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皇帝霍建寧:李嘉誠一部電話只通往他一人,一筆買賣盈利超千億!

2021-02-07 創夥伴


他被稱為是「渾身充滿賺錢細胞的人」


授權轉自華商韜略 ID: hstl8888

作者: 華商名人堂 畢亞軍


李嘉誠的辦公室一共有6部座機電話,分別通往不同人群,包括最親密的朋友、家人、秘書室、集團各分機。只有一部,只通向一個人——霍建寧。



打工皇帝


長期站在全球經理人薪酬排行榜頂峰的霍建寧,被香港人稱為「打工皇帝」。從2000年起,僅是個人所得稅,他每年都繳納超過5000萬元港幣。


2015年,霍建寧的薪酬為2.1億港幣,以一年365天算,每天一張眼便有57.5萬港幣跑進他的口袋。跟隨李嘉誠以來,他已累計領到近30億港幣的工資。


霍建寧也是「長和」系最近20年來最具權勢,也貢獻最大的經理人。自1993年成為「和記黃埔」董事總經理以來,他一直是李嘉誠身邊的「關鍵先生」。


2015年,李嘉誠完成了「香港回歸17年以來最重大的企業事件」——將「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重組為「長江和記」(下稱:「長和」系),霍建寧也是計劃的最重要執行者以及運籌帷幄者。


重組後,趙國雄、鍾慎強、鮑綺雲、吳佳慶等不少長和系重臣均未出現在「長江和記」的頂層班底,但已63歲的霍建寧依然緊密團結在李嘉誠周圍。


在這家新組建的巨無霸企業,霍建寧被重用為執行董事及集團聯席董事總經理,以兩人(李嘉誠、李澤鉅)之下,幾十萬人之上的新身份,繼續替李家及眾股東,操盤和遙控著「長和」系在50多個國家的錯綜複雜的產業與生意。



霍建寧1952年生於香港,其父輩不是名門望族,但也絕非等閒之輩。


他的爺爺霍實頌曾出任國民黨軍委會西南軍品運輸處電臺總臺長,奶奶莫國慧曾擔任女權運動先驅與革命元老何香凝的秘書;霍建寧還有位厲害的堂爺爺,曾領導破譯了日本偷襲珍珠港密電,被蔣介石稱為「王牌特工」的霍實子;而霍建寧的父親霍家楠則曾擔任過國民黨總統府的英文翻譯。


霍建寧先後在香港、美國和澳洲接受教育,持有文學學士學位以及多國會計師資格。文學讓他更通人情世故並富有想像力,會計讓他多了理性與嚴謹。


1979年,李嘉誠收購了「和記黃埔」(下稱:「和黃」),成為香港入主外資集團的華商第一人。也是這一年,霍建寧加入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下稱:「長實」),「和黃」則是他日後大顯身手的舞臺。


霍建寧在「長實」的第一份工作是會計主任。工作3年後,他曾一度離開,與友人合作開設會計師事務所,但他的創業進展並不如意,反而深刻感受到自己還是更適合在大平臺發揮,於是又再回到李嘉誠的懷抱,死心塌地的「打好這份工」。


當時正逢李嘉誠向多元化、國際化大集團衝鋒的關鍵時刻,也是「長實」快步邁向地產巨無霸的衝刺時刻,這為霍建寧提供了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那時的「長實」雄心勃勃要成為香港最大的地產商,但自身的土地和財務狀況卻相對緊張。如何獲在此環境突圍,除了通常的手段,李嘉誠還構思出兩個非常之道:通過收購企業間接獲得地皮,與其他有地皮的業者聯合發展。


