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功課特刊15期
選稿老師:易冰
點評老師:王子軒、江漢
易冰,本名李冬梅,供職於四川氣象局。相信文字有溫度和力量。願意為寫盡人生冷暖而用心、努力。秋之頌詞
◎吳堅
河流的另一端,中秋已來迎接你
青花瓷就站在岸邊
看你與一隻鳥,與一片蘆葦,一起飛
多麼美啊,你開口吟唱了
一段段頌詞,一句句讚美詩
一切仇恨化為標點,一切標點飛作音符
河流繼續流淌,血管繼續流淌
厚重的雲擋不住,十月就在前面
你卻走不出峽谷,因為抬著自己的棺
世人都在想著今年的秋去見寂寞的誰
你卻想著明年的十月一定要把自己獻給人間
別人在準備冬衣,你卻期待老死在秋天
吳堅,60後。中國國際文學藝術家協會會員。上世紀八十年代始習詩,作品入選多種版本和辭典,著有詩集。
王子軒簡評:
這首《秋之頌詞》寫在這樣一個中秋即將到來之際。詩中有可圈可點的經典表達。比如「青花瓷就站在岸邊 / 看你與一隻鳥,與一片蘆葦,一起飛」,再比如「你卻走不出峽谷,因為抬著自己的棺」,還比如「別人在準備冬衣,你卻期待老死在秋天」……這樣的經典句式與表達,充分顯示出詩人對秋天獨到的解構和狀描。這些看上去有些「違和」的句子,讀起來恰恰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愉悅和體驗。
寫詩,一定要寫別人沒有寫過的經驗和感悟。如果大家都在用同樣的表達說同一件事,我想這就是詩歌瀕臨死亡的前兆。只有別出心裁,把自己的經驗變成公共體驗,打通讀者與作者之間的體驗通道,才可以讓讀者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吳堅在《秋之頌詞》中做到了。儘管它的某些表達甚至與「頌詞」毫不搭界,甚至是「反叛的」「悖逆的」,同樣不會影響這首詩的詩藝價值的呈現。
江漢簡評:
這首詩,不但很有內涵,而且還是「透明」的。我所說的「透明」,即從這個文體中可以看出,在某個具體「事物」的後面,還能透出其他的「事物」,而在其之後又有其他,如此延伸,以至無窮。如此一來,詩就具有了相當的穿透力。有了力度,即可不去限制「它」是什麼,而是去延伸、探索「它」的可能、發展。「透明」之意,就是言外之意、象外之象,就是多層次、多含義,就是延伸、發展,就是實現了現實性與可能性的結合、穿透力與感悟力的交織。顯然,《秋之頌詞》在這些方面給我們讀者做出了榜樣。
麥 地
◎榮潤生
一扇小窗推遠一片麥地
推遠一個
走在麥地裡的人
用不了多久
麥地就會重新湧回來
湧到窗前
如果那個被麥地推遠的人完全走出麥地
那一定是個外鄉人
如果那個被麥地推遠的人
被折回來的麥浪重新帶回來
那一定就是那扇小窗想看到的人
麥地的風向
總是隨著那扇小窗的開合而改變
遠處的小路
進了村口便是小路
轉彎出了村口便是一條乾涸的小河
榮潤生,筆名雨生。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1983年起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作品散見《中國冶金文學》《工人日報》《延河》《都市》《拉薩日報》《太原日報》《山西青年報》《魯西詩人》等報刊,以及《詩歌周刊》《中國詩歌網》等網刊。曾獲首屆(1986-1988)鐵流文學獎(三等獎)。有作品獲中國詩歌網「每日好詩」。著有詩集《我的心燙著了黑夜》(長江文藝2017年出版)。該書於2018年入圍唐詩、張智組織策劃的「第五屆中國當代詩歌獎」。
王子軒簡評:
麥地和人,構成了全詩的詩核。這樣的詩歌表達技巧,顯然是嫻熟的、老練的。這與一些詩歌的初學者漫無邊際的「泛抒情」,正好形成鮮明對照。一個好的詩者,我想一定是懂得惜墨如金的。一個好的詩者,一定也是懂得收攏五指握成拳,攻其一點,而不是擊打「全身」的。榮潤生在《麥地》這首詩中,從推開一扇「小窗」而「推遠」一個人開始,把麥地的一輪輪新生,通過「湧回來」的麥浪,予以形象而生動的精準表達。那個被小窗「推遠」的人,要麼是再也不回來的「外鄉人」,要麼「是被折回來的麥浪重新帶回來」的「那扇小窗想看到的人」。而這個「想看到的人」,作者故意留下了一個懸念,想必要麼是帶著鄉愁回來的故鄉人,要麼是深深埋在「小窗」心裡頭的那個愛戀的人。
