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了中年,最重要的事情是懂得「苟且偷生」

2021-01-08 葉文稿的文字世界

記得前幾年很火的一句網絡名句: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在倉促之間,我們都來到了中年,然後在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裡,面臨著諸多的壓力,而這些壓力,對於我們而言,有的時候看似很小,卻如同一根稻草一般,足以壓垮所有人。

於是,在每晚心神疲憊的時候,我們的內心總會莫名地渴望著心靈的休憩,但是遺憾的是,我們腦子裡盤旋的更多的是生存,是日復一日的相同生活方式。

不過,我們也終於在中年了感悟到:人到中年,放過自己,其實是一種對自我的寬恕,也是對剩下生命美好時光的珍惜。

那些我們追求了大半生卻未曾實現的夢想,我們學會放下,也是在跟自己和解;那些我們勉強堅持了大半輩子的欲望,我們學會放低姿態,也許是最好的豁然開朗;那些我們已經在經過了大半生的迷茫,在這個時候,也應該讓它們自然地溜走了吧。

抓不住的沙,就隨手揚走了它,對於你我,何嘗不是一種對生命的另一種解答呢?

若是一直執著於得到,卻未曾想過這世間所有的事情都可能失去,也許我們的內心就豁然了吧。

人到中年,尷尬的不是年齡,而是一種狀態。

人到了中年,首先,我們的父母,已經開始慢慢變老了,他們當中或許已經沒有了工作,而且身體上的病痛也開始多了起來。

甚至,他們的孤獨感也開始加深,倘若子女在外混得不好,沒什麼積蓄的他們,更是為我們感到擔心,也同樣擔心我們在外是否過得好。

其次,我們的子女,也已經開始長大,生活費、學習費,以及林林總總的培訓機構費用。

父母開始需要我們的照顧,子女需要我們的撫養,這一切對於我們中年人而言,都是壓力,而且是不單單是來自金錢上的壓力。

於是,這些壓力會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

所以,在這種關鍵時刻,我們也應該學會認清現實,至於詩和遠方,我們就先擱淺吧,眼前的事情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在這個時候,懂得苟且偷生,其實並不可恥,而是證明了我們的擔當和責任。

人到中年,最怕的是落魄時,沒人牽你起來。

人到了中年,也算是經歷了一些人生起起伏伏了,也遇到了人生之中大部分的不如意。

倘若能夠堅持下去,熬過去了,人生也就算是達到了不錯的狀態,甚至有些人從此早已實現了衣食無憂的富家生活了。

不過,人最怕的事情還是遇到倒黴事。雖然說,這種事情是無法預料的,但是一旦發生,它就是百分百發生。

人到中年,若是陷入落魄境地,就會由衷地發現,何謂世態炎涼,什麼是人情如紙張張薄。

老祖宗就有這麼一句話: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當我們在人生摔倒且失意的時候,舉目四望,也是舉目無親的地步,無人主動相幫,更別幻想有人拉你爬出坑。