貫徹好這兩個策略,都需要有非凡的「財技」的支持。專業過硬,捨得拼,同時還極具負責精神的霍建寧,也正是在此一過程中迅速脫穎而出。


1984年,霍建寧被升職為「和黃」執行董事。期間,「和黃」將位於香港紅磡的船塢業務遷移至青衣,然後在船塢舊址發展了著名的地產項目——「黃埔花園」,全情參與項目的霍建寧以突出表現贏得李嘉誠賞識,第二年,他就被調到「長實」出任董事,再過兩年,又成了「長實」的董事副總理。


1993年,久經歷煉的霍建寧被李嘉誠再次提拔,接替被任正非稱為「永遠是我的老師」的傳奇企業家和冒險家馬世民,出任「和黃」董事總經理。當時,他才剛過40歲,但已是香港商界最頂端的人。




大顯身手


霍建寧被稱為是「渾身充滿賺錢細胞的人」,而他自己總結,賺錢的秘訣是要打破常規,求新求變,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會,做出別人做不出的價值。


霍建寧參與和主持的第一個地產標杆項目「黃埔花園」便是一個充滿創意的案例。


在這項目中,他們開創性地興建了一座形似巨輪的大型購物及娛樂中心。霍建寧說:「以大輪船作購物商場,黃埔花園可說是首創,同時也含蓄地提醒遊人,這裡曾是一個船塢!」如今,這裡已是香港一道獨特的風景,吸引遊客如織。



「長和系」還是第一個獨立出售車位,第一個將傳統街市的新鮮蔬菜、海鮮和肉類搬進零售賣場,第一個引入高新科技提高港口業務效率等等,開展了一系列行業之新的創新標杆。


「我們做生意從來不主張墨守成規。」霍建寧說。


但霍建寧真正非凡的創意,還是體現在他對資本、財務、以及以資本運作產業的創新及探索上,這也是他在一眾重臣中更為李嘉誠仰仗的重要原因。


擔任「長實」董事期間,霍建寧最突出的成就當屬代表公司完成了與殼牌、香港地鐵,乃至各大地產商等眾多合作夥伴的合作發展計劃。這讓他大顯伸手,也是他不斷贏得李嘉誠加分的關鍵時期。


不斷與人合作成立聯營公司共同發展項目,並把「長實」的權益控制在50%以下,然後以Off Balance Sheet Financing(表外融資)的方式借錢推動公司的業務擴張,是霍建寧及其團隊在這一時期,獻給「長實」的大創意,也是一個大貢獻。


這樣做看似有很大的不足——無法拿到利潤的大頭,但卻非常有助高度重視現金流和風險管控的李嘉誠,「四兩撥千斤」地既安全又快速的擴張


大規模地產項目,開發周期長、資金需求大、發展初期財務壓力沉重,通過與人合作以項目為載體成立聯營公司,「長實」不但可以撬動更多資源,合縱連橫地推動業務發展,還可以通過聯營公司以項目形式(Project Based)向銀行借錢。


更大的好處還在於,因為權益不到50%,「長實」的借款可以不用體現在公司的負債表上,進而能讓公司在把握更多機會的同時,大大降低財務風險。


霍建寧將這種Off Balance Sheet Financing操作得爐火純青,而李嘉誠素來又能在合作上讓得人,「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所以長江實業很快就異軍突起,依靠佔小的合作,成了香港地產界最大的「天王」。


此後「長和系」的眾多項目中,霍建寧擅長的Off Balance Sheet Financing也被都嫻熟地使用,這也是「長和系」始終大膽投資卻一直低負債的關鍵。


因為,他們的錢都借在了別處,而且永遠在「以小搏大」。只不過,在李嘉誠和霍建寧這裡,「小」的不是實力,而是風險,是以小風險搏大機會



偉大交易


在「長和系」最近三十年的所有重大併購交易中,霍建寧一直都是關鍵人。


放眼長遠周期和產業規律,借他人因恐懼而盲目看空,因貪婪而盲目做多的錯誤「低買高賣」,是李嘉誠和霍建寧在交易中始終嚴守的核心策略。


「當別人畏首畏尾時,我們卻把握機會大舉投資。」霍建寧說。他沒說的是,當別人盲目追高到失去理性,他們則會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趁高退出。



