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故事改編!無棣紅色題材微電影《512枚銅錢》12月下旬正式開拍

2020-12-16 濱州網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 .......深秋。晝。秋風瑟瑟,樹木蕭蕭…… 李淑貞家。北屋裡,早飯後的李淑貞正在刷鍋洗碗。突然,大街上傳來呼喊聲:二鬼子來了,二鬼子來了——緊接著,雞鳴狗叫和哭喊聲一陣喧囂……隨即傳來踹砸李淑貞家大門的聲音,開門,開門……哐、哐……譁啦譁啦…… 李淑貞趕緊把北屋門關上,用背頂在門扇上…… 兒子驚恐地從裡屋跑出來,娘——,李淑貞一把拉過兒子緊緊地摟在懷裡……」

12月15日下午,無棣縣文化中心二樓排練大廳,濱州市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邊茂田正聲情並茂的給新選拔出的演員進行說戲。

「微電影《512枚銅錢》的主要演員來自無棣縣本土,力爭做到故事由無棣人來講、無棣人來演。在拍攝過程中,用鏡頭敘事,用場景穿起故事,藉助新技術,融合電影藝術表現手法把這個「有情懷、有意義、有溫度」的感人的主旋律影視故事講好講深刻。把《512枚銅錢》拍成一部新時代的主旋律經典影片,向建黨100周年獻禮!」導演邊茂田動情地說。

紅色題材微電影《512枚銅錢》講述的是發生在無棣縣的一個真實的故事。在抗日戰爭形勢最嚴峻、最困難時期,我八路軍冀魯邊區無棣縣劉家邢王村女共產黨員、地下交通員李淑貞,接受黨組織委託保管512枚銅錢黨費和重要文件任務。歷經丈夫病故、敵偽搶劫恫嚇、家境艱難困頓等坎坷磨難,40載矢志不渝,圓滿完成黨交給任務的故事。共產黨員李淑貞堅守對黨的承諾,用40年時光守護一項被世人遺忘的「秘密」,40年的艱難坎坷,日月盈仄寫滿了共產黨人閃光精神的人生忠誠。

據了解,微電影《512枚銅錢》由濱州市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無棣縣文化和旅遊局聯合攝製,計劃本月下旬開機,拍分別在無棣、陽信等地取景拍攝,明年一月完成剪輯和公眾見面。

近年來,無棣縣積極探索主題教育與紅色資源保護開發利用融合新路徑。微電影《512枚銅錢》的拍攝將對弘揚革命傳統具有深遠的意義,無棣縣將以此為契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弘揚精神文明建設主流價值觀。充分挖掘紅色資源,培育城市精神,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實現快速發展。

