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餘勝良
2008年次貸危機的標誌性事件是雷曼兄弟破產,投資者迫切想找一個事件,能顯示出今年股票狂跌的迅疾和慘烈,瑞·達利歐的橋水基金被拎了出來。
前一段時間市場上在傳,橋水基金喪失流動性,在國債上用了大槓桿,瑞·達利歐事實上已經破產。人們感嘆著,暗自裡又有些酥爽,高不可攀者一頭栽下。儘管財富還遠遠超過常人,但下滑的幅度可比普通人要大得多,顯得更為悲切。
迫不及待地將一些人扶上神位,又迫不及待地一把拉下來,這就是人性。瑞·達利歐喜歡琢磨往深裡琢磨各種各樣的事兒,不知這個現象是否在他的琢磨之列。
超現實主義的瑞·達利歐
2019年11月下旬,有媒體爆出,瑞·達利歐押注逾10億美元賭全球股市今年3月下跌,就在人們盛讚橋水押對時,突然又傳出沙特大金主拋棄爆倉。
3月25日瑞·達利歐回復《財經》專訪:橋水在做空歐股獲利逾40億歐元後,正逐步撤退,大幅縮減了空頭頭寸。達利歐稱,他關注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最終並沒有採取措施。因為此前橋水基金的風險模型已涵蓋了核擴散危機、美國反資本主義浪潮、網絡攻擊,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橋水基金的投資組合,無論在任何經濟階段(經濟增長、經濟衰退、通脹上升、通脹下降),風險總是相等的。該投資組合中的各類資產呈現低相關或負相關性,無顯著正向關聯,因此可以用於抵禦系統性風險。另外,通過給低風險資產加槓桿,使投資組合內的資產擁有完全相同的風險加權,在波動率提高時(風險增加)自動減倉拋售。
這種說法很自負,如果真是這樣,那足可以以不變應萬變。事實上,橋水基金顯然準備得並沒有那麼好。1月份,瑞·達利歐公開演講稱,現金是垃圾,意思是要更加激進投入到證券市場。雖然他後來投了不少空頭頭寸到歐洲國家,顯示認為歐洲風險更大,但從投資規模和收益來看,應該是危機爆發一段時間後的投資。
瑞·達利歐的歷史成績,建立在對風險的控制上,風險越大相對收益越高,沒有風險時收益還跑不過大盤。1987年10月的著名黑色星期一,美國股市單日跌幅達到20%,橋水基金獲得了22%收益。2008年次貸危機,雷曼破產,貝爾斯登被接管,巴菲特旗下基金也遭受了9.6%損失,在對衝基金業平均虧損19%,橋水基金仍獲得正收益。2016年保爾森虧30億美元時,橋水基金的年收益達49億美元。其他包括亞洲金融(港股00662)風暴、網絡泡沫,橋水基金都實現不錯的收益。
瑞·達利歐是超級現實主義者,他建立了一套投資系統,將已知風向納入到一套模型中,以求囊括一切。他希望做一個超級現實者,要「綜合分析眼前形勢」,要「綜合變化中的形勢」,在思維上, 要做超脫的「更高層次思考」,和偏見、錯誤做鬥爭。要不斷搜集資料,塞進系統中,這些資料在變化,得出的結果也在變,觀點像一條射線,不同的數據,射向迥異的遠方。達利歐關於經濟的看法也是多變的,這點看起來很沒有可操作性,但這是他了解適應現狀的一個辦法。
為了讓自己有更清晰的認知,瑞·達利歐要求公司沒有死角,通話錄音和辯論,讓自己和員工的想法透明化。瑞·達利歐曾向員工徵集關於他身上種種缺點,拋磚引玉,列出包括「缺乏耐心」「愛鑽細節」,同事們批評他做事常突發奇想,缺乏必要的跟進。為了更清晰地認知,他還要求員工開會時不留情面,拋棄脆弱的自尊心,鼓勵員工之間不斷相互批評,直到他們能冷靜客觀、不帶情緒地反思這些指責。中國人對這種行為很熟悉,就是「批評與自我批評「,往往會讓自我意識很強的員工喪失自信心。
不同他人的瑞·達利歐
