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說說我的故事吧。
我跟老公2015年結婚,婚後我們一起在上海上班,年底我懷孕了,老公因為工作繁忙無暇照顧我,我只能回老家待產。很自然地我們開始了分隔異地的生活。
剛開始分開的時候我們每天視頻,電話,qq ,微信聊天,只要有時間我們就會聯繫。到了孕晚期,我突然有一天牙齒疼,特別疼,整個腦袋都是疼的,疼得睡不著覺。都說牙齒疼起來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我是深深的感受到了。第二天,我就讓公公帶我去醫院看牙齒了(ps :我跟公婆住在一起,婆婆是常年在家,對大醫院的路線不熟,公公經常外出打工,比較熟一些,所以叫公公帶我去),我掛了專家號,排隊等了好久,終於等到醫生會診,由於是孕晚期,醫生害怕早產,不願意給我治療,說風險太大,讓我暫且忍著,等生了坐了月子再來治療,當時聽了以後心情非常失落,感到很絕望,但是也只能回家忍著了。
到了晚上,他下班了,跟往常一樣在網上找我聊天,我心情太差,加上頭疼不想搭理他,因為覺得太疼痛了,他又不在我身邊,我感覺懷孕太辛苦了,當時疼了一個多月,每天都在哭,但是為了孩子又不能吃藥打針,只能忍,孕期牙疼了一個多月,整整哭了一個多月,不能治療,每天睡不好,牙疼牽動了神經導致頭疼。
每天心情很差,跟他父母住在一起,又沒有什麼共同語言,這時候,真希望他陪在我身邊,但是他卻不在,只能一個人默默的承受。
很明顯,我們的感情變淡了,我情緒不好,有點怪他,怪他不能體會我的辛苦,怪他不能陪在我身邊,我們網上聊天沒有那麼頻繁了,他也有找我聊天,但是我覺得這些聯繫比不上一個長情的陪伴,可能是孕期激素作祟,讓我變得有些冷淡。
有一次,他給我視頻,我又哭了,我說太疼了,他也很難受,跟我說那咱們就不要孩子了,我辭職回家陪著你,我說還是算了,現在孕晚期了,寶寶馬上快出生了,我又不能上班,家裡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你要賺錢養家。快到預產期的時候,他請了15天產假回來陪產,那時候我們有半年沒有見面了,見到他,突然覺得很陌生,沒什麼話可說,還有點尷尬的感覺,我想這就是距離產生的陌生感吧。
很快孩子順利出生了,他細心照顧我們母子,陪了我們半個月,無微不至照顧我們,我又覺得這個男人特別溫暖,他去上海的那天,我又哭了,我捨不得他,覺得分隔異地,一個人在家帶著孩子太孤單了,太無助了,他看著很心疼,說坐月子不能哭,對身體不好,等過段時間就回來看我們。然後那一年的國慶節,勞動節,春節都回來看我們,每次都是回來以後就捨不得他走了,分開以後,帶孩子太辛苦,平時都不願意跟他聊天,總覺得分隔異地,他感受不到你的辛苦,你感受不到他的愛,愛是需要行動的。
另外,我也知道他一個人在在外地租房子也很辛苦,特別是他生病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在出租房裡,發著高燒,給他倒一杯開水的人都沒有,他感到很孤獨。平時想家的時候只能視頻跟我們聊天,我心裡知道他心裡也很難受,一家人分隔異地實在是太苦了,我們都想早點結束異地的情況。我也考慮過帶著孩子去上海找他,但是成本太大,因為房子是合租的,怕小孩哭鬧影響別人休息,整租房子,上海的房價貴,負擔太大,存不到錢,再三衡量,我們還是決定放棄了,繼續異地分居的生活!
就這樣到了孩子快兩歲的時候,他看我帶孩子辛苦,又非常想念家和孩子,還有公司有一些變動,於是他就辭職回來了。回來以後休息一段時間就開始找工作,之前他在上海的外企上班,工作輕鬆,待遇也不錯,我們這邊城市的工作不好找,找了一個多星期才找到稍微滿意的工作,待遇當然比不了上海,工作也比較繁忙,經常回家加班。
雖然說距離產生美,我覺得那是短時間的距離,夫妻之間還是要經常溝通,互相理解,同甘共苦,分隔異地,感情缺乏交流,家庭的瑣事一個人承擔太辛苦了,有個肩膀靠著,有個人一起商量,才覺得溫暖,才有家的感覺。
現在雖然工資不高,待遇不如從前,總算一家人在一起了,我也從全職寶媽的行列退出來了,找了一份文職工作,回家可以照顧孩子,照顧家庭,他工作繁忙,我們可以互相照顧,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就覺得很幸福,看到孩子的笑臉,讓你覺得整個世界都充滿陽光,全身都充滿力量!生活本是這樣,有得必有失,有舍就有得。
所以說,夫妻患難與共,同甘共苦,不要分隔異地,距離讓彼此越走越遠,分開的時間長了,感情就會變淡。夫妻之間要互相交流,產生情感的共鳴,一家人朝著共同的目標奮鬥,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
最後願你活成愛情美好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