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16年3月,一名企業家、一名產品設計師和一名營銷人員在IndieGoGo平臺展開了眾籌活動,為一個極其新潮的設備籌款,這個設備是一個可以幫助人們在海底呼吸的「人腮」。
幾天之內,他們籌到了超過80萬美元,這是他們之前目標的16倍。
但我們今天講的不是一個夢想成真的故事,而是眾籌背後的種種隱患:「人腮」上線眾籌以後,人們甚至都不知道這個點子是否可行,就連發起人自己也說不清這到底是個什麼項目。
人們對於這個叫「Triton」的「人腮」,最開始的時候還是有一些質疑的。Triton的團隊隨後在網上發布了一段展示水下呼吸的視頻,但是視頻的長度很短,甚至不超過1分鐘。看到視頻的人都懷疑自己是不是被騙了,懷疑這個設備是否和商家所說一樣,但產品團隊聲稱這個產品可以從水中獲得足夠的氧氣供人呼吸。
Triton「人腮」的最初模型
Neal Pollock是一名在杜克大學的高壓醫學和環境生理學的研究學者,他說:「根本不可能!」 其他專家也同意他的想法。很快,Indiegogo宣布這個活動取消了,所有的錢款都會返還給消費者。
這件事說明了網際網路上的眾籌活動還是有很多不靠譜的。
一份最新的報告顯示:網際網路眾籌在2015年的金額達到了340億美元,是2014年的兩倍。這樣的市場擴張真的很迅速,畢竟在2010年時才有8億8千萬美金。
雖然眾籌活動不全是詐騙行為,但不負責任的項目總是有的,而且目前幾乎沒有對消費者的保護措施,讓他們欲哭無淚。
「眾籌的背後可能會有詐騙」
其實最基本的眾籌模型是很簡單的。個人和公司可以列出任何他們想要眾籌的項目。眾籌的發起者可以把成果分配給不同的眾籌支持者。對於Triton「人腮」這樣的硬體來說,這部分錢理論上會被分配給硬體的製造商;對於創意項目來說,消費者們可以下載到一個相冊或者訂閱到一本雜誌。
在一些項目中,只有消費者眾籌到一定量的金額,發起者才能得到資金。Indiegogo這樣的網站也允許發起者設定「不定額目標」,這樣的話,無論籌得多少錢他們都可以支取現金。
GoFundMe這樣的網站,允許用戶因為任何理由而眾籌,而且可以不受截止日期和數目的限制。當然,幾乎所有的眾籌網站,比如Kickstarter,、Indiegogo和GoFundMe,都會收取籌得資金的一部分作為佣金。(其中也有一些特例,像是Indiegogo旗下的Generosity網站。)
從定義上看,這些客戶是在眾籌一個未完成的項目,但這樣的項目很容易出問題。有人認為項目的風險程度沒有被明確標明,但這些公司已經開始詳細地描述這些項目的不確定性了。
Kickstarter的一位發言人David Gallagher表示:「我們希望大家了解,不是所有的項目都會順利運行。如果不看每個頁面列出的『風險與挑戰』部分,你是不能參與該項目的,Kickstarter畢竟不是商店。」
對於硬體設備,Kickstarter要求發起者至少要給資助人展示產品的原型,而Indiegogo並不要求。
Indiegogo的一位發言人表示:「發起一個眾籌項目和在商店買東西不一樣,我們Indiegogo 的支持者也是理解的,他們在支持企業家把產品實現。」
GoFundMe的網站上建議用戶只支持他們了解和相信的項目。這些眾籌項目是有可能中途夭折的,有的發起者可能會無法如約履行承諾。但是,有的項目發起者在項目失敗的時候,也沒有任何計劃來履行自己的承諾。
2015年春天,Kickstarter 授權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學者去研究眾籌項目失敗的可能性大小。研究表明,9%的項目難以成功,但負責項目的Wharton教授也表示,大部分的項目是可以最終完成的,項目的失敗與否和其他因素並沒有必要聯繫。
