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公司CEO自述:那些年我打過交道的訓練生父母

2021-02-22 新浪娛樂

經過國內幾檔節目沉澱,想必大家對偶像節目、偶像公司、偶像職業已不再陌生,但偶像父母這個群體卻鮮少被提及。前段時間,一位偶像公司CEO向娛理工作室講述了他只籤有錢人的孩子,(偶像公司CEO自述:為什麼我不願籤窮人的孩子?),他的這種商業邏輯指向了「貧富」帶來的家教和見識差異。訓練生父母的「素質」,包括收入、職業、學歷,明顯成為業內人士篩選籤約訓練生的標準。那麼被籤約的訓練生,他們的父母在業內人士眼中,是怎樣的一些人?是鮮明的個體還是模糊的群體?他們是否具有一些共性?偶像公司與訓練生父母相處的模式是怎樣的?還是這位CEO,創業6年,曾跟上百位訓練生父母打過交道,他表示在他眼中沒有特別的父母。訓練生父母總體呈現出「對女性性別很敏感」,「嘴上很佛系行動很誠實」,「孩子越優秀越想掌控」,「總以為自己的孩子不一樣」,「偏見持續到底」等幾種特質。

這是偶像公司CEO自述第二篇,以下為他的觀點:

對於訓練生父母,我有一段關於「性別」的深刻記憶,這導致我潛意識一直覺得做女團很麻煩。訓練生性別上的刻板印象首先不是來自於行業,而是來自於家長們的態度。

剛入行的時候是2015年,那時候我們是同時做男團女團的,選中的訓練生們來公司籤約的時候,男女對比反差很大。

男團成員都自己來了,也沒家長跟著,一些未成年的,後面補個監護人籤名就行,很順。女團成員都是父母全部到場,不在上海的,也要不遠萬裡飛過來看看我們公司什麼情況。

那場女團籤約,讓我時常回想的一個場景是這樣的:

一個女孩的父親站在我們公司樓底下,攔著其他女孩的父母,阻止他們上樓籤約。同時,他還斥責與他一起站著的女兒、和下樓對她進行勸導的我們公司員工。這位父親聲稱知道自己女兒是什麼「貨色」,也知道公司籤她女兒是想幹什麼。

在他的理解範圍裡,偶像行業進來就是明星,當明星門檻那麼高,怎麼會輪到他女兒?他說,女兒從小到大學習成績平平,藝術天賦也一般,就剩長的好看,我們想幹什麼?我們是不是要拿他女兒做什麼利益交換?女孩臉脹得通紅,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聽到這位父親說的話,我們都驚呆了,籤個女孩還能有這麼大的圖謀?在不了解行業的家長的眼中,孩子做偶像就是當明星,他把孩子和電視上的那些大眾明星一對比,差別很大,就很容易把偶像公司當成圖謀不軌的下流之地。

