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國,我的三國演義。
(2013-12-20 12:40:35)
趙雲最瀟灑的事是兩次救劉阿鬥,樸大媽說她戀趙雲,顯然,樸大媽戀趙雲是假,想把自己變成趙雲才是真。誰讓韓國是個扶不起的只識泡菜的怪獸呢?韓國覺得自己是劉備,而他的三國演義裡的另兩位主角是朝鮮與日本。1982年9月,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跌倒在人民大會堂的臺階上。1997年香港回歸。2013年11月8日,樸槿惠在訪英期間,跌倒在倫敦金融城市長羅傑·吉福德的面前。樸大媽的三國演義,夠嗆
2013年11月29日,美國國務院建議美國航空運營商尊重中方要求。
2013年12月1日,共同社報導稱,安倍在對巖手縣釜石地區進行視察時說:「我們已通過外交渠道獲得證實,美國政府沒有要求商業航空公司提交飛行計劃。」報導還稱,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在12月1日的日本廣播協會電視節目中,就美國政府同意美國民航飛機通過中國防空識別區時通報飛行計劃一事表示,「在通過外交途徑了解時,美方回應稱並未要求通報飛行計劃。與日本的立場是一致的」。
2013年12月12日,日本國土交通省官員透露,在針對中國政府設定的防空識別區問題上,日本政府將堅持「不承認」的立場,但是從飛行安全的角度考慮,將允許日本各航空公司自由作出選擇。韓國國土海洋部12日證實,韓國政府已經允許韓國航空公司向中國提交經過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飛行計劃。
1959年9月9日,蘇聯塔斯社發表關於中印邊境衝突的聲明,對中印邊境發生的事件表示「遺憾」,說中印邊境衝突是「那些企圖阻礙國際緊張局勢緩和的人搞的」。赫魯雪夫在中印關係中的表態,不僅完全避開了印度挑起這次中印邊境衝突的事實,更嚴重的是,中蘇關係的裂痕公開化了。十年後,1969年3月,珍寶島戰役爆發。1991年蘇聯解體。
美國在釣魚島的問題上不持立場,卻又與日本確認釣魚島屬於日美安保條約範圍之內。這樣的矛盾起初看到的是美國有陰謀。而在中國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問題上,美國一面不承認,一面又要求美國航空運營商承認。這樣的矛盾裡,我們看到的是美國的無奈。而美國的無奈又公開了美日同盟的裂痕,逼得安倍對著媒體說胡話,最後使得日本不得不接受中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
美國在中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矛盾表現證明了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矛盾沒有陰謀,只是一種低智商的政治投機。而美日同盟關係在中國的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問題的考驗下的處理失分的未來發展,則將以中蘇關係的歷史為參照。也就是說,十年後,美日有一戰。三十年後,美日之中有一國會倒大黴。
「嫦娥三號」任務圓滿成功,老外對中國就提了兩個問題。一:中國還有一堆餓肚子的人,「嫦娥三號」用了多少錢!有意義嗎?二:中國搞「嫦娥三號」是不是準備稱霸宇宙?
