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對於一些愛侶而言,短暫地交歡,永遠地分散,才是最正確的相處方式。
——遇言姐
本月,宋丹丹年滿60歲,按政策從人藝退休。
遇言姐家的三甜席肉肉,經常在小區玩的時候遇到她的孫子,巴圖的兒子,所以丹丹老師事業有成,又有孫兒環繞,算得上圓滿了,還是很替她開心的。
宋丹丹19歲考入人藝,至今已60歲,該退休了。
宋丹丹年輕時顯老,又特別會學老太太,結果老演比自己年紀大的角色。
《我愛我家》中出演油膩親切的中年婦女何平時,宋丹丹才33、4歲。
這年紀放到現在都還是半個少女呢。
但在記憶中,宋丹丹就是盤著腿織毛衣的老阿姨,說話時端著肩膀、抻著脖子、搖著蒲扇,有個正在學合併同類項的小升初閨女。
2011年,因為英達帶著梁歡生的小兒子上真人秀,帶著大兒子生活的宋丹丹在微博上大罵——
男人可以離婚可以重組家庭可以愛現妻和兒女可以攜子在媒體前秀父愛稱自己「司機保姆廚師教練」四棲老爸...但不可以對以前的孩子在7歲時他求你帶他出去玩一次你都不理11歲管你要電話你都不給14年來形同陌路...
後來,英達也承認自己在離婚後徹底斷絕了和大兒子巴圖的聯繫,理由是——
「我們兩個雖然是父子,但生命中的緣分也就這麼長了。」
又說:
「離婚了就該徹底翻篇,不然對大家都沒有好處。會對自己的新家庭造成傷害,也會破壞巴圖和繼父的感情。」
然而,英達這套「互不傷害」、「我為你好」的理論,與人情法律都是相悖的,擱哪兒都說不通。
各國的法律都要求離異家長行使探視權,英達14年來對大兒子不聞不問不見面,肯定不是以孩子的利益為第一考量。
只能說,這個人對前妻生子淡漠涼薄、沒有感情。
如果讓遇言姐說,前不前妻的,兒子是親生的,是你的精子和DNA,這個爹實在沒有人味兒。
前些年爆出來,英達給美國的妻兒轉錢時觸犯當地法律。
為了避稅,英達分50次將46.4萬美元現金存入4家銀行的6個帳戶,結果被美國聯邦法院控告洗錢,罰金高達32萬美元。
一時間,吃瓜群眾紛紛稱快。
遇言姐只覺得好笑,一直以為英達是個見過世面的人,沒想到用這麼原始的方式來避稅。
昨天,遇言姐重新翻了翻宋丹丹出版的自傳《幸福深處》。
這本書是宋丹丹離婚後寫的。
據她自己說是,當時很久沒有戲拍,乾脆賣隱私掙點錢。
從18歲至今的40多年中,宋丹丹結了3次婚,成為全國知名演員,也經歷過眾叛親離,甚至想過自殺。
如今再回看宋丹丹的40年,只覺得這酸甜苦辣的人生,映襯了80、90年代的大背景,也是饒有興味。
一瓶色拉油敲醒少女心,兩瓶酸奶逗樂人藝考官
1979年,18歲的宋丹丹正在北京讀高三,結果因為談戀愛談得五迷三道,差20分沒考上大學。
她那來自高知家庭的初戀小男友則考上了北大法律系。
兩個人從高三到大學畢業好了5年。
這5年中,小男友的大哥、二哥、大姐,相繼去了美國。
那是在1983年,出國十分稀罕。
一天,宋丹丹正在男友家吃飯。
男友的母親說:「小鋼,明天用你剛辦的護照去友誼商店買瓶色拉油吧。」
90後出生的遇言阿姨的小讀者們可能不知道友誼商店的輝煌,80年代,友誼商店在大家心中的地位,堪比如今的一線奢侈品店。
因為友誼商店只許外賓進,中國人持護照才許進,買的進口商品中包括中國還不生產的色拉油。
聽到男友辦了護照,宋丹丹才猛然驚覺,他從未把兩個人的命運看成一體,從未想和自己一起走人生的道路。
對於這段戀情,戲精少女宋丹丹想像過很多結尾。
比如,白髮蒼蒼的他衣錦還鄉,回到北京雜亂的胡同裡,摘下金絲眼鏡尋找門牌,問有沒有個叫宋丹丹的,空氣裡飄著電影《第二次握手》的主題曲。
不過現實沒有那麼戲劇。
1994年,前男友回國,那時的宋丹丹已經是知名演員了。
兩個人約在中國大飯店的咖啡廳,大家像朋友一樣聊天,時不時地哈哈大笑。
時間已經把一切都衝走了。
後來,急於擺脫初戀陰影的宋丹丹,跟一位朋友戀愛3個月閃婚。
那年她24歲。
不知為何,這段婚姻只維持了一年。
離婚時前夫要求:「將來如果你有名了,在任何場合、任何情況下,都永遠別提我的名字。」
於是,宋丹丹至今履行承諾、守口如瓶。
再回到那時候——
