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君豪|從角色中看盡人間悲喜

2021-03-02 聚有戲

說起香港舞臺劇,就不得不提起謝君豪這個名字。從1993年主演舞臺劇《南海十三郎》起,他和十三郎這個角色就結下了不解之緣,1997年憑藉電影版《南海十三郎》,榮獲第三十四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演員。很多觀眾認識他,也是因為十三郎這個角色。

 

二十多年的舞臺生涯,關於表演他有自己獨特的思考與認識,也有自己的小故事。


◆人物形象的塑造,要令觀眾信服◆

近兩年,謝君豪出演了舞臺劇《奪命證人》和《小城風光》,問起關於馮利樂和舞臺監督這兩個角色的創作過程,他講了很多。

葉子:《奪命證人》這個劇本很多劇團都排過,關於馮利樂這個角色,您有哪些新的處理?

謝君豪:這次我想和一般演這個角色的路子有點不一樣,我先不理傳統怎麼演,我想的問題是,這個角色最主要的任務就是要把所有人騙到,包括律師、法官、陪審團,更重要的是把觀眾騙到,讓他們相信我。

怎樣才能騙到他們呢?那我就琢磨了,首先,馮利樂這個人物的種種行為讓人懷疑他,所以我設定他是一個表面上非常單純的人。單純到有點笨拙,有點不通世故,有點你長這麼大怎麼還不懂事呢,那種不懂事,是成年人對小孩的說法,有一種天真在裡面。

其次,我加了一點小幽默在裡面,就是觀眾會笑這個人物。觀眾其實就是陪審團,如果這個人太難看了,肯定就是壞人,如果這個人挺可愛,啊,那不會是他吧。表面上好像很理性、很客觀,其實是主觀判斷,這個人很善良,這個人只是不懂處理事務而已,他對老婆這麼好,他就是有點笨,不可能殺人的。我要調動觀眾的情緒,讓觀眾以為是客觀判斷,其實是被我調動的情緒,這樣是不是感覺有點巧妙?

所以你現在看到的,所呈現的,包括形體、包括人物的細節處理,整個大的人物走向,都是我按這個大原則來處理的。然後呢,不能讓觀眾看到一絲猶豫、一絲壞的東西呈現出來。前部分因為有人和我說過,你前面是不是應該加點後面的東西,我說絕對不行,因為這樣的話他們就知道了,是吧?有的人就是想太多,這樣演會不會不夠立體啊,會不會反差的太大了。我說你想多了,搞複雜了,你不如就直奔主題。

說到細節,張叔平給了我很多小設計,一個好的造型設計可以豐富我的角色。比如,他在我的口袋裡放一個手絹,我試衣服的時候,順手往褲兜裡一摸,哎,有手絹,手絹可以用呀,用手絹也挺符合我這個人物的設計的。

還有那個眼鏡,之前沒有戴,直到進入技術彩排,進入劇院的時候,我穿了戲服,把頭髮一梳一看,是不是戴個眼鏡更好一點,戴個眼鏡顯得特別土、特別老實。我去問導演,是不是戴上眼鏡更好一點,導演說挺好的。於是,我就在那個時候加上去了,呈現出現在舞臺上的這種狀態。


葉子:您去年出演的舞臺劇《小城風光》,讓觀眾看到了人生的無常,您在塑造的舞臺監督這個角色時有怎樣的思考?


謝君豪:我開始真的覺得很難完成,看劇本的時候在想,介紹小城的背景說了兩三頁紙,天氣也說了兩三頁紙,地理位置也說了很多,這個人物幹什麼的?介紹這麼多。所以我就找自己的定位,然後跟導演一起商量,後來慢慢就找到了。

 

怎麼定位呢?舞臺監督這個角色其他人演過很多了,一般都是很智慧型的一個舞臺監督。因此,我這次也加了一點其他思想在裡面,比如說我理解他是一個魔術師,把整個小城、整個舞臺呈現給觀眾,燈光變化、演員誰出來誰下去,都是我要呈現的,這是我的第一個定位。第二個就是,既然是這樣呈現的,那我一定要跟觀眾有密切的交流,所以我一定不能避開他們,我一定要跟他們眼神接觸,我一定不能端起來演,一定要跟他們有互動。但是也不能像個主持人一樣,這個平衡度得把握。要挑起觀眾的興趣,要把信息傳遞給他們,要把小城的居民、小城的生活、小城的生與死傳遞給他們。