第一個問題,那是蠱惑人心,當然是依靠他們的代理人來提問的。他們是說,在月亮上挖不到金條,找不到存摺,上去幹啥?儘是美國人屠殺印第安人的低檔次動物思維。「嫦娥三號」最簡單的眼前利益就是引導世界各國的空間探索的學術研究的轉向。比如,谷歌公司收購了波士頓動力公司,就是美國應對中國搞「嫦娥三號」的被動跟進。這一趨勢的發展必然導致登門拜訪中國的資本力量踩爛中國科學界的門檻。花巨資養大熊貓有意義嗎?大熊貓都折騰出了巨大的收益,「嫦娥三號」沒意義?歐巴馬都不相信。
第二個問題實際上不是問題,而是歐美對中國的抗議。歐美實際上是說,中國在歐美都不同意的情況下登陸了月亮,是對歐美的自由,歐美的民主的踐踏。你中國人在月亮上搞個太陽能,對白宮發雷射怎麼辦?你說你會和平利用宇宙空間,我會相信你嗎?你看我們歐美有哪個承諾不是放屁!新加坡聯合早報就配了這麼一幅漫畫。
英國在「嫦娥三號」的問題上開始學習讚嘆中國了。雖然歐美都窮,但英國是窮得能拉下臉來到中國討飯的。但是,就在卡梅倫訪華期間,英國海軍參謀長出現在日本,向日本防衛相表達支持日本對中國設立防空識別區的立場。這是英國覺得,僅僅有一張討飯的臉到中國去是不足以討夠飯的,還是要多搞些可以制約中國的籌碼。
每個人對事務都有自己的看法,全世界這麼多人,這麼多國家不僅對世界大事有自己的判斷,對任何一個小熱點也都會有不同的觀點。比如那個某新聞節目突然跳出來大罵星巴克暴利,就有人知道,誰又收了多少黑錢了。因為與星巴克鬧的是英國,英國指責星巴克在英國賺錢不交稅,英國處理不了星巴克之後,就花錢在中國搞輿論,要弄死星巴克。還有那個比特幣,比特幣進入出貨階段時,還是那個某衛視的新聞節目又出來大談比特幣,用比特幣的上漲趨勢圖來刺激社會。我不知道誰在最後接貨了,反正那個誰又收黑錢了。結果是逼著中央連續出政策剿滅了比特幣在中國的勢力。「天下不如意,恆十居七八」但總有那麼一兩件本份事是要去用心做的,別老天天想著強姦中央,缺德事幹太多,吃飯會沒胃口的。
茫茫人海對事務的判斷必然千差萬別,怎麼讓事務的發展走在自己的判斷中?簡單來說,就是學習昨天,應用在今天,明天必然會被預知。當然,難點也就在此。學習這件事,寂寞枯燥,難以堅持。而堅持下去的,對於同一事務的理解也是深淺不同,最後學習出個走火入魔也是有的。但是,要想看一眼開始,就知道結局,又只有學習這一條路可走,怎麼辦呢?沒辦法。這事就像買福利彩票,不買一定沒戲,買了也只是有希望。雖然希望渺茫,但為福利事業做過貢獻了是事實。你每天吃完飯不看電視看資治通鑑,當不了總理是大概率事件,但正能量天天加一點點也是大概率事件。
看資治通鑑太累,看二十四史太暈,為了資助大家一些拋棄電視機的勇氣,引誘大家到書裡去尋找樂趣,我來和大家聊聊我現在這個階段所能理解的三國演義。
三國是指魏,蜀,吳。曹操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建立了魏。孫吳是以江東的富庶為基礎,憑藉著長江天險而割據一方。劉備的家底與曹操,孫權是沒辦法比的,而劉備能建立起蜀國,那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這一神奇始於劉備離開曹操之刻。而三國之所以成為三國則始於發生在此刻的煮酒論英雄。
關於煮酒論英雄,正史與演義的描述相近,都是下雨,打雷,掉筷子。但隨後的正史發展就蹊蹺了。曹操請劉備出差,又後悔劉備的出差派人去追劉備。劉備借著曹操的追而反了曹操。劉備雖然反了曹操,卻沒有組織反曹操的具體行動,而是等著曹操來打自己。曹操一來,劉備就逃,逃得還很有技巧,劉備很巧妙的把自己的妻子和關羽交給了曹操。劉備也就無比自然的投靠上了袁紹。
