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愛的寵物離世後,該如何走出悲傷?

2020-11-18 澎湃新聞

原創 王庶和 春熙照相館 來自專輯2020攝影專業畢業季

王庶和

浙江傳媒學院

2020屆本科畢業生

指導老師:李錦

裝置《墓景》王庶和,202cm×202cm×131cm

TOMB VIEW

墓 景

裝置《墓景》是一座在家中客廳為逝去貓咪建立的墳墓,以草為墓,以圖為碑。這是我自己失去寵物後的應對方式,向公眾介紹一個與人類社會心理及社會活動關聯緊密但至今仍被忽視的概念——寵物哀傷。

「寵物哀傷」是指寵物逝去後給主人帶來的哀傷感,20世紀80年代起國外開始關注這一概念,而國內從2006年才開始涉及。在全球對寵物依戀程度越來越高的大環境下,愈加強烈的寵物哀傷急需被大眾了解。

作品以圖像為呈現方式,展示我與墳墓、與現在養的三隻貓、與家這幾者之間的關係。建立墳墓、辦追悼會、在家中某個地方悼念是親友逝去後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但為逝去的寵物做這些卻顯得荒唐,也正是這種荒唐證明了寵物哀傷比親友逝去更加的可悲與無解。是否真的做到生命平等時,荒唐才會消失、如何應對寵物哀傷才會有答案?無論是從人民素養的提高、還是從保護動物寵物相關法律的建立與完善等哪一方面推進,寵物哀傷都將是寵物經濟繁榮下隱藏的即將面臨的一大課題。

春熙照相館:畢業創作從什麼時候開始做的?靈感來源是什麼?

王庶和:2019年7月確定了內容後,今年3月份開始做的。

這次整個創作基礎源於一段漫長的、不能引起共鳴的寵物哀傷。小時候常常獨自一人,我便和家裡的貓——咪咪成為了最親密的朋友,兩年朝夕相處後突然被母親告知,姑姑因家裡有老鼠來把咪咪要走,不久後就傳來了咪咪丟失的消息。失去它之後每每看到關於丟失許久或遠距離丟失的寵物自己找回家時,都會充滿一種希望,這種希望讓我陷入了長達多年的幻想,這種幻想甚至使我不停質問自己,是否咪咪千辛萬苦回來時我卻沒在家,我不在家才導致它沒等到我,它是否會悲傷地認為我拋棄了它,它會恨我嗎?

於是我開始自責。白色的衛生捲紙、白色的毛巾、一切和咪咪很像的白色物品常在余光中像極了它,驚喜錯愕後便是長時間的沉默。直到如今,這種幻想才結束,因十年有餘,貓的壽命已到了上限,咪咪不可能再回來了。回想它當初還在的時候,有次生產因奶奶不會照料,導致出生的六隻小貓有四隻當場死亡,僅剩的兩隻在還沒斷奶時就被我母親送走了。它的丟失加上這件事使我內心充滿了無盡的自責和一種無處寄託的恨意。儘管現在我又養了三隻貓,但每當白天想到咪咪時還會淚如雨下心緒難平,夜裡更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睡,對當年導致它丟失的親人也還有道心裡不能跨過的坎。

通過閱讀和研究,我了解到了「寵物哀傷」這個概念,它解釋了我的情緒及心理。從20世紀80年代起,國外開始關注了寵物哀傷,而國內從2006年才開始涉及。研究講到失去寵物後不管哀傷有多麼強烈,和失去親友的哀傷還是有不同的。第一,大家不會去鼓勵寵物主人表達哀傷,而且親友對這種哀傷缺乏敏感,即使表達出來,他們也會表示不理解;第二,悲傷過程也不同,寵物主人失去的是一種特殊的,唯一的情感紐帶。這種感情是無條件的,難以從人類身上獲得;第三,出於寵物主對寵物的責任感保護感,失去寵物會比失去親友多了憤怒抑鬱和內疚之情。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經歷一次還是多次的寵物逝去,哀傷程度都無明顯差異,也不會因為經歷過多次就有著更好的應對方式,而是每次都會感到同等程度的悲傷、憤怒、內疚。

