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第二季:做國內綜藝節目最美的「逆行者」

2021-02-21 央視綜藝朗讀者

本文轉載自:光明網

作者:北京大學公共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師曾志

《朗讀者》第二季播出期間,著名物理學家潘建偉的現身使欄目收穫了極大的關注度。這位中國量子通信領域的領軍人物在節目中分享道:

「我首次讀到愛因斯坦自傳小序的時候,就覺得自己選的這條路是非常正確的。他說做物理方面的研究,其實是對自己心靈的一種解放。這寫得太好了,仿佛寫出了我自己的心聲。」

圖:《朗讀者》嘉賓潘建偉

 

潘建偉在26歲時就曾許下在中國組建一個量子科學實驗室的豪言壯志,這一夢想源於他在留學時看過的一部紀念「兩彈一星」的片子。郭永懷先生的事跡深深地觸動了他,他當即決定「一定要回去為國家做點事情。」

從這個生動的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偉大偶像的指引、優秀作品的激發,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道路上起著何等重要的影響。這也對今天的媒體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信息多元、觀念蕪雜的今天,應該為大眾提供怎樣的精神食糧?

當我們已逐漸習慣淪陷於爆米花綜藝時,《朗讀者》等欄目的出現如一股清流,浸入了每一個觀眾的心脾。《朗讀者》的獨特,在於它保持著高貴的格調和深度的思考。節目第二季曾邀請《達·文西密碼》作者、美國知名作家丹·布朗所說的:「我認為文學是一面鏡子,優秀的文學會映照出我們的文化和信仰。」

如果說第一季《朗讀者》主要是帶領大眾領略文學之美、情感之美和人性之美,那麼第二季節目則有了更高的創作追求,即讓各行各業站在金字塔尖的權威大家從他們的經歷、心得出發,賦予文學經典更豐富、更深刻的精神力量,全力構建出一個感染人、鼓舞人的電視節目文學天地。

第一,《朗讀者》精心架構絕佳的影像入口,讓「文學的力量」回歸大眾視野。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這是董卿在第一季《朗讀者》宣傳片中向觀眾發出的提問。細想一下,整天瀰漫在我們視野裡的所謂文本都是什麼?娛樂八卦、財富榜單、時尚消費、獵奇故事……各種10萬+的雞湯文和雞血文,讓文學日益淪為情緒宣洩的邊緣載體,有多少人能真正沉浸到一本好書裡去接受心靈的衝刷?

圖:《朗讀者》製作人、總導演、主持人董卿

 

《朗讀者》的定位是「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它從文字出發卻不止於傳遞文字之美,每一期由朗讀嘉賓分享自己的人生體驗,帶給觀眾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讓這股「文化清流」充滿了生命的通透與情感的明亮。

魯迅先生說過,「文學是國民精神所發的光,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進的燈火。」在我們迫切呼喚「文學的力量」回歸之時,《朗讀者》讓文字變得更豐富,不僅使文學在電視上開闢出一方新的天地,更為大眾的精神世界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影像入口。

第二,《朗讀者》打破了電視綜藝的空間,觀眾因意外而驚喜,因驚喜而愈加感動。

出現在節目中的很多面孔,對大眾來說稍顯陌生,但他們大都是在這個時代裡貢獻著「光」和「熱」的英雄。相信從他們身上,觀眾可以得到「久旱逢甘霖」般的思想浸潤——尤其對當下被娛樂信息輪番轟炸、集中消費的年輕人來說,《朗讀者》定是別有洞天的綜藝天地。

圖:朗讀者薛其坤

除了陌生的面孔,還有相對生疏的文本。本季節目,另一位量子科學的領軍人物薛其坤院士帶來《禮記·大學》節選,他和清華大學物理系的老中青三代專家共同朗讀,致敬清華物理系奠基人、培養了「兩彈一星」元勳們的大師葉企孫先生,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這群前僕後繼的科學家身上得到了鮮活的印證。這段滿腔熱情的朗讀,讓詩意和力量水乳交融,原本晦澀深奧的文字竟變得琅琅上口、感人肺腑,祖先的至理名篇,頓時有了活在當下的衝擊力。

