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選擇,無關是非。
昨天那一篇給《234說愛你》當「自來水」的推文標題是:《自己的林依晨,自己救》(戳左邊藍字,可以重讀這一篇喔)。
iPhen在朋友圈的轉發語是:全中國只有小王寫得出這麼捉人的標題,我們都欠了程又青很多張電影票。
我決定把他的後半句,偷來做今天的捉人標題。
雖然欠誰誰誰電影票這樣的梗好像已經用爛了,但既然是萬千寵愛的林依晨,我不妨再用第一千零一次。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你喜歡怎樣的公眾號,大概也會喜歡怎樣的藝人。
看完昨天的推文,很多粉絲都紛紛在後臺、微信群、微博留言裡告訴我,他們對林依晨的由衷喜愛。
▲ 《我可能不會愛你》是一部可以重看一千次的電視劇,「劇荒」時請找它,絕對是居家旅行必備良品。對了,本公主號又名「又青號」,謝謝關注。
但是呢,那些年的袁湘琴、程又青,我們都是在電腦小屏幕的播放器上看完的(你有付過票錢嗎?我好歹還買了正版DVD支持版權喔)。
我們好像真的很少能有機會,親自用行動跟林依晨說一聲「感謝」,謝謝她演的偶像劇,塑造了我們最初的愛情觀。
現在,機會來了。
林依晨在《蘭陵王》之後放言「不再接拍電視劇、專攻電影」,所以每一部她在大陸公映的院線片,你都應該去買一張票支持。
不要再說「再等半個月就有高清下載了」這種蠢話好嗎?這樣只會讓你越來越難有機會在大銀幕上看到你喜歡的藝人參演的電影喔。
等下載-票房太差-下一部索性不排片,這就是你想要看到的惡性循環,對嗎?如果「是」,那你就當我沒有說過以上的這一番話吧。
▲ 去年《康熙來了》還沒停播之前,《234說愛你》劇組就曾經上康熙宣傳過一趟(獨欠男主角秦昊)。時隔足足一年,大陸觀眾才有緣看到這部電影。這兩年,臺灣片在大陸的公映時差也越拉越長了(原因未明)。
每個人都討厭劇透,我有時候也討厭。但是呢,大部分時候,這個公主號關於院線電影的推文,卻總是在劇透。
對此,我也是無可奈何。這個國家的觀眾與院線經理,似乎都對那些真正好的電影,不太感冒。
好片的排片量往往少之又少,就算經理們本著良心勉強排了幾場早場+午夜場,也沒有多少人來看。
更多的人只是瞄了兩眼購票App,就決定買那些場次更多、選擇更多的大(爛)片。而好的電影,卻變得越來越沒有選擇。
在這裡劇透,只是為了告訴那些掙扎在看與不看邊緣的人:看!
如果你已經決定了不看,那劇透給你聽,好像也沒有多大關係;如果你已經決定了要去看,那不妨看完片之後,再來這裡和我懇切討論片中的每一段悲歡離合。反正,能讓更多人關注到更好的電影,就是我寫這些推文的初衷。
馬卓同學今天跟我說:「你的文字就是好,舒服。我討厭劇透,但是如果你不這樣在文章裡透一點,很多時候,就連討厭的機會都沒有了。」
為了救一部好電影,即使被你討厭,也是甘之如飴。跟昨天一樣,以下內容依舊涉嫌大量劇透,請謹慎點開。
▲ 我其實很喜歡《234說愛你》對三個年齡段女性之愛情觀設定。所以這張圖,今天又用了一次。
《234說愛你》是一個關於大婆與「小三」、「小四」之間的故事(你終於明白片名裡234的涵義了吧?除了年齡,還有「輩分」)。
30多歲的「小三」周姮吟,在20歲的時候,應該也曾經像「第四者」林依晨一樣,「不懂愛,拼命愛」吧?
40多歲的「正宮娘娘」蔡淑臻,在30歲的時候,應該也曾經像「小三」周姮吟一樣,「懂了愛,不想愛」吧?
20多歲的「第四者」林依晨,到了40多歲時,應該也會像「正宮娘娘」蔡淑臻一樣,「想要愛,不敢愛」吧?
