和補償,英特爾的雷電3數據線使用的就是同軸線結構,由於同軸線存在高頻衰減,對於長度在0.8m的雷電3線,只需要被動晶片即可,而超過0.8m時,則需要主動晶片對信號進行放大,主動晶片和被動晶片價格相差好幾倍,因此雷電3線普遍不超過0.8m,目前能生產同軸線纜的線材廠商市場並不多,主要在幾家大廠,比如泓淋,太空梭,金瀾,中頂等,而且價格不便宜,報價普遍在15-25RMB/M之間,相對線纜的設計同軸結構的難度,更難的來自於同軸組件加工的工藝人力成本,綜合而言,雖然開發協議和晶片,但是線纜綜合成本報價相比HDMI,USB C,DP都還是貴很多.

雷電接口主要的市場分析

如今,雷電 在高端Windows筆記本電腦上很常見,不僅如此,它還與較新的USB-C埠有著相同的設計。每年,帶有雷電的電腦的數量都在翻倍增長,現在已經有數千萬的電腦在銷售。

Intel公司表示,雷電外圍設備的數量也以同樣的速度翻了一番,目前市場上已有450種認證產品。

【圖片來源:Wikipedia所有者:Wikiped

雷電側重細分,USB更為主流

可以說,開放雷電的最大受益者是它最大的競爭對手,也就是無處不在的USB。

USB4目前處於標準化的最後階段,它採用了雷電3技術,預計將於今年第四季度左右推出產品。它不僅將它原本的最高速度提高了一倍,達到40Gbps,而且還具備了USB3所沒有的靈活性,比如將顯示器的時間敏感視頻數據與其他信息混合的能力。此外,它也將增加USB集線器和對接站的效用。

目前,雷電面臨的一個挑戰是成本較高。雖然雷電設備能夠提供更高級的性能,但你可能會多花點錢。舉個例子,希捷1TB外置USB驅動器在亞馬遜上的售價為45美元,而希捷子公司LaCie生產的1TB雷電 型號的售價為70美元。

另一個巨大的挑戰是雷電在iPad、iPhone和Android手機等行動裝置上的缺位。我們不會像在電腦那樣在行動裝置上插入外圍設備,但是外圍設備在我們的計算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頻繁,由此可見,雷電在行動裝置上的缺位逐漸成為了難題。

可見,儘管雷電正變得越來越好,但同時USB也在提升,這就註定了雷電只能專注於細分市場,而USB才是主流.