有了劉備的袁紹像吃了什麼藥一樣的要去打曹操,怎麼勸都不聽。結果,袁紹兩大名將,顏良,文丑都死了。顏良是被關羽殺死的,文丑是和劉備在一起時,被曹操襲擊而亡的,劉備卻活得好好的。袁紹的軍隊因此一蹶不振。關羽這時又很神奇的離開了曹操回到了劉備身邊,也就是關羽幫著曹操殺了袁紹的顏良後又因為劉備而投靠上了袁紹。
事實證明,這時的劉備是曹操派出去的間諜。而真實的煮酒論英雄應該是劉備與曹操瓜分天下的計劃,這個計劃有點1939年德蘇秘密籤訂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意思。關羽回到劉備身邊是啟動這場間諜劇的第二季。
曹操送走關羽是等著劉備再給袁紹下套,然後曹操才能吃了袁紹。但是,劉備正帶著兵神遊呢,曹操不知道他想幹什麼。於是,曹操叫曹仁去碰了一下劉備,劉備一碰就散,撤到了袁紹身邊。接著,劉備騙袁紹說自己去請劉表來幫忙,就帶著自己的小夥伴們溜了。
劉備實際上沒去見劉表,而是在一個叫汝南的地方休息了。曹操派蔡陽去碰一下劉備,這時的劉備突然強硬了,竟然殺了蔡陽。這是劉備向曹操明確自己已徹底脫離袁紹的表述。
真實的煮酒論英雄的第一季,是曹操利用劉備潛伏到袁紹身邊來搞垮袁紹。第二季,劉備在成功的挑起曹操與袁紹的戰爭後,突然置身事外的來了個坐山觀虎鬥。曹操只能硬著頭皮與袁紹來了個官渡之戰。曹操在官渡之戰中的勝出,依靠的是荀彧。但是,無論這場戰爭誰勝了,只要打起來了,終究是劉備的勝利。
官渡之戰,曹操如果輸了,劉備能接替曹操去挾天子以令諸侯,反之,曹操就算是勝了,其實力也會因戰爭而被嚴重消耗,短期內是威脅不了劉備了,劉備能獲得一個戰略緩衝期。官渡之戰之後,劉備只能選擇投靠劉表。準備上演真實的煮酒論英雄的第三季。
曹操見劉備奔向了劉表,就準備去殺劉表。曹操覺得劉備可能還在戲裡,會像侮辱袁紹的智商一樣去侮辱劉表。真是這樣嗎?官渡之戰讓曹操累的半死,所以曹操也看不清劉備。最後,曹操被荀彧勸住不去殺劉表了,既而轉入了徹底清除袁紹的工作。由此開始,三國進入了七年的僵持。期間,曹操就是在處理袁紹的殘餘,孫權在統一江東。區別於曹操,孫權的搶地盤,撈好處,劉備就高明的多了。劉備一邊在等劉表的自然老死,一邊在籠絡人心。劉備在劉表死之前,得到了諸葛亮。
劉備找人才那是挖地三尺。他先找到了司馬徽,司馬徽水很深,他說,我老了,不行了,介紹兩個小夥伴給你吧,那就是臥龍、鳳雛。即:諸葛亮、龐統。接著,劉備又找到了徐庶,徐庶點名了諸葛亮。於是才有了演義中的三顧茅廬,正史裡,也真是三次。
劉備有了諸葛亮,關羽,張飛很吃醋,這事對劉備來說還算好處理。但劉備有了諸葛亮之後,還能不能擁有龐統呢?很難處理。於是,劉備給了龐統一個小官,把他藏了起來。直到赤壁之戰之後,魯肅對劉備說,龐統是大才,你不能給這麼小的官之時,諸葛亮也同意了魯肅的說法之後,劉備才敢啟用龐統。龐統這才僅次於了諸葛亮。
劉表一死,三國就熱鬧起來了。這時,曹操已處理完袁紹了。孫權的江東也基本搞定了。真實的煮酒論英雄的第三季能不能上演?曹操很期待。
正史的記錄顯示,真實的煮酒論英雄的第三季,曹操很如意。不管故事如何繁冗,劉表死後,曹操到,劉備逃的預期中的曾經在袁紹身上發生過的故事又發生了。這就能解釋長坂坡之戰中的眾多疑點了。比如,劉備為什麼故意帶著民眾和大量的輜重慢慢逃,因為這是要留地盤與資產給曹操。還有,劉備再次丟下了自己的妻兒給曹操,那是重申真實的煮酒論英雄的戲還在演出中。劉備拋棄家眷的手段在正史中是很常見的,只是趙雲的主觀能動性太強,搶回了劉阿鬥。再有,張飛真能攔住曹軍的前進嗎?這是曹操有意放走劉備,準備讓劉備接著上演真實的煮酒論英雄的第四季呢!