相關焦點

  • 無棣紅色題材微電影《512枚銅錢》12月下旬開拍
    突然,大街上傳來呼喊聲:二鬼子來了,二鬼子來了——緊接著,雞鳴狗叫和哭喊聲一陣喧囂……隨即傳來踹砸李淑貞家大門的聲音,開門,開門……哐、哐……譁啦譁啦…… 李淑貞趕緊把北屋門關上,用背頂在門扇上…… 兒子驚恐地從裡屋跑出來,娘——,李淑貞一把拉過兒子緊緊地摟在懷裡……」12月15日,無棣縣文化中心二樓排練大廳,濱州市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主席邊茂田正聲情並茂地給新選拔出的演員進行說戲。
  • 根據無棣縣真實事跡改編的紅色微電影《512枚銅錢》上映啦!一睹為快吧!
    根據無棣縣真實事跡改編的紅色微電影《512枚銅錢》上映啦!趕緊一睹為快吧!以影像承載歷史,用故事追憶英雄。為紀念建黨100周年,致敬革命先輩,根據無棣縣真實事跡改編的紅色微電影《512枚銅錢》由無棣縣文化和旅遊局、濱州市文化館、濱州市電影電視藝術家協會聯合錄製,無棣縣文化館和邊緣影視公司聯合進行演員選拔及招募,此次拍攝無棣縣本土的故事,力求做到由無棣人來講,由無棣人來演。攝製團隊歷經數月精心製作,不斷克服種種實地拍攝困難,最終為觀眾呈現出一場張力十足的視聽影像,講述出一段感人肺腑的革命往事。
  • 無棣紅色題材微電影劇本創作座談會召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秀成 通訊員 杜秀峰 李文明10月30日上午,紅色題材微電影《512枚銅錢》劇本創作座談會在無棣文化中心召開。座談會上,無棣縣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無棣縣古城建設指揮部文史採編杜秀峰依據前期採訪李淑貞後人和《無棣縣誌》、有關通訊報導等資料形成的劇本初稿向與會領導專家進行了匯報。紅色題材微電影《512枚銅錢》講述的是發生在無棣縣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 無棣微電影《信陽古城》首映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11月18日,無棣微電影《信陽古城》舉行首映式。
  • 大型紅色題材微電影《九壯士》開機
    福建日報APP-新福建 12月18日 訊(本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林珺 文/圖)18日,大型紅色題材微電影《九壯士》在寧德蕉城區虎貝鎮開機。本部微電影作為2020年度蕉城區文化產業發展項目,列入了明年寧德市紀念建黨100周年重點文藝創作項目。
  • 海南紅色題材微電影《1949 北京來電》開機
    原標題:海南紅色題材微電影《1949 北京來電》開機   6月11日上午,海南紅色題材微電影《1949 北京來電》在五指山市革命根據地紀念園正式開機,該片旨在通過光影藝術的形式,還原海南島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背後的故事。
  • 寒亭公安原創禁毒題材微電影《毀滅》上線 真實故事改編
    10月17日,由寒亭公安原創製作的濰坊首部禁毒題材微電影《毀滅》在寒亭公安微信公眾平臺發布後,社會反響強烈,好評如潮,網友稱該部微電影題材重大、意義深遠,堪稱精品。  魯網濰坊10月19日訊(記者 張浩 通訊員 史為群)10月17日,由寒亭公安原創製作的濰坊首部禁毒題材微電影《毀滅》在寒亭公安微信公眾平臺發布後,社會反響強烈
  • 民間故事:半枚銅錢
    369故事——好故事天天有來源:故事會 作者:丁秀紅
  • 微電影《夢裡花》漢壽開拍啦!
    Em……這是漢壽縣組織部計劃拍攝的兩新黨組織題材微電影《夢裡花》,2月27日正式開機拍攝。   這部微電影由真實故事改編,讚揚了善益行黨支部充分發揮「兩新」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群團組織聯繫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通過社會公益服務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對黨組織的認同感、歸宿感。同時這也是漢壽縣「兩新」組織助力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說不多說,一大波現場拍攝花絮來啦!
  • 紅色歷史題材影片《紅麥》在麗江開拍