相關焦點

  • 4K 後期 雷電Thunderbolt2 共享存儲系統
    今天北京樂呈科技在這裡給大家提供一個全球首款thunderbolt共享方案,特別適合後期四臺工作站左右的製作環境,採用蘋果SAN網架構,實現各編輯站點間素材共享,同時實時在線編輯、調色以及合成等工作,重要的是可以支持和實現4K的後期製作!
  • 黑客 5 分鐘即可破解 Thunderbolt,所有裝有 Thunderbolt...
    也就是說,目前還無法解決這個威脅。黑客如何在無密碼解鎖的情況下攻入你的電腦的?為了進一步證明這個漏洞的影響,Ruytenberg 在 youtub 上傳了一段分析視頻。https://www.youtube.com/watch?
  • 「雷電」接口的「邪惡女僕」攻擊丨專欄
    他還成功演示了如果攻擊者可以親手接觸設備,即使是全磁碟加密(FDE)也不能保護筆記本電腦的安全。小白:那為什麼可以利用漏洞實現邪惡女僕攻擊呢?大東:你知道Thunderbolt接口嗎?小白:不知道,東哥你繼續講講!
  • 為什麼蘋果MacBook愛用雷電接口?答案在這裡
    恰逢近日(7月9日)英特爾向社會公布了雷電4(Thunderbolt4)的相關信息,藉此和大家談一談這個被視為「未來趨勢」的傳輸標準。一、雷電接口有何不同?如今,雷電3是我們較為常見的現存的主流雷電協議。目前流行的英特爾酷睿十代標壓遊戲本、十代低壓的輕薄本,有一個雷電接口加持,總會成為不少廠商宣傳的重點。
  • 十三接口配置,85W大功率充電,ANKER新款雷電3拓展塢評測A8396
    ANKER拓展塢配備了兩個雷電3接口,另一個雷電3接口支持5V 3A 15W的充電功率,接著將充電線接入另一個雷電3接口,充電功率為5.03V 2.91A 14.69W,符合產品中描述的充電性能。以為到這裡拓展塢的充電方面的介紹結束了麼,還沒有。
  • 五分鐘瓦解你的防禦,淺析英特爾雷電控制器漏洞帶來的影響
    除了單單作為USB的接口之外,在此接口基礎上,由英特爾主導開發的新的接口標準,雷電三也開始在各個地方大放異彩(雷電3接口與USB-C接口形狀相同,但旁邊一般會有一個閃電標誌用以區分)。相比於其它接口,雷電三在性能上可謂是異常耀眼,最大100W的充電功率、基於PCIe3.0,可以支持兩個4K顯示器(HDMI2.0(4K 60HZ)及DP1.2(5K 60HZ))以及40Gbits/s的數據傳輸速率讓其他接口望塵莫及(目前最快的USB3.1 Gen2傳輸速率也僅為10GBits/s)。
  • DP接口不比HDMI差甚至還免費 為何電視廠商不用?
    本文轉自【太平洋電腦網】;新款XBOX、PS5的發布不僅讓人對次世代主機遊戲垂涎三尺,還把4K120Hz高刷遊戲電視推上熱搜,還為主機玩家普及了HDMI2.1標準埠知識——HDMI2.1版與目前主流的2.0版相比,每秒能傳輸更多的視頻、音頻內容,因此才能負荷4K超清解析度下,高達120幀的畫面刷新率。
  • 阿卡西斯推出USB4硬碟盒,雷電4與USB標準均可使用
    一直以來雷電3因為超高速數據傳輸性能而刷新人們認知,但高昂的授權費用無法大範圍普及,用戶無法體驗極速數據傳輸的樂趣。而且雷電3設備雖然物理接口是USB-C,但雷電3硬碟盒無法在常規USB系統中使用,讓很多花重金購買產品的用戶苦不堪言。
  • 為什麼一定要買雷電3筆記本,原因有5點,最後一點太強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主流筆記本電腦都開始採用雷電3接口,很多人在購買筆記本的時候也會選擇購買帶雷電3接口的筆記本,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簡單了解一下雷電3接口雷電接口(Thunderbolt)是英特爾與蘋果合作開發的硬體接口標準,主要功能用於拓展外圍設備,發展到了三代時,雷電3接口開始使用USB-C接口形態。
  • 誰說雷電4接口筆記本很貴?宏碁新款酷睿11筆記本僅3999元
    不過這種情況正在改變,比如宏碁,就新推出了一款筆記本墨舞P40,售價3999元,不僅配置了酷睿11處理器,還有雷電4接口,讓我們來看看。宏碁墨舞P40採用了i5-1135G7處理器,基礎頻率2.4GHz,睿頻4.2GHz,4核心,8線程,繼承了銳炬Xe顯卡,80個執行單元,性能不低,最高可以釋放28W性能。
  • 沒有了Type-C接口 你的筆記本會怎樣?(全文)_聯想 IdeaPad 720S-13...
