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合肥晚報報導 路邊老人暈倒,扶還是不扶?張曉健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5月26日,記者採訪了家住在蜀山區天鵝花園的張曉健,還原了5月22日凌晨發生在貴池路與合作化路交叉口的暖心一幕。
八旬父親深夜未歸急壞家屬
「嘟嘟嘟……」一連給父親打了60個電話,始終沒人接聽。
王先生心裡變得有些忐忑不安。從父親下午4點出門算起,已經過去了8個小時,可人一直沒有回家。
「父親究竟會去哪裡?」王先生知道,傍晚散步是父親的習慣,可年過八旬的父親一向只在小區周邊溜達,到點了就回家。但這次,他把附近小區找了個遍,也沒能找到父親的身影。
心急如焚的姐姐報了警。剛報警沒多久,王先生的手機就響了,一個陌生的號碼打了進來,此時已經是凌晨1點50分,喜憂參半的複雜情緒籠罩在王先生的心頭。但很快,電話那頭的人就掃除了他心中不安的情緒。
凌晨散步歸來路遇受傷老人
打電話的人就是張曉健。65歲的他因為失眠,常常在深夜去附近公園散步。5月22日凌晨1點40分,散步完準備回家的張曉健路過貴池路與合作化路交叉口,突然聽到一聲輕微的「哼哼」聲。他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老人臥倒在花壇邊。
起初張曉健以為是環衛工人在路邊休息,但很快發現老人的哼哼聲有些痛苦,他走上前查看,發現這名老人額頭青紫,臉上還流了不少血。因為是深夜,周邊沒人路過,張曉健有些猶豫。「萬一扶起來被賴上,連個證人都沒有。」但很快這個念頭就被張曉健打消,「見死不救心裡更過意不去。」
他一邊把老人輕輕扶起,一邊詢問老人的家庭住址。剛剛恢復意識的老人吐字不清,張曉健問了半天也沒問出結果。他又拿起老人隨身攜帶的布袋,發現裡面有一部老人手機,屏幕上顯示,一共有60個未接電話。
「家屬一定是急壞了!」張曉健對著號碼,用自己的手機打了過去,電話那頭一直焦急等待的家屬鬆了一口氣,在對他表示感謝後,家屬提出要開車來接老人回家,希望張曉健能夠暫時幫忙看護老人。
好心小夥搭手共同救助老人
在等待期間,獨自照料老人的張曉健一邊掏出布袋裡水給老人解渴,一邊詢問老人的身體狀況,問其是否有就醫需求。他的舉動被路過的一位20多歲的小夥子看到,在得知事情的來龍去脈後,這名馬姓小夥也主動提出要陪著張曉健一起等待老人。「他說萬一我有麻煩,可以為我作證。」
15分鐘後,老人的家屬開車趕到現場,得知老人身體無恙,家屬再次對張曉健和馬姓小夥表達了深深謝意。
據家屬介紹,老人今年84歲,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當天身上只帶了部分零錢和手機。可能是因為迷了路,體力不支才昏倒在路邊,摔傷了頭。因為救助及時,老人身體並無大礙,目前已在家中休養。「真的很謝謝張師傅,要沒有他,我父親可能不會這麼快找到,今後我們也會好好關心照顧老人。」
曾及時挽回獨居老人生命
在採訪中,記者得知,這已經不是張曉健第一次仗義相助了。2018年3月,張曉健在居家養老中心發現一直在這裡吃飯的杜新愛老人幾天都沒來,考慮到老人是孤寡老人,張曉健幾經輾轉打聽到了對方住址,上門探視,卻發現大門緊閉,呼喊拍門也沒反應。
「如果是去親戚家,應該不會待太久。」他有些不放心,急忙找到物業和警察求助,在雙方的配合下,張曉健撬開門鎖,發現老人已經暈倒在地不省人事。後來經醫院搶救,杜新愛老人脫離了生命危險。「當時醫生說,要是再晚一步,可能就沒救了。」
這件事給了他極大的觸動,因此張曉健常說,救人不能等。就拿這次扶起老人的事情來說,張曉健覺得自己扶起的不僅僅是老人,是做人的良心,也是社會的信任。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衛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