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畫是國畫的一個大類,現代人畫寫意的多,學工筆的少了。
中國古代繪畫,最早是崇尚寫實的,追求形似,是以工整者多;至唐代王維創水墨畫法,尚意輕形,由摹描自然轉變為寫意,明徐渭更是創立大寫意畫法。
國畫除了題材上有人物、山水、花鳥等之別,還有了畫法上的工筆與寫意之分。
細分出來的工筆花鳥畫,是一個很美的畫種。
工筆花鳥畫,是以精謹細緻的筆法描繪景物的國畫表現方式。
唐代的邊鸞就是傑出的花鳥畫大家,能畫出禽鳥活躍之態、花卉芳豔之色。他的工筆作品《牡丹圖》,光色豔發,妙窮毫釐。仔細觀賞並可確信所畫的是中午的牡丹,原來畫面中的貓眼有「豎線」清晰可辨,由此足見古人高超的寫實功夫。
五代黃荃的工筆花鳥畫,勾邊填色,畫法略同於山水人物,均富麗工巧;同代徐熙,獨創沒骨畫法,不用勾描輪廓,直接以墨色染出物象之形態與神韻,筆法精緻,清新脫俗,時人稱謂骨氣風神冠絕古今。
其後歷代工筆花鳥畫,大致不出此限,至清惲南田用徐法而更創新意,工筆花鳥畫大放異彩。
工筆花鳥畫,一般先要用柳炭條畫好稿本,然後複印(拷貝)到熟宣紙或絹上,用狼毫小筆勾勒,然後隨類敷色,層層渲染,從而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畫面工整美觀,其精美度令人嘆為觀止!
工筆畫歷史悠久,從戰國到兩宋經過漫長的發展,創作從幼稚走向了成熟。
工筆畫本著「盡其精微」的手段,通過「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獲取神態與形體的完美統一。
在工筆畫中,不論是人物畫,還是花鳥畫,都力求於形似,「形」在工筆畫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與水墨寫意畫不同,工筆畫更多地關注「細節」,注重寫實,描繪的都是現實生活,工筆畫作品不僅具有很強的描寫性,而且富有詩意。
明末以後,中土跟西方除了有貿易接觸,有了更多的文化交流,西畫技法傳入中國,中西繪畫開始相互借鑑,從而使工筆畫的創作在造型更加準確的同時,保持了線條的自然流動和內容的詩情畫意。
花和鳥皆是人間美物,工筆花鳥畫借物生情,意趣天成,自然美到令人窒息!
他是印象畫派先驅之一,他人生很短暫,卻留給世界很多精彩作品
劉繼卣水彩版連環畫《細菌戰》,繪畫手法靈活,好作品
他的風景畫,吸引人的是那些詩意般的筆觸,荷蘭畫家瓊金德
謝謝閱讀,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