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紀實聽呂玫說,臺灣美食的故事!

2021-02-27 揚州晚報讀書會

一本書,就是一桌豐盛的美味!

12日晚,讀書會受邀參加「舌尖上的臺灣」暨一茶一坐美食品鑑會,作家呂玫女士攜新書《臺灣美食行走秘籍》回揚州與讀者見面。

活動選在著名的臺灣美食餐廳——一茶一坐,現場精心準備了書中所寫到的部分臺灣美食,兩位嘉賓為大家說菜,講述美味背後的故事。

這兩天忙於做版,微信上未來得及打理,現將活動的情況向大家做個匯報:

【新聞回顧】


作家呂玫分享臺灣味道


臺灣美食是什麼?12日晚,作家呂玫攜帶新作《臺灣美食行走秘籍》,與臺灣一茶一坐執行長TOMO為大家分享了「舌尖上的臺灣」,講述她遍訪臺灣美食,感受「舌尖上的幸福」的心情故事。

揚州人呂玫,曾主持過9年電臺節目,後開始寫作,著有熱門暢銷茶書《茶葉地圖》、《喝茶兒女到江湖》等,新作《臺灣美食行走秘籍》則將視野從自家廚房延伸到了寶島臺灣。2014年端午前後,呂玫在一茶一坐行政總廚黃啟雲先生的帶領下來到臺灣,開始了為期九天的臺灣美食探訪之旅,行程中足足吃了50頓飯,上百種美食,一路認識很多有趣的人,聽到很多笑與淚交織的故事,更遇見了那些美味的創始人和傳承人,臺灣美食的魅力,就在於這些人的故事。

這是一本臺灣美食的實用指南,教你如何探尋臺灣美食。手捧新書,看著圖文並茂的美食,就有一種品嘗的衝動。

新書發布會選在揚州一茶一坐。活動現場,一茶一坐精心準備了20多道臺灣美食,眷村牛筋腩蘿蔔煲、麻油雞、麻辣牛蛙、蒜香石板鮮蚵、臺灣海撈福仔魚、鳳梨蝦球、古早芋圓冰、年輪蛋糕……每一道美食都充滿著誘惑。

每一道美食上桌,大家一邊聽著故事,一邊用手機拍照,然後才會動筷子品嘗。如臺灣米酒獨一無二,臺灣人用米酒烹飪各種美味。再如醬油,依舊堅持著傳統釀造方法。「每次回臺灣,都要帶很多醬油回來,送給好朋友們。」TOMO說。

無三杯雞,不臺灣菜。活動中場,一茶一坐行政總廚黃啟雲還現場為大家烹製了三杯雞,一杯醬油、一杯麻油和一杯臺灣米酒,就能烹製出一份美味的三倍雞。
在微信上,大家曬著每一道精緻的美食圖片,博得很多朋友點讚。

美食和故事,原來是這樣的!

聽了故事,就有了吃的衝動!

我拍,我拍,我拍拍!美食曬給朋友看!

猜我記的啥?菜名,對了,下回來吃,就知道點什麼了!

找不同:兩張合影有那些不同?

【美食時間】

新書發布加美食品鑑,書友們不到臺灣,就享受了一次臺灣美食之旅。

活動現場,一茶一坐精心準備了23道臺灣美食,花漾水果盅,慶元有機木耳,安心油雞,臺灣夜市全家福,麻辣牛蛙,蒜香石板鮮蚵,阿嫲麻油雞,濃情薰香仔排,客家菜脯蛋,寶島三杯中卷,菌菇空心菜,客家魚香豆腐,眷村牛筋腩蘿蔔煲,臺灣海撈福仔魚,鳳梨蝦球,古早芋圓冰,年輪蛋糕,木瓜牛奶,蘋果冰醋飲,肉燥寒香米飯、年輪蛋糕……