 

◆看過人生的悲喜,放下的是傲慢◆

聊到角色、聊到創作,謝君豪總是侃侃而談,能感受到他對舞臺的熱愛,對表演的用心,以及對於人物的理解,準確而又生動。

葉子:舞臺劇《南海十三郎》中有一句臺詞,「從來只有人怕南海十三郎,沒有聽說過南海十三郎怕人」。您覺得南海十三郎怕的是什麼?當他瘋的時候又是在逃避什麼?

謝君豪:他不是怕某個人,他怕的是面對真實的世界,他怕面對現實,他怕面對過去,因為那個階段的南海十三郎還沒能很坦然地面對這一切。當他瘋的時候,就是逃避現實世界,逃避過去。他不敢面對現實世界的殘酷,他選擇用瘋癲的態度去面對這個社會、這個世界。

他那個時候還是放不下自己,他在意唐滌生,唐滌生跟他說「從來只有人怕南海十三郎,沒有聽說過南海十三郎怕人。」你在怕什麼?是想把他罵醒。那個時候,南海十三郎有一點讓他說動了,還是想回去。結果天不從人願,唐滌生去世了,悲劇就悲劇在這裡了。

其實這是很長、很複雜的過程,我簡單說兩句吧。我現在處理南海十三郎和以前有點不一樣,我現在分成前、後半生。前半生很風光,表面風光,意氣風發,才華橫溢;後半生窘迫潦倒,大家都知道,就是瘋癲了,用瘋瘋癲癲來面對這個世界。

如果我們反過來再想,前半生這樣風光,其實是在不停地給身上加包袱,背負很多東西;在他的後半生,當世界把他遺忘之後,他反而有時間去學習,一件一件把包袱給放下,把執著放下。到最後,他才能坦然地面對這個世界,在臨終的時候,甚至可以把眼鏡拿掉,不需要通過眼鏡,也能夠面對這個世界,然後坦然離去,真正做到了出入自如的狀態。

葉子:感覺是在講人生的相遇與離別,上半場是相遇,下半場是離別。如果唐滌生沒有去世,您覺得他倆再次重逢之後會怎樣呢?

謝君豪:對,它其實是兩度輪迴。上半場發生的人和事,和下半場幾乎是一樣的。面對相同的人,相同的事。但是,就算唐滌生沒死,十三郎可能回去一會兒,他還會跑的。其實那個時候,我感覺南海十三郎需要的不光是戲劇上的人承認他,更多是怎樣去面對這個世界、怎樣去面對這個人生,這種更大的問題。所以在他最後看破的階段,他去了佛寺,為什麼去了佛寺?他尋找的不是以前那種戲劇上的成就,或是東山再起、風風光光,不是這樣,而是要去尋找人生的意義。

最後他參悟了,也領悟了,這是我所體會的。最後一點點把包袱放下,放下的包袱是什麼?不是他的戲劇,不是他的徒弟,不是他的愛情,甚至不是他的親人,而是他的傲慢。這時,他才體會到人生無常,才懂得去放下,在舞臺上把眼鏡扔掉了,把身邊所有東西,報紙啊、包袱啊,都放到地上。我在1993年那版最後的處理是十三郎死活都要拿回這個眼鏡,但後來的版本改成了拿掉、扔掉,因為他真的什麼都放下了。

◆感受舞臺的魅力,留住最好時刻◆

關於舞臺,謝君豪說舞臺有一種特殊的魅力,一種魔法般的魅力,一種你眼睜睜地看著時光飛逝,兩三個小時看盡角色一生的魅力。

葉子:在電影版裡有一句很經典的臺詞,「千萬不要自認為是天才,因為真正的天才只有兩個結局,一是早死,就像唐滌生那樣;二是瘋了,悲劇收場,因為天才是永遠不會跟世俗妥協的」。在舞臺劇中沒有加這句是為什麼?