男女區別看待、女訓練生父母往往過度參與,這是家長們給我上的第一課。

男團大通鋪,女團大城堡=訓練生節目《創造營2019》和《創造營2020》的區別。與本文無關,僅為展示。我接觸的訓練生,最優秀的那幾個有一成的比例——她們樣樣出眾,父母更是存在感十足。孩子在外人看來都那麼出眾,在父母眼裡就是下一個章子怡,下一個範冰冰。這些家長對孩子都是「給予厚望」,也想當然的認為公司應該砸最大的資源在他們的孩子身上。同時,在家長濾鏡下,公司給的資源總是不夠,配不上他們的孩子。其實不管多優秀,訓練生在公司眼裡都是發展期的藝人,最後誰能出來,誰能賺更多的錢沒有定論。公司資源有限,不可能只砸在某一個人身上,這群訓練生的父母則功利心比較強,對行業多少有些了解,不會跟你明擺著說訴求,但會找彆扭來戳你。比如有一個訓練生家長,跟我們一直虛與委蛇,就不籤約,說要看看女兒跟公司的匹配度。人是我們前期花了錢和時間培訓出來的,但家長就拖著,暗地裡找下家,最後我們也沒籤成。還有一個家長,不停暗示我們應該全力捧她女兒,資源砸不到位就不合作,最後雙方都很消磨,籤約了也只能解約。這類家長,我覺得偶像公司都會遇到幾個,他們真的是對孩子「給予厚望」,認為一切都該圍繞他們孩子轉。那麼他們最後容易成為什麼樣的人呢?孩子通過努力,最後出來了,他們就是類似於孫楊媽媽那樣的人,孩子幹什麼事、說什麼話,都得從他們這兒出,而這些孩子大概率也會依賴這種關係,讓父母掌控全局。那經紀公司在其中就會很難做,根本規劃不了這個藝人的職業前程。外行人強烈幹預內行人,恕我直言,在強勢家長掌控下的優秀訓練生生,走不了多遠。截止發稿前,熱搜#孫楊媽媽#閱讀8.7億+,討論9萬+這句話可以說是未成年訓練生父母們的標準話術了,但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的家長,不實誠。只要有機會能讓自家孩子在舞臺上露面,一個個都挺捨得花錢,爭角色、爭位置、比行頭。我們的主流文化還是內斂的,在名利上,大家真正的想法都在心裡憋著。娛樂圈包括我們偶像行業,其實給大眾的印象並不好。家長們都聽過、見過娛樂圈各類負面事件,包括藝人自我膨脹、素質不高、潛規則多等,你問一個父母對娛樂圈印象怎樣?回答都是「大染缸」。真讓孩子學藝能、長見識,何必到這個他們認為的大染缸中?還籤約?培訓班上上就可以了。我跟一個女孩的父親進行過一次長談,這位父親起初的基調就是標準話術,但說起國內已經出名的幾個女偶像,他都會不假思索地多評價幾句。你能感覺到他是嚮往的,娛樂圈給他的印象也是負面的,但如果他的女兒能夠成為TOP級的偶像,那無論如何都要上,負面算啥?換自己肯定能擺平。「BBC NEWS中文」2019年發布的新聞短片《如何打造一名中國偶像》截圖,短片主角是一名當了三年訓練生的12歲少女。與本文無關,僅為展示。
SMG旗下有個小熒星培訓學校,專門培養兒童訓練生。小熒星每年都會搞年終匯報演出,但是這個演出不是所有人都能上,孩子要自己花錢買衣服、買道具,演出時候的站位、最後評獎都要運作。我知道的那些口口聲聲標準話術的家長,一個個都挺捨得花錢。真沒想出名,藝能都學完了,還花這錢幹嘛?「BBC NEWS中文」2019年發布的新聞短片《如何打造一名中國偶像》截圖,圖為訓練生素人海選現場。與本文無關,僅為展示。