儘管國內有大量相關機構分析了無數的數據,研究了無數的寵物經濟學,寵物心理學等。卻沒意識到他們所局限的一點:沒有把寵物放在和人平等的地位上,只是把寵物放在能更好地為社會的和諧和人民的幸福服務的位置上,所以更加無人談及寵物哀傷,整個社會環境更缺失應對寵物哀傷的基礎,從而使寵物哀傷更難以應對。「多次寵物逝去」這幾個字直刺我內心痛處。我與現在的三隻貓已相處三年,在這三年裡,我們一起睡覺、一起郊遊、一起坐車、一起坐飛機回家過年,這些時光讓我們彼此更加依賴,完全不能分開。我一點都不敢去想失去它們將會是怎樣的,經歷過寵物哀傷的我會更加懼怕再次面對寵物哀傷。

我已經很好地去照顧他們了,不會讓他們走失流浪、不會讓他們被壞人虐待、我會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更盡全力地去保護他們,但貓的壽命上限使我將來不得不再次面對這個我極其討厭且永不想碰觸的事實。恐懼、慌張、焦慮、提前憂傷、這些交織在一起的情緒使我迫切地想要將它表達出來,所以此次作品我以裝置與觀念攝影融合的形式,圍繞著我的寵物哀傷,以及我如何應對寵物哀傷來展開創作。

春熙照相館:指導老師給你提供了哪些幫助?疫情對你的創作有什麼樣的影響?

王庶和:最初討論開題時提出了畢設內容可以為貓,讓我在商業攝影與藝術創作中直接選擇了後者,給了我做自己想做的內容的信心。之後又對我的初步方案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幫我關注其他藝術家與貓相關的作品。在疫情期間積極關注我的進展。對我的論文內容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見。

計劃裡整個創作就定在室內,疫情只是使整個過程往後延遲,沒有改變我的創作過程。但改變了我的展示方式。原計劃在畢業展重新搭建這個裝置,但一切改為線上後,能展示給大家的就只剩圖片了。會感覺到很多遺憾。

春熙照相館:談談攝影和喜歡的攝影師。

王庶和:最初接觸攝影是爸爸愛好攝影,我從出生到長大有著非常多的影像記錄,從最初的膠片到後來DV,拍攝早已是我生活裡的一種習慣。而我踏上學攝影的路其實是一種對傳統公務員家庭的抵抗,攝影對當時的我來說是追求自由的答案,對現在的我仍是。

