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時,淮安城中胡氏雜貨鋪,經祖孫三代傳承經營,已歷四十餘年。鋪中貨物齊全,物美價廉,因此生意不壞,新有上架貨物往往一售而空。
獨有一隻香爐,自雜貨鋪開張時起,就從未能賣出去。但凡香爐若有腳必定三隻,鼎足而立。此香爐卻僅有兩隻腳,若想使用,必須在另一處墊些東西,方能支撐住,兼且黝黑無光,極其粗糙。
因此,這隻兩腳香爐從無人問津,亦不知從何而來。鋪主為了招攬顧客,將兩腳香爐擺放在鋪門口,中間塞滿點燃的香火,供往來客人便於點菸用。
時有徽州商人方駿生在城中兜售菸具。某日路過雜貨鋪,無意間看到兩腳香爐,頓即雙眼放光,上前摩挲把玩香爐,久久不肯放手。後來,方駿生問鋪主胡掌柜說,此香爐售價多少錢?
胡掌柜早已看到方駿生對香爐愛不釋手的樣子,如今聽到他開口詢價,必定有意購買。因此,故意把價格抬高,說此爐售價十兩銀子。
方駿生聽後絲毫沒有討價還價的意思,反而當即解下腰間褡褳,將碎銀銅錢盡數倒出,盤算一番後,差兩百文錢。遂脫下身上棉袍,往隔壁典當鋪當了兩百文。付完錢後,抱起香爐轉身就走。
胡掌柜大為疑惑不解,上前拉住方駿生說,香爐既已賣出,那就是您的東西了。只是您為何會花這麼多錢,來買這麼一個殘缺之物呢?
方駿生讓胡掌柜取來一片檀香,墊在香爐下支撐起來,然後將一些枯枝敗葉放在香爐裡點燃。不久,香爐裡散發出陣陣檀香味,胡掌柜和圍觀眾人皆驚訝不已。
後來,方駿生進一步解釋說,此爐是前朝嘉靖年間景德鎮所制貢品,專供方士陶仲文煉丹時使用。原本有一對,可以相互支撐,合用時能煉製長生不老神藥,又能鍊石成金。若單獨用時,無論以麝香、龍涎或其它香料墊在下面,都能產生對應香氣。
陶仲文死後,此爐留在宮中,海瑞罵皇帝時,嘉靖盛怒下曾摔碎一隻。明亡後,剩下這隻被太監盜賣出宮,散落於民間,沒想到輾轉於雜貨鋪裡無人問津。
最後,在一片豔羨目光中,方駿生抱著香爐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