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 謝文婷】俄羅斯駐華大使傑尼索夫29日透露,由於疫情等客觀因素,俄羅斯總統普京今年沒能來中國訪問,但俄方希望,待疫情克服後,普京總統能成為第一個訪問中國的外國元首。此前一天,習近平主席同普京總統通電話。習近平強調,中俄關係具有強大內生動力和獨立價值,不受國際風雲變幻影響,不受任何其他因素幹擾。中俄加強戰略協作,能夠有效抵禦打壓分化兩國的任何圖謀,並為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築就堅固屏障。普京表示,俄方堅定不移致力於推動俄中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高水平發展。
29日,在北京舉辦的年度記者會上,傑尼索夫對媒體表示,由於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今年中俄兩國的許多高層互訪不得不取消。不過,在本月22日,中俄兩國外長在通電話時共同表示,希望疫情穩定後恢復高層交往。
中俄兩國已形成了元首年度互訪的慣例和機制,據俄羅斯媒體統計,在過去7年中,兩國元首曾在互訪及其他雙多邊場合會晤超30次。據傑尼索夫介紹,雖然無法實現互訪,但今年兩國元首已互通5次電話,除電話交流外,雙方還有書面往來。而兩國外長今年已通過8次電話,還有兩次面對面的會晤。在情況允許的條件下,雙方將儘快恢復更多面對面交流。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即將在明年1月執政,莫斯科和北京將如何互動也引人關注。在回應《環球時報》記者有關問詢時,傑尼索夫直截了當地表示,拜登當選新一屆美國總統對中俄關係不會有任何影響,因為兩國已經形成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這一關係不會受到任何外部因素的影響。」
「川普政府快要下臺了。在其任期內,川普使俄美、中美這兩對重要的國際關係都陷入了僵局。我想強調的是,造成這樣的局面,責任完全在美國。」這名俄羅斯外交官表示,俄羅斯和中國已儘可能採取措施避免這種局面出現,但川普政府還是讓中美、俄美關係惡化到了目前的狀態。
他同時對《環球時報》記者稱,自己對中美關係有長時間的觀察,中國在應對美國方面採取的辦法很適當,基本上不理會美國的一系列不友好舉措。「美國新政府即將上臺,俄中兩國已經明確表示願意和美國新政府合作,展開新的接觸,以便改善目前困境。我們對此非常期待,但這是一種希望,它能否實現,還要看美國政府下一步的行動。這完全取決於美國政府。」
另據媒體報導,在10月舉行的瓦爾代智庫論壇會議上,普京在回答一名知名中國學者的提問時說,俄中有結盟的可能,但目前沒有必要。有分析認為,無論中國還是俄羅斯,都不願意捲入到對方同周邊地區的摩擦與博弈中去,這是兩國不會結成軍事同盟的重要因素。
在29日的記者會上,傑尼索夫在談及相關問題時表示,來自俄中兩國專家的基本且普遍的判斷是,建立政治和軍事同盟不太適合俄中關係。他解釋稱,一是因為兩國關係不針對第三方;二是俄中均反對「小集團思維」模式,兩國在國際平臺上自主獨立,這也符合兩國均倡導的多邊主義。
「在當前世界所有同盟關係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北約集團。但我們發現,儘管一個同盟總會宣稱所有成員地位平等,但實際上最大的話語權總是屬於其中某一個國家,這一點非常明顯。在正常的同盟關係中,總是會有一個主導國家,其他國家是跟隨力量,而這與俄羅斯和中國發展關係的邏輯相悖。」他進一步解釋稱。但傑尼索夫同時表示,在很多領域,俄中關係在事實上已經超過了傳統的同盟關係,包括在軍事方面也有很多具體的合作內容,且「如有需要,還可更進一步」。
俄羅斯外交部29日發布年度總結,針對俄中關係表示,「新冠病毒造成的世界危機背景下,俄羅斯與中國的戰略夥伴關係對國際關係起到了重要的穩定作用」,兩國在地區和全球議程的緊迫問題上,特別是在聯合國和其他主要國際平臺上的雙邊協作獲得了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