彼時,高考落榜、賦閒在家的宋丹丹只有另尋去處。
朋友告訴她人藝在《北京日報》上招生呢。宋丹丹模仿老師、模仿同學,模仿得太像了,應該報名試試。
宋丹丹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但還是跟朋友去了首都劇場。
那是1981年,人藝招20個學員,報名費是2塊5。
無論在哪個年代,都有大把做著明星夢的年輕人。
初試那天,劇場外的年輕人烏央烏央佔據了整條街,青春逼人,閃亮奪目。
宋丹丹把火筷子烤熱,給自己卷了幾個劉海,偷穿上二姐的半高跟皮鞋。
考試時,光腳做了廣播體操,大聲念了一段報紙。
那就刷掉了90%的報考者,成為進入複試的人中之一。
宋丹丹說,如果當初考不上人藝,就只有去糧店賣醬油了——其實那在當年也是一個不錯的工作呢,遇言小時候還想成為賣公共汽車票的阿姨呢。
複試時,一位老師擔憂地打量宋丹丹——
「這孩子,將來準是個大胖子,得比我還胖。」
把考上人藝作為唯一出路的宋丹丹急切懇求道:
「老師您就收下我吧,不是能試讀半年嗎,我半年肯定瘦下來,瘦不下來您就別要。」
最後一關是演小品——給爸爸打電話,告訴他媽媽住院了。
宋丹丹又緊張、又委屈,在「電話」中哭起來,與情景十分契合。
結尾時,宋丹丹的喜劇天分靈光乍現,脫口而出——
「爸,你快來吧,來的時候給我帶兩瓶酸奶。」
這一句惹得考官們哄堂大笑。
出考場時,宋丹丹知道,這事兒成了。
務實的宋丹丹和混不吝的英達,不是一路人
如今回看,宋丹丹和英達的婚姻,兩個人根本就不是一路人,走不到一起是註定的。
英達看起來是個好脾氣的胖子,骨子裡卻是以家族為榮的高傲文人。
英達的父親英若誠畢業於清華外文系,是內地最早的翻譯家,出任過文化部副部長。
英達的母親吳世良女士出任過曹禺的秘書、周恩來的翻譯。
再往前算,英達的祖父留學劍橋,是蔣介石欽點的翻譯。
曾祖父籌辦了輔仁大學、高祖父創立了《大公報》。
可謂一家傳奇,幾代文人輩出。
英達自己畢業於北大,後留學密蘇裡大學,是那個年代稀罕的海歸。
被稱做英家大公子的英達,極為恃才放曠,不懂待人接物。
前些年,有記者採訪他。
英達在北京西山一塊祖傳的地皮上蓋了家宅。
據說,英公子全然沒有熒幕上的家常親切、滑稽世故,坐言立行中,是一個世家子的軒昂悠然、一個聰明人的自得驕傲。
那時候英達已經52歲了。
他說:在智力上,自己一直都是一騎絕塵,只有單項超過自己的人,能整體上超過自己的人,一個都沒遇到過。
從宋丹丹的回憶中看,英達的生活能力很差,煮個雞蛋都煮不熟,穿根針都不會的那種。
從背景上看,這樣的英達,跟宋丹丹不是一夥兒的。
宋丹丹認識英達那會兒,他還正在美國留學,放假回人藝排話劇。
兩個人都是二婚。
婚後,英達的不可一世、不通世故,常常讓宋丹丹為他捏把汗。
比如,英達到處不知深淺地指指點點,被攝製組找個藉口打發回家了;
比如,英達總是喋喋不休地顯擺他的記憶力和知識面,到處找人爭論,讓人下不來臺。
每次宋丹丹勸他少說幾句,英達便會趾高氣昂地回答——
「不行,我不能讓那個踩著梯子的人自以為和我一樣高。」
遇言姐說,這樣一個人,在崇尚知識的80年代,還有人願意給他面子,放到如今早就社會性死亡了吧。
婚後的英達,頂著北大和海歸的名頭,天天在家睡大覺。
睡到中午起來吃飯,吃完午飯繼續睡覺,身上也是一天天胖了起來。
每當宋丹丹催促英達工作勞動,英達就抱怨宋丹丹像自己的媽。
後來英達答應宋丹丹,白天睡覺,晚上創作。
結果是書房打掃出來了,字一個也沒有寫,一覺又睡到天亮。
再來看宋丹丹這邊。
懷孕6個月演了小品《超生遊擊隊》。
生下孩子34天,跟著黃宏四處走穴,有時去到偏遠縣城,還要搭過路的運煤車。
接拍《愛你沒商量》,死皮賴臉地求導演給英達一個配角演演。
撫養孩子的錢、日常開銷的錢,都是宋丹丹出。
公公英若誠住院,宋丹丹負責給老人洗腳、擦身、剪指甲,在病房裡用三張椅子圍成床,一住幾個月。
這種故事要是發到知乎,早就被勸離100回了吧。
但是事有峰迴路轉。
1992年,英達逮到機會,拍攝自己一直想做的美式情景喜劇。
拿了投資者的錢,英達也不敢懶了,攝製高速運轉,生怕資金不夠。
英達也從天天睡大覺,變成壓力大到早晨7點睡不著擦地板。
