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2017年結束僅剩35天。
為此,財經郎眼將攜手頂級財經大咖,
共同打造2017「更好的明年」跨年演講。
4000席現場門票售賣即將開放。
12月20日,讓我們一起,
回首2017,盤點重大經濟事件;
展望2018,把脈未來商業趨勢。
文|貌貌狼 公眾號:財經郎眼Daily(ID:cjlydaily)
今年9月28日,眾安保險以59.7港元的發行價登陸港股,資本市場對金融科技稀缺標的展現出了巨大熱情,其市值一度逼近1400億港元。而眾安保險在港股的成功對其背後的三位重要股東而言,只是一次小小的勝利,這三位股東就是大家所熟悉的馬雲、馬化騰、馬明哲。
馬雲、馬化騰、馬明哲,三個人單獨拿出來可以撼動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界的半壁江山,合在一起就是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界的半壁江山。2013年,他們三人聯合成立眾安保險的時候,大概誰也沒有想到網際網路金融業的發展會如此迅速。彼時,支付寶剛剛推出餘額寶功能五個月,微信紅包功能還沒有上線,平安旗下陸金所的手機客戶端也剛剛上線不足一個月。
四年後的今天,螞蟻金服什麼時候上市成了投資圈頻繁熱議的話題,騰訊也牽頭成立了中國首家網際網路銀行微眾銀行,陸金所也在衝刺上市。然而再想看到「三馬」坐在一起談笑風生,亦或是像郭廣昌先生說的那樣「尬聊」幾乎已經是個不可能的事情了。
2015年的時候,證監會舉辦了一場主題為「網際網路金融」的座談會,參會人員及嘉賓並不算多,其中馬雲、王堅、彭蕾都受邀進行演講。會上,馬雲說「網際網路金融」這個詞是由他編出來的,他本人也沒想到,這個詞對中國金融界的影響會這麼大。
這句話換個人講大概都會「噓」聲一片,但由馬雲講出來聽眾們除了鼓掌似乎也只能沉默。
目前,馬雲創立的阿里巴巴旗下(也被業內人士稱為「阿里系」),自有及入股投資的金融公司共有21個,涉及了支付、信貸、理財、股票證券、保險、銀行、徵信、投資、和金融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已基本實現了在金融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同時,阿里也是擁有「牌照」最多的網際網路公司:第三方支付牌照、基金牌照、擔保牌照、小貸牌照、銀行牌照等等,應有盡有。而就在今年成立的網聯中,阿里巴巴也佔據了9.61%的股份。
而作為最早對傳統金融業產生衝擊的網際網路金融產品支付寶,成立於十三年前的2004年。騰訊的財付通則晚於支付寶近一年的時間才推向市場。可以說,在中國網際網路金融界,如果論資歷排座次,阿里巴巴及馬雲恐怕是要坐在第一把交椅上。
相比於成立初期就廣泛地活躍在金融領域的阿里巴巴來說,馬化騰和他的騰訊在金融領域的崛起總讓人有種「後來者居上」的意味。但其實作為一家2004年就成功上市的科技企業,騰訊對金融領域的布局並不算晚,只是顯得有些低調。
2005年9月,騰訊公司正式推出在線支付平臺財付通,其後幾年,因其電商業務發展幾經周折,所以一直沒有像阿里將支付功能獨立成「支付寶」這般打造自己單獨的網際網路金融產品。直至2012年,微信在移動端大獲成功後,騰訊才探索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的網際網路金融發展之路——在C端以社交嵌入小額支付,並逐步培養用戶習慣;在B端利用自己充沛的現金流扮演一個股權投資者的角色。
2013年,馬雲、馬明哲一起成立眾安保險、推出「微信紅包」,成功的讓「搶紅包」成為了2014年春節最大的亮點。借著微信支付大獲成功的東風,騰訊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獲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績。成立微眾銀行、入股微粒貸、微車貸、人人貸等,一系列舉措使得「後來者」騰訊在行動支付領域隱隱有了與阿里分庭抗禮的架勢。
與馬雲和馬化騰做網際網路起家不同,馬明哲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金融領域的一座大山。但出身傳統金融領域並沒有限制了他的思想,反而讓他在網際網路金融這條路上走得更為穩妥。與網際網路出身的BATJ們需要為金融牌照而頭疼不同,平安則早已擁有了傳統金融領域的七大牌照。
2014年1月,在一次小型媒體會上,馬明哲用「Change or Die」來形容網際網路金融給傳統金融業帶來的巨大衝擊。就在他這種「不變則死」的態度下,陸金所在繼續鞏固平臺優勢的基礎上朝著獨立上市的路飛奔。當年5月,陸金所被美國的P2P研究機構 LendAcademy 評為「中國最重要的P2P公司」,並憑藉其線上交易服務躋身P2P全球三甲。
同時,平安旗下的網際網路金融類產品除陸金所和眾安保險外,還有前海徵信、平安普惠、平安眾籌等。這些都足以看出平安在消費金融、網際網路理財、網際網路保險、徵信、眾籌、第三方支付等領域布局的深度及廣度。
自2015年始,網貸平臺接連「爆雷」,行業風險專項整治和各類監管政策接踵而出,P2P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逐漸與「騙子」劃等號。受其影響,志在上市的陸金所開始了它的去P2P之路。同樣受到影響的還有騰訊投資的P2P平臺「人人貸」。
近年,P2P風波未散,現金貸浪潮又來,伴隨著趣店(阿里投資)、拍拍貸等公司在美國上市所引發的廣泛討論,監管層對網絡小貸的整頓也如火如荼般展開。11月21日,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公室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整治辦下達了《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要求各級小額貸款公司監管部門一律不得新批設網際網路小額貸款公司,禁止新增批小額貸款公司跨區域開展業務。
國家互金安全專委會檢測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運營現金貸平臺2693家。其中,大量現金貸平臺未能取得合法放貸身份。截至2017年7月,全國累計發放網絡小貸牌照153張,截至11月底,共有30家現金貸平臺通過其運營主體公司或其股東持有35張網絡小貸牌照(含網絡小貸公司直接開展現金貸業務)。我們可以說,網貸行業的關鍵性洗牌時期已經到來,無法合規的平臺將會陸續退出,存活下來的平臺也將受到更為嚴密的監管。
不論是網際網路出身的阿里系、騰訊系也好,還是傳統金融領域出身的平安系也罷,近年來都利用了資本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獲得了迅速發展,然而資本瘋狂擴張中所埋下的隱憂卻早晚都要「償還」。
不止是馬雲、馬化騰、馬明哲「三馬」加在一起的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半壁江山,整個網際網路金融界或許都會在即將到來的監管風暴中經歷一輪全新的洗禮。
近來,一家阿里投資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赴美上市的事件在網絡上引起了一些爭議,這家公司就是以現金貸起家的「趣店」。「趣店」這類現金貸公司算不算高利貸?賺錢的底線在哪裡?今晚21:10分,郎鹹平、黃生、王牧笛邀您收看財經郎眼458期《現金貸的罪與罰》,我們不見不散!
聯繫我們
財經郎眼Daily
ID:cjlydaily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轉載|合作請聯繫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