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對於李舜臣唯一的印象,就是在鳴梁海戰中,僅靠12艘艦船擊敗日軍300餘條船;
而後又在露梁海戰中,和明朝主將鄧子龍一起,徹底讓豐臣秀吉入侵朝鮮的計劃失敗。
當時明朝和朝鮮加起來兵力不足10萬,戰勝了豐臣秀吉率領的34萬大軍。
在永正14年(1517年)的有田中井手之戰中,初次上陣的毛利元就以區區千餘眾擊殺武田元繁,由此名震日本。
此後,毛利家東克尼子氏,西破大內氏,勢力急劇擴張。最終於「嚴島合戰」中一舉擊敗大內家權臣陶晴賢,日本史學界稱此役為「西國桶狹間」。
繼而攻滅尼子氏,威震關西,並一度染指北九州。
一舉奠定安藝毛利氏的西國霸主地位,而作為毛利家霸業開創者的毛利元就,也被日本民眾視為「戰國謀神」而久久傳頌。
日本是非常提倡忠義的國家,日本人崇拜嶽飛,認為嶽飛是英雄。
日本對一些歷史篡改後的《世界史教科書》中對嶽飛的評價仍然不變。
稱嶽飛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英雄」。
《嶽飛傳》早已被翻譯成日文,在民間廣為流傳。日本各地的大小圖書館裡都有《嶽飛傳》供免費讀者借閱。
由於卓越的軍事才能而被後世稱為「軍神」或「越後之龍」。
主要體現在出上杉謙信雕像兵迅速及退兵的時機把握恰當使得生涯大多數戰爭多以勝利告終。
而在天正4年甲斐的僧侶教賀給長福寺的空陀的信中提到,就算是宿敵的武田信玄也常常評價謙信為「日本無雙的名將」。
其天才的統率能力可見一斑。
關羽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絲毫不遜於他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
在日本人看來,關羽可以和孔子並駕齊驅,一個是文聖人,一個是武聖人。
日本人認為,關羽才是一個真正完美的武將,將「忠」 「義」發揮到極致的男人。
武田信玄是日本戰國時期甲斐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
武田信玄十六歲從軍,一生開拓領地達八十五萬石至九十餘萬石之多,除了織田信長,能與之匹敵的也唯有毛利元就。
武田信玄一生,比較大的戰鬥大約打了八十場。
在這些戰爭中,只有三次是武田信玄被迫防衛的,其餘都是進攻。
(這在戰國武將中屬於「恐怖」級的)。
武田信玄之用兵方略與為政之道在日本戰國史上留下極具影響的一筆。
所舉「風林火山」(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之軍旗(也稱孫子四如真言之旗),曾威震一時。
武田信玄在用兵上尤擅於指揮甲州精銳的騎兵,以靈活機動的戰術取得勝利。
開創「甲州流」兵法。因此,他被日本人成為「甲斐之虎」,戰國第一兵法家。
眾所周知,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崇拜強者,崇拜力量。
而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楚霸王就是一個真正的強者,一個力量型的人物。
有日本網友是這麼說的:「最強的必然是項羽,力能扛鼎,以一敵百。」
這並不是一個日本網友的觀點,而是更多的日本人的觀點,在他們眼裡,項羽是最強的。
德川家康,日本戰國時代末期、安土桃山時代三河國大名,江戶幕府第一代徵夷大將軍。
日本戰國三英傑(另外兩位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之一。日本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德川家康一生的最大業績在於他繼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之後,改組和強化了日本的封建秩序,把日本封建社會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他開創的德川幕府在日本歷史上維持了長達260多年的和平統一局面,被日本朝廷賜封「東照大權現」,成為江戶幕府之神,在日本東照宮中供奉,被後人稱為「東照神君」。
織田信長,幼名吉法師,日本戰國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
其一生致力於結束亂世、重塑封建秩序。
織田信長於永祿十一年(1568年)至天正十二年(1582年)間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並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戰國亂世步向終結。
但在即將一統全日前夕,於京都本能寺之變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謀反而自殺。但人們始終無法找到他的屍體,這使其更加富有傳奇色彩。
織田信長被日本民眾評選為「2014年日本人最喜愛的歷史人物第一名」。
日本人非常推崇《孫子兵法》,僅在日本最大的圖書連鎖店出售的有關《孫子兵法》的書籍就達280餘種。
而且,很多孫子兵法中的名言都成了日本人的口頭禪,甚至「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等名言都被譯成了日語中的固定詞組,成為了日語中的俚語。
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就曾說:「《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們必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發達。」
而有「日本的比爾·蓋茨」之稱的網絡巨子孫正義甚至放言:「如果沒有《孫子兵法》就沒有我孫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