霍建寧出任「和黃」總經理之後操盤的第一個大項目是加拿大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下稱:「赫斯基」)。1987年,國際油價暴跌並逼近10美元大關。李嘉誠放眼長遠,堅信油價必將長期看好,趁低收購併控股了這家以油砂礦聞名於世的公司,但收購後好幾年,表現卻乏善可陳。


從「長實」過來接手這個「燙手山芋」後,霍建寧發揮財務專長及業務創意能力,持續優化「赫斯基」的財務和業務,並於2000年將其重新在多倫多證交所上市。此後4年,該公司股價從每股6.25加元升至最高每股54加元,到了2008年油價最高峰時,「赫斯基」已成為「和記」最賺錢的業務。



不太為人所知的是,2010年,「赫斯基」還與中海油合作了造價超過500億港幣的中國首個深海天然氣項目並佔49%的權益,這一個項目所生產的天然氣,就佔到內地天然氣供應量約4%的份額。


這幾年,國際油價大跌,「赫斯基」持續多季陷入虧損,但李嘉誠依然堅定地看好其業務前景,而「和黃」當初的投資,也早就成倍的收回了。這一交易也因此被譽為李嘉誠「一生中最偉大的投資之一」。


整頓「赫斯基」的同時,霍建寧還領銜「和黃」在李嘉誠的大方略下,完成了另一筆令全球矚目,也是最近幾十年全世界最經典的盈利大交易。


「和黃」很早就進入到電訊業務領域,並以英國為主拓展著歐洲市場。霍建寧出任「和黃」總經理時,這個業務也是兩難:早前投資的第一代移動通信業務公司Rabbit大勢已去;小試牛刀的第二代無線通信業務(GSM網絡)前景無限卻競爭異常殘酷,這都該如何結束又如何繼續?是個大問題。


李嘉誠與霍建寧等協商後的決定是:關掉已因技術落後無力回天的Rabbit,大舉進入新一代通信業務,即轉投資後來大名鼎鼎的Orange(「橙」),霍建寧則成了落實計劃的第一人。


只用了4年,霍建寧及其團隊就將巨頭們根本看不上眼的Orange做成了英國第三大行動電話運營商,並取得超越眾多巨頭級對手的成績。


1994年,Orange的用戶才300萬,但到1999年已達到3500萬,年增長率超過60%。亮眼的業績,還讓Orange上市後成為了FTSE-100(英國富時100指數)表現最好的個股。


但在風光一片大好之時,一貫重視風險管控的李嘉誠和霍建寧,卻提前自己嚇自己,在風和日麗下思考如果暴風雨來臨,將如何應對?


「我看到三個現象∶1、話音服務越來越普及,增長速度雖然很快,但行業競爭太大,使到邊際利潤可能減低;2、數據傳送服務的比重越來越大,增長速度的百分率比話音要高很多;3、在科技通訊股熱潮的推動下,流動通訊公司的市場價值已達到顛峰。」李嘉誠在一次演講中回憶。


還有一個巨大的壓力是,Orange雖然是第三大,但也幾乎只能是第三大,而且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歐洲的前兩大電訊巨頭英國沃達豐集團和德國曼內斯曼集團都已把英國市場作為必爭之地,而且為了爭奪龍頭地位打得不可開交。而所謂老大和老二幹架最後把小三乾死了的案例,在古往今來的商戰中,也都是屢見不鮮的事。


後面的形勢不容樂觀啊,但李嘉誠從來不是那種坐等失敗的人,他在危險中尋覓並創造著機會。


一場載入史冊的經典商戰也因此誕生。



善於打破常規,另闢蹊徑的霍建寧跟李嘉誠一起,看到Orange作為第三的不足,也看到Orange作為第三的獨特價值——沃達豐與曼內斯曼,誰能買下Orange,誰就可以成為真正的老大,如能激發兩家競買Orange,一定能賣個好價錢。