安心油雞

濃情薰香仔排

臺灣海撈福仔魚

臺灣夜市全家福

阿嫲麻油雞

麻辣牛蛙

鳳梨蝦球

眷村牛筋腩蘿蔔煲

年輪蛋糕

看了這麼多美食,是不是已經口水灑灑的,那就到三盛廣場三樓的一茶一坐,去品嘗臺灣美味吧!
順便推薦一下,一茶一坐來自臺灣,是時尚與專業的結合,講求「一茶之心、一坐之緣」,希望通過一杯茶來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博採眾長的臺灣菜以閩南菜、客家菜為主流,眷村菜獨樹一幟,漁村特產取材天然,又在西餐、日料、東南亞南洋菜的基礎上融合創新,形成臺灣這一塊流派眾多、口味繽紛的美食幸福地。一茶一坐,精選臺灣直送原材料,烹飪過程中不添加味精,堅持高湯調味,不斷融合創新,豐富臺灣菜,只為讓你更幸福。


【聽書友說】

書友葉懷定:

行走臺灣的美食秘籍

身為揚州人的呂玫,二十多年來一直閃耀在人們關注與熱愛的視線裡,九年電臺節目老牌DJ獲獎無數,十多年來著有熱門暢銷茶書《茶葉地圖》、《喝茶兒女到江湖》等和茶戀小說《茶之戀》、《幸福的味道》等近三十部更是風靡海內外。繼去年華麗轉身成功推出15年「主婦經驗」積累成的第一本美食書《舌尖上的幸福:媽媽的美食秘籍》後,今年則將視野從自家廚房延伸到了寶島臺灣。

最新力作《臺灣美食行走秘籍》通過大量鮮活的照片和細緻的描寫,體現臺灣美食的幸福溫暖和感動,展現臺灣現實人倫生活的溫馨畫卷。本書描述了2014年端午前後,作者在一茶一坐行政總廚黃啟雲先生的帶領下,來到臺灣,開始了為期十天的臺灣美食探訪之旅,行程中足足吃了50頓飯,上百種美食,一路認識很多有趣的人,聽到很多笑與淚交織的故事,更遇見了那些美味的創始人和傳承人,臺灣美食的魅力,就在於這些人的故事。一道拿手好菜養活一家人的故事比比皆是,三代同堂靠一家店生活的例子更是讓人羨慕。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如果你現在還沒辦法去臺灣;如果你去過臺灣對那些美食無法忘懷;如果你對臺灣美食抱著懷疑的態度;那麼請讀一讀這本書,一定讓你對臺灣美食有新的認識。這是熱愛旅行者的實用指南,教你如何探尋臺灣美食,同時其富有魅力的文學筆調,又分明讓你找到閱讀的快感。

上海見證了呂玫的成長,如今已過不惑之年的她,接連推出兩本美食方面的書籍,可說轉型變得十分強勢和成功。不過她卻不認為這是一本簡單的料理菜譜的書,而且,她對自己的闡述也已經不是作家那樣簡單,她對自己的認定是——生活家。以一名作家的視角,做飯,也會變得不一樣起來。


書友賴晨雅:

讀呂玫新作有感

我不是吃貨,只願每天有時間烹飪簡單清淡的食物,維持軀體的健康。

我也不拒絕美食,並非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只因吃喝是避不開的生活內容。碰到好的,就享受它。

鑽研過如何做出一桌好菜的人,堅持苛刻地選材、精心烹製的人,不太可能狼吞虎咽,暴殄天物。我固執地認為真正的美食家都不是胖紙。

曾經認識一個臺灣朋友。他很懂吃,開過餐館,吃飯自然聽他安排。他的態度開放包容,好吃的地方一去再去,有新館也欣然嘗鮮。對食物自然是很講究的,菜做得不好找廚師過來問個究竟,吃得高興了也不吝表揚。他時不時告訴我們:「帶你們去一家我珍藏的飯店。」有時是星級餐廳,有時是街邊小檔。更多的是不大卻有格調,食物一流的特色小館。慢慢地,吃得刁了,尋常食物不容易滿足味蕾,他和我兩極分化。他追求更極致的烹飪,我逐漸喜歡未加工或淺加工的生食。