真實的煮酒論英雄的第四季開始之前的劉備依然弱小,他希望再來個官渡之戰,以便消耗這時的兩大集團,即曹操與孫權。曹操如果敗了,那劉備還有機會去接替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地位。反之,如果孫權死了,因為曹操與劉備間是有秘密協議的,所以,劉備過好日子是沒問題的。這時的曹操當然希望劉備能接著潛伏,如袁紹舊事一般。曹操大軍一到,隨便比劃一下,劉備一侮辱孫權的智商,天下就一統了。曹操是不希望再來個官渡之戰的。事實確如預期,劉備以微弱之軀附上了孫權,曹操一看劉備又準備好了,就發出大軍去打孫權了。說是打,實際上曹操就沒準備打,只是去收編。這下,曹操倒黴了,赤壁大戰了。
三國演義第50回的回名是「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正史裡,並沒有這回事。羅貫中自己加上的這段內容,不是為了增加收視率,而是給讀者了解真實的歷史開一扇窗。「關雲長義釋曹操」是羅貫中提示讀者的真實歷史中的關羽的間諜屬性,而關羽的間諜屬性所服務對像到底是劉備,還是曹操,還是雙面間諜,或者劉備加關羽這個集體才是曹操的間諜的等等情況,羅貫中也沒做判斷。因為事實到底如何,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諸葛亮智算華容」是羅貫中提示讀者的諸葛亮在這個旋渦中的自己對這個間諜系統的判斷。
演義取材於歷史,但高於歷史。經典的演義是絕不會靠著寫葷段子來取媚讀者的。這是有社會責任的作者對社會的擔當和對歷史的負責。說到這裡,順便說,我認為三國演義的作者不是羅貫中。另外,最好的間諜是直到他自然老死之後也沒人知道他是誰的,這樣的精彩人生是沒人能體會的。建議大家去北京西山國家森林公園裡的無名英雄紀念廣場裡感受一下是什麼樣的力量支撐著共和國的無名英雄寫下那些傳奇歷史的。羅貫中說,歷史中真實的諸葛亮,對驅動關羽的背後的真實的煮酒論英雄的計劃是有認識的。
習鑿齒:「昔齊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國,曹操暫自驕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於數十年之內,而棄之於俯仰之頃,豈不惜乎!」
後世對曹操在赤壁之戰的表現都有許多評判,分析出的曹操的失敗原因也都大同小異。而曹操自己對此的總結:一是自己缺人才,於是,曹操思念上了田疇,並懷疑上了荀彧。二是對手不缺人才,於是,曹操派蔣幹去策反周瑜。三是劉備太壞,這又如何呢?這就是三國,以智力相雄長。曹操辛辛苦苦十多年,一朝回到了解放前。
公元210年, 十二月,操下令曰:「孤始舉孝廉,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世人之所凡愚,欲好作政教以立名譽,故在濟南,除殘去穢,平心選舉。以是為強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鄉裡。時年紀尚少,乃於譙東五十裡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為二十年規,待天下清乃出仕耳。然不能得如意,徵為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使題墓道言『漢故徵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難,興舉義兵。後領兗州,破降黃巾三十萬眾;又討擊袁術,使窮沮而死;摧破袁紹,梟其二子;復定劉表,遂平天下。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或者人見孤強盛,又性不信天命,恐妄相忖度,言有不遜之志,每用耿耿,故為諸君陳道此言,皆肝鬲之要也。然欲孤便爾委捐所典兵眾以還執事,歸就武平侯國,實不可也。何者?誠恐己離兵為人所禍,既為子孫計,又己敗則國家傾危,是以不得慕虛名而處實禍也!然兼封四縣,食戶三萬,何德堪之!江湖未靜,不可讓位;至於邑土,可得而辭。今上還陽夏、柘、苦三縣,戶二萬,但食武平萬戶,且以分損謗議,少減孤之責也!」
