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女性創業家,在創業的道路上,她一路勇往直前,書寫了她的新篇章。這一份堅持,是源於她對自我的追求、對事業的熱愛,對夢想的執著。不忘初衷,她在一步步實現最初的夢想。面對創業中起起伏伏和波折,面對疫情來臨時的至暗時刻,她的應對方法和心路歷程,無論對同期創業者還是旁觀者而言,都極具感染力和啟發性,就如她所說:生命太過短暫,你不能空手而回,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深情。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陶婷婷的故事。
陶婷婷
光華MBA2014級校友
貴鳳凰餐飲創始人
01、介紹一下自己的個人經歷?
經歷比較簡單,兩次創業,一次讀書。
第一次創業十年。2003年大學畢業時開始正式創業,主營圖書發行,教育培訓,經歷非典,成為當時北京最大的高校連鎖書店。十年經營後,於2013年將門店、物流、電商、產品全部部門打包併購給上市公司,個人也進入企業帶團隊工作一年半。
2014年進入北大光華MBA學習,在校期間,擔任聯合會副主席,北大投資協會十四任會長。在籌備五年後,2017年開始第二次創業,創立貴鳳凰,2018年開出第一家貴州米粉門店,2019年貴鳳凰成為北京必吃榜上唯一的貴州餐廳。
02、畢業後明明有很好的就業機會,為什麼會選擇創業?
想定義自己這一生存在的意義。畢業後能有機會做中央機關的選調生,去央企或基金,這些周邊人看來都是很好的去向,只是自己想走能定義生命意義的路徑。從某個角度來看,創業是天然的性格所致。人生苦短,與浩瀚宇宙星河相比,碌碌一生本是微塵,生老病死,成敗榮辱都是體驗,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活的更刻骨一點、更濃墨重彩、更有意義一點?做一些對周圍人有意義的事,對家鄉人有意義的事,做一些別人沒有做過的事,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就是意義。就像山崖上絕美的花,大大方方、坦坦蕩蕩地唱著歌謠向上攀爬,恣意生長,嚮往絕美景色,嚮往無限天空。
03、身為創業者,創業過程中遇到過什麼困難?想過放棄嗎?
困難很多,但從未想過放棄。創業的人就是在不斷解決困難中不斷尋找到所做事情的意義,擴大事業版圖,提升自己,可以說困難和死地是創業者必然會面對的問題,解決困難就是創業者必備的技能,也可以說事業是在解決困難中不斷壯大的。
第一次創業,在大三,對創業滿腔熱血卻又一無所知,我堅持做了十年,從做家教開班、送書開校園連鎖書店,到把項目併購給其他公司並上市,經歷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艱難。實話實說,家人都曾不能理解,本科學生會主席,北京市優秀學生幹部已經拿到了國家機關選調生的名額,為什麼一個女孩子在有很好的退路時,要去吃這樣的苦這麼拼搏?圖什麼?每每遇見困難,父母也跟著心疼、傷神甚至氣惱。但或許,骨子裡就帶著苗族姑娘的倔強,每次回想起我們貴州人爬過這麼多大山,走過這麼多坎坷不平的道路,就覺得想要做成一番事業,怎麼可能路途平坦?既然想要,那就決不退縮,因為後方,沒有退路。
04、為什麼想做貴鳳凰?
做貴鳳凰貴州米粉是傳承,是愛好,也是情懷,這個念頭在心裡一直埋了多年,為此也準備了五年。我在03年剛畢業時就創業了那時候就考慮做貴州小吃。但當時的北京,籠罩著非典的低壓,餐飲業蕭條,創業的人也很少。而那個時候,貴州的交通也不發達,很多必備的食材運到貴陽就壞了根本運不到北京。不具備把貴州小吃帶出來的條件,所以就把這個種子埋在了心裡,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但是從未放棄過這個做貴鳳凰,做貴州米粉的念頭,2012年當第一次創業的公司走到併購談判流程時,我決定投身於自己一直想要做的事業中,於是在網上發布了求貴州米粉名字的帖子,開始了真正的籌備,因為許多人都知道雲南米線,卻不知道貴州也以米粉為主食,我想把貴州美食推廣出去。直到從光華管理學院畢業以後,2018年,我終於在北京開了第一家貴州小吃店,為她取名為「貴鳳凰」。希望這隻來自貴州的鳳凰無論歷經多少磨難,也能不斷成長、浴火重生。當然,取名的當時也真的沒有想到,鳳凰是真的要涅槃的,真的要浴火重生。
05、從零經驗起家餐飲創業,到現在擁有絕對一席之地,你做了哪些努力?