我沒見過很特別的家長,但卻有不少自認為自己和孩子很特別的家長。上文說的那個女孩父親,內在實質渴望女兒成為TOP級藝人,而他的潛臺詞是TOP級藝人他要,同時他還要閨女「出淤泥而不染」,跟他聽說的那些娛樂圈「髒亂差」明星不一樣。還有來諮詢兒童訓練生的家長,有一家也是這樣認為——娛樂圈是「大染缸」,但兒子在她的管教下,不會「同流合汙」。這裡我先不說娛樂圈、偶像行業是不是這些家長認為的「髒亂差」,僅從邏輯上來看,這種想法就很淺薄自負。這種心理就很像在澳門賭場賭博的人,都知道是萬丈深淵,但一開始連贏幾把,嘗到了甜頭,他們就會忘了自己是誰,認為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能贏到最後。人類社會的規律就是個體容易受大環境影響,尤其在學壞方面,滑落更是輕而易舉。我用「劣幣驅逐良幣」來描述這種現象。2016年,我們的韓國業務代表普及業務知識時提到過韓國有一個腰部女團,也沒曝光,5個成員4個吸毒,沒吸毒的那個反而被逼退團了;我之前建的6人女團,有一個人對公司懷有對抗情緒,其他5人很快抱團,團隊根本運營不了。假如娛樂圈、偶像行業真是他們認為的「大染缸」,那孩子進來後,還能「冰清玉潔」逆流而上?這些家長想像的是憑一己之力挑戰社會規律。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所有人都走一條差不多的路,10000個來訓練的人,堅持下來的有1000個,最後挑100個上節目,然後9個出道成團。你的孩子大概率是那10000個裡面沒堅持下來的那些,如果最後真有機會能出道,那麼別人吃過的苦,經歷過的事,她一樣也不會少。韓國女團「少女時代」9人時期舊照,成員多為訓練多年後才得到機會成功出道的訓練生。與本文無關,僅為展示。前面一直在說娛樂圈、偶像行業「大染缸」,這都是家長們的普遍印象。就連我媽,她在我創業的時候都會提醒我,要我潔身自好,什麼黃賭毒別沾,我還是個創業者呢,還不是訓練生。但在名利的誘惑下,這種負面印象依然不妨礙家長們的湧入,其中一部分家長認為自己是特別的,能做到跟別人不一樣;還有一部分家長欲望低一些,嘗試的態度,會受負面新聞影響。我還沒有見過真正把「偶像」當正經職業的家長,當然這也跟行業發展和國內文化有關。最近一檔很火的訓練生選秀節目,有成員被爆出當小三,就有家長來跟我說「果然娛樂圈就是這麼烏煙瘴氣」。這件事就加深了這位家長娛樂圈「大染缸」的負面認知,至於他的孩子要不要繼續當偶像,就看以後一個個娛樂圈負面新聞對他的刺激程度了。在偶像行業發展還沒能到影響主流認識,讓家長認可「偶像」是個職業,即使當不了明星也能一年拿十幾二十萬當個「白領」的時候,這種偏見整體都不會改變。「BBC NEWS中文」2019年發布的新聞短片《如何打造一名中國偶像》截圖,與本文無關,僅為展示。我知道的影視圈大佬,那些業內人士通常不建議自己的孩子在娛樂圈發展,但他們的理由絕不是娛樂圈亂,而是更加具體和實際地指向了「付出與回報比」。這行成名是偶然,但是成名後,你就沒有隱私、沒有個性、沒有時間,用自己的一切去換錢,太苦,不划算。成名的路徑更苦,奮鬥的過程還不能跟其它行業一樣,無法形成被社會認可的「資歷」,人家能成為資深律師、工程師、專家,你沒出名難道會成什麼資深藝人麼?以上是我接觸的訓練生家長,以女孩家長居多,男孩家長一般放養,管的少。我開過一個偶像培訓學校,有很多未成年男生自己帶著錢就來了,至於他們是怎麼說服家長拿到錢的,還是跟家長吵架翻臉拿到錢的,我們也不知道。這部分不管事的家長,就是沉默的大多數,我們也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也沒有專門的機構去研究家長心理。就我接觸的家長來說,偶像公司跟他們相處時的最好的模式,就是不相處。訓練生、公司、家長,我認為三方最好的狀態就是,公司跟訓練生溝通,把事情確認好,然後他們回去跟家長溝通,能不能擺平父母就是他們的事了,擺不平,也請不要帶到公司來。根據合同,大家各自履行好自己的權利義務。對於未成年訓練生,家長作為監護人,總撇不開,這個沒辦法。所以我的選擇是要做也只做男團,因為家長几乎是放養,不插手業務,絕不碰未成年女團,太麻煩了。2017年出道,平均年齡11歲的內地女團TG—YUMMY。與本文無關,僅為展示。