曹操這段話的意思是否定一切企圖剝奪曹操所執掌的兵權的反曹操的言論,這是曹操在赤壁之戰後的被動狀態的寫照。都是劉備鬧了,誰讓劉備的水比曹操深呢。曹操雖然被動,但劉備還是依然在努力進攻。
孫權是一個在戰略上沒有上進心的人。因為孫權的天下是孫堅,孫策留下來的。孫權並不知道孫堅,孫策創業時的苦,只知道江東的富庶。因此,孫權沒有統一天下的野心。南宋時的「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說的也是這回事,而明朝遷都北京的大戰略是明朝強大的基礎。太平天國的生命止步於石達開的無法渡過大渡河。蔣介石定都南京註定了蔣介石只能當個省長。再看長徵,就能理解毛主席的戰略眼光了,四渡赤水那就是神仙思維。這事放在今天依然有意義,比如馬雲的淘寶,淘寶的強大的根本還是江東的富庶,馬雲的天下要想不變成南宋,太平天國,就一定要北上。這不是說到北面開個分公司,而是要激發出北方市場的潛力。淘寶能不能帶動延安的經濟?沒有不可能,只有想不到。廣大農村才是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的承載體。不是逼著用戶拿手機淘寶就叫移動網際網路的。上網的對像是水稻,玉米,蔬菜,泥土化學成分,牛羊,等等,這些不得不應用移動技術上網的對像才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忠實用戶。淘寶只有服務好農村,才是真正的北上,才能一統網際網路的天下。馬雲如果天天和騰訊這樣的私心重,陰招多的對像瞎混,也就能擁有昨天了。今天的馬雲還只是孫權,馬雲的明天未知。另外,雷軍用「只要站到風口前,豬都能夠飛上天」來表達他認為的他的手機事業實際上是處於移動網際網路的風口的表述,我不認同。我認為移動網際網路的大勢不是風而是火,「小米」不是被吹起的豬而是火上的柴。表述不同,定位則不同,定位錯誤則自焚。
赤壁之戰之後,曹操的實力已到了糟糕的地步了。劉備從來是弱的,而孫權這時是有氣勢殺曹操的,但孫權連合肥都沒打下來。然後,孫權就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劉備,準備拉著劉備一起維持現狀,這就可以永遠HAPPY了。劉備為此甘願成為了吳國的上門女婿的唯一目的,是吹枕邊風,讓孫權去幹曹操。
周瑜是看得懂的人,周瑜對孫權說,劉備就是只老虎,只有把他關起來,讓他舒服了,天下才太平。放虎歸山,那是要命的事。孫權沒上進心,不去幹曹操,自然也就不會警惕劉備。孫權如果真有上進心,也就去幹曹操了,所以劉備這個上門女婿總是安全的。孫權不聽周瑜的話,是很自然的事。劉備上門了一年,間接進攻曹操失敗,也就回去了。孫權放走劉備後沒幾天,周瑜就生病死了。東吳僅有的上進心的苗頭滅了。孫權安於現狀,曹操就死不了,但曹操一時也強不起來。僵持中,劉備又要動腦子了。
從袁紹到劉表到孫權,劉備總能找到消耗曹操的力量,但曹操與孫權開始僵持後,劉備如果接著弱小,曹操與孫權都有可能先吃了自己再打架。劉備很被動,於是看中了劉璋。劉璋是真弱,屬於戰必敗的那種,所以劉備只能吃了劉璋而不是如之前的依附於袁紹,劉表,孫權那樣的依附於劉璋。劉備能不能跟著劉璋最後一起投降曹操呢?赤壁之戰之前可以,赤壁之戰之後投降曹操那就是找死了。劉備怎麼拿下劉璋呢?這是技術活!