謝君豪:這是一個定調的句子,舞臺劇的篇幅比較大,有很多聯想的空間,不需要那麼「白」地把東西都說出來,一說出來就「死」了,整個南海十三郎的意義就定了這一點了。1993年第一次演南海十三郎,就沒有這段,這段是編劇杜國威先生在電影版中加上去的。還有一個「向全香港編劇致敬」也是他加上去的,不同呈現形式有不同小細節處理,挺好的。但電影不一樣,畢竟它很短,很多舞臺的對白在電影中去掉了,而且看的觀眾群也不一樣,加一兩句這類型的「精句」也是好的,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處理,有不同的取捨。

葉子:關於舞臺劇《南海十三郎》的演出,有沒有什麼有趣的小故事?

謝君豪:我在《南海十三郎》的謝幕,有一個因巧合做成的效果。早年演出的時候,是直接穿著最後的衣服出來。後來有一次演出,演到最後一場了,服裝老師對我說,今天晚上給你個驚喜,你演完直接過來就行了。然後下場就過去了,十幾個人圍著我說,拿掉他的頭套,噴水,梳頭,換衣服,戴眼鏡,把臉上的泥巴擦掉,把扇子給他,好了,出去吧!那個時候外面的演員都不知道,觀眾也不知道,我出來的時候觀眾一片歡呼,當年的觀眾很興奮地說:「這樣好!」。於是,這種形式的謝幕就保留下來了。

讓演員立刻回到以前的樣子,不光是把觀眾美好的回憶帶過來,而且讓觀眾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悲喜感。看到人生的無常,看到人生的悲喜,找到所有逝去的美好重回時的喜悅,以及突然失去時的悲傷。

葉子:您覺得舞臺劇和影視劇的表演,有什麼不同?

謝君豪:肯定有不同,但是整體上是一樣的,因為就是演這個角色嘛,但是你用的力度不一樣,放的重點也是不一樣的。除了演好這個角色之外,舞臺更多是你要主導,推動這個戲,主導性很強。你不能光看自己的狀態、憑自己的感覺去演,這是不夠的,你必須要整體配合其他演員。很多時候要靠演員的演技去把這個戲推動,把這個戲的節奏、段落、高潮推出來,就好像踩臺階一樣的,你踩我一下,我踩你一下,一下一下踩上去的那種配合,在舞臺上構成一個整體。

如果是電影、電視劇,當然前面那些都注意之後,更多的是那時那刻這個段落、這場戲、這個鏡頭,你的細節狀態怎麼樣,你對整個段落的推動怎麼樣,但是演員主導性在這方面就沒那麼強了,因為還有剪輯、燈光、鏡頭等,演員都是配合鏡頭講故事。

 

影視劇需要有整體的把握,你可能會更辛苦,要處理更多的小細節,因為它分鏡頭,不一定按照故事的時間順序拍。這時就要把握這段戲前後是什麼樣的,需要憑經驗和自己的感受,去調整每場戲的狀態。

而舞臺的特點是,給你即時看人間冷暖、生老病死,給你看最美好的東西,以及美好的事物突然逝去……這些震撼是舞臺才有的,因為它是瞬間的藝術,所有的時光飛逝、物是人非,都是立刻呈現出來的。讓你在兩三個小時中,看盡角色的一生,有一種特殊的、魔法般的魅力。

◆他的初心是快樂,因角色而純粹◆

很多人都說要不忘初心,用真誠打動人,這樣的演戲才會好。除了真誠之外,謝君豪最享受表演帶給他的樂趣,在真誠而又純粹的創作過程中,快樂是他一直追尋的初心。

葉子:您接戲有什麼標準嗎?什麼樣的角色才會接?


謝君豪:我的標準是,我一定要對這個角色有感覺,一定要先讓我動心,我不管這個角色有多大或者有多好,或者是多不好,一定要先自己動心,一定要喜歡這個人物,才能接。但是話說回來,作為一個專業演員,你都有辦法找到讓自己喜歡這個角色的點。找不到是你的問題,不是角色的問題,是你找不到而已。

 

葉子:當您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之後,有沒有遇到過很難從角色中抽離的情況?


謝君豪:這個對我來講不存在,我不知道其他演員,但是我有我的想法。因為我都是用自己去演的,用我的體會、我對人生的理解去演這個人物,不是馬上抽離,變回自己,所以不存在能不能抽離。

 

葉子:您之前說「不忘初心,用真誠打動人,這樣的演戲才會好,才會快樂」,您又是如何保持初心的?