所以,在落魄的時候,選擇苟且偷生,默默地爬起來吧。不要指望別人的幫助,也別擔心自己人生從此就完蛋了。

只要你的意志在,只要你的精神在,一切都還有可能。但是,切忌再盲目拼命,也別再莽撞往前衝了。

收拾好行囊,輕裝上陣,從容前行,踏實一些,低調一些,努力一些,機會就在眼前。

人到中年,談情太老,談死太早。

人到中年,我們的年紀也到了不惑之年了吧。

對於感情,估計大部分的人早已看破,也就更加注重人生當中的地位、金錢和名譽追求了。

所以,倘若到了這個年紀,我們還單身的話,也就容易看到別人的嘲諷和指指點點。

不過,不管如何,生命是父母給的,生活是自己選擇的,你要相信自己,除了父母,沒人有資格對你的生命做出評價。除了你自己,也沒有人可以給你的生活貼上標籤。

所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選擇,相信自己的目標。

人生並非能夠一直按照計劃執行,很多時候,變故時時刻刻都可能發生,尤其到了中年這個尷尬年紀,我們既可以早早實現風光的生活,也可能一直處於黯淡無光的歲月當中。

不過,不論如何,屬於我們的機會,屬於我們的機遇,從來都有,我們既然選擇了先忍辱負重,也就應該主動去處理好自己的情緒,著重於未來。

相關焦點

  • 人到中年,要學會「苟且偷生」
    張愛玲說:「人到中年的男人, 時常會覺得孤獨, 因為他一睜開眼睛, 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 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人到中年,我們要面臨著很多的壓力,而這些壓力,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會遇到。記得網絡上曾經有一句話很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啊,「詩和遠方」是很多人都嚮往的,也包括我們這批人到中年的人。
  • 人到中年,才會懂得的感悟
    午夜夢回,已是人到中年。此時,人生已過半,踩著一路的艱辛走來,也將踏著一路的辛苦走遠;人到中年,苦樂參半,也許帶著悔恨,空留許多內疚心痛和遺憾。剛剛過去的青春年少讓人豔羨,但剛剛到來的成熟更顯得韻味深長,中年女人,褪去了青澀,卻增添了成熟,溫婉,自然與看透世事的大智慧,中年男人,逐漸少了青春時期的魯莽草率,更增胸懷,大度,以及穩重成熟的氣度。
  • 人到中年才慢慢懂得,有一種心累叫做人到中年
    導讀:近日,哈文又在在朋友圈寫下的一段傷感文字刷爆朋友圈,哈文的文中的感慨:「歷經悲觀,人到中年,才漸漸懂得:過去的自己,最愚昧的地方,就是把大好的時光,浪費在爭吵和解釋、抱怨和指責、控制和索取上。恰恰忘記了,生命中最美好最珍貴的東西,是自由而豐盈地去愛,是忘我而真誠地去給。」引人深思...
  • 「48歲的陶虹少女感滿滿」:人到中年的女人,懂得這三點很重要
    但其實陶虹是那種懂得自己要什麼的女人,她一直活得很通透,也很看得開,我想這也是讓她一直保持少女感的原因吧。想想那些人到中年的女人經常覺得自己不幸福的原因,無非是因為她們想不開,總覺得婚姻不順,生活不理想,換句話說就是心態不夠好,所以也老得快。
  • 人到中年,懂得好好生活好好愛
    時間總是過得飛快,2020年過去了,生活總是酸甜苦辣,有難過和無奈,但同樣的少不了收穫鮮花和掌聲, 面對新的一年,我們要懂得堅持而努力,學會奮鬥,懂得寬容。人到中年,越要明白打拼努力之下要穩重,可以繼續拼搏但是不要爭強好勝,要學會放緩腳步,走踏實的步伐,因為你的一次走錯很可能對家庭就產生重要的影響。多把時間放在家庭裡面,有空陪陪家人,履行曾經有的諾言,關注孩子的成長,父母的老去不失為幸福。
  • 人到中年,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才是最重要的
    生活中,每個人的這一生不會是一帆風順的,生活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困難,也會明白社會上的世態炎涼。自己所經歷的一切對自己的整個人生來說,只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到了中年,回過頭看看,才會感覺曾經的自己是多麼的脆弱。人到了中年之後,才會清楚什麼是真正的痛苦。
  • 《如果歲月可回頭》探討夫妻相處:人到中年,更要懂得表達感情
    導讀:中年人的婚姻,早就玩不起激情浪漫,但不要覺得人到中年了,仿佛婚姻就走到了盡頭。更多的是在細碎的婚姻中,漸漸懂得寬容和原諒。人生如戲,現在的電視劇也大多很接地氣,比如《如果歲月可回頭》這部劇,就將中年男人最無奈的婚姻生活展露在觀眾面前。初看這劇,只覺得打鬧不切實際,但它呈現的中年婚姻危機卻令人深思。
  • 人到中年,懂得這三種沉默,說明你活明白了
    文:十裡插圖:來源於網絡「人到中年,最忌諱話多聒噪他覺得,人到中年有些智慧大家必須牢記於心,而有些事情大家必須學會應對,他認為一個中年人就應該保持沉默心煩意亂時的沉默每一個人都有心煩意亂的時候,這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反應,大家都知道人這輩子是難逃喜怒哀樂的。
  • 人到中年,不懂得為自己多存錢的人,晚景悽涼
    更關鍵的是,這個年齡段的人基本上不會有「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屬於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有可以瀟灑的資本。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肩膀上的責任就會不斷增加,在花錢方面就會有很大的收斂,即使不會一塊錢掰成兩半花,也會著手考慮存錢的事情。