因為他是臺灣人,一起吃過的飯,以臺灣菜居多。三杯雞、菜脯蛋,燉牛腩、炸黃魚。酥炸小黃魚,出鍋後放吸油紙上吸掉多餘油份,趁熱擠上青檸汁,撒上椒鹽,皮酥香、肉鮮嫩,炸酥的魚耆也能嚼一嚼吃下,更有風味。講究的店家會把魚身輕微斷開,不必筷子掐得猙獰。

臺灣還有牛肉麵讓人念念不忘。湯頭分清湯、白湯和紅湯,我獨愛清湯,朋友愛白湯,我們都不吃辣,不喜紅湯,但都一樣濃鬱鮮美,由牛骨熬製十幾小時製成。牛肉都一大塊,吃起來沒有絲毫不便,因牛肉軟而不柴,牛筋Q彈,牙一動輕輕撕落。朋友曾有一家麵館常去,藏在一小巷中。後小巷擴建成馬路,麵館不知所蹤。朋友從街頭找到街尾,又找回街頭,問來問去不死心。我和腳底的水泡陪著他走啊走,最後悶悶離去。他離開臺灣三十餘年,找的不僅僅是一碗麵。

臺灣菜不張揚,不以精緻名貴勝,反而是嚴謹選材、尊重傳統,滿是濃濃的誠意。有理想的大廚要創新也是審慎而有分寸。

在臺灣菜館,大家衣著舒適,談笑自如。有一種家常的氛圍。食客不講究穿戴隆重,不高冷矜持,亦不喝酒猜拳。那份溫暖與隨和,讓人感懷。一道道認真烹飪的菜式,溫柔地串起寶島與內陸,溫柔地緬懷家鄉,靜靜流淌過歲月的氣息。

想知道更多的臺灣美食,那就翻一翻呂玫老師的新書《臺灣美食行走秘籍》吧!

雙兒媽的閱時光:
推薦大家讀《臺灣美食行走秘籍

‍黃啟雲製作三杯雞


5月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呂玫《臺灣美食行走秘籍》。
這本書是5月12日是參加揚州晚報讀書會的活動得到的。活動是有呂玫新書發布會暨美食品鑑會。比較值得推薦和炫耀的是,行政總廚黃啟雲現場製作的三杯雞,提問裡是那三杯?我有幸回答對了(一杯麻油,一杯醬油,一杯米酒的)調料,我們有幸品嘗到了主廚親自料理的三杯雞。
活動現場,一茶一坐精心準備了23道臺灣美食,花漾水果盅,慶元有機木耳,安心油雞,臺灣夜市全家福,麻辣牛蛙,蒜香石板鮮蚵,阿嫲麻油雞,濃情薰香仔排,客家菜脯蛋,寶島三杯中卷,菌菇空心菜,客家魚香豆腐,眷村牛筋腩蘿蔔煲,臺灣海撈福仔魚,鳳梨蝦球,古早芋圓冰,年輪蛋糕,木瓜牛奶,蘋果冰醋飲,肉燥,寒香米飯……每一道美味都充滿濃濃的古早味…
作者呂玫,揚州人,曾主持過9年電臺節目,後開始寫作, 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員。?著有熱門暢銷茶書《茶葉地圖》、《喝茶兒女到江湖》、《喝遍好茶》、《喝茶不倒問》、《茶》等。?暢銷茶戀小說《和風·茶之戀》、《茶之戀》、《東方美人》、《八十八夜》、《幸福的味道》等等。
《臺灣美食行走秘籍》描述了2014年端午前後,作者呂玫在一茶一坐行政總廚黃啟雲先生的帶領下,來到臺灣,開始了為期九天的臺灣美食探訪之旅,行程中足足吃了50頓飯,上百種美食,一路認識很多有趣的人,聽到很多笑與淚交織的故事,更遇見了那些美味的創始人和傳承人,臺灣美食的魅力,就在於這些人的故事吧。
有句話說的好——百聞不如一見!如果你現在還沒辦法去臺灣;如果你去過臺灣對那些美食無法忘懷,那麼就讀一讀這本呂玫寫的《臺灣美食行走秘籍》吧,一定讓你對臺灣美食有新的認識。這本書從臺北吃到高雄,從食材到名店,是一本內地遊客去臺灣不可不讀的導向書……

