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徽州,過了冬至年味兒就足了起來。打工滴慢慢回來了,養了一年的豬也要出欄了,美味的殺豬飯不僅讓小鬼帝們嘴饞,大人們也樂此不疲。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殺豬和殺豬飯(豬殺夥)吧。
過年了,一般人家都要殺頭豬,有的人家還要殺兩頭,過年有一頭豬,那怕把肉賣了,還剩下豬頭雜碎,也還可以過過好年。現在好多人都在笑話偶們,認為GDP米有某某縣高,但偶們過年有一頭豬殺,管他GDP還是雞的屁。
一般在春上就要MAO一隻小豬,MAO音馬,就是捉一隻小豬,要養到年底,一般十個月多點,長到一百五十斤左右,開始階段,那頭豬可憐的,叫作「慮胚」,吃的很差,一般是菜皮,糠、野菜,洗鍋水,這個階段不能吃好,如果吃好了,豬就長不大,關鍵是要長身胚,而不是長肥。到秋天苞蘆進家,開始給豬吃好的,要準備一到兩擔苞蘆,磨成粉,給豬吃苞蘆糊,也可人豬合燒,一鍋苞蘆糊,人吃好了,剩下的就給豬吃了。千萬不要捨不得,不然豬很瘦。吃別樣行不行呢?也可以,例如旌德那個地方米苞蘆,就給豬吃白米,但吃白米的豬肉就不香。
世事滄桑,近幾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好多人家省事,買飼料給豬吃,結果那個豬肉味道就推板(績溪話)了(不是哈巴)。只有偶們那個地方,還有農村裡,還堅持苞蘆哺豬,所以我們這地方出的豬肉才真叫好吃,別的地方的肉都是騙人的。
繞了大圈子,要講殺豬了。就是臘月,天寒地凍,豬肉也好保管,醃肉也正是時候。頭一天,要把殺豬桶借好,把水挑好,頭天晚上不餵豬食,以免殺豬後肚裡腸裡食太多。要和殺豬師傅定好時間。如果殺豬師傅米空,找偶農夫也可以,但要管一頓酒肉飯,另還要二斤肉作為工錢。
殺豬一般在清早,天還米亮,水燒開,靜候殺豬師傅來到。殺豬師傅來了,先要吃筒煙,因為一旦動手,就不好吃煙了。
先到豬欄裡捉豬,捉住豬後腿,就勢放倒,然後拖出豬欄。架上殺豬桶邊上,上邊放塊板,豬身就擱板上,豬頭朝外,用大腿墊上,一手捉住豬耳朵,一手拿殺豬刀,後邊要有個人幫忙。說時遲那時快,一刀從脖頸刺向心臟,拔出刀後,血譁啦一聲噴湧而出,下面放個木盆,事先放了冷水和鹽,待血放入盆中,要攪和一下,把血放鍋裡煮熟備用。
豬先放地上,用要命通杖,就是鐵棍一樣東西,一頭圓的,一頭是個鐵環,要豬後腿豬腳上切個小口,然後用通杖通。要通遍背脊前胛,以使灌氣。
接著就要放開水了,用桶打水,水溫不能太燙,以免燙壞豬皮,毛反而刮不下來。先放一開水,等有小半桶水,把豬放入桶中,要不停地翻動,以免一個地方燙過頭了。燙一會,拿把刮毛刀試試,不行再加開水,不要一下子加足,凡事要留有餘地,殺豬也一樣。
豬背和兩邊的毛刮好後,那些皺褶地方難刮,就要灌氣,在剛才切開口子的豬腳上,拼命往裡吹氣,灌好氣要用根繩紮起來,這根繩也是殺豬匠必備。等會還有用處。一個豬就白白胖胖的,說象楊貴妃也不假。這樣更方便刮毛,當毛刮乾淨後,第一步工序完成了。接著是剖肚,先將豬頭切下來,有血的地方用水衝乾淨,交給主家。讓豬肚皮朝天,先開肚,將豬雜碎全部摘下來,放在單簸裡。然後在紮起來的腳上掛鈎,再掛到梯子上。殺豬匠一手託著半邊豬,一邊用砍刀剁背脊骨,要剁得勻稱,光滑,越到後來越重,全靠只手拉力。但終於剁下來了。將兩邊(就是兩塊)肉放在主家的八仙桌上,主有要將豬頭擺上門頭,點上一炷香,祭拜祖宗,就是殺豬也不能忘記祖宗,這一點很重要。現在殺豬場裡每天殺好多豬,但從來不給祖宗一點吃,不地道。
除了祭祖宗,還要祭豬欄土地,就是在豬欄兩邊灑上點豬血,大門上也要灑,告訴人家偶殺豬了。也要燒香燒紙。
接下來是理豬腸,豬肝、豬肺、豬腰、豬心這些比較簡單,豬肚也還可以,關鍵是豬腸。弄不好弄破了,主家不開心,因為豬屎沾到腸上很難洗乾淨。所以主家先要和殺豬匠打個招呼,幫偶家豬腸理乾淨點。
到了晚上,就是吃殺豬飯了。偶們徽州,殺豬無論肉豬大小,家家請客,已成慣例。親戚朋友鄰裡都要來湊湊熱鬧,燒一大鍋新鮮豬肉,燉上豬血,燒上豬肝,再加上燉的冬天蘿蔔、醃菜配上水豆腐,歙南還有苞蘆粿,好不快活!大家海喝神聊,男人們唱起了猜拳歌:「拳吶好好,拳吶好好,七個巧呀。。」「八匹馬呀。。。」女人一般是不上桌的,端著飯碗在邊上邊吃邊聊天,同時為男人們續菜端茶遞水。。。小鬼蒂們嬉得最有勁了,大人們總是偷偷從大鍋裡咬上一大勺子豬肉給他們吃,吃快活了,就在堂前追逐打鬧,人多好不熱鬧!
徽州人歷來重情感,講道德,做人做事中規中矩。毎家辦殺豬飯酒席,首席非德高望重的老族長、大舅爺、村裡小學教師莫屬。所以,春節前的這些日子裡,他們理所當然地成了東家接、西家請的座上賓。
生活在城裡的人,若是有空,一定要抽時間再到徽州的農村,吃一餐殺豬飯,品一品那從未吃過飼料的豬肉,感受一下徽州的年味兒,體會一下鄰裡之間和諧的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