瑞·達利歐有一本眾所周知的書——《原則》,這本書像一臺電腦的作業系統一樣,事無巨細,無所不包。書裡,瑞·達利歐闡釋了他工作和認知世界的思考方法。這本書的內容和名字一樣枯燥,把書拆解開來,都是沒有錯誤的心靈雞湯,很難挑到什麼毛病,看起來也沒什麼用,但是組合起來就顯得很神秘,很有氣勢。
瑞·達利歐的業績比索羅斯更佳。索羅斯知名度更高,索羅斯出版的《金融鍊金術》,名字像是街邊地攤讀物,但是這本書提到了反身性原理,不滿大學課堂所講的那些,提出參與者的思想和現實情況互相影響,有點類似博弈論的實戰派。這種理論容易理解,也容易掌握。投資者很容易看到索羅斯的底層工具。
索羅斯幹的事情,瑞·達利歐絕對幹不了。索羅斯在所有投資者中是最生猛的,以一己之力,挑起與主權貨幣的戰爭,他做空英鎊、做空泰銖,以及東南亞貨幣,最後泰國、俄羅斯貨幣也受到株連。索羅斯是發現問題,找到機會,把問題加劇震蕩、捅破,以此尋利。瑞·達利歐從來不幹這種事情,他只是建立模型,平滑各種風險。中國投資者對瑞·達利歐感情複雜,充滿敬佩,又距離遙遠。主要是因為瑞·達利歐很難理解,很難學習,即使理解、學習,也缺少他所在市場的那些投資工具。相比之下,巴菲特的理論簡單很多,就像數學一樣可以牢固,像麵包一樣可以看得見。巴菲特長期持有,戰勝了所有對衝基金。巴菲特是那種可以成為榜樣的人,選對股票就好。
如果橋水基金真的破產,那麼《原則》一書中的名言警句就會變成口水。事實就是這樣,人們說話的分量、說話的可信度,和當事人的成績是絕對掛鈎的。儘管達利歐一生都想和各種偏見做鬥爭,偏見還是遍地都是。多數人都是結果導向,結果好就是一個好決策,反之就是做了一個壞決策。
質疑聲中的瑞·達利歐
瑞·達利歐一直不缺少質疑者。
著名金融評論人吉姆·格蘭特稱1600億美元的橋水基金是「世界第一大騙子」,並在隨後發表的博客中,用五頁紙的篇幅,闡述了橋水基金「六宗罪」,表示絕不看好橋水基金。認為瑞·達利歐「從投資者變成了營銷者」,為了推銷自己的新書《原則》而忘記了本職工作,沉迷於參加媒體採訪、發推特等等。
瑞·達利歐在推銷上的確有很神奇的力量。26歲時,瑞·達利歐丟了工作,說服以往的一個客戶讓他做顧問,說服了各種各樣的主權貨幣機構投資他。吉姆·格蘭特指責橋水基金的罪狀之一就是營銷人員太多。在中國,營銷和經紀人出生的基金經理往往能取得更好成績,代客理財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讓投資者安心。
瑞·達利歐出身平凡,他感謝曾經的貧窮讓他體會到各種滋味。他學業不佳,早早步入社會賺錢,12歲時做高爾夫球童,進行了人生第一次投資,用自己賺到的錢買了300美元的東北航空股票,賺到兩倍利潤。他考上了一個普通大學,大學裡缺少管教,他倒找到了學習樂趣,考進哈佛大學讀研究生。課餘時間繼續外出打工,和社會一直緊密聯繫在一起。他最後一個工作是被開除的,媒體是這樣報導的:「1974年新年夜,瑞·達利歐和自己部門的上級一起出去喝酒,結果兩人爭論起來,瑞·達利歐用拳頭打了對方。」
二十多歲時,瑞·達利歐發現披頭四都是超在禪定派的信徒,他開始冥想,那時候賈伯斯還去印度生活過一段時間。他在闡釋遵守規律時,頗有點中國道家的想法。可以看到達利歐身上有各種痕跡,但最重要的還是實用主義。
瑞·達利歐很早就開始和中國建立聯繫。1984年,在位於長安街國際大廈22層的「世界之窗」內,瑞·達利歐預言,「這一帶現在全是胡同,將來會有一大片高樓起來。」在場的中國人都不大相信。11年後,他將只有11歲的小兒子馬修·達利歐送到中國留學。一直到2018年,橋水才在中國發行第一隻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