沿襲這個思路,李嘉誠與霍建寧相對一笑,決定趕緊把水攪渾,然後擇機套利走人。


一場老大和老二幹架可能幹死老三的對戰,旋即被成功扭轉到河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新局面。


口風剛吹出去,原本被動的霍建寧很快就成為沃達豐與曼內斯曼搶著約見的人,而「漁翁」李嘉誠則授予霍建寧足夠權利,讓他及團隊全權負責此交易。


1999年10月21日,李嘉誠在香港興高採烈地宣布:「和黃」與曼內斯曼經過一周的談判,最後達成協議:「和黃」將以1130億港元的價格向曼內斯曼出售44.8l%的Orange電訊公司股份,曼內斯曼將分別以折合220億港元的現金、220億港元的歐元3年期票據,及1184萬股曼內斯曼的新股支付「和黃」。


當初,「和黃」組建Orange的投資不超過100億港幣,而且還通過上市收回了相當的本金。這意味著,這一筆交易,「和黃」便獲得了超過千億港幣的淨利潤。消息傳出,全球資本市場都炸鍋了。


而這還不是贏家的全部戰績。


就在曼內斯曼收購Orange不到半年,2000年2月,在家門口丟到Orange的沃達豐咽不下這口氣,直接把曼內斯曼給合併了,並以將近2000億美元的交易金額寫下人類商業史上最大的併購案。因為這個合併帶來的溢價效應,曼內斯曼付給「和黃」的1184萬又再大幅增值超過500億港幣。


只用5年左右的時間,就將一項原本陷入困局而且規模不大的業務,變成了香港開埠以來最高盈利紀錄的大買賣。經此大戰,霍建寧在李嘉誠心中的地位再也無人可以替代。



而隨後發生的另一項「不交易」,則讓霍建寧對李嘉誠的洞見觀瞻和決策智慧,更加佩服到五體投地。


完成這個大交易不到1年的2000年8月,霍建寧曾領銜6家國際財團並親自坐鎮倫敦指揮,計劃以450億美元的代價競投德國3G營業執照,但在最後時刻,李嘉誠從香港打來電話讓他退出了,還讓他將手上持有的歐洲電訊業務股份統統轉讓別人。


得到消息的國際財經媒體紛紛質疑李嘉誠的決定,聲稱這將讓「和黃」徹底失去成為國際電訊巨頭的可能性,美國《紐約時報》更直接感嘆「超人失去威力了嗎?」霍建寧也一度沒完全懂得李嘉誠,雖然他毫不猶豫而愉快地執行了李嘉誠的決定。


但此後的發展證明,買賣這塊姜,還是老闆的辣。


在此交易之後,已經跌了幾個月的科網泡沫繼續狂破,獲得了該牌照的電訊巨頭因此股價大跌,而剛剛一筆交易賺到上千億淨利潤的李嘉誠,卻以主動「認慫」讓「和黃」成功逃過大劫。


更重要的事,「和黃」並未因此喪失電訊業務的機會。當3G技術逐漸普及,準入標準亦相應降低後,此前「認慫」的李嘉誠和霍建寧又回來了,大手筆以更低成本大膽大規模布局……


至今,「長和系」還在不斷擴張其電訊業務。



論功靠邊站,有難我來擋


在李嘉誠近年的「抄底歐洲」中,以及「長江和記」的大重組中,霍建寧同樣扮演著關鍵角色,並對這些計劃的成功作出了堪稱居功至偉的貢獻。


但真正讓霍建寧贏得李嘉誠如此信任和倚重的,遠遠不只是他的才華和功勞。勞苦功高,戰績彪炳的霍建寧為人低調、內斂,從不以功臣自居,更無論有任何的僭越之行。他鞠躬盡瘁地服務李嘉誠家族與「長和系」,毫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的才智,也幾十年如一日保持著李嘉誠的絕對尊敬與忠誠。


