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三門峽日報微信
近日,陝縣青年水偉厚候選第十七屆「上海十大傑出青年」的微信被三門峽市民大量轉發,大家都為從三門峽走出這樣的傑出青年而驕傲。
1976年出生的水偉厚是陝縣菜園鄉南陽村人,作為國內地基處理技術界最年輕的教授級高工,他成為第十七屆「上海十大傑出青年」20名候選人之一。第十七屆「上海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活動由上海市青年聯合會、新華社上海分社、解放日報社等單位主辦,參評對象是年齡為18周歲至40周歲的上海戶籍或在滬工作滿1年以上的青年。活動於5月27日啟動後,共有來自各企事業單位職工、高校學生、白領青年等近700人報名參加。
水偉厚告訴記者,他的父親是做建築的,自己從小耳濡目染,對建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94年他從陝縣高中畢業,考入鄭州工業大學工業與民用建築專業,爾後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和同濟大學分別獲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辦公室主任、技術發展部副主任。
2006年,30歲的水偉厚創立了享譽國內的地基處理技術研究所,曾先後參與上海世博會、上海辰山植物園、上海浦東國際機場等40餘項國家重點工程的建設。2011年,中組部、團中央第12批「博士服務團」從上海市選拔6名高學歷人才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支援建設,水偉厚不但入選,還擔任「赴兵團博士服務團」團長。在新疆工作期間,他樂於奉獻,勇於創新,僅一項技術優化就為當地節約直接投資2500多萬元,被兵團記三等功一次,其事跡在《中國組織人事報》《中國人才》《兵團日報》等媒體上廣為宣傳。水偉厚還曾獲國家優質工程獎突出貢獻者、上海五一勞動獎章、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上海市青年崗位能手、上海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提名獎等榮譽。
今年11月20日,第十七屆「上海十大傑出青年」評委會將正式候選人的情況進行了公示,27日公示結束。目前,公眾可進行網絡投票,網絡人氣將作為終審答辯投票參考。12月13日,評委會將根據有關推薦材料,聽取候選人自我介紹、回答提問,並參考公示反饋意見及網絡投票結果,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產生第十七屆「上海十大傑出青年」,其餘10名候選人則獲提名獎。(記者 吳勝男)
三門峽出生證充足,準媽媽請放心
今年是農曆馬年,被賦予了「龍馬精神」等美好祝願,很多夫婦都希望能添個「金馬寶寶」。近期,網傳因為「金馬寶寶」扎堆兒,部分地區出現「出生醫學證明(出生證)」短缺現象,那麼三門峽是否存在這種狀況呢?近日,記者前往三門峽市中心醫院、市中醫院、黃河三門峽醫院等多家醫院及三門峽市衛生局進行了探訪。
11月26日9時許,在三門峽市中心醫院婦產科門診室,記者詢問25歲的張女士是否是有計劃地生育「金馬寶寶」,她回答:「我是順其自然懷孕的,並沒有刻意要生在馬年。」她的母親則表示,屬啥不重要,只要大人孩子都健康就好。在該院產科病房,家屬田先生說:「兒媳是正巧趕上了馬年有孩子,其實屬什麼不重要。」其他家屬也都點頭表示贊同,只有一位家屬表示「還是屬馬好」。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大多數產婦都是順其自然,只有極少數選擇生育「金馬寶寶」。截至目前,該醫院已出生3000多名新生兒,比去年同期增加1000多名。「今年我院新生兒數量增多不單純是恰逢馬年的關係,也有醫療環境、服務質量及孕婦生育條件等各方面因素。」市中心醫院產科一病區主任、副主任醫師關智芳說,「雖然新生兒增多,但我院會及時向市衛生局申領補充『出生證』,不會出現緊張現象。」
隨後,記者在市中醫院、黃河醫院看到,各院的婦產科門診室候診人數並不多。市中醫院婦產科馬護士長說:「前幾天我院確實出現『出生證』短缺現象,但屬於正常情況,往年也會出現,並不影響辦理相關手續。」
據了解,今年1月1日起,國家啟用了新版「出生證」,由國家衛計委統一印製,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統一編號,按各地申報計劃逐級下發。三門峽市衛生局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科科長朱巧梅介紹,今年我市按計劃申領了30000份『出生證』,按比例發放給各家醫院後,現在還餘3000多份,「從目前新生兒增長的速度看,足以用到年底,不會出現短缺現象」。(記者 方夢一)