相關焦點

  • 那些被稱作「回鍋肉」的偶像們自述
    但是,我那天還是沒忍住,因為下臺之後,PD(張藝興)本來是想跟我握手,後來還是抱了我一下。很多時候,感覺PD就像我的影子,他一直跟著你,一直看著你,看你有沒有變化,過得好不好。那一刻,我淚崩了。3年,我從一檔選秀節目的決賽走到另一檔同類型節目的決賽,PD還在那裡注視著你,那種感覺很複雜。心酸、辛苦、感動,種種感受雜糅在一起,我想很難有第二個人能感同身受。
  • 樂華娛樂年會偶像聚齊,卻被指抄襲SM公司,利益衝突?
    樂華娛樂年會偶像聚齊,卻被指抄襲SM公司,利益衝突?樂華娛樂在6月澳門舉辦了家族演唱會,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是國內娛樂經紀公司首次舉行的藝人家族演唱會,證明樂華ceo杜華當初那句:打造樂華家族的夢想,不是一句空話了。
  • 掃黑除惡 | 自述:那些年,我在黑社會的日子……
    掃黑除惡 | 自述:那些年,我在黑社會的日子…… 2018-09-12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那些被稱作「回鍋肉」的偶像們 徐聖恩、圳南、靳凡、展羽自述
    我本身是名rapper,身邊有很多說唱歌手,我經歷過太多次,一提到「偶像rapper」就被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感覺。 上學的時候,我學習的是鋼琴和美聲,和偶像完全不搭邊。成為練習生之前,我對這行完全沒概念。幾年前,公司有很多練習生,數量最多的時候甚至超過一百。我當時以為自己實力很強,多才多藝,後來才發現,我學的東西沒有用武之地。
  • 人狗交道
    這種自然的、社會的、歷史的和哲學的深度思維,乃數百萬年的生活之礦冶煉而成。傅家堰存有義犬墓與義犬碑,是主人為捨身取義的狗所立。土家人不把狗當狗看,而把狗當人看,就是對「人畜一般」的解讀。尊重自然的生命,就是尊重自然,也是尊重人本身。如果以字索義,認為作出此論斷的土家人很土,那就錯遠了。
  • 《青春有你2》背後的109位訓練生和46家經紀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共有15家成立於2018年及以後的公司向《青春有你2》輸送了訓練生,約佔1/3。 2018年是國內偶像市場的一個重要節點。《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火爆,開啟了內地娛樂市場的「偶像元年」,資本大量湧入,觀望者躍躍欲試。
  • SNH48一期生戴萌:8年 偶像終「養成」
    (視頻截圖)戴萌是SNH48的一期生,即2012年進團的首批26位成員之一。在那之前,她在上海一所本科院校讀法律,從未接受過歌舞訓練,對國內女團行業的前景,更談不上有何期待。8年過去,SNH48運營方絲芭傳媒已成為國內偶像經紀行業的頭部公司、綜合性文娛企業,而在篳路藍縷時期進團的一期生們,包括戴萌在內,至今仍有12人在籍,是留存率頗高的一代成員。
  • 為造星而生 全能練習生 偶像訓練營全球首發亮相
    2020深圳全能練習生偶像訓練營首場海選於2020年9月19日在廣東省深圳寶安班習live house舉行。  活動現場  全能練習生偶像訓練營是由深圳市活動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  啟動儀式  此次的全能練習生偶像訓練營得到非常多品牌與媒體的支持
  • 後來,秀系訓練生都去哪了?
    2018年到2019年,愛優騰三家陸續推出了《偶像練習生》(簡稱《偶練》)《創造101》《青春有你1》(簡稱《青你1》)《創造營2019》(簡稱《創2019》)《以團之名》(簡稱《以團》)五檔選秀節目,500多位訓練生中只有56位成功出道,剩下的400多位訓練生去哪了?他們終將會是一代人的青春,在他們離開這個舞臺後,他們的青春又在何處落腳?
  • 優質練習生稀缺背後,80家公司鏖戰偶像江湖
    樂華娛樂是典型的韓國培養模式,不少練習生不僅常年在韓國接受訓練,更曾在韓國出道,整體素質非常高。如嘉行旗下的新人廠牌嘉行新悅,成立於2018年,公司的業務便是針對唱、跳、創作、舞臺、表演等多維度綜合能力的新生代偶像藝人進行發掘與培養。同年,經過多輪篩選,嘉行新悅選定25名預備藝人。今年,嘉行新悅便向《創造營2020》輸送了6名練習生,其中王藝瑾出道的呼聲頗高、劉夢和田京凡也曾掀起過一波話題。但這樣純粹培養練習室的公司並不多,絕大多數影視兼經紀的公司仍然以培養演員為主。