謝君豪:我的想法挺簡單的,因為這樣,我才能感到真正的快樂。如果不是這樣,我會不開心,所以我就選擇讓我過得開心的方法去做而已。演戲可以帶給我很大的滿足感,有時也會帶給我很大的挫敗感,這些都讓我有更多的機會去學習。表演開始前,我需要收集很多資料,需要去了解那個年代、那種人物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我也能找到很多樂趣。

還有就是,觀眾在現實生活中不論有多壞,有多好,有多悲哀,有多不如意,或者是有多意氣風發,他在看戲的時候,會把亂七八糟的事都忘掉,回到一個相對單純的狀態。演員也是,在演戲的過程中會變得純粹,在紛擾的世界裡,能夠有一瞬間呈現這樣純粹的狀態,我感覺已經很難得了。這也是表演帶給我的樂趣,不僅能幫助別人,也能幫助自己。

2018年生日許願時的謝老師

 

◆採訪後記◆


前些天寫了一篇有關香港看戲的攻略(歡迎點擊下面的推薦閱讀查看),沒想到被謝君豪老師轉發,他說看到是寫香港看戲的,想支持一下。

於是,很開心借著這樣的機緣,採訪到了謝老師,真的非常感謝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和我聊了將近兩個小時。

從角色分析到創作體會,能學到的東西特別多,寫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附:謝君豪歷年演出劇目】