為了籌備貴鳳凰,我花了五年的時間走遍了貴州九個市州,去到每一家最好吃的小吃店去採風、去記錄、去學習,儲備了四百多張小吃食譜,有著強大的產品資料庫,那時候不知道這個資料庫是日後使我們度過兩次的疫情的根本原因。花了一年的時間在北京東部的農貿品批發市場租了一間實驗室做食材試驗,可以說是把全國的羊都試了一遍,從山東、內蒙古、新疆、寧夏、河北……從山羊到綿羊,羊湯一鍋鍋煮,又一鍋鍋嘗。到了後面,一聞到羊湯就能分辨出是哪兒的羊肉。」開店一年進行產品數據和信息收集,不斷迭代,確保了產品的受眾性。
06、2020年,餐飲行業在疫情的衝擊下迎來寒冬,對你的企業影響如何?
餐飲寒冬讓貴鳳凰差點走到死地。2020,時間在1月23日按下了暫停鍵。武漢封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蔓延,我們積極響應了國家的號召,餐廳決定停止營業,所有人返回到自己的家鄉。於此同時,餐飲寒冬正式到來,春節訂餐取消,大量預定食材積壓,海底撈等大型餐飲企業相繼宣布停業。沒有營業沒有流水,現金流為負數……只有各種支付不會停下腳步。而最重要的是,在貴鳳凰打拼的兄弟姐妹的工資,如果停發,那就意味著幾十個家庭生計會受到影響。
我回到北京那天,大雪紛飛,一條一條的街,商鋪熄著燈空無一人,內心感到無比悲涼,那種對疫情的擔憂,對行業命運的擔憂,對團隊未來生計的擔憂,鋪天蓋地的襲來。害怕嗎?說不害怕一定是假的。但是沒有時間害怕了,如果不往前拼死一搏,就真的死了。
07、面對這樣的環境,你是如何應對的?
一直以來,因為堂食業績非常好,考慮外賣會影響口感,我們沒有上平臺做過外賣。而當時,顧客的就餐場景全面轉向了家庭,只有外賣能夠連接他們,我們果斷決定——全力做外賣。帶著團隊一起,幾乎不眠不休的建設外賣系統。深入分析當時的顧客心理和消費需求,轉換產品,把適合家庭的火鍋和燒烤外賣上線,把已有的顧客群體整個帶動起來。選對產品,打通遠距離全城送,把握住了新場景下的新需求,貴鳳凰外賣業績甚至偶爾超過了以往的堂食,我們活下來了,甚至做了直播,上了央視。
08、當北京面對二次疫情反覆的情況,你做了哪些決策?
一切向好時,我們收到了北京新發地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的信息。如平地驚雷。北京恢復一級防疫,業績從剛剛恢復瞬間掉回冰點,我們當晚召開全員電話會議,再次關門,餐廳也再一次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點。人們對食材來源、外賣運送的不信任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六月酷暑如冬至,在四周一片黑暗,眼前已經沒有出路的困局裡,我無法不糾結:貴鳳凰是否就過不去這一關了,是否就此滅在時代的洪流中?
轉折點在家人的一句話,當我疲憊的回家之後,他們問:小區沒有菜了,能否在公司買點菜?那一瞬間,我突然意識到,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向顧客提供安全健康的食材。通過北京貴州兩邊團隊不眠不休的協力,第二天我們就掛出了深山集生鮮套餐,也抓緊時間,帶領團隊將醞釀中的半加工產品提前上線。結果是令人驚喜的:大量訂單私信湧來,現金流大量回流,甚至還受到許多顧客的自發感謝。隨後又推出了貴鳳凰的重磅產品-盒裝鮮米粉。生鮮和盒裝粉的銷售走高,緩解了貴鳳凰現金流壓力。
09、你如何看待這次「至暗時刻」帶來的得與失?
至暗時刻定義了貴鳳凰,定了我們自己。貴鳳凰到底是個怎樣的企業?它有著怎樣的企業文化和企業團聚力?它有著怎樣的生命力?
