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張若】臺「中科院」本周密集測試新型火炮和飛彈性能。臺「國防部」稱,解放軍軍機9日持續在西南空域繞臺。
臺「國防部」9日稱,當天上午偵獲解放軍蘇—30和殲—10等多型戰機多架次進入臺西南空域應變區活動,「我空軍均能運用空中兵力,嚴密監控」。外傳解放軍9日「包圍」東沙島,臺軍稱「此為不實信息」。親綠的自由電子報9日稱,根據記錄,從當天上午7時7分開始至9時30分,解放軍軍機分別在1500米、2500米、4000米、4500米、6000米、7000米和9000米高度「侵擾」臺西南空域,臺軍方依例發出24次廣播驅離稱,「位於臺灣西南空域高度1500公尺的中共軍機注意!你已進入我空域,影響我飛航安全,立即迴轉脫離」,「廣播數量之密集是今年首見」。
聯合新聞網稱,根據臺軍方對海域發布的射擊通報,臺「中科院」已申請並獲同意自本周起進行密集的火炮和飛彈測試,時間從8日持續到17日,但相比於其他項目火炮飛彈測試的最大彈道高度標明為「0—2.5萬英尺(1 英尺=0.3048 米)」,9日和10日兩天清晨進行的試射,最大彈道高度定為「無限高」,危險海域的範圍從蘭嶼到宜蘭,外界紛紛猜測是測試有「臺版薩德」之稱的增程型「天弓3」防空飛彈,今年已測試兩次。有軍迷稱,大陸軍機選在「無限高」試射日,出動今年最頻繁的繞臺攻勢,兩者之間很難說沒有關係。
在此敏感時間點,美軍機也沒有缺席。專門追蹤軍機動態的推特「飛機守望」9日上午7時稱,美軍一架RC—135S偵察機自嘉手納空軍基地起飛,抵達黃海進行偵察。11時36分,「飛機守望」再度發文稱,RC—135S仍持續在該區繞行。自由電子報稱,該軍機飛行路線仿佛密集的回形針一般。鄭姓軍迷稱,美軍也沒有缺席敏感時間點,與解放軍較勁意味濃厚。自由電子報9日特別提到,臺「國防部」明年度預算書顯示,臺軍2021年各單位「後勤及通資業務費」總額已攀升至770億元新臺幣,比今年約增加30億元新臺幣,並創下近年新高,「顯見國軍為應對共軍動態已墊高后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