劉備混跡天涯,靠得是表演「仁義」的精湛水平,劉備的粉絲愛的是劉備所表演出來的「仁義」。劉備吃劉璋,那是反「仁義」的事,這會毀了劉備的基本面。於是,劉備就帶著龐統一個高級幹部去吃劉璋了。
正史記載,劉備能建立起蜀國就是因為吃了劉璋,而過程中一切的反「仁義」的策略,手段,龐統是主謀,劉備連從謀都不是,劉備幾乎就是被龐統這個主謀脅迫著被逼無奈的吃了劉璋。你信嗎?不管你信不信,只要殺了龐統,劉備說什麼就是什麼了,死人是不會反對的。演義裡,龐統之死源於龐統與劉備換馬。提示的很明白了,龐統是替劉備去死的。
就在劉備殺龐統的同時,曹操也殺了一個重要人物:荀彧。赤壁之戰四年後,曹操又準備去打孫權了,曹操的赤壁之戰的傷痛這麼快就癒合了?曹操是假借外出徵戰之名來調整自己的隊伍,曹操還在處理赤壁之戰的後遺症。赤壁之戰之後,曹操的權威下降了,曹操這個品牌貶值了,曹操的凝聚力不行了。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基本局面動搖了。曹操再不做調整,等天子找到動刀的機會了,天子由虛變實,曹操肯定是夷三族。於是,曹操說要出徵,讓大家來討論。荀彧說「曹公本興義兵,以匡振漢朝,雖勳庸崇著,猶秉忠貞之節。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這話對曹操而言就是要搞政變。
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主意是荀彧出的,荀彧在曹操的隊伍裡的地位是很高的。荀氏八龍的後代是漢魏之際的風雲人物。不管荀彧是不是準備對曹操搞政變,只要有苗頭,殺了荀彧既能穩定自己的隊伍,又能震懾天子的隊伍。讓大家知道,挑戰曹操的權力的下場。就此,曹操帶著軍隊來到了孫權面前,僅和孫權HI了一下,就撤了。途中,荀彧被殺。
對後世來說,曹操與劉備實際上是一個名叫「欲望」的人的兩面,劉備藏著,曹操嚷著。龐統與荀彧則用血淚,真實的演義了「聰明人」的悽慘史。「智慧出,有大偽」一點不假。「絕聖棄智」太有實際意義了,達不到這種境界就先從「別跟陌生人說話」練起。
曹操調整好隊伍後,一回家就封自己是魏公,沒幾天,又把魏公設置在了諸侯王之上。諸侯王用金印,天子用玉璽,魏公用的是金璽。然後,魏公又改名為魏王,魏王操給自己設置了相國。再然後,曹操看大家沒什麼反對意見就接著給自己按著天子的配置來設置魏國應該有的各級權力機構了,包括魏國的太子。劉備跟著曹操也自稱為王了。曹操死後,曹丕當上了魏王。再就沒然後了,曹丕篡漢稱帝。曹丕一稱帝,劉備也稱了帝。魏,蜀,吳的三國格局名至實歸,三國的故事也就進入尾聲了。
三國的結構從固定下來開始,故事雖然隨著時間的發展一直不停,三個集團間的實力雖然也隨著時間的發展而此起彼伏,但三國的局面是不變的。表面看,這是三國這個結構造成的難解難分。實際上,是三個集團的腦力水平相當。雖然劉備比曹操聰明,孫權比曹操傻,但大家都在一個層面。
在智力相雄長的大環境裡,智力相當,平衡的局面就出現了。平衡的出現又反證了大家的能力水平一致。這裡面是不會再有贏家了。最終的贏家一定不是這個平衡局面裡的對像,必然是局外人。而這個局外人的智力那肯定比平衡局面裡的對像高1至X個檔次。好比諾基亞,摩託羅拉,愛立信,三家打架,看上去諾基亞是逐漸勝出了。直到智慧型手機出現,大家才明白,這三位原來是一路貨。
美蘇冷戰,說明美蘇是一個檔次的。最後美國勝出好比是魏吃了蜀,但魏一樣被晉吃了。而晉也沒有真正的統一過天下。因此,美國戰勝蘇聯後必然是美國被X吃掉,吃了美國的X會被Y吃掉。中國是高手,不會參與誰吃誰的遊戲。蘇聯,美國,將來的X,Y,對世界來說,只是一個接一下倒下去的供後世參考的案例。
智力相雄長玩的是術,都不在道上。悟道者傳道授業,都很難找到繼任者,更別希望用智者代代相傳會一代比一代好了,只能是一代更比一代差。劉備,曹操,孫權的智力漲停板了,他的後代的腦力只能天天跌。事實也就是這樣。