最喜歡的攝影師是Ryan McGinley和Petra Collins。

吸貓の片

下面請欣賞王庶和的貓貓世界

從左往右:��生生 ��小五 ��小一

原標題:《當心愛的寵物離世後,該如何走出悲傷》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寵物喪失綜合症——寵物離世,該如何走出悲傷?
    喪失寵物症候群(pet lose)社會學家將這種失去寵物後的喪失感稱為「pet lose(喪失寵物症候群),即指在失去寵物後,寵物主人會感到各種明顯的身心不適症狀的一種現象。其症狀主要表現在情感、行為、生理和心理四個方面:情感表現上:出現悲傷、憤怒、內疚、無助、孤獨、絕望、情緒起伏大、否認寵物離世的事實、感到麻木與空虛等。
  • 心愛的寵物離世後如何善終?潮州有人竟然……
    日報君走訪發現,潮州養寵人士越來越多,寵物殯葬卻遭遇尷尬處境。心愛的寵物離世後如何善終,成為許多市民面臨的難題。「普通」則提供埋葬服務,將寵物遺體進行深埋無害化處理,「大型」將設置會場,並請師傅誦經做法事,但購買該服務的客戶相對較少。
  • 如何面對配偶離世後的生活
    人生在世,最痛苦的莫過於面對配偶的離世。你會木然不知所措,或極度震驚不知作何反應;仿佛你的世界都靜止了。喪失配偶會讓你的世界天翻地覆(尤其當你視對方為摯友時)。你會覺得茫然無措,難以做出任何決定(哪怕是個很小的決定)。但是要明白,就像身體傷口會慢慢癒合,情感創傷最終也會癒合。配偶離世當然會給你留下傷痕,但也讓你有足夠的勇氣面對之後的人生。
  • 寵物專家提醒:愛寵離世後主人應該的事
    寵物已經成為了現在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成員,不論狗狗是如何離開我們的,調整好自己的情緒,迎接未來更重要一點,小編就來告訴你當寵物離開後主人應該做哪些事情。                   一、寵物死亡悲傷過程                           1、生活重心改變:                         寵物過世後,您感到悲傷難過是自然而正常的情緒反應。悲傷的過程包括接受牠已離去的事實,接著感受牠離去後的痛苦,最後適應不再有牠的新生活。
  • 和寵記:寵物離世應該如何與之告別?
    養育寵物成了最好的精神寄託。 寵物的意義既是家庭成員,也是同伴。 忙碌的生活裡,它們給我們心靈的慰藉,是漂泊異鄉時抵禦孤獨的忠實夥伴。一隻寵物可以陪伴我們十年左右。 可悲的是,可能有疾病,也可能有意外離開……如何才能為陪伴我們的寶貝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 貓咪去世後,該如何處理呢?
    貓咪去世後,該如何處理呢?這個問題是很多養貓人士不願意面對的問題,但不論是人還是貓,終究有一天他們會離開我們,該怎麼道別成了一個很多人關注的問題。還有一些養貓人士在面對陪伴了自己很長一段時間的喵咪即將離世時,就會想盡辦法讓貓咪活著,即使寵物醫院用盡了所有的醫療資源,寵物醫生用盡了所有的力氣,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放手,不願意讓貓主子走得安詳一些。
  • 親人離世,如何面對?
    幾個月前很愛自己的奶奶突然病逝,當我聽聞奶奶去世的噩耗,一時不知所措,竟然沒流出一滴眼淚,就像在做噩夢,跟世界隔著一道玻璃似的。我當時被派往國外出差,沒來得及回來參加奶奶的葬禮。回到廣州後,家裡所有人各自難過,舔舐傷口,又怕讓對方難過,所以沒人敢提起奶奶去世的事情。
  • 寵物仿真玩偶,給你一個再見愛寵的機會
    見過很多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失去愛寵的主人,因為離別而悲痛不已,甚至無心工作與生活,無法自拔地陷入到悲傷的情緒之中。Chongker在和寵物主人線上溝通時,試圖從旁觀者的角度開解,但是旁人終究只是旁人,有些情感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同身受,所有的寬慰還抵不過主人的一次想開。
  • 狗狗離世好難過~ 如何陪伴朋友度過
    常在寵物社團中看到許多寵物主人的留言說到類似的話語,如果我被外人欺負了!我可能摸摸鼻子就算了,息事寧人!但當我的寵物被它人欺負了,老娘(子)就跟它拚了!所以可見許多的寵物主人是已將它們的寵物當作自己的家人一般對待的,所以當主人們面對親人般的寵物離世時心情一定是悲痛萬分,做朋友的我們這時能幫助它們如何走出憂傷並關心它們呢?記得!有些話可說,有些話千萬別說!有時也可做些特別的行動鼓勵它們。當朋友的寵物離世時它們一定是心情非常沮喪的,這個時候千萬別自以為是地跟它們說,給自己一個時間期限,哭過喊過後時間到了一切就會否極泰來!