一周工作7天,視辦公室為家,幾乎沒有假期,是霍建寧的工作,也是他的生活。1987年收購「赫斯基」時,正逢他的婚期,但他「拉鋸」談判超過11個小時把事情落聽後,才在最後一刻才返港結婚。


1999年出售Orange,他帶病連戰數日,但即便一場交易千億利潤,他依然連遞電話給李嘉誠,都是畢恭畢敬地雙手奉上,從來不會像有些經理人那樣對老闆「不用客氣」,甚至是大不敬。



有李嘉誠在,霍建寧從不會搶鏡出位。沒有李嘉誠在,他也從不張揚自己,無論外界如何誇讚,成績始終都是李先生,是「長和系」全體同仁的努力。


有功從不自居,但若有難,霍建寧總是一馬當先,護主心切。商場競爭矛盾衝突不可避免,幾十年來,「和黃」的矛盾霍建寧都主動衝在一線獨立面對,絕少拉老闆出來擦屁股或者讓老闆趟渾水。


主公不便說的,他主動去說;主公不便爭的,他主動去爭;有事兒來,他主動替主公擋。更重要的,他懂主公,知道主公希望他說什麼,爭什麼,擋什麼。這些,似乎沒有人比霍建寧拿捏得更好。


2002年,香港基建大王胡應湘聯合幾大財團提議自籌資金興建港珠澳大橋,因為該一項目將對「和黃」港口業務造成威脅,李嘉誠從內心反對,但他注重形象,只是淡淡說了句:如果建橋方便人的往來,是一件好事,但對於貨物運輸,卻要考慮。


得知消息的霍建寧當時人在義大利,但依然當即以電話會議的方式召開記者會,甚至直接炮轟胡應湘:「胡先生提出要興建大橋,他賺到錢,我會恭喜他。不過,請你別影響到別人,這會害死人的。」


2014年,香港特區政府有意採納向內地南方電網買電的建議,如果計劃成行,這將影響到「長和」在香港的電力業務,霍建寧又站出來強烈反對,並建議政府支持「長和」的電力發展計劃。


在香港「佔中」期間,一些人把矛頭對準李嘉誠,霍建寧更直接與活動組織者短兵相接,批評對方扭曲事實,以「文革」式的手法抹黑公司管理層。


在英國,霍建寧還曾為了「和黃」的電訊業務,直接喊話李嘉誠的老熟人英國首相卡梅倫,聲稱如果英國政府不能在拍賣4G頻譜時對「和黃」特別照顧,公司將停止在當地的電訊投資,甚至全面撤出當地。



跟隨李嘉誠以來,霍建寧始終緊緊維護李嘉誠的形象和聲譽,包括李嘉誠說過的話、表過的態,他都會牢牢記在心裡,及時替他去圓滿。


2005年,李嘉誠曾一時興起,來了個神預測——集團的全球3G用戶「在45天內一定可以突破1000萬。」話音一落,有人質疑,但事情很快過去了。


然而,當聽者都已忘記這件事的第45天,霍建寧幾乎是掐著點地令「和黃」對外發布了消息:公司的全球3G用戶人數已成功突破1000萬。


霍建寧的忠誠來自於他的品德,他對李嘉誠的感恩,更來自於李嘉誠的領袖魅力。李嘉誠曾多次談到,要做領袖,而不是做老闆——


「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在很多人看來,霍建寧就是個打工的,也只是個打工的,但李嘉誠卻從來都不以「打工的」來看待和定義他,也沒讓他感到過自己的「渺小」。


霍建寧進入李嘉誠的視線,來自他的老上司馬世民的推薦。馬世民回憶,他在一次日本公幹中,發現霍建寧不但在財務處理上表現卓越,而且還是出色的談判高手,所以回來就向李嘉誠作了推薦。