這好像就是女人一生的往復運動。
無知者無畏,年少懵懂的時候拼了命去愛。到了洞悉一切之後,卻又愛得越來越無能為力。
奇怪的是,女人在每個年齡段的擇偶標準都不太一樣,男人在這方面倒是很專一:堅定不移地將注意力集中在20多歲的少女身上。
所以,度過了備受追捧的20歲之後,30歲後的女人,開始逐漸要接受「門可羅雀」、「門庭冷落」的事實。
這樣剛剛好,你有了大把的空閒時間,去好好想一想「我是誰」這件事。
▲ 電影裡的簡宏霖,是一個「蛋糕迷」。
電影前半段的林依晨,有一點「為別人而活」的味道。
也很難怪,20多歲的女孩,剛大學畢業,還沒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太久,自然沒有機會去搞清楚「自己是誰」。
所以,陪男朋友去巴黎學做蛋糕這件事,居然也被她寫進了自己的夢想(因為她好像沒有自己的夢想)。
拼命找工作,努力存錢,省吃儉用……都是為了這件事。
後來,當她終於在另一段狗血的愛情裡找到自己之後,再次見到簡宏霖,她終於可以驕傲地謝絕前男友「一起去巴黎」的邀約:
「那是你的巴黎,不是我的。」
屬於自己的巴黎,當然要自己一個人去,朝著自己的心意大步進發,這樣才夠意思。
當你找到自己、嘗試為自己而活,眼中不再只有那個他,你自然就會找到「活下去」的意義所在。
▲ 他的巴黎,他自己去。你的巴黎,你自己去。
巴黎這個城市,在《234說愛你》裡賦予了許多隱喻。
女主角系在鑰匙扣上的迷你巴黎鐵塔,是她曾經對「家」、「愛情」、「夢想」的一切寄託。
電影裡的林依晨,夢想著到羅浮宮一遊,熱愛法國文藝電影,也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像法國影后朱麗葉·比諾什一樣厲害的女演員。
但是,與她同齡的男友簡宏霖,卻負擔不起林依晨夢想中的「法式生活」。
為了帶林依晨去五星酒店,嘗一嘗每位三千元新臺幣(人民幣六百塊)法國大餐,男友存了好久的錢——而且,連一杯一百二十元新臺幣(人民幣二十多塊)的水,他也不敢多點。
不要小看這一杯水,可能就是他和她之間裂縫的開始。
上一次,情人秦昊帶她來這裡,隨便點了好幾樣最貴的菜,還連聲說「這些東西都不怎麼樣」。
許多女孩,未必就有那麼拜金主義。但當她看到過真實世界長什麼樣子,她就很難回到原本簡陋不堪的小世界裡,繼續安之若素。
▲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小年青的戀愛,往往敗給現實。
其實,除了物質,林依晨與簡宏霖之間,更存在著巨大的精神鴻溝。
林依晨想要看The Criterion Collection(簡稱CC)的DVD,男友簡宏霖卻說:哎呀,在網上怎麼也找不到這個什麼什麼Collection的下載種子呀!對了,前面那個單詞該怎麼念?好吧,我去喜歡電影的怪咖學長那兒,用硬碟幫你把電影拷回來!
而另一個男人——情人秦昊的家裡,卻有上百張原版的CC DVD,放滿了整牆的書架(何況,秦昊家裡還有專門放電影的投影儀?影迷都想要嫁給這樣的男人吧!)。
林依晨第一次看到這堆碟,馬上就瘋狂得大叫了起來。難得找到知音,秦昊也笑了:到我這選DVD的,你倒是第一個!