愛心大姐又下鄉送溫暖了
近日,三門峽的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愛心大姐張巧娥惦記著敬老院的老人如何過冬?經過她多方籌備,12月1日,張巧娥與市實驗幼兒園的老師及相關愛心人士驅車近70公裡,來到陝縣西李村鄉敬老院,為在該院生活的老人送上了冬日的溫暖。
由於路途較遠,直到中午12時,滿載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捐贈的棉被、棉衣和食品的車輛才到達西李村鄉敬老院,敬老院的老人聽說張巧娥送溫暖來了,個個都興高採烈。張巧娥等人一邊將帶來的物品送到老人手裡,一邊與老人交談,噓寒問暖。她看到雙目失明、穿著單薄外衣的老人,便立即脫下身上的外套給老人披上,感動了現場的所有人。
離開敬老院,他們又到西李村鄉的龍脖村、張溝村,為那裡的特困村民送去愛心人士捐贈的新棉衣。
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張巧娥熱心公益活動的熱情不減,她對記者說:「是愛幫我戰勝了癌症的病魔,只要活著一天,我就要用愛回報社會。」據了解,去年冬天,張巧娥等人曾到陝縣西李村鄉敬老院送溫暖,今年是第二次。(實習記者 張甜甜)
連霍高速澠池至三門峽擴建段開通
12月1日,記者獲悉,連霍高速公路自東向西澠池至三門峽西改擴建路段順利開通。
據介紹,該段全長73公裡,在原有雙向四車道基礎上擴建為雙向八車道,沿線設有特大橋2座、大橋52座、天橋22座、隧道3處、互通立交4處。
按照施工計劃,新建路段通車後,原有舊路舊橋將封閉改造,待2015年全部工程完工後,將極大地改善行車環境,提升行車舒適度,減少交通事故,有效緩解通行壓力。(大河網)
您微笑我捐款,溫暖孩子們的冬天
為留守兒童傳遞溫暖——指尖上的公益
「安利72小時公益計劃」是由安利公司策劃組織,以安利志願者為活動主體,面向少年兒童特別是貧困、孤殘及留守、流動兒童的志願者服務項目。2009年以來「安利72小時公益計劃」在全省多個城市開展,為部門貧困學校和孩子們改善了教學和生活條件,送去了關愛和溫暖。2014年「安利72小時公益計劃」也來到了我們三門峽。
留守兒童學校,由於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學校教學設施落後,精彩的體音美課程對孩子來說,一直都是一種奢望。這些都是迫切的需求。本次活動,安利志願者將通過面向社會籌集和自行購買捐贈的方式,為學校送去急需的物品和豐富書籍。愛心無大小,匯聚成暖陽,我們向大家呼籲,您的一點愛心,都能增加是孩子們童年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我們期待您的參與!
此次由共青團三門峽市委、三門峽日報、三門峽電視臺、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三門峽分公司共同發起的公益傳遞行動,為留守兒童傳遞愛心、傳遞溫暖,讓這個冬天不再寒冷。
————————————
參與方式一:微笑挑戰愛心公益大傳遞
快來參與#微笑挑戰愛心公益大傳遞#,一起為留守兒童傳遞溫暖!
活動規則:每一位網友在微信朋友圈上#安利三門峽72小時公益計劃#曬出你的微笑照片,(我接受大家的微笑挑戰!讓微笑繼續傳遞下去,放上自己微笑的照片,@點名朋友參與)並截圖發至公眾號「三門峽日報」安利公司就將向留守兒童小學捐出一元錢為學校購買急需物品和圖書。
參與方式二:網友線下可實地捐贈體育器材和圖書(所捐物品要適合小學生使用和閱讀),捐贈地址:三門峽市開發區虢國路南八街坊2號院(虢都花園)8幢1單元102、103號房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三門峽分公司。
配捐愛心物資:配捐愛心物資上限1萬元。
活動時間:2014年12月1日—12月5日
孩子們的快樂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公益項目執行時,將邀請部分參與互動和捐贈的網友實地體驗「安利72小時公益活動」,和志願者們一起來到受助小學觀訪項目落實和執行情況,與孩子們一起度過難忘的一天。三門峽日報微信平臺將對活動進行現場微直播。
諮詢電話:0398-8525900-210
本報諮詢電話:0398-2981057
策劃:李 影 梁有才
編輯:徐 偉 王一薇
實習編輯:張皓然 張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