有顧客說疫情中看著我們不斷的推新品,做外賣,覺得貴鳳凰已經不僅僅只是一個餐飲公司,覺得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象徵,哪怕風雪來襲也絕不放棄的精神,覺得我們鼓舞了他們。
從實際企業成長上來說,兩次疫情的打磨與高壓,從某種角度而言催化了貴鳳凰的升級,我們從以前簡單的餐飲門店實現了向貴州小吃生鮮平臺轉換,從單純的餐廳經營逐步過渡到餐飲綜合體。形成了更強的風險抵抗能力。
作為一個才發展兩年多的餐飲企業,並沒有厚重的身家。但是在疫情的影響下,不放棄所有人逆流重生,卻是萬難。然而,在死地尋找生機,不正是我們奮鬥存在的意義麼?
生命太過短暫,你不能空手而回,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深情。
10、為什麼會選擇北大光華MBA?
是多年前的一個夢想。大一時陪朋友來報考北大研究生,漫天風雪裡看到光華樓前報名者大排長龍,報名者眼神中的光芒至今難忘,北大光華的精神吸引了我。那時就立志有天條件成熟了一定報考北大光華MBA,所以2013年第一次創業的公司併購後,向北大光華提交了報名材料,志願上只選了北大光華MBA。
北大光華MBA值得每一個對自己有著更高要求的創業者和管理者為之奮鬥。創業者或企業家不能只專注於自己眼前的一部分,人類是全球命運共同體,各行各業息息相關,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應當對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充分的認識和了解,讓自己的格局和視野更高,且不斷提高。而北大光華是全球優秀的商學院之一,擁有著最優秀的商業課程和通識課程,在這裡度過的每一分鐘都值得珍惜。
11、想對學弟學妹們說的話?
請大家珍惜在北大的每一寸光陰,在北大尋找、感受、成長。北大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家國情懷,絕不僅僅只是在文字裡表述。老照片裡的影像,是刻在骨髓裡的使命。去感受它,去融入它,當至暗時刻來臨,當災難來臨,你的責任感會挺直成命運的脊梁,你血液裡的敢當精神將指引你找到光明的方向。
如果可以,儘可能多俢一門課程,多尋找時間與你的老師、導師、學長學習請教,這裡有著全球最優秀的老師,頂級的思想。在大師的講堂裡,思想的盛宴裡,你可以重塑你的知識結構,提升你的思維層次。多參加學院或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光華的學生本身就是寶藏,他們的優秀與多樣性是你無法想像的。
更多校友故事請搜索公眾號「MBA網」,每天更新備考信息、招生政策、行業熱點等最新內容。
【更多校友故事】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學MBA校友胡華: 帶領中國動漫飛向世界的「超級飛俠
★ 校友故事 | 聶一拓:乘風破浪而來,只為在交大安泰尋找更好的自己
★ 校友故事 | 清華MBA學子朱君:忘掉所謂身份,重新定義自己
★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學韓悅潔:不管行業多麼亂象叢生,不變的是「服務創造價值」
★ 校友故事丨 高金FMBA 施治慧:讓「優秀」成為你的「習慣」
★校友故事 | 中山大學MBA校友茅潤潮:學會溝通最重要
★ 中山大學MBA校友蘇曼:工作和生活不能兼顧,這是個謊言!
★ 北航MBA李曉晶:跨越銀行到通航的職場轉型
★ 中山大學MBA校友喬武康: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 中山大學MBA校友王倫: 只用作品說話是一輩子的行為準則
★ 中山大學MBA校友賈金華: 壓力最大的時候,恰恰收穫最大
★中山大學MBA校友李躍軍:百戰歸來的鬥士
★ 中山大學MBA校友楊稷:人生磨鍊是財富
★ 中山大學MBA校友馮麗錦:工程機械共享,我的目標是 200 億
★ 中山大學MBA校友王偉興:因為熱愛,所以有範兒
★清華MBA學子潘林:求學水木,踏外交新徵程
★ 中山大學MBA校友鄒德育:職業生涯就是自我樹立個人品牌的過程
★ 校友見聞|浙工業MBA校友聞豔:傳統而新鮮,老行業的新生意
★ 校友故事 | 長江新秀劉熹然:疫情來臨,她決定回到中國
★校友故事 | 清華MBA趙丹尼 (Danny Parrott): 在中國讀MBA重塑了我的旅遊初創企業
★校友故事 | 清華MBA學子劉智丹:厚積薄發 自我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