GoFundMe的一位發言人Bobby Whithorne說:「GoFundMe的項目只有不到千分之一是假的。」這一言論是基於對於所有項目和虛假項目的研究。但是,消費者主張網站對所有潛在的眾籌人展示透明的信息,即消費者須知。全國消費者權益保護協會的執行理事Ira Rheingold表示:「我毫不懷疑,眾籌網站上也的確存在一些騙人的藝術家。」
Rheingold不是針對眾籌行為,相反,他認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實現想法的方式。他說,最重要的是,要找出激發創意但防止騙子行騙的方法,要在項目開始之前就叫停所有不可能的項目。
他說:「這其中有很多潛在的詐騙,也有很多潛在的好東西」。
無人機、智能手錶和其他幾乎不能實現的項目
眾籌項目如今變得越來越流行,但有很多項目的失敗也暴露出其中潛在的失敗可能,這樣的事情也變得越來越普遍。
2014年11月24日,一家叫做Torquing Group的創業公司發起了眾籌一個小型無人機的項目。「這是一架便於攜帶的私人空中相機和高清視頻捕捉平臺,它小到可以放在你的手掌裡,而且可以完全獨立飛行!」
它可以自動跟隨它的主人,規避障礙物並拍攝照片及視頻。這個產品的宣傳視頻展示了一個可以在酒吧拍照、可以跟隨山地自行車愛好者的原型,以上這些行為都是很難捕捉的。
Torquing 希望可以籌到190000美元,但是因為這個無人機太神奇了,好多人都想要,已經有了12000位支持者,這個初出茅廬的公司已經籌得3400萬美元。
但到了2015年7月,即約定的發貨時間,這個項目並沒有什麼成果。
後來,廠家推出了幾百個無人機(有15000人在期待它),消費者非常生氣。消費者說,這個無人機很難飛起來,即使可以飛起來的話,也會掉下來撞到牆上,結果只能捕捉到一些路上的腳印。
11月18日,Torquing宣布自己破產並負債,願意無償清算自己的資產並將其還給債權人,卻把眾籌的支持者晾在一邊。
Kickstarter僱傭自由撰稿人Mark Harris去了解其中的原味,他發表了一份很長的報告。他認為這件事情並不是詐騙,但是覺得Torquing的員工沒有推出無人機的背景、經驗和相關知識。Harrus說,有足夠證據表明,宣傳視頻是有誤導性的,而且認為項目本身的火爆令其更難以進行。
Zano項目的負責人Ivan Reedman對此事沒有回應。
Kickstarter的Gallagher說:「我們理解Mark的總結結果,的確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到。」
而Zano的水平離可以成功眾籌還遠著呢。
Pebble是眾籌項目中被大部分人認為成功的項目
另一個重要的例子就Kreyos智能手錶的項目,它在Indiegogo上籌得了1500萬美元,承諾給消費者一支續電能力強、可以手勢控制的防水智能手錶,這支手錶的電池可以堅持一周,價格要150美元。這個項目聽上去非常好,好得不像是真的,結果也的確如此。
這個產品的功能最終幾乎都沒有實現,甚至時間都不準,一遇水就壞掉。
Kreyos的創建者Steve Tan由於無法在網頁上評論,所以在Medium上解釋了失敗的原因。他寫道,包括他自己在內的開發小組都只有市場方面的經驗,對科技的了解有限。他們設計出產品的模型後就聯繫了一家中國的公司進行生產,那家中國公司生產不出來,隨即Tan也帶著大部分錢款逃之夭夭了。
有關眾籌的法律措施