電視綜藝也應天寬地闊,不能只是翻來覆去同一類面孔、同一種聲音、同一款風格,《朗讀者》拒絕重複,用「啃硬骨頭」的拼勁兒,顯露出非同一般的稀缺價值。

第三,「高而不冷」是《朗讀者》的創作原則,它給你一個驚嘆號,留下一串省略號。

一方面,節目在嘉賓的甄選上尤為追求人格魅力,將文字和人物的精神世界高度統一;一方面用深入淺出的創作手法極力降低大眾的審美門檻,輔以恰好到處的專家解讀、白話字幕,在親近、可感中啟發大眾思考應該如何開拓生命的厚度、激發前進的力量。

 

圖:《朗讀者》第二季宣傳片

 

朗讀是一種交流的方式,它可以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但更多是一個自我交流、自我傳播、自我認知的過程,一定要留給觀眾不可琢磨、不可預期的空間,在內容上打破重複的敘事邏輯,高潮之後還能有互啟和共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

節目好不好看,其實最重要的是能否留下無限的期待、想像的餘地。無疑,《朗讀者》正是這種餘味悠長的節目。截至目前,《朗讀者》第二季10萬+文章已超過210篇,可見觀眾的接受程度與認可程度都超過了國內其他綜藝節目,誠心誠意做到了文化綜藝節目的極致。

能在一片喧譁中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這很不容易。《朗讀者》就像是內容市場一位最美的「逆行者」,但我相信,它的方向才是真正正確的,也會擁有越來越多的同行者。

就像節目裡朗讀的一段文字一樣,「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但總有一個人,總有那麼一個人能看到這團火,然後走過來,陪我一起」。