不久,李嘉誠就將方才30來歲的霍建寧提拔為「和黃」執行董事重點栽培,這在當時的香港大財團是絕少有的。霍建寧出任「和黃」總經理後,李嘉誠更給了他絕非一般老闆可以給予的支持和信任。


出售Orange的關鍵時刻,幾乎在驚心動魄中度過每一天的李嘉誠,除了明確大方向並不斷提醒已經忙到病的霍建寧注意身體,沒有給霍建寧任何壓力和質疑,幾十幾百億的價碼也都由霍建寧相機行事。雖然交易尾聲時,他已睡覺都把手機放在床邊調到最大音量,生怕錯過霍建寧匯報過來的消息。



除了霍建寧,在「長和」系,還有許多堪稱大神級的人追隨李嘉誠,一隨就是幾十年,就是一輩子。


當某香港巨頭企業接連爆出「老臣」離職與背叛的負面事件後,有記者感嘆於「長和」鐵打的班底,並曾公開提問李嘉誠,你到底有何秘訣凝聚人心?


聽到提問的李嘉誠沒有直接回答問題,而是微笑著轉頭望向霍建寧,幾乎就在他轉頭相望的同時,霍建寧也微笑著轉頭過來望向他——


目光相遇,兩人會心而笑。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邀請你加入創夥伴創投社群【夥伴幫】

