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這部電影是我看了加勒比海盜之後,根據德普推薦給我的,看了之後感覺很不錯。這部電影的原型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童話小說《小飛俠彼得.潘》已經徵服了全世界的老女老幼,而它的創作者蘇格蘭作家詹姆斯.巴裡的故事一點也不比小飛俠遜色。2004年美國米拉麥克斯公司推出了一部電影《尋找夢幻島》,講述了巴裡在20世紀初的倫敦創作《彼得.潘》的種種故事。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個童話世界吧!
《尋找夢幻島》劇情簡介:
詹姆斯·巴裡(約翰尼·德普飾)是一個居住在倫敦的作家,每日平實生活讓他找不到靈感。每天他都會路過肯辛頓公園,每次他都會看見一群孩子在草地上追逐玩耍,他用心觀察這裡發生的一切。孩子們把肯辛頓公園當作是他們進行海盜遊戲的大本營,他們用樹枝搭起一個小屋,摳起地上的泥土捏成了供奉給海盜的點心。巴裡在一旁看著孩子們煞有介事的遊戲,孩子們發現之後熱情的邀請巴裡加入海盜的隊伍,於是這支肯辛頓公園海盜小隊又多了一個獨眼大海盜。
通過和這些孩子們的接觸,幾個孩子豐富的想像力感染了巴裡,打開了巴裡想像力的大門,他不但拉來孩子們的母親(凱特·溫斯萊特飾)加入海盜小隊,更以此為靈感創造了之後家喻戶曉的人物「小飛俠彼得·潘」。最初,巴裡的劇團對這部童話劇的吸引力非常懷疑。但是在巴利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小飛俠》最終以天真的童趣和豐富的想像,打動了不計其數的孩子和大人。然而,正當詹姆斯·巴裡準備向全世界介紹《小飛俠》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打擊讓所有人意識到現實的殘酷。
《尋找夢幻島》作為一部傳記片,拍得如此溫暖動人已經非常不錯了。只是想不到,賤賤的德普船長居然還有這麼文質彬彬的一面,果然是深藏不露。2004年,馬克·福斯特憑藉該片獲得第61屆威尼斯電影節魔法時刻獎。2005年,詹恩.凱茲梅利克憑藉該片獲得第77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配樂獎。
這個故事最有意思、也是最核心的一對關係是巴裡與小飛俠的原型小彼得,他們之間形成互補和映襯,大人像孩子般的真誠,孩子卻過早失去了童年的快樂,這種人物塑造方法可謂用心良苦。其實永無島是對理想的一種執念,你用什麼方式看待世界,永無島就在哪裡。可是現實還是那麼殘忍,童話裡的故事一大堆都是騙人的。
最後心得:事實上,我們常常在意的是孩子不應該有壞習慣,要給他立規矩,卻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那些他們生氣時吼出的隻言片語,那恰恰是我們走進孩子內心了解孩子情感的最佳橋梁。最後一段,葬禮後作家和彼得在長椅上的談話,絕對可以作為「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的樣板。相比成為永遠長不大、永遠沒煩惱的彼得.潘,我更愛那個在長椅上擦去淚水、眼神越發堅定的小彼得。
電影海報上有句話:「Unlock your imagination(開啟你的想像)」。永無島到底存不存在,相不相信童話,其實都沒關係,關鍵在於你要敢於想像,在生活百般淬鍊之後,仍然心懷夢想,並為之努力著。感謝觀看!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