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空觀寺,定法禪師和僧俊禪師皈依了地藏菩薩。每月十齋日,模仿塑畫地藏像,禮拜供奉,祈請菩薩應願顯現。
過了三年,一天有小沙門投宿寺院住在廊間,定法聽說後,出來恭敬地問訊。剛說了一兩句話,小沙門忽然不見了。
眾人都非常驚異,就問定法禪師說:『沙門何言?』,定法禪師說沙門言:『妙願以圓,意氣何短?』意思是你的願望實現了,可惜你的願望太短淺了!
眾僧聽了,都說道:『汝求見地藏,不念出要,故菩薩言,意氣何短。』眾僧也都說,你的願望和目標只是見到地藏菩薩,而不是以出離為目的,因此菩薩才說你「意氣何短」。
說白了,菩薩的意思就是說,你的目標太短淺了。
定法禪師於是發菩提心,欣求無上道果。又感地藏菩薩出現在夢中說『前沙門者,是地藏菩薩也。汝求見我,不發菩提心,是故覺悟汝,汝模畫我像多,永不墮三惡道,舍壽生兜率天,慈尊下生日,得授佛記。我隨順汝,如影隨形,如水隨器。』
意思是說:以前你見到的沙門形象就是地藏菩薩。你只是求見我,而不發菩提心,因此我去使你覺悟,你模仿畫了我那麼多的像,憑著這功德,你永遠不會墮落三惡道,命終之後將生到兜率天,等彌勒佛下生之日,得到他的授記。我隨順你,如影隨形,如水隨器。
定法禪師醒後感動得淚如雨下。
看到這個故事,我們應該知道地藏菩薩隨逐修行人,如影隨形,我們為什麼不仰仗菩薩的神力,而單單靠自己的力量與生死魔軍作戰呢!
因此佛對觀世音菩薩說:『觀世音,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知一切唯心造,心包萬法,為自利、利他之故,而求世出世間萬億等願,成就將來萬億等事。』就如同阿彌陀佛,昔日在世自在王佛前發四十八願,而成就今日極樂世界莊嚴等事。
現在我們所有的行為、心念屬因,而未來屬果。因中有眾多善願,果中就有眾多善事;有因必有果,果不離因。
好事多磨,善事難成。唯有一心皈依地藏菩薩,瞻禮地藏菩薩形象,種種供養,稱養讚嘆,在地藏菩薩像前,至誠發願,仰仗願王之力,則所願所求悉皆成就。
宋千福寺內,有一地藏菩薩像,高一尺六寸,不知出自什麼年代,是誰所作?唯相傳靈異甚著,投宿禮懺,必獲感應。時有一居士,年三十七,牙齒都已經掉了,尋到像前,斷食祈請。
夜半感夢,像來摩頂,遍體輕安。即醒,則生三十八齒。見聞靈異者,模畫設禮,皆得感通。
菩薩願王,能滿眾生之願。未來之事眾生難信,因此菩薩於睡夢中,預為先告,摩頂授記。
《法華經·四安樂行品》說:有人受持法華經,即在夢中,見己修菩薩行,供養諸佛,蒙佛授記。乃至出家成道,入涅槃,未來妙事,一切在夢中顯現。
若未來世,善男子、善女人有好學心,對於大乘經典深生珍重。大乘經典超世出世,其理甚深,故發不思議之心,才能解不思議之經。
凡學誦經者,眼看、口讀、心思維,或誦其文,思維其義,隨文入觀,此才是讀誦之法。
要是能夠遇到善知識,再依靠師力,教視令熟,而旋得旋忘,經年曆月,不能讀誦者。這是善男子等有宿業障,未得消除,故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
宿業有二:一是吝嗇法。有人問法,識而不教,吝而不予,因此才有此業。
二是障礙別人說法、學經、讀誦,從而失去智慧的種子。來生愚痴,因此於大乘經典無讀誦性。
以地藏之名,從智慧而生;大士之像,由功德而立。故應稱名、禮像,恭敬陳白本心;由恭敬之故,引發慧性。這才是我們最終得道的原因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