相關焦點

  • 一筆買賣盈利超千億,李嘉誠的一部電話只通往他一人
    長期站在全球經理人薪酬排行榜頂峰的霍建寧,被香港人稱為「打工皇帝」。李嘉誠與霍建寧等協商後的決定是:關掉已因技術落後無力回天的Rabbit,大舉進入新一代通信業務,即轉投資後來大名鼎鼎的Orange(「橙」),霍建寧則成了落實計劃的第一人。只用了4年,霍建寧及其團隊就將巨頭們根本看不上眼的Orange做成了英國第三大行動電話運營商,並取得超越眾多巨頭級對手的成績。
  • 霍建寧:年薪兩億的「打工皇帝」,李嘉誠一部電話只通他一人
    李嘉誠的辦公室共有6部座機電話,分別通往最親密的朋友、家人、秘書室、集團各分機。有一部,只通向一個人——霍建寧2015年,李嘉誠完成了「香港回歸17年以來最重大的企業事件」——將「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重組為「長江和記」,霍建寧也是計劃的最重要執行者以及運籌帷幄者。
  • 連李嘉誠都離不開的男人!靠一筆買賣淨賺千億丨香港大時代第四集
    然而,卻有這麼一個人,打工也打出了江山,打出了名氣,甚至成為了很多人追逐的商業偶像。他就是和記黃埔總經理,李嘉誠的左膀右臂,人稱最強「打工皇帝」的霍建寧。年薪破億 超過繼承人被封為最強「打工皇帝」,很大的原因是因為,霍建寧真的很有錢。
  • 打工皇帝霍建寧:一筆交易為李嘉誠賺1600億 年薪高達兩億
    ,曾經連續創下香港上市公司「打工皇帝」最高薪資。1993年出任和黃總經理的霍建寧,已經通過兩次扭虧業績贏得了李嘉誠的信任,但真正讓他成為長實「大管家」的,是那場著名的「千億賣橙」事件。當時在李嘉誠的海外業務布局中,電信業務是重要的一塊,但和黃前期投資的英國電訊網絡公司Rabbit已經失去了市場,和黃決定放棄這家公司,轉而以5億美元收購連年虧損的歐洲電訊公司Orange。
  • 霍建寧:李嘉誠背後年薪2億的打工皇帝,到底是誰成就了誰?
    上世紀80年代後期,和黃受制於海外業務疲弱的表現,股價低迷。霍建寧接手後,首先大膽引入中海油合作開發南中國海文昌油田;隨後他趁著赫斯基石油扭虧為盈,順利在加拿大借殼上市,從中獲利逾65億元。小試牛刀後,霍建寧將目光瞄準了連年虧損、不斷蠶食集團盈利的歐洲電訊Orange;1989年,霍建寧力排眾議,決定投入5億美元發展Orange業務。待公司穩定後,他毅然分拆Orange上市,成功套現。
  • ☛他是李嘉誠的大「管家」,被譽為「打工皇帝」,身家過億
    打工都能成億萬富豪,這樣的事你敢相信嗎?香2010年5月5日,香港特區政府稅務局公布數據顯示,2009—2010年度繳交最多薪俸稅的「打工皇帝」,稅款達9100萬港元,高於2008—2009年度的7100萬港元,增幅28.2%。根據和黃刊出的年報,霍建寧2009年薪酬達1.24億港元,仍然稱得上香港地區的「打工皇帝」。1979年加入長實,任會計主任,憑著其金融財務方面的才幹和踏實的作風,一路晉升。
  • 李嘉誠大管家霍建寧年薪1.7億 雙倍於李澤楷
    儘管與李氏家族沒有血緣上的關係,傳說中的「打工皇帝」霍建寧還是憑藉李嘉誠的知遇和信任在這個商業帝國任意馳騁。作為和記黃埔董事總經理,他去年的年薪高達1.7億港元。這意味著他每上班一分鐘,銀行戶頭即可進帳超過1000港元,每天都能領走令人咋舌的75萬港元薪水。去年,李嘉誠的這位得力幹將在和記黃埔領取的年薪是他親生子、二當家的1.6倍之多。
  • 日薪100萬,香港這群「打工皇帝」了解一下.
    這位大神,去年就以2.96億港幣年薪,打敗李嘉誠愛將霍建寧,成了香港新晉打工皇帝之首。(圖片來源:蘋果日報)這位打工仔叫霍建寧,是跟隨了李嘉誠好幾十年的老臣,也是他的得力愛將(圖片來源:蘋果日報)據說,李嘉誠的辦公室裡有6部電話,有一部只能打給一個人,就是霍建寧。
  • 「打工皇帝」結局如何?張勇成為接班人,他卻只剩下「滿地雞毛」
    提到「打工皇帝」,大家的第一反應,或許就是李嘉誠背後的霍建寧。而除了霍建寧以外,我國還有不少的「打工皇帝」。他們當中有人將打工做到極致,成為了服務對象的接班人。也有人從雲端跌落,落得滿地雞毛。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兩類完全相反結局的「打工皇帝」。看看他們身上的屬性,以便我們未來學習。我們先來看看失敗的案例,也算是引以為戒。
  • 對方身份不凡,年薪2億多是李嘉誠的大將
