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衛報》公布了年度十佳電影榜單,好萊塢熱門電影《愛爾蘭人》(The Irishman)上榜。《時代》雜誌更選其為 2019 年度十佳電影之一。
對於電影《愛爾蘭人》,導演精心製作了一個敘事複雜、視覺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們首先看到的主角弗蘭克·希蘭(Frank Sheeran),並不是一個穿著一套義大利西裝的年輕殺手,而是穿著米色斜紋棉布褲的老人,其周圍是養老院毫無生氣的灰色牆壁。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孤獨老人對生活和失去的沉思。
劇情圍繞著現實生活中的黑幫殺手希蘭,以及他在國際卡車司機兄弟會和布法利諾犯罪家族中的崛起展開——他受到了老闆羅素·布法利諾的指導。希蘭是在義大利參加過戰爭的老兵,在那裡他學會了義大利語,也學會了如何殺人。最後成為卡車司機兄弟會工會老闆全國知名人物吉米·霍法的保鏢、打手,其手段殘忍,殺人如麻。
現實中的希蘭於2003年去世,他的回憶錄名為《我聽說你在刷房子》,「我聽說你在粉刷房子」這是黑幫的行話,意思是「你是個殺手」。有一天,工會老闆說:「我聽說你刷房子。」於是,希蘭開始了他的黑暗生活,作為殺手,希蘭忙個不停;也許是太忙了,他沒時間去想他的靈魂出了什麼問題。
《愛爾蘭人》不僅是其導演斯科塞斯職業生涯的巔峰之作,也是對他職業生涯的反思。雖然有很多槍戰和血腥場面,但斯科塞斯講述的是一個關於衰老的故事,一個人的行為如何影響身邊的人,以及死亡。我們都在緩慢地走向死亡,而斯科塞斯將其描述得悲愴而有力。
對導演來說,他的關注點更多的側重思考人的存在。不是再現那段黑暗的歷史,而是正視過去的罪惡,如何預備自己的死亡。斯科塞斯想表達的是,如果每個人都死了,最終都會被遺忘,那我們該如何生存?真正重要的是什麼?
電影一開始,希蘭在一個老人院,只有一個年輕的神父來探望他,因為他所關心的人要麼已經死了,要麼和他斷絕了關係。而影片的最後幾分鐘既冷酷無情,又給人帶來了最沉重的情感打擊,因為年老和體弱多病讓那些曾經認為自己戰無不勝的人失去了健康和活力。即使是像希蘭這樣一個麻木不仁的殺手也不得不去思考他人生的結局。在希蘭生命的最後,希蘭虛弱、孤獨,被最親近的人拋棄,最重要的是,他感到害怕。
我們都將面對死亡,無論是20歲時面對行刑隊,還是90歲時面對臨終關懷。人類的死亡率是100%。《等待戈多》的作者貝克特曾寫道:「我們的生命就像跨在墳墓上生孩子。」這提醒我們,生命是何等短暫,死亡應該得到我們的充分關注。但諷刺的是,我們通常不會輕易思考死亡,因為想到死亡是令人不快的。
法國神學家、哲學家帕斯卡就曾說:人類永遠擺脫不了死亡、悲劇和無知,因此為了讓自己感覺幸福,他們儘可能不去想這些事。
當我們不去思想人生的結局時,一個人的一生可能會以失敗和恥辱告終,那是無法形容的、極其可怕的,充滿了哭泣和咬牙切齒的恐懼(參路13:28)。但是當我們去追尋永恆的意義時,一個人的一生可以在一種不可言喻的、無限美好的勝利中結束,這種勝利的期待帶來了榮耀的、不可言喻的喜悅(參彼前1:8)
和希蘭同一個時代的尼克森總統的第一打手寇爾森,曾經也是一位殺手,有人稱他為「邪惡的天才」。和《愛爾蘭人》中的希蘭一樣,寇爾森可以為了自己的益處,不擇手段去做傷害人的事。信主悔改後的寇爾森在晚年寫過:「我發現自己從早年對金錢和權力的欲望中獲得了真正的自由。當你從這些事情中解脫出來,你就能真正享受人際關係。你也不再以功利主義的眼光看待人。你交朋友不是因為他或她能讓你富有。我現在通過後視鏡看人生,那些給我帶來全部快樂的,都是我幫助我的孩子或幫助別人的經歷。」
寇爾森也沒有忘記我們所做的壞事也會帶來相應的懲罰。「每件事都有獎賞和懲罰。如果我們看到自己給別人的生活帶來淚水,我們將不得不帶著遺憾生活。」這在電影裡希蘭的人生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因為專注於自己的事情,而忽略了與妻子以及四個女兒的關係。他曾為了另一個女人而離開了第一個妻子。晚年時,唯一讓他感到後悔的是他和女兒佩吉的關係,佩吉自始至終都對這個殺手父親感到害怕。最終,佩吉不想和父親希蘭有任何瓜葛,而困在療養院的希蘭不得不帶著遺憾離開世界。
在晚年反省自己的人生時,希蘭並沒有把這些犯過的罪稱為罪,反而在追憶這些罪時,他表現出的更多的是喜悅,而非悔恨。希蘭和一位神父成了朋友,神父問希蘭是否感到懊悔。對希蘭來說,幾十年的冷血殺戮讓他麻木。雖然神父最終引導希蘭為他所做的事進行了懺悔祈禱,但他的聲音裡沒有悔改,只有悲傷,他的生命即將結束,他想到自己可能會被遺忘。
希蘭的經歷讓筆者想到了《瓦爾登湖》作者梭羅,梭羅曾被問及他是否打算在死前與上帝講和時,這個問題使他迷惑不解。他調侃回答說:「我不知道我與上帝曾經吵過架。」
一位傳道人打趣道,如今傳福音最困難的部分不是讓人們得救,而是讓他們迷失。C.S.路易斯也認同這樣的話,他說,他在說服人們相信他們需要基督時所面臨的最大障礙不是無知,而是聽眾幾乎完全沒有任何罪惡感,因此對死後審判沒有任何恐懼。
神對罪人的愛已經透過福音把禮物送給了我們,我們對禮物是接受還是拒絕,會帶來兩種不同的結果:被愛還是被詛咒。好消息之外的另一個可能是非常非常壞的消息:死亡。我們可以永遠過一種精彩豐盛的生活,也可以永遠死去。
聖經裡說,你們的生命是什麼呢? 你們原來是一片雲霧, 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4:14)正如電影恰如其分地提醒我們的那樣,死亡正在向我們所有人逼近。你在為自己和他人準備什麼呢?
基督是救主,不是美化我們塵世生活的成功學導師。我們不需要一些關於如何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好建議,而是需要被拯救,就像一個溺水的人需要從水中被救一樣。耶穌說我們必須抓住救恩,就像一個溺水的人抓住救命的人一樣。
保羅說我的一生是一場賽跑。他邀請我們帶著目標和使命向前奔跑,帶著活力和激情抓住生命中稍縱即逝的瞬間,去追求生命,去追求神。主耶穌說:「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可8:36-37)選擇那位賜生命的主,這才是最上算的選擇,也是我們一生中能得到的至高福分。
感謝著者匯寄,「今日佳音」首發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臺
版權歸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眾號所有
轉載須註明來源與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每日箴言:靈修與讀經
佳音靈修欄目:專注靈修30年。每日早5:00發布。
←點此關注
尋求你面:教會與事工
佳音教會事工欄目:為教會與你我提供復興的新支點。每晚9:00發布。
←點此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