劉備裝了一輩子,臨走前還在裝。他對諸葛亮說「你看阿鬥不行就自己當皇帝吧」。逼得諸葛亮痛哭流涕的表決心。劉備臨終送給劉阿鬥的絕世武器是這麼一句話「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意思是,我管不了你缺德,因為我也缺德,但你起碼要學我這麼會表演。劉阿鬥也真學會表演了,最著名的就是「樂不思蜀」,雖然悽涼,但到底是能活命啊!曹操的後代也不靠譜,大家都知道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曹植罵他的哥哥曹丕的。孫權上了年紀就胡鬧了,當我看到「權恨之,土塞其門,昭又於內以土封之」這段時,暈倒了。孫權的後代,那就不是一般的腦殘了。
那漢魏晉的年代裡有沒有真正的高手呢?諸葛亮就是。另外還有賈詡,荀悅,仲長統等等。這些人沒去角逐權力的巔峰,那是知道「天下神器,不可為也」。這些高手只做自己的本份事。演義裡特別神化了諸葛亮,那是作者寫作水平的出神入化,而對於作者要描繪的對像來說,諸葛亮真的值得這麼寫。
諸葛亮的戰略高度,三顧茅廬時劉備都確認過了。諸葛亮執行力,在赤壁之戰時,諸葛亮出使東吳時都顯現過了。諸葛亮的人事,從其與關羽,張飛的共處,到劉備稱王后的蜀的社會結構穩定就能證明。諸葛亮的正直,讓劉備吃劉璋時選擇了犧牲龐統。
以諸葛亮的實力來說,後三國時代,也就是劉備死了之後,諸葛亮要想統一天下是沒問題的。因為這時的諸葛亮面對的只是小嫩草曹丕與老糊塗孫權。但諸葛亮沒這麼幹,因為一旦諸葛亮替阿鬥統一了天下,由於阿鬥也只是個演員,天下必然再次分裂。從董卓到赤壁之戰間的混亂歷史會再來一遍。這還沒完,糟糕的是混亂會沒完沒了。漢朝人口最高峰是6000萬,而到三國時,只有700萬了。十去其八九啊!諸葛亮如果這時去統一天下,那是謀一己之私。諸葛亮想結束混亂,最起碼是別添亂。
三國的尾聲是諸葛亮的獨角戲,諸葛亮七擒孟獲,穩定了後方是為了兵出祁山,而兵出祁山則是為了天下。諸葛亮多次進出祁山是逼出魏國的接班人,因為魏國為了對付諸葛亮,一定會選用最優秀的人才帶上最精銳的軍隊,諸葛亮陪這位魏國最優秀的人才好好練練,自然就架空了魏國的天子,這位也就能對魏國操作挾天子以令諸侯了。只要挾魏國天子以令魏國諸侯的局面出現,三國的局面將依然維持著,那天下就有時間休養生息了。諸葛亮為此在祁山上演了完美的敗局。司馬懿是諸葛亮選定的魏國的接班人,馬謖是諸葛亮殺的,但馬謖是為了司馬懿的出現而犧牲的。魏延太強了,魏延會強大到沒幾年就統一天下,這會死更多的人,所以諸葛亮走之前計劃了一起帶走魏延的方案。諸葛亮布局完畢了就走了,算的太好了。從晉的人口數據來看,天下要感謝諸葛亮。
街亭之戰,毛主席點評了七個字「初戰亮宜自臨陳」。聖人的對話。
鍾會得了陽安關,關內所積糧草、軍器極多,大喜,遂犒三軍。是夜,魏兵宿於陽安城中,忽聞西南上喊聲大震。鍾會慌忙出帳視之,絕無動靜。魏軍一夜不敢睡。次夜三更,西南上喊聲又起。鍾會驚疑,向曉,使人探之。回報曰:「遠哨十餘裡,並無一人。」會驚疑不定,乃自引數百騎,俱全裝慣帶,望西南巡哨。前至一山,只見殺氣四面突起,愁雲布合,霧鎖山頭。會勒住馬,問嚮導官曰:「此何山也?」答曰:「此乃定軍山,昔日夏侯淵歿於此處。」會聞之,悵然不樂,遂勒馬而回。轉過山坡,忽然狂風大作,背後數千騎突出,隨風殺來。會大驚,引眾縱馬而走。諸將墜馬者,不計其數。及奔到陽安關時,不曾折一人一騎,只跌損面目,失了頭盔。皆言曰:「但見陰雲中人馬殺來,比及近身,卻不傷人,只是一陣旋風而已。」會問降將蔣舒曰:「定軍山有神廟乎?」舒曰:「並無神廟,惟有諸葛武侯之墓。」會驚曰:「此必武侯顯聖也。吾當親往祭之。」次日,鍾會備祭禮,宰太牢,自到武侯墓前再拜致祭。祭畢,狂風頓息,愁雲四散。忽然清風習習,細雨紛紛。一陣過後,天色晴朗。魏兵大喜,皆拜謝回營。是夜,鍾會在帳中伏几而寢,忽然一陣清風過處,只見一人,綸巾羽扇,身衣鶴氅,素履皂絛,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長八尺,飄飄然有神仙之概。其人步入帳中,會起身迎之曰:「公何人也?」其人曰:「今早重承見顧。吾有片言相告:雖漢祚已衰,天命難違,然兩川生靈,橫罹兵革,誠可憐憫。汝入境之後,萬勿妄殺生靈。」言訖,拂袖而去。會欲挽留之,忽然驚醒,乃是一夢。會知是武侯之靈,不勝驚異。於是傳令前軍,立一白旗,上書「保國安民」四字;所到之處,如妄殺一人者償命。於是漢中人民,盡皆出城拜迎。會一一撫慰,秋毫無犯。後人有詩讚曰:「數萬陰兵繞定軍,致令鍾會拜靈神。生能決策扶劉氏,死尚遺言保蜀民。」
