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1115字閱讀約需3分鐘-
心臟是我們最重要的人體器官之一
它的搏動與我們生命息息相關
勞苦功高的它
一生要跳25億~30億次!
但時間久了
它也可能有「短路」的時候
「心好累」的我們該怎麼辦?
74歲的黃爺爺,近日時常覺得乏力,上樓梯、走路快了就覺得胸悶、喘不上氣,有時還頭暈黑矇,甚至暈厥。起初家人以為這是上了年紀的正常表現,兒女帶黃爺爺到湘潭市中心醫院進行檢查檢查之後,發現問題原來出在心臟上……
入住湘潭市中心醫院之後,醫生們給黃爺爺做了24小時動態心電圖,發現黃爺爺為快慢症候群-陣發性房顫、竇性停搏、心源性暈厥,有植入起搏器的強烈指徵!可這是怎麼回事呢?
醫生小中
心臟每天約跳動10萬次左右,為全身各個臟器供血。心跳快慢的變化,適應不同情況身體供血需要。
心臟傳導系統
竇房結是控制心跳快慢的「司令部」,如果竇房結或傳導系統發生病變或老化,就會發出錯誤指令,心跳就會變慢或者不規則,導致出現乏力、頭暈、胸悶等症狀,嚴重時可能發生眼睛發黑、昏倒的情況,就需要植入心臟起搏器!
傳統的心臟起搏器
由起搏脈衝發生器和電極導線組成
脈衝發生器就像是一個人工司令部
會通過導線刺激心臟跳動
傳統起搏器
但傳統脈衝發生器+電極導線
構成的起搏器系統
存在著一些問題
如電極導線的
磨損、斷裂、電極導線脫位等等
黃爺爺以及家屬同意安裝起搏器,但要求沒有手術切口,同時不能降低生活質量。在深入研究病情後,湘潭市中心醫院的專家們決定為黃爺爺實施Micra無導線起搏器植入手術。
醫生小中
Micra無導線起搏器顧名思義,就是沒有導線的起搏器。它只有膠囊大小、重量僅2g左右,電池壽命超過10年以上,擁有兼容核磁共振掃描等創新功能,是當今全球體重最輕、體積最小的起搏器。
與傳統心臟起搏器相比,Micra無導線起搏器體積減小了93%,既無需植入心內膜導線,也無需在胸前皮下製作囊袋放置脈衝發生器,避免了囊袋和導線感染的相關併發症。Micra無導線起搏器直接植入在人體心腔內,無傷疤、切口,患者在植入後幾乎感覺不到起搏器的存在,可大大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
傳統心臟起搏器與Micr無導線起搏器對比
7月13日上午,在湖南省起博與心電生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湘雅二醫院教授劉啟明的指導及吳名星主任、王磊醫生等介入專家團隊的密切配合下,通過股靜脈穿刺將無導線起搏器成功植入到患者的右心室。手術順利,用時僅30分鐘,患者未發生任何併發症。
醫生小中
湘潭市中心醫院成功開展此項新技術,將給更多的心律失常患者帶來微創、高效的治療新選擇。此次手術的成功,也標誌著湘潭市中心醫院在心律失常方面的診療技術邁入了國際先進水平。
【來源:湘潭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