□ □ □

長按識別二維碼丨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朗讀者》第二季深耕打撈時代故事,文化類綜藝節目還能釋放多少能量?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春節期間如火如荼播出拿下收視榜首,隨後亮相的《見字如面》與《朗讀者》不斷刷新豆瓣9+高分(目前《朗讀者1》的評分下滑到8.6,十分擔心正在播出的第二季重蹈第一季的覆轍),收視率與口碑上雙線飆紅,甚至《朗讀者1》的豆瓣評分人數一度高達15949人。
  • 電視文化類綜藝節目置景中的色彩設計運用 ——以《朗讀者》第二季為例標題
    通過電視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二季節目置景中的色彩設計和運用,從色彩設計符合節目定位、色彩配置協調且富於變化及色彩表達滿足情感訴求三方面分析了其色彩選用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為其他電視文化類綜藝節目在節目置景方面的色彩設計提供了相應的參考依據。
  • 【綜藝】《朗讀者》第二季驚喜歸來,你準備好了嗎?
    去年,諸多文化類節目以清流之姿火爆螢屏。
  • 賈平凹、薛其坤、姚明等文化綜藝首秀,《朗讀者》第二季,你看了嗎?
    去年,《朗讀者》用一場美好的「遇見」,開啟了和廣大觀眾的相識與相知。時隔一年之後,全新升級的《朗讀者》第二季於5月5日晚在CCTV-1迎來首播。「初心」二字,在某種程度上也映照著《朗讀者》這檔央視現象級文化綜藝的成長心路,就像董卿在節目開場所言:「初心在最開始的時候往往簡單樸素,但是它會慢慢長大,就像一顆種子能夠長成參天大樹,又仿佛站在零的起點,慢慢綿延成很長很長的道路。」
  • 《朗讀者》第三季,來啦
    《朗讀者》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大型文化類節目,自2017年第一季播出後熱評如潮,成為電視綜藝節目的一根標杆2018年第二季回歸,收穫了更為熱烈的好評和關注。時隔兩年之後,《朗讀者》第三季「一平方米」特別節目於12月11日晚在央視綜藝頻道暖心開播了!在「一平方米」的朗讀亭裡,一位位朗讀者的講述,讓我們借文字的力量,見天地,見眾生。
  • 綜藝《朗讀者》白巖松視頻片段合輯
    在8月4日播出的《朗讀者》第二季中,節目主持人白巖松在朗讀中回到「故鄉」,解讀屬於他的「鄉愁」。作為國內最著名的主持人之一,觀眾心目中的白巖松總是冷靜理智、文質彬彬,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實是一個生長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朗讀者》第二季收官 白巖松朗讀《長大回家》《朗讀者》白巖松朗誦自創歌詞《長大回家》 董卿:歡迎回家!
  • 密室大逃脫還有第三季?肖戰想靠《最美逆行者》?陳一發在幹什麼?綜藝觀察類節目?
    Information臺本,那東西叫臺本,大概就是節目流程,到了哪個點會休息、補妝、採訪以及說廣告詞什麼的,一些人的臺本裡會有人設安排;找不到人會有提示,萬一藏得好,一天都找不出來,那節目乾脆別拍了Information有啊,這節目收益還可以,節目組已經在策劃明年第三季的劇本了;不一定是原班人馬,要看檔期跟節目組安排The third question:
  • 《朗讀者》第三季啟動
    北京日報訊(記者 李夏至)文化類綜藝「爆款」《朗讀者》將迎來第三季了。昨天,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和央視創造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在京正式宣布啟動。據節目製作人、總導演、主持人董卿介紹,「除了大家未來在電視端要看到的《朗讀者》第三季以外,今年我們還特地為新媒體打造了兩個新的節目樣態:一個是『一平方米』,一個是『一萬公裡』。」其中,「一平方米」就是在北京、武漢和廈門啟動的三地朗讀亭72小時全媒體直播活動,「一萬公裡」則是明年在正片之後將要推出的一檔戶外半紀錄式大型文化節目。
  • 《朗讀者》第三季回歸螢屏
    來源:今晚報 《朗讀者》第三季回歸螢屏「一平方米」朗讀亭直播預約開啟 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記者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獲悉,深受觀眾喜愛的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三季即將回歸螢屏該節目衍生的朗讀亭活動也拉開了線下活動的大幕。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重點打造的精品創新節目,大型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第一、二季播出以來,以獨特的藝術形式、深遠的節目內涵、豐富的價值傳遞,收穫觀眾廣泛好評及社會各界的多方認可,在全年齡段引發了文學閱讀的熱潮。