    該網友在視頻下方介紹道:「與譚詠麟對唱的老人家是給李嘉誠開了30年車的司機,居然身家幾千萬了,跟對人比做對事更重要,對嗎」!雖然從該網友的話語看不出對與錯,但細細觀察視頻中的人物發現,他就是已經68歲的傳奇「打工皇帝」霍建寧。
  • 對方年薪達2億多,是李嘉誠的第一號大將
    該網友在視頻下方介紹道:「與譚詠麟對唱的老人家是給李嘉誠開了30年車的司機,居然身家幾千萬了,跟對人比做對事更重要,對嗎」!雖然從該網友的話語看不出對與錯,但細細觀察視頻中的人物發現,他就是已經68歲的傳奇「打工皇帝」霍建寧。至於該名網友所說的這些介紹其實有著很大一部分是假的。
  • 李嘉誠再次助攻,200億幫助華為撕開美國兇猛嚴密的5G圍堵大網
    1979年,李嘉誠從滙豐銀行購入老牌英資洋行「和記黃埔」(和黃)22.4%的股份,成為香港首位入主外資集團的華人企業家。 以此為契機,李嘉誠開始走出香港,在全球投資港口、電力、能源等領域,完成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投資,低價收購了加拿大赫斯基能源、香港電燈等多個日後成為和黃最具盈利能力的核心企業。
  • 李嘉誠離不開的4人,有人年薪10億,有人一單賺1500億…
    李嘉誠在香港的影響力空前絕後,小到香港人的衣食住行,李嘉誠的旗下的產業均有涉及,有人就稱香港為「李家城」;大到香港的政界人士,都非常重視李嘉誠的意見。李嘉誠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都離不開他這個華人首富的頭銜,12歲開始打拼,到擁有數千億的帝國,他成為了一代傳奇。
  • 月薪三千的員工為老闆賺了2億,要求漲工資被拒,後創業身家千億
    中國有成千上萬的打工者,他們當中有被老闆超級賞識的人才,例如給李嘉誠打工的袁天凡和霍建寧,前者每年薪水1個億,後者則最多時超過兩個億。還有很多打工者對公司的薪水不滿意想要辭職的,這裡面就包括曾經為了3000塊工資而不滿的許家印。
  • 李嘉誠親戚花2億買農田,準備改建成陰宅,出售之後將獲利1百億
    如果林孝傑申請成功,那麼他就將大賺一筆。這片價值2個億的農田如果改成陰宅,按照目前香港的市場價格,每一個價格大約是50萬,總計改造大約是2萬個,那麼林孝傑將一次性獲利100億元。2億變成100億,只能說林孝傑確實厲害。林孝傑到底跟李嘉誠有什麼關係呢?林孝傑的兄弟林孝文不僅僅是中渝置地的副主席,而且他的妻子莊月清就是李嘉誠妻子莊月明的妹妹。
  • 李澤鉅接班2年,虧掉李嘉誠4千億,反而說明李嘉誠沒選錯接班人
    不知不覺中,李嘉誠已經退休2年了。也就是說李澤鉅真正接班已經2年了,那麼過去2年,李澤鉅的表現如何呢? 從數據上看,李澤鉅過去兩年的表現,真的不怎麼樣。長江和記市值大跌2千億,長江實業市值大跌1千億,電能實業跟長江基建總計市值也跌了1千億,也就是說僅僅這4家公司,李澤鉅就虧掉了李嘉誠4千億。
  • 成都大賺一筆後,李嘉誠撤了,員工怒了
    李超人這一個項目的利潤,就高達百億,比多數千億房企一年的盈利還高很多。祖師爺就是祖師爺,每個地產投資者,都聽過李嘉誠的經典名言:「決定房地產價值的因素,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還是地段。」然而他沒有明說的是,在地段的基礎上,時間才是財富增值的真正神器。當年拿地樓面價1000元,如今南城都匯二手房均價2.5-3萬/平,高新區拍地樓面價已超過2萬元。
  • 李嘉誠弟弟:哥哥白手起家身家千億,他生活悲慘不埋怨哥哥不幫他
    身為亞洲的頂級富豪,李嘉誠的財富十分驚人。然而身為他的親弟弟,李嘉昭卻生活得很「慘」,還早早離世,對此很多人表示疑惑,李嘉誠身家千億為何不幫助弟弟?其實最初李嘉誠也是一個好哥哥,1941年,李嘉誠的父親去世了,彼時他不過14歲的年紀,卻要承擔起一家人的重擔,養活媽媽和年幼的弟弟李嘉昭、妹妹李素華。李嘉誠身上的擔子不可謂不重,還好他有一位富有的舅舅。
  • 李嘉誠看膩了,看看這個人,是如何成為「打工皇帝」的
    在打工行業中的佼佼者,可以說人才輩出,但是被人稱為「打工皇帝」的還真沒幾個,步步高公司的段永平算一個,他當年的廣告辭令多少人懷念:「步步高點讀機,哪裡不會點哪裡,so easy,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