    幼時,常聽老人說起麗江的紅色故事,其中,印象最深還是太安鄉紅麥村的群眾搶救紅軍,掩埋經過螳螂壩時犧牲的紅軍戰士,世代守護紅軍墓的感人故事。當時,紅軍傷員田雙妹被納西青年木老三相救……而今天,這一段感人肺腑的紅色歷史改編的紅色題材獻禮影片《紅麥》在太安開拍了!
  • 臺山公安微電影《逆鱗》開拍啦!
    又一部公安題材微電影開拍啦!相信大家對2016年臺山公安首部微電影《英雄》仍記憶猶新,該影片以真實案例為藍本,由參戰民警以及民警家屬本色演出,將禁毒民警真實的工作生活情景展現在熒幕之中。而影片中的不少故事和片段,都是臺山公安一線民警真實工作、生活場景的再現,讓觀眾切身體會禁毒民警的職業情懷和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觀看了影片的您是否意猶未盡?
  • 紅色題材影片《守望》在甘肅天水開機拍攝
    近日,紅色題材影片《守望》在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娘娘壩鎮張輝烈士陵園正式開機拍攝。影片《守望》以此為背景,圍繞紅二方面軍十六師師長張輝在娘娘壩戰鬥中身負重傷,壯烈犧牲,當時年僅18歲的李子園小學教師李逢春親身參與安葬了烈士遺體,並歷盡劫波為張輝烈士守墓半個世紀,一家四代人接續守護著烈士的英靈,講述著英雄的事跡,宣傳著留存於這片熱土上的紅色記憶的感人故事改編,表現了秦州人民群眾善良樸實
  • 無棣縣舉辦「中國夢·新時代」全縣中小學生宣講無棣風採故事會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秀成 通訊員 樊志臣杜寶富12月18日,由無棣縣文化和旅遊局、無棣縣教育和體育局、無棣縣文聯主辦,無棣縣圖書館、無棣縣演講與朗誦藝術協會、無棣縣作家協會和無棣閱讀協會承辦的「中國夢·新時代」全縣中小學生宣講無棣風採故事會在無棣縣影劇院舉行
  • 漳浦開拍微電影《汝端尋母》改編自本地經典孝道故事
    圖片來源於:漳浦光電新聞中心公眾號昨日,漳浦白石首屆孝子文化節在漳浦縣霞美鎮舉辦,根據歷史真實故事改編的微電影《汝端尋母》同時開拍。微電影《汝端尋母》正是根據這一感人的孝道經典故事改編而成的,並由福建奧佳文化發展、漳州達者影視傳媒聯合攝製,預計兩個月完成拍攝。
  • 黃泉路上的「六枚銅錢」——「戰國第一兵」真田幸村
    黃泉路上「六枚銅錢」最近日本新拍了一個戰國片子——《關原之戰》。
  • 微電影《家國》三河壩開拍 系梅州首部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微電影
    本報訊 (記者賴運香)昨日,梅州首部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微電影《家國》在大埔縣三河壩戰役紀念園正式開拍。  《家國》是廣東省首部大型原創民族歌劇《血色三河》的劇外劇,延伸三河壩戰役革命精神,追尋《血色三河》的意義步伐,把客家人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家國情懷通過微電影的形式進行傳播與加強,講好梅州紅色故事、推動梅州紅色基因傳承與發展。
  • 紀實微電影《臺青擺渡人》在廈開拍
    [新聞頁-臺海網]▲電影主人公臺青楊超閎臺海網11月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楊思萍 見習記者 程婷婷/文 吳曉平/圖)昨日,由百度百家號和海峽導報聯手打造的紀實微電影《臺青擺渡人》在廈門中山路老虎城四樓的龍威臺青基地正式開拍。
  • 無棣網紅夜市12月20日在無棣瑞豐商廈信譽樓加盟店正門廣場開街啦!
    火爆的網紅饕餮美食盛宴終於來無棣啦12月20日無棣瑞豐商廈信譽樓加盟店門前廣場
  • 景德鎮在線新聞網首部微電影《紅果》正式開拍!
    由景德鎮在線網站和珠山區竟成鎮文化站聯合攝製的微電影《紅果》,在御窯景巷五王廟古戲臺正式開拍。該片講述了一個名為《紅果》的民間自發組織的越劇團,以為老戲臺要拆遷,為了惜別觀眾老戲迷,特意準備了最後一場戲,情節感人至深,展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融。
  • 勵志人物微電影《正步走》11月12日全網上線
    11月12日將於各大視頻播放平臺全面上線!該片以真實故事改編主要講述了退役軍人陸玉楊從一名武警軍人到團隊領袖的成長經歷通過講述普通人的成長故事表達出正步向前,迎接美好生活的願望但演員的真實表達以及導演對影視語言的把握使整部片子充滿歡笑和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