喜歡看伯格曼的,跟喜歡看商業片的,當然不是同一個路數的。
就像,你永遠無法跟喜歡下載電影在家裡看的人,聊你有多麼喜歡在大銀幕看著愛情片流淚的感覺。他們不懂。
就像,你能跟喜歡《大話西遊3》(原諒我又再次提到了力壓了我們家依晨的這部爛片)的人,聊費裡尼的《卡比利亞之夜》嗎?(P.S.吳中天的《天亮之前》裡,也有提到這部關於「女演員」的電影喔)
所以愛情真是一件殘酷的事。喜歡看伯格曼、費裡尼的人,喜歡CC DVD的人,好像最後總是會走到一起的。
▲ 想在電腦上下載CC影碟的傻男友簡宏霖……
▲ 跟林依晨說「我家的CC影碟你隨便看」的好情人秦昊。
在這裡,我想順便跟公主號的讀者科普一下,什麼是CC。CC是美國一間知名的影碟發行公司,成立於我出生的那一年(1984年)。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翻譯成中文,就是「標準收藏」——以最嚴謹的數碼科技及製造標準,把在世界影史上舉足輕重的作品,以最接近導演及製作人的構想,來重現影片的本來面貌,再度重新發行影碟(早期是LD,後來是DVD)。
是的,CC只會出版那些「影史經典與當代重要電影」,也就是所謂的「Cult片」。
他們從來不以大明星掛帥,只會以「明星導演」掛帥:黑澤明、塔可夫斯基、希區柯克、伯格曼、費裡尼、特呂弗、庫布裡克、吳宇森、王家衛……被CC選中的導演,都是備受認可的大師級國際大導。
CC只出冷門的大師作品,選片用心,對年代久遠的片子進行精心的數碼修復,還會配上影評人評論音軌、製作特輯、刪節片段等「彩蛋」……
因此,不少白領階層、知識分子、文藝青年,都是CC死心塌地的捧場客。
CC做的,好像都是「小眾趣味」的事,卻又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我想,CC真的應了黃偉文的那句歌詞:「又要公眾認同,又想風格小眾。」
▲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的DVD影碟,你收藏了多少張?我今年最新買的一張,是楊德昌的牯嶺街。(圖片源自網絡)
所以,CC真的就像一個暗號,連通了戲裡的林依晨與秦昊。
我想起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去盜版碟店買DVD,我翻到了幾張CC的D9,當下就跟林依晨一樣,激動得大呼小叫,旁邊同來的朋友卻完全不懂我在興奮什麼。
有一些愛,是別人無法理解的。無論是對CC的愛,還是「第四者」對別人丈夫的愛。
愛情總是複雜的,難以展開闡述的,它說不清道不明。
所以,戲裡的「小三」周姮吟交出了一句很棒的金句:「愛是選擇題,不是是非題!」
在愛情裡,你只需要做到:讓直覺主導你的行動,沒有什麼好怕的,也不要害怕受傷。
只要選定了一個方向,好好走下去便是。
無須去管別人說你做得對或錯,你必須忠於自己的選擇,才會開心。
▲ 愛是選擇,無關是非。這是「寶姐姐」周姮吟的金句。
無論是哪一種的「不倫戀」,當事人一定是會惶惶不可終日的。
同性戀?辦公室戀情?近親戀愛?……放在不同的維度與語境之下,它們都是「不倫戀」的其中一種。
至於愛上有老婆、也有小三的男人,當一個尷尬的「第四者」,更是「不倫戀」的巔峰之作。
作為一個別人眼中的「乖乖女」,戲裡的林依晨驚訝地發現:除了男朋友,自己原來對別的男人,也有欲望。
這一面的自己,讓她害怕了:「是我不好,我很不好,我非常不好!」
但如果,你跟那個人在一起之後,你可以徹底地做自己呢?你還會在意自己做得對不對、好不好嗎?
▲ 「小四」要面對比「小三」更大的心理難關。
愛情,無論是選對了,還是選錯了,都能讓你發現自己更多。
你能不能做到,把他的缺點當作優點一樣來深愛?
你之所以能看到他那麼多的缺點,是因為你自己身上也有同樣的問題。愛人,就像是在照一面鏡子。
隨著愛得越來越久,我們好像越來越不害怕在愛人面前,袒露自己最真實的一面。無論是肉體,還是身心靈。
你愛他,你愛她,你愛它,就像是在愛你自己一樣。你有多愛自己,就有多愛他、她、它。
▲ 愛情的過程,就像是在照鏡子的過程。
林依晨在《234說愛你》裡,還有好幾段的「戲中戲」。因為她的真實身份,是某獨立劇團的演員。
那些她日夜默背的臺詞啊,好像也在映照著女主角戲裡戲外的人生一般:
「我是一個道德淪喪的女人!我想,是因為我慌了,才不停地跟不同的男人上床,這樣,我才覺得自己是安全的。」
舞臺劇中的男主角,要舉起一盞有燈罩的燈,把這個「滿嘴謊言」的女人照清楚,「我從來就沒有在光亮處看過你!」
其實,又有多少對愛人,真的看清楚過對方的內心?
