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一條狗的使命2》在中國上映,該影片講述了一條狗和它的主人相互陪伴的暖心故事。即便正面碰撞《大偵探皮卡丘》和餘溫尚存的《復仇者聯盟4》,該片還是拿下了每日25%左右的排片量。
據統計,5月20日,《一條狗的使命2》日票房逆襲成為第一,累計票房破億,上座率和場均人次也均升到第一。
在寵物題材的影片火爆背後,又是一個怎樣的消費市場呢?
《一條狗的使命2》延續了第一部的故事情節,依舊是溫暖而走心的情節設計,總結成一句話:你陪我長大,我陪你終老。主角寵物犬名叫貝利,它再次跨越生生世世的輪迴守護主人,給觀眾帶來一枚又一枚催淚彈。
▲電影《一條狗的使命2》劇照
因為觸碰到人類對寵物的敏感神經,《一條狗的使命2》的票房一路攀升。5月20日更是打了一個完美的「翻身仗」以2452萬元的票房將《大偵探皮卡丘》擠下,成為當日票房冠軍。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到5月23日,該片累計一周票房超過1.25億元。
▲數據來源:貓眼專業版
而反觀《一條狗的使命》,2017年上映時,讓眾人沒有想到的是,它的票房破6億大關後,從而一舉拿下中國寵物題材電影的王者寶座,成為一匹強勁的黑馬。
那麼,究竟是誰助推了《一條狗的使命2》的火爆局面呢?
回顧寵物題材電影,則要追溯到《導盲犬小Q》。自此,這一題材的電影走入中國觀眾的視野。而除了電影領域,寵物題材也迅速成為了電視劇和綜藝的主角。
其實,寵物題材的不斷升溫,與人們日益提升的生活水平密切相關。具體而言,觀眾對寵物題材認可度的接受與提高,得益於不斷增長的養寵物人群,他們也在刺激寵物行業的消費快速升級。
根據《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城鎮養狗、養貓人數達5648萬人,全國城鎮犬貓數量達到9149萬隻。而中國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同比增長27%。其中寵物狗市場規模1056億元,寵物貓市場規模652億元。
此外,《白皮書》更是給出了更為細節的數據,寵物用品消費中,狗用品的人均年消費金額為1826.7元,貓用品的人均年消費金額為1721.2元。由此可見,人們對於自己寵物的喜愛,寵物主人也會將關注度擴大到與寵物相關的各個產業鏈。
不過,寵物題材電影還存在一些嚴重的現實問題。首先,並非所有的寵物電影都能得到市場青睞。比如,2018年恰逢農曆狗年,但扎堆上映的8部關於汪星人的電影均反響平平,總共才得4077萬元票房。此外,一部分寵物題材電影缺乏商業策劃,比如,拍攝寵物題材影片時,創作者往往忽視了新的傳播模式,沒能激發整個產業鏈的共鳴。
從更大的層面來看,寵物主人與他們的愛寵,已經不單單是飼養關係那麼簡單。
比如,在養狗者的心裡,它們早已不是寵物的存在,而更像是朋友,知己,甚至親人。因此,當他們看完電影的時候,無一不為貝利的忠誠打動,也仿佛真的身臨其境一樣,從而感到「太好哭了」「感動」「淚奔」等心理狀態。
或許,也正因為狗是人類最親近的動物,又或許是它們忠誠不渝的天性,使得很多養狗的人捨得為他們的愛寵付出最為真摯的愛。
陪伴,才是最為長情的告白。而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主人與寵物相處的暖心細節,就會打動到更多的人。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片段
此時,小富不由想起2009年上映的感人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它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影片主要講述了一位大學教授收養了一隻小秋田犬,取名為「八公」。之後的每天,八公早上將教授送到車站,傍晚與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有一天,教授因病辭世,再也沒有回到車站,然而八公在之後的9年時間裡依然每天按時在車站等待,直到最後死去.
精彩回顧
18個月上市,全球最快IPO,錢治亞的野心不止於此
任正非:美國政客可能低估了我們的力量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