這是三國演義第116回的「武侯顯聖定軍山」。等你知道了歷史中的真實的諸葛亮後,再看這段,淚如雨下!
徽出門仰天大笑曰:「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言罷,飄然而去。玄德嘆曰:「真隱居賢士也!」 三國演義 第37回「司馬徽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草廬」
作者借司馬徽之口說出了自己對歷史中的真實的諸葛亮的評價。諸葛亮是塊好材料,但卻沒有一個好的時代讓諸葛亮來盡情的施展才華,所以「不得其時」!
我想說,諸葛亮雖然不得其時,但依然能勇於擔當。「為人民服務」從來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
有了三國演義的滋潤,再看十八屆三中全會,高度就不同了。
什麼叫「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不就是論壇殺了聊天室,博客毀了論壇,微博又讓博客退下嗎?不就是手機殺了座機,網絡殺了手機,明天看誰來終結網絡嗎?不就是何進之後有董卓,董卓之後有王允,王允之後有曹操,曹操之後有司馬懿嗎?
說到底,「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是國家開啟了市場的「三國演義」時代。中國的市場會驚現無數個經濟的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各路資本豪傑會因為「市場起決定性作用」的競爭標準而煮酒論英雄。那真是「滾滾資本東逝水,市場淘盡英雄」。能活下來的英雄,一定是為人民服務的好項目。
中國市場的「三國演義」時代開啟之後,世界會因為中國而瘋狂,中國的市場則將變成世界經濟的風暴眼。不管你是誰,不管你愛與不愛中國的市場,你沒有選擇,只能被中國的市場吞沒。
一個人做事面面俱到,也難免會有顧及不到的地方,失誤就有失分。一個人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只要他有遠謀,方向感強,執行有力,失分不失人。中國這麼大個國家,問題肯定一大堆,但中國有今天的地位,肯定是遠謀起決定性作用。朝鮮,韓國,日本,新加坡,印度等等國家,天天圍著中國嘰嘰喳喳,那真是面面俱到,因為他們沒有遠謀,他們只能永遠嘰嘰喳喳。英國卡沒倫又到中國討飯,又在中國外圍刺激中國,那還是沒倫沒遠謀。中國不怕這些八哥是因為中國有遠謀。中國的遠謀就在眼前,就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是「市場起決定性作用」。
毛主席在神州大地上種下了一粒為人民服務的種子,這粒種子在十一屆三中全會時發芽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時,這粒種子長出了第一片葉子。後面會發生什麼?大家都知道。那現在對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是什麼?生逢其時。
諸葛亮生不逢時還能勇於擔當,我們再不勇於擔當,最實惠的說,那是對不起人民幣啊。當然,我也不是讓大家明天就練攤去,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沒有金箍棒你就別穿小短裙。一切還是從拋棄電視機,愛上認真讀書開始。
最後,本想開張書單,但恐舊書行情突然火暴,鬧得大家左右為難。我就把書單隱在文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