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莊鎮雄鷹大道
浙江在線6月2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甘居鵬)嘉興嘉善縣陶莊鎮素有「溪中十八鎮,柳溪第一鎮」美譽,是國家級生態鎮、全國千強鎮。不產一塊鐵,卻建成了華東地區最大的廢鋼鐵市場;沒有鋼鐵資源,卻有了蜚聲國內的「鋼鐵小鎮」之名……曾經以鋼鐵「零資源」為出發點的陶莊鎮,用蒲公英般的草根生命力,締造出一個又一個經濟奇蹟。
30多年後,陶莊傳統粗放型鋼鐵經濟已觸到「天花板」,曾經靠「一塊鐵」的單一產業結構已無法重現昨日的輝煌,其汙染也讓這座原本風景秀麗的小鎮蒙塵,如何破解成長的煩惱,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陶莊發展的一道難題。
陶莊的新生,在2017年開啟的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中拉開帷幕。陶莊蓄勢而上,開展「低小散」塊狀行業專項整治,騰退整治三大廢鋼舊市場,進行「兩創中心」新市場建設與運營,走產業轉型和提升之路,依靠天然稟賦發展全域旅遊,打造「美麗經濟」。
陶莊村圓餅市場拆前、後
騰退整治三大廢鋼市場
陶莊為何能興起全國聞名的廢鋼鐵交易市場?
陶莊鎮鎮長馮雷對記者講述了一段往事:上世紀70年代末,陶莊農民去上海的國有企業廠區割草,卻發現草地裡有很多的廢銅爛鐵。上海工廠的人就與農民協商,以這些廢銅爛鐵抵消僱傭割草的費用。就這樣簡單的一個口頭協議,使陶莊廢鋼交易市場萌發雛形。
「陶莊區位優勢明顯,水陸交通發達。當時陶莊的淨池漾上全是船,裝滿了廢銅爛鐵,漸漸形成了水上交易市場。」馮雷介紹,後來水上移到陸上,形成了三大廢舊金屬市場:以陶中村廢舊金屬及機械設備交易為主的廢鋼市場;以陶莊村「圓餅」切割為主的圓餅市場;以汾玉村鐵皮利用料交易為主的利用料市場。
陶中、陶莊、汾玉均位於陶莊集鎮上。據不完全統計,超過30萬平方米的違章建築存在於三大市場中,「四無企業」中90%以上都是廢鋼鐵相關企業。產出效益低、環境形象差、違建問題突出、安全隱患大等問題成為環境整治、補齊生態短板的最大「攔路虎」。
「環境不能再破壞了。為此,我們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掀起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國家衛生鎮創建的新熱潮,巧借整治東風,以拆開道,以退為進,騰退『三大廢鋼鐵市場』,加快平黎公路、西汾公路等主要道路兩側拆違力度,打響全域兩違清零攻堅戰。」馮雷說。
今年年初,陶莊鎮正式啟動了面對三大市場的「三改一拆」工作。1月18日起拆除陶莊圓餅市場,1月22日起騰退汾玉鐵皮市場,1月底拆除陶中利用料市場……截至目前,陶莊鎮已騰退三大市場868戶經營戶,累計拆除違建面積30萬平方米,為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各個項目的順利建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兩創中心
「兩創中心」帶動產業大提升
拆除之後,數百戶經營戶該如何安置?
在關了一扇門的同時,陶莊鎮也打開了一扇窗。在此基礎上,以村社入股的形式,投資建設嘉善縣規模最大的新市場「兩創(創業、創新)中心」,建起標準廠房,並成立嘉興陶莊城市礦產資源有限公司,負責日常的管理、開發,整體提升廢鋼加工水平。
「兩創中心」位於陶莊鎮南許蕩東側地塊,佔地266.5畝。17幢標準廠房投入使用以來,先後完成圓餅、利用料、五金加工等區塊的拍租工作,5月底,193戶經營戶入住園區。同時,17幢倉儲用房和17個貨用碼頭項目也正在有序推進中,「兩創中心」投入運行後,預計各村每年新增固定收入約100萬元。
從868戶到193戶,廢鋼鐵經營戶數量減少了,競爭力卻得到了大提升。
據了解,「兩創中心」園區內區域劃分明確,分為廢鋼加工分選區、倉儲物流區和碼頭區等區塊,總投資約4.6億元,設置電子計量、廠區行車、液壓式廢鋼剪切機、金屬液壓打包機、起重運輸車輛、門式輻射監測儀等設備,實現年回收、加工、分揀、配送廢舊金屬120萬噸的能力。
馮雷介紹,而未來陶莊鎮將發展裝備製造業,保持原有的優勢,此外,利用陶莊鎮生態優勢和豐富的人文特色,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旅產業。
傳統產業穩步提升,特色產業蓬勃發展,陶莊鎮將走出一條品質化、特色化的小城鎮整治之路。
整治實現業態提升的同時,陶莊鎮還注重將特色營造、長效管理貫穿於環境整治全過程。
陶莊將圍繞「善文化」「鐵文化」和「漁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打造主題公園,打造立面風格、節點景觀、設施小品。鋼鐵是抹不去的印記,陶莊鎮的創新做法是用廢鋼材料進行裝扮。
「在集鎮秩序管理和農村違建監督上,我們提出『全域大保潔』『全域大物業』的新概念,推行市場化理念,引進企業來運作,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努力讓生活在陶莊的人都能享受花園般的環境、酒店式的管理和多元化的文化。」馮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