你喜歡的,到底是他/她的外貌、財富、房產、車子,還是他/她的整個靈魂?只有你自己知道答案。
忘了去擁抱對方不重要,千萬不要忘了擁抱自己。
你給的回憶太好 像刺青很難抹掉
我一直保持微笑 真的我 別被你看到
忘記了擁抱 忘記了微笑
忘記我們曾經是 那麼那麼樣的好
我們都太驕傲 話說的太早
記憶的拼圖 沒有真心拼湊不了
幸福的城堡 跌跌撞撞才能看得到
——A-Lin 《忘記擁抱》
(電影《234說愛你》主題曲)
▲ 除了做愛,能不能試著更愛對方的心多一點?
好多女孩子都無數次幻想過,自己與愛人一同環遊世界的美好畫面。
但原來,最好的世界,是我們永遠都進不去的世界。
想通了,就不要再等待了。你一個人也可以遊遍全球,無需要向任何人交待的。想清楚就出發吧!
那些過去在不堪的愛情裡,演過的一幕又一幕的荒謬劇啊,還有那些痛苦的掙扎啊,今天都放下了嗎?
可笑就可笑吧,心痛就心痛吧,沒有所謂的。「所有事情到了谷底,就會反彈起來。」
沒有什麼東西是不勞而獲的。包括在愛情裡得到的成長,你要真的痛過,才能有所領悟。
再痛也好,只要你能記得一直微笑,就好。
城市像孤島 往哪裡逃跑
倔強被擊倒 有誰能投靠
魔鬼控制愛 傷害 更堅持純白
我會一直微笑 把眼淚蒸發掉
我並不需要 虛偽的擁抱
我會一直微笑 厭倦對誰討好
I Won't Count My Tears
——楊凱琳 《一直微笑》
(電影《234說愛你》片尾曲)
▲ 一個人去巴黎,買菜,野餐,逛古蹟,找自己。她做到了,你呢?
每一次到訪臺灣,時間再趕,我也一定要抽出時間躲進當地的電影院。見微知著,在不同城市的電影院,你可以看得見那城的文化涵養。
在臺北最常去的幾家是:侯孝賢創辦的藝術院線光點華山、光點臺北,還有松煙文創園區裡的誠品電影院。
臺灣人把臺灣自製電影稱作「國片」,票房雖然不太景氣,但還是有不少鍥而不捨的影人,堅持在拍自己想拍的電影,比如我們這兩天一直在討論的《234說愛你》。
並不是說這些臺灣電影有多完美,但正是這些不完美與千瘡百孔,這些願意面對現實問題的勇氣,就已經值得為這群電影人鼓掌一千次。
類似的小心思,在大陸的國產電影裡,越來越難以得見。
當我們的院線裡充斥著《大話西遊3》、《爵跡》等金玉其外的片子,而大家居然還趨之若鶩地跑去看的時候,是不是應該用《234說愛你》這種用心製作的臺灣電影充當一面鏡子,照一照我們的浮躁與不安?
▲ 看了兩天的自來水推文,你還不趕快去看《234說愛你》嗎?過了這兩天,就是國慶檔的天下了。你還是趕緊走進戲院,還給林依晨一張電影票吧。
你可能還錯過了
這些溫柔的文字
我們都(曾)是虛張聲勢的安生周冬雨
我們都(曾)是不敢折騰的七月馬思純
我們都(曾)是放棄選擇的家明李程彬
真·課程
你懂得如何「愛自己」嗎?
掃碼支付,加入大齡女子補習社
(線上互助小組招生簡章戳這裡)
真·粉絲
掃碼添加茶几君為好友
進群跟這些死文青聊一聊
(敲門暗號:豁達茶几)
真·置頂
不錯過任何一篇有毒的叉雞湯
真·金主
支持讓我們豁達下去的好廣告
豁達茶几是你杯茶嗎?
歡迎轉發,與朋友一同分享
讓我們一起找尋屬於自己的那杯茶
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郵件聯繫:xiaowangzi1984@126.com
一直播:44376502 / 荔枝FM:FM1225109
新浪微博:@王擊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