葉子

篇幅有點長

真的捨不得刪

謝謝看到這裡的你

【沒想到文末還有福利吧?】

這麼好的演員

歡迎大家在留言裡暢所欲言

我們將抽出幸運的小夥伴

贈送

籤名節目冊+紀念筆記本


—END—

相關焦點

  • 晏殊這首詞,被譽為千古第一情詞,其中兩句道盡了人間悲喜
    導語:晏殊這首詞,被譽為千古第一情詞,其中兩句道盡了人間悲喜如唐朝的詩歌、元朝的戲曲一般,宋朝也有著它最為鼎盛的文化——詞,史稱宋詞,作為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於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 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餘、琴趣等。
  • 謝君豪
    謝君豪屬於把自己覆滅於角色的演員,你會念念不忘他的角色,但你會忘了他。  於1995年和1996年,同一批製作班底拍攝了兩部電影:人間有情、南海十三郎。這裡面都有謝君豪,特別是後一部電影,如果說有人記得謝君豪,大都只有這個十三郎了。  人間有情 (1995)·謝君豪·白英  《人間有情》通過一家老字號雨傘廠梁蘇記的變遷,由清末至民國,又由民國至戰亂時期,然後到現代,歲月流轉,人情浸潤依舊,屬於那種慢慢看出味道的電影。
  • 金馬影帝謝君豪,最近染了一頭白髮
    那是1996年由鍾景輝為香港話劇團翻譯並執導的版本,譯作《明月明年何處看》,謝君豪在其中飾演患者Brian的年輕情人。 二十多年後再次出演,角色有變,緣分未改。此次在張之珏導演的版本中,他將飾演身患絕症的病人阿祖。 阿祖這個角色在原版話劇中名為Joe,住在醫院安排的小木屋裡,等待妻兒的探訪。
  • 擊敗張國榮,奪得金馬影帝的謝君豪,今在《太古神王》中令人感動
    該劇自播出以來,熱度就居高不下,不僅劇情好,演員演技也是可圈可點,而筆者在追完劇後,發現有一個角色十分引人注目,他就是九華門的大長老,任千行。劇中的他因為看不破情之一字,選擇雲遊四海,成日醉酒,不修邊幅,卻因為他的俠義多情給人營造出一種「頹廢美「的感覺
  • 謝君豪演過的角色:酒劍仙最出名,南海十三郎最經典,而他最難忘
    要說為什麼導演會委以重任將男一號的角色給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夥子,是因為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早在這之前他是話劇團的演員,已經多次出演過話劇《南海十三郎》,對於這個角色的理解已經拿捏的很到位。故事中的他扮相溫文爾雅,穿著長袍馬褂戴著金絲眼鏡,頗有徐志摩的風範。南海十三郎的一生顛沛流離,是一個義憤填膺的有志青年。謝君豪將年輕時的意氣風發和落魄時的潦倒無奈,以及年老之後的精神失常都演繹得淋漓盡致,不由得使人感嘆故事中人的可悲。
  • 謝君豪!一個充滿傳奇的演員,也是一個擊敗張國榮獲得影帝的演員
    他說不要空想以後,只看眼前,只享受過程,尤其是演戲的過程;他說每一個作品都是依據當時的情況做出的最好選擇,所以每一個角色都是值得感謝的;他說他會每樣東西都看一點,涉獵廣泛但是絕不深刻,用來演戲已經足夠;他說平時要注意積累,看到什麼也要留意,注意聽人講話,注意觀察人,慢慢吸收,到以後演戲總會用得到;他說要留心去找,找到角色的內心,找到主動性和戲劇性,這樣才能做好角色;他說所有的戲都是他的本色演出,他有太多本色
  • 謝君豪:力壓張國榮奪影帝,片場救人險毀容,今卻給小鮮肉作配
    ,曾是香港影帝,是現在年輕演員的前輩,謝君豪長著一雙桃花眼,無論看誰仿佛眼睛中都含著笑意,蠱惑人心,十分符合焦老闆的人物形象。中學時期,謝君豪被同學推舉出來參演畢業節目《雷雨》,謝君豪要呈現的是「周萍」這個矛盾的角色。
  • 《重啟》焦老闆謝君豪:胡歌師父,力壓張國榮獲影帝,因救人毀容
    這離不開演員們對於角色的塑造,除了胡歌、劉亦菲、安以軒幾個主角外,一眾配角的演繹也堪稱精彩,其中「御劍乘風來,除魔天地間,有酒樂逍遙,無酒我亦癲,一飲盡江河,再飲吞日月,千杯醉不倒的酒劍仙一角亦是得到了很多觀眾的喜愛,他與青兒的錯過,與聖姑那一段虐戀,最後慘死在女兒阿奴手中的場景讓很多觀眾都為之淚目。
  • 「酒劍仙」謝君豪,不當護士當影帝,卻被一場大火改變了命運
    提起 「謝君豪」,很多人都對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一提到「酒劍仙」,就會恍然大悟:原來他就是《仙劍奇俠傳》中李逍遙的師傅啊!只有他逆行而上,在大火中救下了扮演自己女兒的小演員。小女孩是救下來了,但他的臉卻被意外燒傷,差點毀容。對於演員來說,容貌何其重要,對任何明星來說,燒傷都不是一件小事,但他卻默默忍受了下來,也從不拿這件事去炒作炫耀。
