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光明網
作者:北京大學公共傳播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師曾志
《朗讀者》第二季播出期間,著名物理學家潘建偉的現身使欄目收穫了極大的關注度。這位中國量子通信領域的領軍人物在節目中分享道:
「我首次讀到愛因斯坦自傳小序的時候,就覺得自己選的這條路是非常正確的。他說做物理方面的研究,其實是對自己心靈的一種解放。這寫得太好了,仿佛寫出了我自己的心聲。」
圖:《朗讀者》嘉賓潘建偉
潘建偉在26歲時就曾許下在中國組建一個量子科學實驗室的豪言壯志,這一夢想源於他在留學時看過的一部紀念「兩彈一星」的片子。郭永懷先生的事跡深深地觸動了他,他當即決定「一定要回去為國家做點事情。」
從這個生動的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出:偉大偶像的指引、優秀作品的激發,對於一個人的成長道路上起著何等重要的影響。這也對今天的媒體提出了一個問題:在信息多元、觀念蕪雜的今天,應該為大眾提供怎樣的精神食糧?
當我們已逐漸習慣淪陷於爆米花綜藝時,《朗讀者》等欄目的出現如一股清流,浸入了每一個觀眾的心脾。《朗讀者》的獨特,在於它保持著高貴的格調和深度的思考。節目第二季曾邀請《達·文西密碼》作者、美國知名作家丹·布朗所說的:「我認為文學是一面鏡子,優秀的文學會映照出我們的文化和信仰。」
如果說第一季《朗讀者》主要是帶領大眾領略文學之美、情感之美和人性之美,那麼第二季節目則有了更高的創作追求,即讓各行各業站在金字塔尖的權威大家從他們的經歷、心得出發,賦予文學經典更豐富、更深刻的精神力量,全力構建出一個感染人、鼓舞人的電視節目文學天地。
第一,《朗讀者》精心架構絕佳的影像入口,讓「文學的力量」回歸大眾視野。
「你有多久沒有朗讀了?很久了吧」……這是董卿在第一季《朗讀者》宣傳片中向觀眾發出的提問。細想一下,整天瀰漫在我們視野裡的所謂文本都是什麼?娛樂八卦、財富榜單、時尚消費、獵奇故事……各種10萬+的雞湯文和雞血文,讓文學日益淪為情緒宣洩的邊緣載體,有多少人能真正沉浸到一本好書裡去接受心靈的衝刷?
圖:《朗讀者》製作人、總導演、主持人董卿
《朗讀者》的定位是「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它從文字出發卻不止於傳遞文字之美,每一期由朗讀嘉賓分享自己的人生體驗,帶給觀眾文字以外的享受及思考,讓這股「文化清流」充滿了生命的通透與情感的明亮。
魯迅先生說過,「文學是國民精神所發的光,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進的燈火。」在我們迫切呼喚「文學的力量」回歸之時,《朗讀者》讓文字變得更豐富,不僅使文學在電視上開闢出一方新的天地,更為大眾的精神世界找到了一個絕佳的影像入口。
第二,《朗讀者》打破了電視綜藝的空間,觀眾因意外而驚喜,因驚喜而愈加感動。
出現在節目中的很多面孔,對大眾來說稍顯陌生,但他們大都是在這個時代裡貢獻著「光」和「熱」的英雄。相信從他們身上,觀眾可以得到「久旱逢甘霖」般的思想浸潤——尤其對當下被娛樂信息輪番轟炸、集中消費的年輕人來說,《朗讀者》定是別有洞天的綜藝天地。
圖:朗讀者薛其坤
除了陌生的面孔,還有相對生疏的文本。本季節目,另一位量子科學的領軍人物薛其坤院士帶來《禮記·大學》節選,他和清華大學物理系的老中青三代專家共同朗讀,致敬清華物理系奠基人、培養了「兩彈一星」元勳們的大師葉企孫先生,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這群前僕後繼的科學家身上得到了鮮活的印證。這段滿腔熱情的朗讀,讓詩意和力量水乳交融,原本晦澀深奧的文字竟變得琅琅上口、感人肺腑,祖先的至理名篇,頓時有了活在當下的衝擊力。
電視綜藝也應天寬地闊,不能只是翻來覆去同一類面孔、同一種聲音、同一款風格,《朗讀者》拒絕重複,用「啃硬骨頭」的拼勁兒,顯露出非同一般的稀缺價值。
第三,「高而不冷」是《朗讀者》的創作原則,它給你一個驚嘆號,留下一串省略號。
一方面,節目在嘉賓的甄選上尤為追求人格魅力,將文字和人物的精神世界高度統一;一方面用深入淺出的創作手法極力降低大眾的審美門檻,輔以恰好到處的專家解讀、白話字幕,在親近、可感中啟發大眾思考應該如何開拓生命的厚度、激發前進的力量。
圖:《朗讀者》第二季宣傳片
朗讀是一種交流的方式,它可以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但更多是一個自我交流、自我傳播、自我認知的過程,一定要留給觀眾不可琢磨、不可預期的空間,在內容上打破重複的敘事邏輯,高潮之後還能有互啟和共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
節目好不好看,其實最重要的是能否留下無限的期待、想像的餘地。無疑,《朗讀者》正是這種餘味悠長的節目。截至目前,《朗讀者》第二季10萬+文章已超過210篇,可見觀眾的接受程度與認可程度都超過了國內其他綜藝節目,誠心誠意做到了文化綜藝節目的極致。
能在一片喧譁中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這很不容易。《朗讀者》就像是內容市場一位最美的「逆行者」,但我相信,它的方向才是真正正確的,也會擁有越來越多的同行者。
就像節目裡朗讀的一段文字一樣,「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但總有一個人,總有那麼一個人能看到這團火,然後走過來,陪我一起」。
□ □ □
長按識別二維碼丨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