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過去那些病毒題材的電影,在正常的日子與被疫情陰影籠罩下的日子,感受上是有一些不同的。當下,人們會更加珍惜一個多月前忙碌、疲倦而又快樂的生活。等到疫情過後,人們重新湧上街頭的時候,不要忘了這段時間內心的思考,不要忘記那些為了公眾健康安全而無畏付出的人。
韓浩月(新華每日電訊專欄作者)
疫情期間,一些與傳染病有關的文藝作品,被隔離在家的人們尋找出來觀看,包括一些比較老的、經典的電影。有一部上映於1995年的美國電影《極度恐慌》被提及的次數較多,不少網友回憶起當年觀看它的情形,有人是通過錄像帶、VCD看的,有人則是在電影院看的。
極度恐慌
是的,《極度恐慌》作為1996年引進的分帳大片,的確在中國的電影院裡公映過,對於那個年代的觀眾來說,分帳大片的概念剛出現兩年,病毒題材的電影更是罕見,《極度恐慌》當時給觀眾帶來的震撼是可以想像的。其中有這樣一幕場景:電影院裡,一個病毒感染者打了個噴嚏——特效鏡頭中,他打出來的口沫顆粒,被其他觀眾不斷地吸入……這個場景現在看來尤為恐怖。這次疫情暴發後,全國的影院第一時間關閉,在做法上是理智的、正確的。
《極度恐慌》所表現的病毒萌生、繁殖、傳播、致人死亡整個過程,在2003年非典時就曾「上演」過,但「非典」病毒更狡猾也更「兇狠」。這個外形看上去像頂粉紅色皇冠的「兇手」,不禁再次讓人想起1958年諾貝爾獎得主、生物學家喬什瓦·李德伯格說過的一句話,「人類統治地球最大的敵人是病毒」。
疫情是面鏡子,可以照見人的勇敢與善良,也能折射人心的邪惡與自私。在《極度恐慌》裡,疫情面前人的兩面性都得到了呈現,一方面是軍方接到上級命令將瘟疫小鎮毀滅,一方面是上校軍醫最後在直升機的追擊下成功把抗體送到小鎮,拯救了全鎮倖存者的生命。一名醫生的良知與責任,避免了一場非人道的轟炸。抗體是瘟疫的解藥,人心向善甚至是比抗體還要重要的「救命藥」。
2016年公映於韓國的《釜山行》,在中國影迷心目中是部優秀的電影,今年春節之後,這部四年前的舊片播放量又開始迅速增加。之所以《釜山行》好評不斷,在於這部病毒題材的電影,在故事創意與畫面上刷新了同類題材的高度。對人性的深度刻畫,也讓它能引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
釜山行
《釜山行》中的小職員一家看上去無比平凡,父親這個角色甚至有些軟弱與算計,在陪同女兒坐上火車前往釜山看望分居的妻子時,遭遇到了病毒感染者的襲擊。在這輛「死亡列車」上發生的事情,分分秒秒都在考驗著他們,逐漸變得勇敢的父親,純真又充滿正義的小女兒,以及具有犧牲精神的幫手們,極具代入感,從故事正式展開那一刻起,觀眾便與他們站在了一起。
疫情會放大人的善與惡。《釜山行》之所以有深度,在於它對人性惡的一面有真實的描述,特權人物的自私與殘忍,撒謊的公務人員,為爭取逃跑時間把無辜之人推向病毒感染者的懦夫……影片最後,小女孩和孕婦通過隧道逃生,對面的舉槍者放下武器向她們跑來,這讓緊張了一兩個小時的觀眾放鬆下來。不管是在電影裡還是現實中,正義與善良必勝,永遠是人類亙古不變的價值觀。
韓國另外有一部電影叫《鐵線蟲入侵》,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因下水遊泳被變種鐵線蟲入侵的市民,出現了極度口渴的症狀,他們衝入河中大量飲水致死後,導致變種鐵線蟲大量繁殖,進而引發災難。造成災難的元兇是醫藥製造公司操控者與部分職員們,為了將公司高價賣給政府,人為傳播了病菌引發鐵線蟲變異。在巨額的金錢利益面前,人心的扭曲比病毒的傳播還可怕。這部電影最大的警醒意義在於:為了利益,有人會以犧牲別人的生命為代價,因而在制度上,要給這些人豎立起一道無法逾越的高牆。
鐵線蟲入侵
2020年1月底,Netflix上線了一部六集紀錄片《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鏡頭呈現出豬流感、禽流感、伊波拉等疫情暴發的狀況。病毒,離每一個人貌似很遠,但事實上卻很近,尤其是現在大多數人以隔離的方式來阻隔新冠肺炎病毒蔓延的情形下,更會對影片中的記述感同身受。一部好的影視作品,不應止步於對病毒「繪聲繪色」的刻畫。普通人「無知的樂觀」,知情者的「隱瞞」,對醫護人員的暴力傷害,官員的瀆職失職等等,都會在疫情這面「鏡子」面前「原形畢露」,呈現出令人不安的一面。
流行病:如何預防流感大爆發
病毒最直觀的危害,除了奪取人的鮮活生命外,就是破壞人的群居動物屬性,讓人變得孤獨與無助。《我是傳奇》中威爾·史密斯飾演的角色,是病毒暴發後整個紐約市唯一的倖存者,他獨自在空曠荒涼的紐約生活,不得已殺了唯一陪伴自己的受感染的狗,甚至一度覺得自己是全世界唯一倖存的人類。整部電影最令人恐懼的不是那些被病毒變成「活死人」的攻擊者,而是主角只能對音像店裡的一個仿真模特喃喃自語。孤獨會讓人發瘋,這不,許多人在家隔離十多天之後,便無比懷念擁擠的商場與街頭。
我是傳奇
去年還有一部名為《血疫》的劇集很受歡迎,它另外有一個譯名叫《伊波拉浩劫》。這部劇集的原著曾得到過驚悚小說大師蒂芬·金的評價:「《血疫》的第一章,是我這輩子讀過最可怕的。」伊波拉病毒有90%的致死率。《血疫》對這種超級病毒的傳染、致死以及它所製造的恐懼,都進行了直觀的呈現,其中大量感染者的死亡場景都讓人不寒而慄。虛構的恐怖片讓人在緊張之後會獲得放鬆,但病毒題材影視作品卻會讓人把害怕帶進現實生活,因為這種「無形的敵人」說不定哪天就會冒出來。
血疫
「即使世界荒蕪如瘟疫籠罩下的小城奧蘭,只要有一絲溫情尚在,絕望就不至於吞噬人心。」加繆在《鼠疫》中這樣寫道。在人類歷史上與幾次重大瘟疫的抗爭中,留下了無數慘痛的記載。但同樣,偉大的醫生,智慧的管理者,善良的人們,他們用綿綿不絕的「溫情」,幫助無數陷入絕望的人重新擁有了陽光下平靜而自在的生活。
觀看過去那些病毒題材的電影,在正常的日子與被疫情陰影籠罩下的日子,感受上是有一些不同的。當下,人們會更加珍惜一個多月前忙碌、疲倦而又快樂的生活。等到疫情過後,人們重新湧上街頭的時候,不要忘了這段時間內心的思考,不要忘記那些為了公眾健康安全而無畏付出的人。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