  • 「戲瘋子」謝君豪:做戲亦修行
    從角色誕生之日起便飾演十三郎的謝君豪,憑藉片中精湛表演從此在大小銀幕中打響名堂。即管頭頂影帝光環,他的話劇生涯卻並未因此止步,從事戲劇二十七載,他演過逾兩千場話劇,當中僅《南海十三郎》一出就將近一百六十場。2016年,《南海十三郎》再度復排,並先後於內地四城公演。「南海十三郎」當年的揚名之地廣州,今年亦首度迎來這部姍姍來遲的世情之作。
  • 謝君豪,一個曾擊敗張國榮獲得金馬獎影帝的人,卻做了數十年配角
    一飲盡江河,再飲吞日月,千杯醉不倒,唯我酒劍仙。」謝君豪扮演的酒劍仙既俠氣十足,又瀟灑自然。強大的實力與率性的性格讓人影響深刻。通過這部影片,謝君豪開始進入影視圈。他演繹的每一個角色都十分符合人物設定,其中的酒劍仙是觀眾最為熟知的。謝君豪在《仙劍奇俠傳》中的表現確實十分優秀,贏得許多人的讚譽。
  • 謝君豪為什麼被稱是最糊影帝 謝君豪是哪部電影獲得的金馬影帝
    最近在票房口碑雙豐收的電影拆彈專家2中,很多人看到了謝君豪的身影,他在這部電影中飾演了馬世軍這個角色,不少人感嘆已經很多年沒有看到他的身影了。不少人提到謝君豪,都替他感到可惜,覺得謝君豪可以發展得更好。謝君豪為什麼被稱是最糊影帝?謝君豪是憑藉著哪部電影獲得的金馬影帝呢?小編今天就來揭秘一下。
  • 謝君豪—影帝
    謝君豪《錦繡緣》劇照謝君豪《仙劍奇俠傳》劇照謝君豪《一世情緣》劇照小學畢業於靜山小學,於香港新亞中學完成中一至中五課程,其後於五育中學完成預科課程。1984年中學畢業後,曾嘗試多種不同工作,先後做過文員、推銷員、售貨員等。
  • 謝君豪近日罕見露面,不修邊幅重回「酒劍仙」,打理菜園接地氣
    男主人公「李逍遙」的扮演者胡歌如今雖然低調,但觀眾對他的認可度非常高,也是至今都沒有緋聞的男藝人,而當時在看電視劇時還有一個演員不得不提及,他就是「李逍遙」的師傅「酒劍仙」。背著酒壺,邋裡邋遢、不修邊幅,對外一副超然灑脫、玩世不恭模樣,這個造型至今都令人難忘,也是仙劍系列中的經典角色。
  • 影帝謝君豪罕見露面,鬍子拉碴重回"酒劍仙",聚會只喝百元酒
    11月20日,香港演員謝君豪曬出了一組自己的種菜照。照片中的他身穿淡藍色短袖T恤,戴著一副黑框眼鏡,手持剪刀,正在給面前的西紅柿苗去掉多餘的枝葉。,看不見幾根雜草。而謝君豪最終被內地觀眾所熟知的角色,還是2005年大火的《仙劍奇俠傳》
  • 廿年後依然是經典——謝君豪《南海十三郎》
    已經不記得第一次看《南海十三郎》是在什麼時候了,至少也是十幾年前了吧。一次很偶然的機會,看了DVD版的《南海十三郎》,那時候並不知道謝君豪是誰,更不知道他曾憑藉此片打敗了《春光乍洩》的張國榮拿到1997年的臺灣金馬獎,甚至都不知道它還有一部同名舞臺劇!
  • 擊敗張國榮奪得影帝,衝火場救人慘遭毀容,謝君豪的傳奇往事
    當時,面試他的考官正在低頭看資料,可是謝君豪的這一喊,卻成功地引起了考官的注意,也正一味如此,他才能夠考入演藝學院。和大多數的人一樣,謝君豪在演藝事業剛開始的時候,也需要從跑龍套之類的小角色開始幹起。不過,雖然只能去出演這些小角色,但是謝君豪演得依然十分用心,而也正因為如此,他的演技也逐步得到了提高。1993年,謝君豪晉升成為香港話劇團的首席演員,同年主演了便話劇版的《南海十三郎》。
  • 最瀟灑酒劍仙謝君豪:26歲出道,34歲獲金馬影帝,今默默無聞
    最瀟灑「酒劍仙」謝君豪:26歲出道,34歲獲金馬影帝,今默默無聞「御劍乘風來,除魔天地間,有酒樂逍遙,無酒我亦顛。一飲盡江河,再飲吞日月,千杯醉不倒,唯我酒劍仙。」電影中謝君豪演技大家有目共睹,他將南海十三郎的年輕時的意氣風發和落魄時的潦倒無奈,以及年老之後的精神失常都演繹得淋漓盡致。
  • 誰還記得當年的南海十三郎嗎,再看今日的謝君豪
    謝君豪在電影裡面的表現可圈可點。#謝君豪飾演的十三郎,是一個天才編劇,狂狷、苛刻、傲慢、通透、瘋癲、頑痴。謝君豪本人也憑藉電影版《南海十三郎》獲第三十四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演員。當年和謝君豪勢均力敵PK這個獎項的,是《春光乍洩》的張國榮。2,他又在電視劇《隋唐英雄傳》裡面飾演 隋煬帝楊廣楊廣這個角色,他一演就活了,有血有肉,有情有義,令人莫名其妙的討厭不起來。
  • 「酒劍仙」謝君豪:34歲拿影帝,為救童星燒傷,如今卻給鮮肉作配
    95年至96年,謝君豪先後參演了《再見王老五》、《金玉滿堂》、《人間有情》、《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以及《大三元》這5部電影,雖然都是配角的戲份,但能和鍾鎮濤、張國榮這樣的演員合作,也是對其演技的一種磨練。34歲那年,謝君豪正式離開香港話劇團,加入春天舞臺任導師和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