書友毛峰:

味覺和聽覺的碰撞

品著美食,聽老師講美食背後的故事,味覺和聽覺的碰撞,記憶猶新!
所謂臺灣美食的秘籍,我想便是情感與分寸吧!秘籍1:情感。用愛心、良心甄選沒有抗生素,沒有化學添加劑的食材,他們懂得順應自然,尊重天時。秘籍2:分寸。太灣的味道是剛剛好,甜一分則膩,減一分則淡,這不恰好與花未全開,月未圓的人生哲理不謀而合嗎?


書友賀才美:

生動的臺灣美食文化課

有幸參加呂玫老師的新書發布會,這是一場非常生動的臺灣美食文化課。
活動中,聽了呂玫老師和一茶一坐的林總關於臺灣菜的歷史由來及製作工藝過程,無處不體現了臺灣人民質樸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品嘗正宗臺灣菜,體驗臺灣美食文化,請到三盛一茶一坐,絕對不虛此行。
帶上《臺灣美食行走秘籍》,去臺灣旅行,相信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為好書找讀者

為讀者找好書

我們期待

在讀書會

與你相見

分享和交流書的樂趣!

相關焦點

  • 【潛行家-紀實】遇見臺灣之大哥的故事
    說起臺灣綠島,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監獄」和「大哥」,於是就有了這家「監獄」。在這裡,你還可以聽大哥講(chui)故(N)事(B) 以下是需要密令的禮物 ◎正如節目中大哥所說,看了這期節目,你就是大哥的人了~來了綠島,去到店裡,找到大哥,拿出手機,翻出這期節目,密令就是你在本文下方的留言。
  • 如果沒看過記錄片《臺灣食堂》,別輕易說,你懂得臺灣美食
    這是一部以美食為餌的日本電視劇,講述了美食背後每個人的故事,比如說喜歡吃八爪香腸的黑幫老大,喜歡茶泡飯的三姐妹等等。▼《臺灣食堂》製作費不到《舌尖上的中國》十分之一,但透過精準拍攝,將節目重點放在每一個食材製作者的工作過程與生活環境中,就等於是臺灣美食的一段生命故事。▼
  • 如果沒看過記錄片《臺灣食堂》,別輕易說,你懂得臺灣美食.
    ▎導演上陣父子兵《臺灣食堂》是由專拍美食文化紀錄片的導演陳建鄂,與兒子陳韋曦聯手製作的紀錄片。陳建鄂曾在大陸拍攝十年,跑遍大陸三圈、60萬公裡。執導了《茶馬古道》、《東方見聞錄》、《江南味道》、《臺客狂響曲》等知名美食文化紀錄片、紀實節目。▼
  • 臺灣食堂:講述臺灣美食和人的故事
    ,正是《臺灣食堂》的主角,他們一個個,不但是臺灣美食的創作者,也是將臺灣美食發揚光大的推手。1一碗牛肉麵,可以橫跨50年《臺灣食堂》記錄的食物類別從臺菜、眷村、客家、原住民、新住民美食,到小吃、海鮮、鳳梨酥等無所不包。其中一集更記錄牛肉麵是如何在短短四、五十年內,在臺灣從無到有、而今變身國民美食的過程。除了食物文化、歷史,影片也記錄了小人物以食起家、養家的故事。
  • 【預告】:JJ Lin 林俊傑首部音樂紀實電影《聽.見 林俊傑》
    Teaser 預告:JJ Lin 林俊傑首部音樂紀實電影《聽.見 林俊傑》-《聽・見 林俊傑 If Miracles Had a Sound》‎♪ JJ ‎林俊傑 首部個人音樂紀實電影♪ 一部獻給所有音樂人以及對音樂熱愛者的紀錄片「所謂的 「流行文化」 ,今時今日經常流於表面的解讀,對於流行音樂的產品,人們往往會忽略其中的過程與體驗