江漢簡評:
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追索,形成了這首詩在表達方式上的「框圖」內核。起伏,波浪式的推進,只為呈現一片麥地、一個人。這個人,一定是個外鄉人,一定就是那扇小窗想看到的人。作者究竟想表達什麼,其實並不重要。作者潛藏在語言背後,以一種「暗視角」方式觀看這個世界。這種視角,包含了潛在的言說,並致力於向內心深入「小窗」。這個「小窗」對於作者來說,也許只是一種物象或假象,但他融化在這個「小窗」的一切物象之後,就跳出了對現實的簡單摹仿,而進入了寫意、傳神的藝術之境。結句,意味深長。從整體上看,詩的韻味還很不足。
秋 夜
◎江北
嘮嘮叨叨的雨
像母親的自言自語
越老
願陪你說話的就越少
太長的寂靜
就像太潮溼的心
會發黴
話語的陽光
能除去歲月的菌
蟲兒們都噤聲了
它們的愛情要麼圓滿
要麼錯過佳期只待來年
一場秋雨讓它們也發愁吧
它們的家太簡陋
經不起歲月的雨打風吹
秋夜
些微的寒涼像往日優雅的背影
季節漸行漸遠的暗示
內斂含蓄如詩
所有的話語都是蒼白的
靜將萬千心思
掩飾得天衣無縫
感冒了
你的叮嚀我總是不入耳
卻會入心
你不會知道
你的一點點溫柔
對我就是一整片春天
枕著你的絮語入夢
今夜 我不再是一個孤單的人
江北,1967年生,湖北人。高中時開始發表現代詩。後打工中斷創作。最近三年重拾愛好,創作現代詩一千三百多首,未投紙刊未出書,未參加任何組織。被各網絡平臺用稿500多首。
王子軒簡評:
這首詩抒發的是作者在《秋夜》裡的一些聯想和感觸。但是,這樣的詩有一個共同的致命缺陷,就是漫無邊際的發散性思維,導致「散出去的」卻收不回來。除非作者有高超的詩學造詣,否則這一結局就是註定的硬傷。這就像一則廣告,什麼都想表達,結果是什麼也沒有表達。這首《秋夜》,也不是沒有亮點的。比如說「蟲兒們都噤聲了 / 它們的愛情要麼圓滿 / 要麼錯過佳期只待來年 / 一場秋雨讓它們也發愁吧 / 它們的家太簡陋 / 經不起歲月的雨打風吹」,顯然,這是全詩的精髓所在。如果只要這一段,果斷砍掉其餘的枝枝蔓蔓,這首詩也不失為一首好詩。
江漢簡評:
秋夜,寫的不僅是物像、人像,還是作者自我的感受、情懷。你的一點點溫柔 / 對我就是一整片春天 // 枕著你的絮語入夢 / 今夜 我不再是一個孤單的人……作者的很多句子很好,不僅有色彩,還有氣味、溫度。秋夜,呈現出的是一種寧靜。這種寧靜,不是原始的寧靜,而是嘮嘮叨叨的雨過後的寧靜,甚至是比激動更具有震撼力的寧靜。作者儘可能用克制的語氣敘說往事,註定比語無倫次的激動更能喚起讀者的共鳴。這種返璞歸真後的寧靜,比原始的寧靜豐富得多、厚重得多。作品在句、段的整體組合上,還有多多不足。
今夜無眠
◎周玉梅
漆黑的夜
看不清哪顆星最亮
腦海裡
洶湧的波濤一浪趕一浪
沉默的星鬥在酣睡
只有晶瑩的露珠
仿佛一滴滴淚
在荷葉上翻來覆去
孤獨的月亮
在歲月的夾縫裡
憂鬱的穿行
撒滿一地的悲傷
周玉梅,安徽人,筆名周末,網名小星星。做過教師,幼師,把一切看作美好。不管是一個人,一根草,一棵樹都溫柔以待。用生命中的點點滴滴,來裝飾生活中的美好!詩文曾在《聚能量》、《坯州圖畫》、《淮陰語文》、《彩虹文臺》、《鄉土作家》、《文化明光》、《平安杯徵稿》、《安徽詩歌》、《今日作家》、《中國愛情詩刊》、《國際華人文學》等網終平臺發表。
王子軒簡評:
如果從是的語言,或是是的結構來說,這首詩都不存在什麼問題。顯然,作者逍遙表達的是,在一個滿天星鬥的夜晚,自己暗自傷神的悲傷。整首詩看上去就是一首典型的意象詩,憑藉一個個意向的堆積,來抒發內心的傷感。這就使得這首詩的表達方式顯得過於陳舊,也沒有在意向的運用上有所突破。同時,詩歌中還有一些違背生活邏輯和生活常識的地方。好比說,滿天星鬥的月夜,應當是一個晴朗的、明亮的夜晚,怎麼可能是詩歌一開始所說的「漆黑的夜」呢?