2015年6月11日,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宣布,他們判決了第一起由機構經手的眾籌活動。一個叫Erik Chevalier的人從1246人那裡籌到了超過122000美元,用來開發一款叫做「The Doom That Came to Atlantic City」的遊戲。
但是根據FTC的報告,Chevalier沒有把籌來的款項拿來開發遊戲或搭建相應的遊戲原型,而是用來付房租、組織活動或幹其他的。對於Chevalier的經濟判決,他自己是不能反駁的,因為他由於無法支付訴訟費而被叫停了該資格。
各個州也開始追查或叫停成功可能性很小的眾籌項目。華盛頓州在2014年就發布了全國的第一部有關眾籌消費者的權益保護法律。直到現在,還沒有關於眾籌項目的庭審案件。專注於消費者權益的法律專家Rheingold認為,這是因為眾籌項目還算是新生事物。
他說:「我認為還有很多地方還需要法律的規定。」 他還認為發布眾籌項目的網站應該也有責任審查這些項目。
眾籌網站這一方卻認為項目是否能否完成與它們無關。和其他矽谷其他的盈利企業一樣,它們只是提供了讓他人做生意的平臺。它們縮短了交易的過程,令其簡單方便,但是並沒有自己賣這些東西。
這個經營模式需要仔細核查,比如美國的部分州認為Uber的司機並不是被僱傭者。Airbnb也在經受越來越多的規範審查。Rheingold認為,法院應該要求眾籌網站必須評估網站上的項目。
他說:「難道我們要生存在一個沒有信譽的市場嗎?」 他認為,我們不能讓消費者單獨承擔評估項目的工作。
他還表示,任何免責聲明都不代表可以規避項目的風險。
「群眾的智慧」
目前,我們相信普羅大眾足夠聰明,可以分辨項目的可行性。
在Triton的事件中,發起眾籌的三人小組在前一個項目結束後的幾個小時之後,又重新發起了他們的項目,而且讓項目所描述的人工肺葉看上去像是可以真正運轉一樣。
他們發布了一個新的視頻,視頻中有一個人在水中呆了15分鐘,這絕對比之前的視頻更加高大上。 但是有人指出,視頻是偽造的,有一些如浮力問題的破綻,讓人有這是否是個騙局的疑惑。
Divers Alert Network的Pollock表示:「這個視頻有可能,甚至是非常有可能是騙人的,他們所做的承諾和科技創新的水平還是有巨大的差距的。」
截止到這個重新發起的眾籌項目結束,該團隊已經籌得454958美元,並在他們的Indiegogo頁面上表示他們會在2016年12月之前發布這款人工肺葉。
但是Indiegogo又取消了這次眾籌項目,並把錢返還給了消費者。
它給支持者發了郵件,內容如下:「近幾個月來,我們的信任和安全小組收到了許多關於Triton團隊新項目的投訴。儘管我們和該團隊聯繫,希望核查這些投訴,但是Triton團隊並不回應,所以我們決定返還所有籌集到的錢款。」
或許,Triton團隊認為只要有足夠的資金,就可以做出點成績。或許,他們也早就知道這個項目的可行性不大,甚至是不可能。
似乎早期的眾籌安全措施這次可以起作用。迄今為止,Triton的項目頁面上依舊顯示「很快完成」,但明顯已經無人搭理。他們也許可以再次發起這個項目,但必須要有一個大幅修改的聲明,或者要換一個眾籌平臺去發布。
這就是問題所在。表面上看,眾籌網站容易管理網站上的項目(因為他們有更完備和嚴格的運行規範),但是網站本身沒有法律義務去這麼做。從經濟層面來講,他們更希望有更多的項目,籌到儘可能多的錢。一個有可能或者是的確詐騙的項目可以被重複發布,這就意味著項目的支持者有可能被騙。
Rheingold建議打算給項目投資的人先查看項目的負責人,看看對方是否有商業計劃、足夠的人員和相關資質將項目完成。
美國消費者聯盟的投資者保護負責人Barbara Roper說:「大家確實很聰明,但也會被蒙蔽。」
「至於如何分辨,就要看個人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