逐漸,宋丹丹和英達,兩個人起了變化。
以前,英達沒工作的時候,注意力在老婆身上。
時不時給老婆畫張肖像,把家裡布置得煥然一新,搞點小情小趣。
隨著《我愛我家》的一炮打響,英達跟同是文藝世家出身、同是北大畢業留美的梁歡走到一起。
那時候,梁歡剛回國不久,給《我愛我家》寫了一集劇本——《姑媽從大洋彼岸來》。
據說這事兒把梁左、梁天氣得夠嗆,後者跟宋丹丹一直都是好友。
再加上後來梁左在財務困窘中猝死,抱走梁左電腦的英達成了眾矢之的。
話說梁家兄妹和宋丹丹的複雜關係,恐怕只有王菲和竇家的關係譜可以與之相提並論了。
還是要和三觀相似的人結婚
宋丹丹和英達離婚這事兒,應該是英達的責任更多些。
不過,從這件事上也能看出來——
人啊,還是要和三觀相近的人結婚哪。
從遇言姐的視角來看,宋丹丹比梁歡強多了。
本分、務實、人緣兒好。
講真,長相也比梁歡好看。
當時,家裡修燈、修鎖、修煤氣、修馬桶,都是宋丹丹;
孩子滿月的第3天,宋丹丹就出去趕場子掙錢了。
但是,英達跟宋丹丹離婚的時候一點愧意都無(宋丹丹自己也出過軌,但結合上下文,更像是為了報復英達)。
倒是主動提出離婚的宋丹丹,發現身邊的朋友都倒向了在影視圈更有權勢的英導,氣憤悲傷到躺在床上想自殺。
最愁苦的時候是倪萍給宋丹丹打電話,跟她說:「死啥?到我家來擦地吧。」
而梁歡跟英達結婚後就沒工作過,所謂才女什麼的也沒有作品佐證,兩個人反而好到你恩我愛、天天以打冰球的兒子為榮。
當年,宋丹丹興致勃勃地參演春晚小品《懶漢相親》,跟家裡人講相親的姑娘眼神不好,打翻了熱水瓶,又坐在氣球上。
公公英若誠批評這種打趣大齡女性的節目是「拿肉麻當有趣」。
或許在那個時候,就已經預示了宋丹丹和英達將要出現的隔閡,而後來英達的事業成功加深了兩人間的矛盾。
此外,不管一個女性有多能幹,都不要事事一手包辦,要讓男性參與到家庭建設中,只有自己出過力,他才會覺得珍惜。
遇言姐每次講這個道理給周圍的姑娘聽的時候,都怕她們聽不懂或者嫌棄,所以就會講到《小王子》的故事。
你看小王子對待他的那朵玫瑰花,之所以如此獨一無二,是因為他給玫瑰花澆水、捉蟲、施肥。
他付出的越多,這朵玫瑰花也就越特別。
宋丹丹離婚後,總結這段婚姻——
自己也有很大問題。
掌控欲強、精力充沛,讓「她自己可以」、「她什麼都行」這種概念在英達心中根深蒂固。
有一次,英達為了製造驚喜,把客廳裡的家具挪了位置。
宋丹丹半夜3點出差回來,一個人又把東西挪回原處。
英達抱怨:「你讓我覺得我什麼都沒有做,實際上你什麼都不讓我做,什麼都要按照你的意志來。」
後來,宋丹丹反省說:
直至今天我才明白一個道理,如果你和一個人共有一個家,你要照顧對方的感受,你要與他共同分享一切,包括情感,也包括勞動。
跟英達離婚後,經朋友們介紹,宋丹丹28天閃婚復旦畢業的富豪趙玉吉。
那時候宋丹丹已經很久沒有戲拍,跟兒子租住在亞運村的一室一廳。
為了維持生活質量,她自爆隱私寫書。
趙玉吉第一次去宋丹丹家,看到的是一地稿紙中有個面如菜色的女人奮筆疾書半生血淚史,旁邊是個玩玩具的小男孩。
這段不被看好的婚姻,到現在也已經23年了。
宋丹丹曾在書中說,當年還是太年輕,那時的心境極端而熱烈,紅太紅,黑太黑。
直到一切都已平靜後再去回首那段往事,冷靜地、客觀地、泰然地,看到的才是它本來的面目——沒有是非對錯,沒有其它可能。
去年,《我愛我家》劇組時隔25年後重聚。
宋丹丹感慨地說,《我愛我家》不僅讓她享受了拍戲的過程,更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因此要感謝編劇梁左,同時也感謝前夫英達,把一個我們完全沒有見過的形式引進國內,給大家帶來很多的歡笑。
或許,對於一些愛侶而言,短暫地交歡,永遠地分散,才是最正確的相處方式吧。
而今天的宋丹丹,才更是看到人生全面的那個宋丹丹吧。
不會用力過猛地愛包攬全部家務,也不會用力過猛地恨自爆愛的隱私。
這也是我們所有女生成長的過程吧。
從用盡全力,到收放自如。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