江漢簡評:
這首詩,讓人感到親近、自然、貼切,行文上的清麗與敘述上不驕不躁,同時讓人觸摸到了一種詩性的真情。作者用簡短清新的詩句,去切割生活的片段,來呈現「夜、星、月亮」的背景深藏的「我」的生存圖景和精神風貌。這利婉約,娓娓道來的短詩,是真誠動人的。詩,不是一種教化或者理性意義的闡述,更多的是真誠與感動,呈現人們生存的關愛及人文精神。從這層意義上看,作者還是作出了努力的。
秋天的風景
◎溫暖
九月,格桑始盛開
時間因一座城慢下來
我冒充一隻鳥
與一朵荷花
與一段過往傾吐心事
只是荷的心思全然不在我這
只顧與水裡的魚打情罵俏
她笑得花枝亂顫
幸福的漣漪一層一層漾紅了臉
這秋天的風景
將我再一次暗傷
溫暖,本名王軍輝。70後。山東省濱州人。偶有作品發表。詩觀:讓靈魂離月光近一點再近一點。
王子軒簡評:
實話實說,溫暖這首《秋天的風景》並沒有表達出我所期待的「不一樣的風景」。或許是在我看到這樣一個標題後,期望值太高的緣故吧!在我看來,秋天的風景是很美的,哪怕看上去有些悽清,他同樣是美得令人心顫的。如果不是「我冒充一隻鳥 / 與一朵荷花 / 與一段過往傾吐心事」這句還有些詩意的話,我認為這首詩就太過於「矯情」,太過於「偽抒情」了。比如「水裡的魚打情罵俏」,比如「幸福的漣漪一層一層漾紅了臉」,看上去是那麼的讓人不適。
江漢簡評:
詩歌恰如手語,在喑啞與緘默中擔負著交流的職責,在艱難的比畫中傳達出某種陌生的意義。默默觀看與傾心聆聽,使作者的寫作成為一種「影像」詩學。他在「影像」中感受世界,在世界中捕捉「影像」,在「影像」中言說自我(荷),在「影像」中想像隱密與細微之物。「秋天的風景」、「荷」,既是對自己的真實寫照,也是對世人的一種告白。他詩中的感覺和想像超越了當下時間,進入了一種恆久之態,言說出一種恆久之姿。
極 晝
◎米蝦
一束束光,投向
黑暗
很容易見到影和亮
太陽
把你照的更加透徹
刺眼
卻找不到航向
我要
作一個夜行者
匍匐久了
總能看到地平線那一輪
日不落
米蝦,女,1982年生人,祖籍山東樂陵,現在天津一家國企任高級工程師。2019年底開始寫作,文學愛好者。
王子軒簡評:
米蝦在寫這首《極晝》時,我想她的內心一定是壓抑的、迷惑的。但是,這種壓抑的、迷惑的心境並不能阻擋她衝破黑暗、追求光明的渴望。他在這首詩的一開始就用了「一束束光,投向 / 黑暗 / 很容易見到影和亮」這樣的句子,作者試圖表達的正是一種「黑暗」終將難以戰勝光明的信心。儘管她感覺到「刺眼 / 卻找不到航向」,儘管她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夜行者」,但她依然感覺自己在「匍匐」前行,但即便如此,她依然堅信,「匍匐久了 / 總能看到地平線那一輪 / 日不落」。
其實,這是一首表達作者矛盾複雜心情的詩歌。整首詩中籠罩著一種憂鬱、苦悶的情緒,但這種憂鬱苦悶的情緒,是建立在一種對光明的渴望和對陽光的嚮往之中的,這就使這首詩呈現出一縷亮色。令人遺憾的是,作者將「極晝」這樣一個主題,符號化成「光明」與「黑暗」這樣一個較為淺層的符號化表達,使得這首詩有點「傷筋動骨」的缺憾。如果能夠跳出這種被人反覆抒寫過的「格式化思維」,賦予「極晝」更多一些新的內涵,應當說這首詩會更加成功。
江漢簡評:
作者將有限的、小小的景觀,放在無限的、浩瀚的宇廟景象中,氣勢已自不凡。「匍匐久了 /總能看到地平線那一輪 / 日不落」……在強大的自然法則面前,「我要 / 作一個夜行者」。作者並不囿於寫景,而是把景觀放在宇廟的大背景中,從而對無限與有限、永恆與瞬間,以及生命的意義進行深刻的、富有哲理的思考。《極晝》一詩,就是作者對現實透徹生命的鑄造過程最好的寫照與詮釋。
燕南飛
◎天白
秋初,北方
已見葉片泛黃
炎熱如故
驕陽似火
高粱正曬紅米
屋簷下的燕子
早已不見蹤影
燕窩還在
待來年
春風染綠葉片
會是哪位
新娘的洞房
天白,本名劉鋼,遼寧鞍山人,學理工科偏愛詩意人生,喜歡詩歌,偶有感想,散見於詩歌網絡或平臺。詩觀:放飛於天地之間,憧憬在詩與遠方!
王子軒簡評:
應該說,這首詩從無論從詩歌的結構,還是詩歌的語言表達上來看,都是不錯的。但是這首詩同樣也給人留下了不得不說的遺憾。在我看來,這首詩的第一節無疑就是在畫蛇添足。我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詩歌的第二節「高粱正曬紅米 / 屋簷下的燕子 / 早已不見蹤影」這些句子,不是已經巧妙地暗示了秋天的到來嗎?何必要多此一舉呢?
江漢簡評:
這首詩,與其說是作者「記錄」生活現實的點滴細節,不如說是在執坳地、認真地、細膩地「還原」著我們內心情感世界某些被忽略抑或被掩蔽的生活的「血肉」。他讓我們重新感動於久違了的北方初秋的冷暖。這不僅是題材的指涉,而是對現實本身的還原,不僅是情感意義上的悲憫的道德意義上的體認,還是一種基於沉重現實的良知,更不啻是其生命的軌跡、靈魂的皈依。「春風染綠葉片 / 會是哪位 / 新娘的洞房」。與此同時,他對生存現實的「還原」,又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對現實的焦慮。
四季風景
◎廣禮
兒時,夢裡的
四季風景
在,母親節上午
依次再現
出城前,晨起的沙塵暴
蔽日遮天
如無雪無雨的春
狂風搜刮著荒野
肆無忌憚
行車數十公裡,突降
豆粒般的冰苞
敲向前車窗
幻化成流淌的淚水
如夏日裡的小情侶
調情,嬌嗔
莞爾,情絲綿綿
少頃,車子駛入金蓮川
滿視野,黃綠色地毯
嬉戲,秋高氣爽
碧雲藍天
到達,渾善達克沙海
滿天的白雪,如鵝毛
蹁躚著,與榆樹掛
捉迷藏
風兒懵懂,眨眨眼
緘默無言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
踏碎雪原
洇出的碧波,蔓延
天邊
套馬杆,舞動的紅綢
洋溢著,牧人
自豪的笑臉
廣禮,本名張廣禮,男,60後,內蒙古錫林浩特市人。熱愛文學,喜歡戶外活動。在多家報刊、網絡平臺發表詩歌、散文。
王子軒簡評:
這首詩寫得很「兒童氣」。像「夏日裡的小情侶 / 調情,嬌嗔 / 莞爾,情絲綿綿」,再比如「滿視野,黃綠色地毯 / 嬉戲,秋高氣爽」等這樣一類句子,出現在一個60後寫的詩歌裡面,我是感覺到難以理解的。建議作者多看看一些優秀現代詩人所寫的現代詩。這些老舊的表達方式,對於初學者是很容易出現的。
江漢簡評:
「在大地上行走」,以之概括作者的詩歌立場、詩歌特徵,還是非常貼切的。對作者而言,故鄉、大地、四季,一直是在的,他要做的不是離開,也不是重返,而是與之一路同行。在大地上行走,同甘共苦,榮辱與共,這已經構成了他血肉交融、魂牽夢縈、生死不離的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家園。在大地上行走,是有家的人,是極其幸福的。這首詩,還需要作下裁剪。
一片落葉那麼不肯落下
◎冬麥
它緊貼枝條的根部
終於斷裂
它開始下落
頃刻
在空中旋轉起來
它旋轉著
拼命地旋轉著
我看見許多優美的東西
那麼自尊
它們跌落的時刻
不是冒著火光
就是憤怒飛翔
冬麥,本名王海軍,60後。現代詩歌寫作者。有詩發表於《詩選刊》《詩潮》《上海詩人》等刊報及網絡平臺。詩觀:詩,到思考為止。
王子軒簡評:
冬麥這首詩寫的是不肯落下的「一片落葉」,但我們分明看到,這樣一片「落葉」分明是一個不肯低下頭顱的、倔強的靈魂的掙扎和吶喊。作者能夠通過一片小小的落葉,暗喻人類中某一類自尊、自強、不屈的個性。這正是作者通過一片落葉的獨到的發現,這正是作者之所以能夠「看見許多優美的東西」,能夠發現落葉「那麼自尊 / 它們跌落的時刻 / 不是冒著火光 / 就是憤怒飛翔」,當這樣的句子出現時,你還能坦然自若,不為之動容嗎?
江漢簡評:
讀這首詩,給我幾點體會:有血有肉的,調動感官甚至肌膚與潛意識而構成的真切的生命體驗;生活中點滴的、瑣碎的細節,經過了適當過濾才進入詩歌的語言和整體構想之中;樸素但不缺少詩歌藝術的微妙和靈動,真實但同時注重詩歌藝術的語言提練和精神的明澈與提升。這三點,正是作者詩歌亮點的提升,也是《一片落葉那麼不肯落下》一詩,給我們最大的啟示。
王子軒,又名王建新,湖北鹹寧人。在湖北黃石市參加工作、生活14年,現定居廣東省惠州市,《惠州日報》首席記者。惠州市仲愷區作協副主席。《仲愷文學》副主編。上世紀80年代開始詩歌創作,著有詩集《初時的印象》《世紀之約》《這一片天空蔚藍》(合集)《把一隻蝴蝶捂懷裡》。江漢,男,生於1964年,武漢市人。1987年自《詩歌報月刊》等雜誌發表詩歌,曾獲《詩神》95·詩神杯「一等獎」,《詩神》97·詩神杯「探索詩獎」及《飛天》《文學港》等刊詩賽「優秀獎」近三十個。著有詩集2部、散文集2部。電視連續劇《銅草花》。
排版 |裡斯韓
題字丨趙雪松
特刊主編丨江漢
運營總監丨胡琦
詩醍醐丨詩通全門類美學藝術
詩耳朵丨有聲漢語詩歌精選
詩版圖丨當代漢語詩歌地理
詩少府丨漢語詩歌少年檔案
詩功課丨普及詩歌專業教育
詩耳朵編委:龐培丨楊鍵丨趙雪松丨長徵丨述一
詩版圖編委:原散羊丨潘京丨許煙華丨非漁
龐儉克丨穆高舉丨朱賓
詩少府編委:長徵丨張明宇丨述一
詩功課編委:胡琦丨江漢丨王子軒丨荒原丨捨得
瀋陽丨阿勇丨火鳳凰丨那朵丨四兒
出 品 詩神文化藝術俱樂部
主 辦 軒轅樓文化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順和利地標產業(山東)有限公司
▶投稿郵箱 | 17801078688@139.com
▶客服微信 | 1149969955斯韓(詩神編輯)
▶訂閱紙刊 | 120元/冊《詩神》季刊×4冊
目前8383+人已關注詩神438詩友加入詩功課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