    早些年還曾經看到淘寶第三方商家將一款入門APU低端本上的Type-C描述為」可以外置GTX1080顯卡「,瞬間變身吃雞本有木有!只要2999雷電遊戲本帶回家有木有!雷電2在筆記本上仍舊是Macbook獨佔的狀態。    從理論上看,這一代基本可以嘗試外接顯卡使用,至少GTX660隻要在PCIe3.0*1以上的帶寬下運行就沒有較大折損。而這個水平相當於比筆記本的GTX960M還高。而在雷電2所處的時代還沒有帕斯卡這樣的神級架構出現,所以外接一個GTX960/970後即使有折損,相比多數筆記本顯卡來說也是天翻地覆。
  • Universal Audio重磅推出Apollo Twin X和Apollo X4兩款雷電3音頻接口
    Universal Audio音頻接口是Mac和Windows上享譽全球的專業錄音接口,可為項目和商業工作室提供出色的A / D和D / A轉換,以及經典模擬錄製的音調,感覺和實時工作流程。2019年底重磅推出Apollo Twin X和Apollo X4兩款雷電3音頻接口。
  • LG新款Gram 14/17發布:搭載11代酷睿 配備雷電4接口
    12 月 16 日消息 除了 Gram 16 這一新型號外,LG 還發布了 Gram 14 和 Gram 17 的升級版,兩款筆記本也都搭載了 99% DCI-P3 色域的 16:10  屏,京東購買入口。
  • 雙Type-c公對公雷電3數據線,一線開啟高清投屏體驗
    如果說2019年的熱潮是5G的商業化運用,那麼2020年的熱潮就是雷電3技術的廣泛應用,目前大部分筆記本電腦以及顯示器均搭載雷電3接口,為發揮它的優勢,自然要選用更適合的電腦配件。特別是近期,USB Type-C接口越來越普及,而且與高速雷電結合得越來越緊密。這也讓不少用戶對於雙Type-c接口的數據線以及雷電3數據線認知上存在差異。
  • 離普及不再遙遠 USB3.0接口的前世今生
    前言:USB接口用於電腦與外部設備的連接和通訊,支持設備的即插即用和熱插拔功能,還能連接數量龐大的外置設備,如滑鼠、數據機和鍵盤等。USB自1996年推出後,已成功替代串口和並口,成為當今最為常見的接口。USB接口版本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到現在已經發展到了USB 3.0。
  • Sonnet發布兩款eGPU卡擴展系統:支持高端顯卡、雷電 3 接口
    打開APP Sonnet發布兩款eGPU卡擴展系統:支持高端顯卡、雷電 3 接口 科技熱點資訊小站 發表於 2020-12-21 11:39:22
  • 電腦物理接口功能大全!一張圖教你分清楚各種接口,網友:超實用
    一、VGA接口!VGA接口可以說是之前使用最廣泛的視頻接口,它共有15針,分成3排,每排5個孔。但是,隨著高清影像傳輸的需求,很多高端顯卡和顯示器上都慢慢地取消VGA接口,但是通過轉接頭也是可以使用。二、DVI接口!DVI接口包括DVI-A、DVI-D和DVI-I三種接口,DVI接口對比VGA有很多優勢,可以顯示更高清的畫面,對動態畫面處理更加穩定。三、HDMI接口!
  • 十代酷睿全面支持雷電 3:速度彪悍,性能更強
    如今雷電接口已經在不少的設備上開始流行,雷電接口最早是英特爾與蘋果共同制定,初代的雷電接口通過 mini DP 接口實現最高可以實現雙向 10Gbps 數據傳輸,隨著雷電接口的迭代和發展,雷電 3 接口已經採用了 USB Type-C 接口外形,同時也帶來了更高的傳輸速度以及更豐富的擴展能力
  • 微星Z490 GODLIKE超神板發布 引入雷電3
    官方稱新款主板引入了雷電3,並且預留了PCIe 4.0支持。   ▲MEG Z490 GODLIKE   IT之家了解到,微星Z490主板系列主要包括以下幾項新特性:   主板:6層PCB起   內存:4800MHz起   供電:大幅升級+加強散熱   接口
  • USB接口形狀傻傻分不清?帶你認識USB接口規範
    通用串行總線(Universal Serial Bus,縮寫為USB),它是連接計算機系統與外部設備的一種串口總線標準,也是一種輸入輸出接口的技術規範,這種規範被廣泛地應用於我們的智慧型手機、電腦等數碼產品上,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那麼有人會問USB不都是差不多的嘛,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