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本35萬字的小說已有一個多星期,但我似乎還沉浸在書中構建的那個世界,像極了曲終人散的寂寥。
喜劇令人身心愉悅,悲劇令人感悟深刻。在這本書中,既有喜劇也有悲劇,既不是喜劇亦不是悲劇。它是書中人們真實的一生。
故事的時間貫穿1910年至1989年,地點先從朝鮮半島南端近海的影島逐漸轉換到了日本的大阪、橫濱、東京甚至上野,跨越了主角一家上下四代人的人生際遇。眾所周知,在那段時間的東亞發生了什麼——日本吞併朝鮮、日本侵華、太平洋戰爭、日本重建、經濟復興。作為殖民地時代移居日本的「二等公民」的朝鮮人,於時代大潮中跌宕起伏的主角一家如同洶湧洪水之中一片樹葉上載著的螞蟻,在未知之中經歷種種變故與磨難仍然頑強地活著。
同樣的故事,不同的讀者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味道。於我而言,除了慨嘆書中人們的命運,更多是若干概念的啟發:
命運是什麼?是一個人生命中遇到的別人。
親情是什麼?是一家人彼此支撐著活下去。
民族是什麼?是一群人觀念之中的共同體。
如果楊金沒有遇到天生殘疾的候奈,就不會在候奈去世之後繼承民宿成為女店主,也不會生下順子;如果沒有遇到高漢秀,順子不會生下白諾亞,不會嫁給白伊薩,順子一家也不會在戰爭中的困難時期受到來自高漢秀的照顧;如果沒有遇到白伊薩,順子一輩子都不會想到要離開影島東渡日本,也不會生下白摩撒……一個人一生中會遇見很多人,但往往遇見一個人就可以徹底改變命運的走向。
在影島,候奈與楊金日夜勞作,順子也自小承擔力所能及的一切工作,才能勉強讓民宿經營下去,一家人忙碌、貧窮但也有著小小的幸福;初到大阪,順子一家被生活並不寬裕的大伯一家接納共同生活,先是做泡菜到街頭叫賣,後是到農場睡牛棚當長工,用堅持的決心與堅韌的毅力戰勝了生存的艱難與生活的艱辛,在戰爭年代活了下來……人們因為愛情而組建家庭,又因為親情而構成人類社會最小的經濟單元,尊老愛幼地互相攙扶著繁衍了一代又一代。
在日本,由朝鮮移民控制的柏青哥遊戲廳隨處可見
無論是戰前戰後,朝鮮「移二代」們似乎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融入日本主流社會,學渣如白摩撒,早稻田學霸如白諾亞,都陰差陽錯從事了經營柏青哥遊戲機這個合法卻灰色的行業。在順子終於找到離家「隱居」多年的白諾亞後,諾亞擔心暴露自己朝鮮人的身世而拋妻棄子飲彈自盡……其實,朝鮮人也好,日本人也罷,就血統而言並無高低優劣之別,日本民族本身也是由繩文人、彌生人和中原東渡人不斷融合形成的。所謂民族,只是一個人們想像中的共同體罷了。
《柏青哥》由美籍韓裔女作家李敏金所著,劉勇軍翻譯,九志天達策劃,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敘事流暢,文筆優美,故事精彩,裝幀精緻,值得一讀。
《柏青哥》
[美]李敏金 著 劉勇軍 譯
九志天達出品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跨越60年,朝鮮半島普通家庭的四代人,在歷史的洪流中掙扎前行。從1920年日本殖民時期的韓國漁村,到日本大阪,經歷了二戰和韓戰,一直到90年代末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的橫濱和東京乃至紐約。
在這樣複雜的歷史背景下,全書著重描繪了幾代人在家族與故鄉、融入與歸屬、金錢與信仰等一系列問題上的關係與矛盾。
女主人公作為一個目不識丁的小漁村船主的女兒,在一個她無法理解的時代拼盡全力地試圖與家人生存下去。
眾多人物和情節,無數特有時代的故事,大時代小人物的命運悲劇,三十多萬字的宏篇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