  • 心愛的寵物離世,鏟屎官都會難過,但有人竟為此放棄自己的生命
    在日夜相伴的寵物生命結束後,你會怎麼樣呢?但事實上,有將近6成的主人在失去寵物後都會出現一些身心不適的狀況,有些人會持續幾周,而有的人則需要很多年才能放下,更嚴重的就會因此患上抑鬱症…失去寵物的痛苦會讓主人們十分悲傷,在這樣的打擊下,有的人就會出現絕望、不知所措的感受,內心充滿著濃濃的被遺棄的感受,還有的人會頻繁的崩潰大哭,反覆去自己的寵物生前最喜歡的地方,沉溺在自己和它曾經的回憶中無法自拔…上面的那位鏟屎官就是這樣的情況
  • 劉濤深夜發文,自爆感到無力:親人離世的悲傷,是一個人最大的哀
    也難怪,誰能抵擋得住親人離世帶來的悲傷啊!01知乎上有篇文章,講的是一個女兒在父親去世10年後,依然沒有釋懷的故事。10年了,過不去,怎麼都過不去。走到哪裡都會想起,生活中的一點瑣事便可勾起無盡的回憶,尤其是到了忌日,總會莫名其妙的傷感。
  • 寵物過世後為何需要選擇寵物殯葬|寵物善終的好處|TIANPET天寵
    對於養寵物的鏟屎官來說,可能會深有同感,畢竟寵物的壽命只有短短十幾年,但寵物主有想過寵物的後事該如何處理?1.寵物殯葬對環境的影響對於人們來說,十幾年的光陰如同一陣呼呼吹過的風,但對於寵物來說,這就是它們的一生。而寵物過世之後,鏟屎官該如何安置它們呢?
  • 失去寵物:寶寶的傷痛如何應對
    失去寵物:寶寶的傷痛如何應對 失去寵物對於每個人來說,可能都是一件難過的事,但對孩子而言,程度猶甚。很多孩子並不理解發生了什麼, 尤其是當寵物不得不接受安樂死的時候,孩子們更加不能理解。發生這種事情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做出一些反常行為,傷心、悲慟、失眠等等。
  • 寵物離世也會造成創傷壓力症候群!走不出憂傷飼主增加
    現代人與寵物關係親密,對於寵物的離世,如何調適情緒很重要,若傷慟反應及症狀持續時間太久,可能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應儘早就醫治療。一名35歲女子日前目睹愛犬過世,事發後不停哭泣、憂傷,連連失眠、惡夢超過1個月。
  • 劉真離世5個月辛龍罕見深夜發文,6個字訴悲傷仍未走出喪妻之痛
    3月22日「國標女王」劉真因病去世,享年44歲,劉真離世前網上還曬出和女兒的合照,本來只是一場手術,誰知道卻留下了老公和女兒相依為命。劉真的離世也讓網友感到惋惜,圈內好友小S、楊麗菁以及吳宗憲等人紛紛表達哀思,也希望辛龍和女兒霓霓能夠振作起來。
  • 劉真離世5個月,辛龍仍舊走不出陰影,再次發6字悲傷文
    國標舞女王劉真早在3月22日因手術失敗搶救無效離世,對於摯愛的離世,辛龍也是受到了錐心之痛。最讓大家無法接受的就是劉真離開之後,留下了4歲的女兒霓霓。8月20日再一次從臺媒方面傳來關於辛龍和女兒霓霓的消息,劉真離世都已經超過5個月了,但老公辛龍仍舊還是沒能走出摯愛離開的陰影
  • 劉真離世5個月辛龍罕見深夜發文,6個字訴悲傷仍未走出喪妻之痛
    ,妻子病逝後辛龍清瘦了不少,好友也很擔心他的狀況。字裡行間難掩對劉真的思念,深夜女兒睡著後,獨自面對漆黑的深夜,對愛妻的思念就更深了,網友無不為之動容。劉真離世後,辛龍幾乎很少公開發聲,距離上一次發聲已經過去三個月了
  • 把悲傷化為美好的傳承,砥礪前行
    而當他們突然離世,很多人都會如雷般震撼住內心。自己生活的那一處溫暖不復存在了,生活會比自己想像的要更加艱難,我該如何前行?他走入這個世界的門戶,他走出這個世界的屏障,都隨之坍塌了。無論你曾經歷的是不是父母離世,但只要是最親近的人離開,總是會感到有些珍貴的東西在坍塌。可是,我們總要重建我們的生活,我們總是需要一些辦法讓我們更快地走出傷痛,重新上路。
  • 如何讓孩子面對寵物死亡?
    飼養寵物,就有面對寵物死去離開的風險。學習與死亡的寵物分離,不僅可以快速安撫孩子悲傷的心情,更可以教會他以後如何面對分離。家裡的小寵物死了,是可以給孩子滲透「生命教育」的絕佳時機。那麼,爸爸媽媽們應該如何教育寶寶坦然面對與接受寵物的死亡呢?1、告訴寶寶真實消息要坦然地告訴寶寶即將發生的一切。並且最好把孩子摟在懷裡或握住手,認真地告訴他。向寶寶解釋小動物病得很嚴重,不會再好起來了。我們需要把它交給獸醫,醫生會幫助小動物,讓它感覺舒服一點。
  • 瀋陽寵物去世如何處理,火化還是掩埋?268元瀋陽緣分寵物殯葬
    268元 瀋陽緣分寵物殯葬信譽有保證,價格低廉,服務完善,268元瀋陽緣分寵物殯葬公司,堪稱寵物公益事業的典範。瀋陽地區,寵物去世後應該如何正確地處理,很多寵主們並不知道,很多人還是按照老方式,幾乎就是就地掩埋,或者是直接扔進垃圾箱,就這樣陪伴自己十幾年貓貓狗狗,就被你這樣處理掉了,這樣的方式正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