  • 照片背後故事感人 觀眾淚撒現場|臺灣著名紀實攝影師黃子明廈門開講
    18日晚上,臺灣著名紀實攝影師黃子明在廈門日報社19樓開展《紀實攝影的機會與挑戰》講座,本次講座既是第七屆臺賽的配套活動,也是黃子明在大陸的首個個人專場講座。黃子明透過一幅幅世界新聞攝影獎的年度照片,一方面分享了攝影的發展脈絡,另一方面,也是告訴大家,紀實攝影並沒有式微,反而運用的範圍更廣了,即便是觀念性的影像,也需要用紀實攝影的方式來呈現。
  • 【舌尖上的青春】聽臺灣故事 品臺灣小吃
    ;與草原文化交織的故事從這一刻算起。;發現在臺北的街邊;一個個熱氣騰騰的小籠包;一碗碗飄香四溢的牛肉麵;一張張暖意湧動的蚵仔煎;匯聚成一個別樣的臺灣故事。今天,我們說美食,更要講故事臺灣牛肉麵主要選料為黃牛肉,以腱子肉、肋條肉、牛板筋為主要選料。是當年渡海來臺的老兵因思念大陸家鄉而發明的特殊飲食。細細品來,牛肉麵可以說匯集了中華美食精華,比如上海菜的紅燒,廣東菜的煲湯,還有四川菜的辛辣味等。
  • 【活動預告】朱振藩 臺灣食神的中華美食之旅
    香港美食大家蔡瀾也曾說:「朱振藩會吃,他做的學問多,寫起文章來引經據典,對味覺的形容,詞藻優美,實在令人敬佩。」朱振藩的作品《饕掏不絕》、《味外之味》、《味兼南北》是三聯生活書店的「知味」系列叢書,這組探尋中華美食文化的小書從臺灣的馬頭魚、蝨目魚、寶島月餅、愛玉聊到大陸的大閘蟹、黃山石雞、三不粘、牡丹燕菜、孔府菜;從誘人饞涎的鯰魚、燒鵝、生魚片、脆鱔聊到別具特色的鹿肉、油淋乳鴿、馬肉、響螺盞、蛇羹。。。。。。,讀來賞心悅目、舌底生津、口腹之慾有大滿足。
  • 八天七夜的環島紀實之旅,用最笨拙的方式走讀臺灣
    去臺灣,捧一杯正宗珍珠奶茶,還是加鮮奶的去臺灣,吃撒著梅子粉的水果,聽說人會變甜去臺灣,住一間最可愛的民宿,和主人說臺腔去臺灣,花兩個小時坐慢火車,買好吃的便當去臺灣,騎著機車到處去亂晃,一路風馳電掣去臺灣,逛逛有人情味的書店,看好書和正妹……
  • 【活動】體驗臺灣傳統手工美食工藝,可自己DIY製作臺灣甜點~
    去吃臺灣的傳統美食走!去品嘗臺灣經典甜點——鳳梨酥走!去品嘗各種新穎的臺灣小食如:牛軋餅乾走!去臺灣美食工廠親手製作屬於你自己的臺灣甜點這周末跟靜哥一起去天津參觀臺灣甜點工作坊吧,還可以DIY甜點哦,並且可以品嘗工廠的所有甜點哦~參與活動甜點工作坊還有甜蜜禮物哦~具體活動規格如下:1)去天津的臺灣甜點工廠參觀
  • 【豹•活動】品美食、遊臺灣、養氣質
    島臺灣不僅風光秀美是遊客們的觀光勝地,更有萬種美食,可謂是食客們的福地,這裡不僅有高端時尚的豪華食肆,也有大街小巷的美食小店。
  • 來林志玲去過的餐廳裡聽故事品美食
    可但是不止這個,李總是話劇出身,他把國內最頂級的戲劇都帶入了安徽例如:暗戀桃花源、如夢之夢、海鷗等說這麼多不是為了打廣告,其實寶寶我都是免費服務,沒有廣告費,所以不打廣告!因為李帥哥和我說,他以後的戲會拿一部分票出來免費給大家欣賞,讓文化和美食完美結合!
  • 「2020臺灣美食嘉年華」活動在泰山東街啟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繼澤 泰安報導為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進一步弘揚兩岸特色飲食文化,拉動餐飲消費, 9月19日,由泰安市文化和旅遊局、泰山景區管委會主辦,泰安市東街置業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臺灣美食嘉年華
