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瑞媽專欄】
昨天和方洲樹人老師探討早期的詩歌啟蒙時,我和他講了這麼一件事:
周末,我帶著瑞瑞逛街回來,經過公園的時候,看到天空飛著四五隻風箏,看著五顏六色的風箏,瑞瑞好興奮啊,抬起腦袋在那看了足足五分鐘。
我正要催他回家,他說:「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他指著天空說:「媽媽,這就是一行白鷺上青天。」
我當時聽了有些驚訝,同時也知道教他平常念詩歌起作用了。
方洲樹人老師聽我講完,拍手叫好,感嘆孩子對詩歌的體驗。其實關於詩歌方面的故事不止這一個。瑞瑞的第一筆收入來源就是一首詩。
今年,我帶瑞瑞到我姑姑家。散步時,我們和瑞瑞來到了田地裡。正好有幾位農民在勞作,他指著其中一個人,說:「媽媽,你看,農民伯伯!」
其實人家是農民爺爺了,這位爺爺看到瑞瑞很高興,於是開始逗瑞瑞玩。
忽然,瑞瑞看到農民伯伯出汗了,汗順著臉滴到了地上,他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媽媽,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媽媽,汗真的滴到土裡了。」
一旁的農民爺爺聽了,說:「說的真好。爺爺送你水蘿蔔吃。」說著,真得拔了三個水蘿蔔,送給了我們。結果,那天中午我們就吃到了用詩歌換來的放心的有機蔬菜。
但不是所有人都懂欣賞詩歌的。有一次,瑞瑞生病,那段時間,我奶奶照看他,老人家很注重孩子的排便。一次,我陪瑞瑞從衛生間出來,我奶奶問他:「你今天的大便多不多?」
瑞瑞對我奶奶調皮地說:「花落知多少?」我奶奶說什麼知多少,我問你大便多不多啊?瑞瑞不急不忙地說到:「太奶,花落知多少?大便有點少!」我和瑞瑞大笑了起來,我奶奶莫名其妙地看著我們兩個。
瑞瑞媽媽微評:
一、藍兔和巧虎
在瑞瑞幾個月的時候,我大學室友送了他一個藍兔的玩具,藍兔裡面有故事、詩歌、英語、兒歌、音樂等,因為我覺得藍兔發音標準、音質悅耳,我就經常打開放給他聽。
後來他真正喜歡上詩歌,可能是看了巧虎的DVD以後,DVD裡面每期都有一個板塊是唱唱跳跳學詩歌,裡面把詩歌用唱的形式表現出來,瑞瑞經常跟著巧虎邊唱邊跳,很容易就記住了。
二、此情此境要巧結合
當然,只跟著巧虎學,畢竟有限。我自己也會經常主動念給他聽。
爸爸媽媽們在和咱們的寶貝們初次接觸一首詩的時候,儘量結合情境。我記得我第一次給瑞瑞念杜甫的《春夜喜雨》,是外面正下著雨呢,我和瑞瑞閒著無聊,帶他看毛毛細雨,我就給他念了起來。
當然了,不可能所有的詩句都能找到情境,這時,我們就可以找一些有相應畫面的詩歌,比如我給瑞瑞念柳宗元的《江雪》,正好畫面就有一位老爺爺是頭戴鬥笠身披蓑衣,一個人在江邊垂釣。看到這幅圖,孩子就比較容易對「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兩句留下直觀的印象了。
有時候找不到情境和畫面,寶貝們也會聽得、念得津津有味的,這就需要家長們念出那種「詩」的感覺。
三、詩歌是很好的啟蒙材料
詩歌是很好的啟蒙教育,讀起來朗朗上口,實際上,孩子們是很容易喜歡上韻律強的詩歌的。
現在我們念詩歌在家裡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有時候,我就會和瑞瑞爸爸、瑞瑞爺爺你一句我一句念上幾首,瑞瑞聽得很好玩,於是也要求加入,我們每次都儘量找他熟知的一些詩歌來念。所以,念詩已經變為了一種親子遊戲。
除去詩歌,我也讓他接觸了《千字文》、《三字經》、《弟子規》和《笠翁對韻》等,後來,我發現他念詩歌和《笠翁對韻》很開心,索性我就經常讓他接觸這兩樣。
關於詩歌,瑞瑞媽還有很多話要講,今天就先和大家聊到這裡,期待收到各位媽媽的分享哦,把你們家寶貝的故事講給瑞瑞媽和咱們方洲樹人家庭課堂的家長們聽聽!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價值,請您和朋友們共享哦!
瑞媽: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二級營養師。一個兩歲半孩子的媽媽,百餘個家庭的家庭教育顧問。曾任大學心理學教師,後來全力致力於家庭教育工作的研究與推廣。
這篇文章是瑞媽的原創,如需轉載需授權,並標明轉自「方洲樹人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