  • 人到中年,每個人都是劫後餘生,經歷了悲歡離合,懂得了珍惜
    01這個世界,不是所有事都需要解釋,有時候,取悅自己,此做個討喜的人更重要。很喜歡英國詩人王爾德的一句話:「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愛別人先愛自己,做自己,不是一味討好別人,取悅自己,才能真正收穫快樂。
  • 人到中年:懂得這3件事,你就是人生贏家
    人到中年,浮浮沉沉已過半生,餘生要懂得這三件事。孝順,是做人的美德孔子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          中國青年網曾經報導過一篇名為《六個子女贍養不起一個父親?》人生實苦,你苦苦跋涉,抵達遠方終將懂得,普天下,唯有父母情長。歲月易逝,人到中年,疲憊不堪,不該忘了,孤獨之畔惟願親人造訪。
  • 人到中年,面子重要還是「裡子」重要?男人應該看透這3件事
    人到中年,其實大多數的人無論做何種是都是關乎到家庭,有錢的人會認為面子很重要,而大部分普通中產階級就會在思考,是面子重要呢?還是裡子重要呢?其實,人到中年,要看透一些事,才能夠讓自己活得更加舒心,尤其是這三點很重要!
  • 人到中年,終於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可他是我最討厭的人啊!我特麼的活得像什麼啊!」說完後,他又咽下一大杯酒,眼神迷離得像是遠處縹緲的街燈。誰人年少沒有夢?人到中年一場空!多少中年人,在生活的重壓下活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在那時的我們看來,人生最可悲的莫過於活得像一條鹹魚,把夢想放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可人到中年,經歷了歲月洗禮之後,我們眼中的世界不再狹小,我們的三觀會變得更加包容,想法也更加務實,評判對錯的標準也發生了改變。
  • 夫妻到了中年,愛與不愛,其實並不重要
    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很有搞笑,但也反應出了一個現實,好像夫妻到了中年以後,就沒有了剛剛在一起時的激情與愛意,很多事情都不願意去做,也沒有興致去做。到了中年,出軌背叛對方的事例,也是比比皆是。 好像夫妻到了中年以後,再好的感情也會變淡,再多的激情也會退卻。
  • 人到中年,好的愛情,大都是「有所求」的
    一,人到中年,好的愛情,離不開物質。人到中年,我們都想要一段穩定的愛情生活,然而,穩定的愛情生活,恰恰離不開物質。不說我們要給所愛的人,創造出多麼奢華的生存環境,就連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柴米油鹽,也需要金錢作為支撐。
  • 人到中年,在這些時候「小氣」的人,身邊的朋友大多會越來越少
    請朋友吃飯的時候人到中年難免會有需要請朋友吃飯的時候,而且到了中年之後,大多數人都會非常懂得人情世故,這一次你請了對方吃飯,下一次對方也會請回來。如果說對方請你的時候都是吃得很好,但是輪到你的時候卻只能吃路邊攤或者快餐,時間久了身邊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少。這其實並不是錢的問題,而是一種態度的問題,人到中年,要儘量避免去做這樣的事情。
  • 《貧民百萬富翁》的演員去世:人到中年,健康要比金錢更重要
    這給我們有很大的警示作用,人到中年到底追求什麼?我想說的是,錢固然重要,但是身體和健康才是賺錢的基礎。卿說:我想起了我的一個老朋友,他今年45歲了,是某上市公司的運營總監。如今的我收穫了車子和房子,可是我卻失去了我的人生,失去了我最想要的健康。」聽完他的話,我深以為然!人到中年,健康是一份責任,對家人負責,對自己負責。
  • 人到中年,女人的「有靈性」,是這樣的
    很多人都會說應該是永葆青春,氣質非凡。生活在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不沾染一點菸火氣是不可能的。人到中年,美這個詞,就不在於外表的青春靚麗,身材纖細,所有外在表現出的美感都是次要的,真正的美是來自於心底的透徹,是由內而外散發的風韻。靈性是女人最深刻的美,中年女人的靈性就是女人的大氣和智慧。與青春期的少女相比,不再淺薄、乏味,無趣,多了一份深刻和理性。
  • 人到中年真正的智慧:沉默寡言
    來源:網絡走過半生,看清了很多人,明白了很多事,前半生重在歷煉,後半生重在沉澱,在變老的路上,我們漸漸學會了獨處,懂得了沉默,享受一個人獨處的孤獨,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人到中年,終會明白,真正的智慧,不是喋喋不休的爭執,而是沉默寡言。沉默寡言,是一個人的清簡。
  • 重溫《蝸居》啟示:人到中年,女人最忌諱的是做男人成長的墊腳石
    其實我最感慨的是宋思明太太所說的那句話,「女人活到我這個歲數,早該明白了男人都是一個樣。年輕時候需要墊腳石,中年時就需要強心針,到老了就要扶著拐棍。我活該自己做了墊腳石。」 人到中年,女人需要明白的是,即使一個男人成功以後,那也是男人的成功。男人成功以後往往膨脹的是自我,而並不一定會完全感謝身邊這個枕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