  • 去臺灣,聽古稀之年的蔣勳老師講述歲月的故事
    閱讀自然,幻想自然,幻想人在自然裡,在安靜之中,見山人的身影,聽細微的頻率,鼻子嗅到療愈的氣息,舌尖嘗到土地的味道,將一抹光,一曲古調,敬獻給野生的未知。在這裡,每一個人都是「文化的詮釋者」,更是與土地一起成長呼吸的生命共同體。
  • 【12月臺灣飲食男女】臺北-宜蘭雙城美食記 全明星美食達人說菜
    ,透過多位著名的臺灣美食家為我們解析食材以及歷史背景,實屬不易。40年,阿發師贏過數十項美食競賽,連續稱霸新加坡、廣州、泉州等地舉辦的國際中餐大賽。TastyTrip邀請到幽默風趣的徐仲老師做為說菜人,擁有營養師執照,更是臺灣第一位取得義大利慢食大學碩士學位者。對於臺灣在地食材及歐洲食材都有相當程度的了解,又同時擁有營養學及美食慢食學之專業知識,自2001年開始撰寫餐飲及農產品等相關文章,期待以食品科學背景和國外旅遊經驗,將臺灣飲食文化推向國際。
  • 「走進臺灣,樂享美食」龍騰項目臺灣美食節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45P PPT
    案名:【走進臺灣,樂享美食】龍騰項目臺灣美食節主題活動策劃方案 45P PPT方案框架:活動概述活動宣傳活動內容現場布置活動流程應急預案方案摘選:臺灣( Taiwan )位於祖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總面積約3.6萬平方千米,包括臺灣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
  • 繪本原創力,臺灣繪本創作者的故事
    臺灣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陳玉金博士從臺灣的繪本發展史中,擷取老中青三代創作者十一人,精彩呈現鮮為人知的作品與創作歷程。【關於本書】繪本創作必須以文圖結合的方式進行,本書收錄了十一位兼具文字與故事創作能力的臺灣繪本創作者。在選擇過程中,也有幾位拒絕將作品收錄書中。
  • 高定之呂,與紫同行 呂×屈臣氏攜手楊紫空降廈門快閃活動
    2020年12月11日-13日,呂Ryo品牌與屈臣氏共同打造的「高定之呂,與紫同行」主題快閃店亮相於廈門SM新生活廣場。12月12日,呂邀請到品牌形象代言人楊紫助陣「高定之呂博物館」,與消費者一起開啟高定奢護的「呂程「,並分享展示了煥新升級的全線產品,為「高定之呂」主題活動引爆話題聲量。
  • 【老呂說寫作】上了微博超話?
    【老呂說寫作】這個欄目今年第5年了,堅持了近600期,通過微信公眾號互動批改的方式,提高大家的寫作水平。這個公益欄目,一直在不斷創新,只為讓你更好的考上研!老呂在全行業第一次推出免費寫作欄目。從七月開始到考前,老呂一共播了100期【老呂說】,看了數萬多篇作文。
  • 《世界聽我說》:傾聽華人精彩故事
    人民網-人民日報 舉報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文化節目《世界聽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