  • 2017年終盤點:國內綜藝節目好評榜前10名,第一實至名歸
    2017年,多個國內的綜藝節目引發現象級輿論熱評,其中有《演員的誕生》等娛樂綜藝的爭議紛紛,也有《見字如面》等文化綜藝的好評如潮。
  • 《朗讀者》、《上新了·故宮》等文化綜藝上線
    原標題:文化綜藝集體「上新」  伴隨《朗讀者》《經典詠流傳》兩檔央視重磅文化類節目近日「官宣」新一季啟幕,以及《上新了·故宮》(第3季)等多檔衛視綜藝的密集推出,螢屏在第四季度迎來文化綜藝高峰。
  • 用心用情《朗讀者》第三季溫暖回歸
    歷經兩年的蘊藉沉澱,備受期待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朗讀者》第三季於金秋時節吹響回歸的號角。9月20日,「一平方米」 朗讀亭直播活動正式開啟預約通道,掃描預約海報二維碼,填寫個人信息,便可進行預約。10月16日至18日,《朗讀者》第三季 「一平方米」 朗讀亭直播活動,將在北京、武漢、廈門三城同步開展,屆時將以全天直播的方式在央視頻等平臺呈現。
  • 肖戰與《最美逆行者》國外獲贊,對比國內的待遇,實在是太諷刺
    肖戰與《最美逆行者》在國外獲贊,對比國內的待遇,實在是太諷刺。《最美逆行者》在國際上起到的正面宣傳效應,相信要強過幾十篇單純的文字稿件。《最美逆行者》這國內國外兩極分化的待遇,實在是既諷刺又令人心寒。跟《最美逆行者》這部劇「境遇」相同的,還有客串了其中一個單元的肖戰。
  • 刷爆朋友圈的綜藝回歸!《朗讀者Ⅱ》有了新變化…
    5月5日晚,《朗讀者》第二季正式回歸。
  • 打造「一大二小」創新矩陣 《朗讀者》第三季升級歸來
    在闊別800多個日夜後,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綜藝頻道和央視創造聯合打造的《朗讀者》第三季升級歸來,從一檔節目裂變成了一場大型全媒體活動。10月16日,《朗讀者》「一平方米」新媒體直播活動新聞發布會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朗讀者》第三季啟動儀式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行。活動通過央視頻、央視綜藝春晚客戶端、央視新聞、嗶哩嗶哩直播。
  • 「朗讀者」董卿來廈:邂逅書香鷺島 迎接《朗讀者》第三季回歸
    《朗讀者》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一檔大型文化類節目,自2017年第一季播出後熱評如潮,已成為電視綜藝節目的一根標杆、一股清流。經過兩年的沉澱,《朗讀者》第三季即將回歸,這幾天,節目製作人、總導演兼主持人董卿現身廈門採訪、拍攝,與書香鷺島進行了一次浪漫邂逅,也為即將在廈門舉行的「一平方米」朗讀亭直播活動做準備。
  • 濮存昕:以001號身份助陣董卿,為《朗讀者第三季》打響第一槍!
    《宗月大師》《朗讀者》第三季開播在即,濮存昕以北京001號朗讀者身份走進朗讀亭,再次助陣董卿新節目開播!該視頻時長為08:14,視頻中的畫面分為3部分:第一部分是濮存昕健步走進朗讀亭;第二部分是濮存昕介紹為什麼朗讀;第三部分是正式朗讀。濮存昕再次助陣董卿節目開播親臨現場朗讀關注點之1——和巴金的奶奶同姓剛剛走進朗讀亭的濮存昕就先自我介紹了一下,他在引入朗讀哪位作家的大作的時候,還親自透露巴金的奶奶姓濮。
  • 它被稱為「國內最沒有廢話的綜藝節目」,《合夥中國人》第二季升級增溫
    來源:傳媒內參文/木木無論是龍宇的看似「強勢」,還是徐小平的溫和態度,亦或者是黃舒駿的犀利獨特,創投人和創業者之間一如既往的簡單直接,問答之間需快速地表達自己的項目內容和訴求願望,並且達到快捷的傳播效果,甚至有網友稱《合夥中國人》是「國內最沒有廢話的綜藝節目
  • 《朗讀者》第三季即將重磅推出,好久不見的董卿終於回央視螢屏了
    《朗讀者》第三季即將重磅推出,好久不見的董卿終於回央視螢屏了據央視綜藝官方消息,暫停了兩年時間,備受觀眾期待的央視大型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第3季即將回歸電視螢屏。《朗讀者》是中國電視文化類綜藝節目中的典範,帶動了經典文學作品全民朗誦的熱潮。那些來到《朗讀者》節目中嘉賓,通過朗讀好作品,分享文學作品中人和故事,在觀眾看來仿佛穿越時光,至今聽來依然鮮活動人。正如有網友評論:「不論時光流轉,回頭再看《朗讀者》,依然讓我們熱淚盈眶。」
  • 《朗讀者》第三季即將重磅推出,好久不見的董卿終於回央視螢屏了
    據央視綜藝官方消息,暫停了兩年時間,備受觀眾期待的央視大型文化類綜藝節目《朗讀者》第3季即將回歸電視螢屏。作為央視重點打造的精品創新節目《朗讀者》,自2017年開播以來,已經連續兩年播出了第一、二季。節目藝術形式獨特、內涵深遠、價值傳遞豐富,深受觀眾好評和外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