  • 看見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偶像團體
    突然就很懷念當年那些我們追過的偶像團體很感慨時間過得好快不知不覺我們都長大了.不再是當年那些追著跑著的小屁孩兒了.其實Beyond對於一些九零後來說可能比較陌生,因為Beyond出道在八十年代初期,而主唱黃家駒在1993年便去世。但是這並不減弱Beyond歌曲的影響力,相信就算是00後也經常會聽到這個樂隊的歌曲。
  • 追尋音樂夢的華裔少年李天琪:「訓練生」的生活很苦也很酷
    胡文卉 攝中新網北京8月19日電 題:追尋音樂夢的華裔少年李天琪:「訓練生」的生活很苦也很酷中新網記者 吳侃俊朗的外形、靦腆的性格、利落的舞步、治癒的聲線……在排練廳裡,記者見到了正在認真訓練的李天琪。兩年前他從巴西來到中國,籤約娛樂公司成為了一名「訓練生」,開始在北京追尋自己的音樂夢想。
  • 訓練生自掏腰包付版權費?一個才藝表演20萬元?
    《青春有你2》訓練生舞臺表演截圖所以,某幾檔訓練生節目的做法很直接——初舞臺涉及曲目的版權費,就由訓練生原生公司自主承擔。別的公司會幫自家選手解決,十幾、二十萬買下來一首歌。但我也沒錢,就只能去微博發私信給那些原唱歌手,問可不可以唱他們的歌,大多數都已讀不回。最後幸虧有個好心音樂人,跟我說沒事你就拿去用吧,就當幫忙,這才解決了我初舞臺表演問題。」這兩年,我們也看到一些節目首播後,會有訓練生原生公司發布不滿旗下團體表演露出少的言論,也常有公司會在自家官博上單發完整初舞臺視頻。
  • 訓練生之間也這麼宮心計的嗎?
    和以往的選秀一樣,裡面不少訓練生之前都在韓國待過。韓國訓練生制度有多苦,大家也是略有耳聞。但沒想到的是,身體上累就算了,訓練生之間還宮心計?比如參加《創造營》的蔡正杰,13歲的時候就去了韓國訓練。所以《創造營》的哥哥們給他過生日的時候,小孩哭的不行。因為這次他真正交到了好朋友。「我現在特別開心,來這個節目交這麼多朋友。」
  • 從練習生到偶像,王嘉爾經歷過什麼?
    最近《偶像練習生》火得發紫,這節目堪比「小鮮肉」的生產工廠,我也有關注。王嘉爾用他的實際行動,改變了我對流量偶像的一般認知。 王嘉爾是一名「非典型」小鮮肉。 他本來可以靠顏值吃飯,或者拼爹,卻偏偏選擇了才華。
  • 莉莉絲CEO王信文:創業6年,我犯的那些錯
    回顧這一事件,莉莉絲CEO王信文在《我所經歷的失敗》中自述:「我內心深處不願意相信,這個遊戲的成功跟IP的關係有那麼大。」掌舵人的心結,讓莉莉絲開始迷信創新萬能,造成1年籤下11款創新遊戲付出1.2億巨資、回報卻不到3000萬的巨大反差。
  • 偶像練習生蔡徐坤在韓國當過練習生嗎 蔡徐坤退出swin了嗎
    蔡徐坤沒有在韓國練習過,十幾歲時就出國去美國留學了。8月,蔡徐坤與《星動亞洲》前15強的其餘學員前往韓國進行三個月的封閉訓練 。9月,回到中國,並與錦榮一同錄製安徽衛視的中秋晚會 。2016年10月18日,蔡徐坤與左其鉑、朱雲龍、劉也、趙品霖等10人共同組成男子組合SWIN,並擔任音樂小分隊SWIN-S中的高音RAP 。11月10日,與所在組合SWIN其餘成員作為固定嘉賓參加安徽衛視美食分享類節目《心動的味道》 。
  • 歲月不饒我,可我又何曾饒過歲月!那些年我們痴迷過的十大偶像團體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國中時期都有一個沈佳宜,一個柯景騰,就算不是真實存在過但至少活在你我的幻想中。
  • 華策·星鮮未來偶像教室(郴州)Future訓練生招募邀請函!
    華策·星鮮未來偶像教室的建立正是此戰略的實現。華策·星鮮未來偶像教室隸屬於華策集團,是一款高端旗艦型課程產品,面向5-15歲擁有藝術夢想的學員招生,通過專業測評順利入學的訓練生,將由金牌導師面授作品訓練課程等,並由國內頂尖音樂及影視製作人打造原創作品,作品最終將在國內知名視頻網站、音樂網站等強勢媒體公開發行。
  • 那些年曾經胖過的男偶像們
    新的北韓領導人?可怕的金框眼鏡和中分走鍾郭富城頭….是說人胖也不能放棄自己啊~潘瑋柏前陣子在微博寫道:經過昨天和@庾澄慶哈林哥的運動長談後和我一夜的嚴格訓練我終於達到完美的體重。看來要當偶像真的很辛苦捏~許孟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