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飛|一個人跟團遊——暹粒、金邊
文/胡蝶
版權所屬,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否則一切法律責任自負。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胡蝶夢憶夏 歡迎關注微博:胡蝶_夢憶夏
在機場集合時,其他人都和家人或朋友跟團遊,只有我是一個人跟團遊。領隊和我年齡相近,其他人比我大10歲以上。
第一天夜裡零點半入住金邊酒店,從大巴車窗看到好多人在賣菜,不知道為什麼這麼晚還在賣菜。
我和胡姐一房間,她80多歲的父母住隔壁的房間。
第二天坐大巴車4個多小時前往暹粒。途中看到居民樓、河邊。
經過吳哥全景博物館(Angkor Panorama Museum),沒有進去參觀。每個人排隊依次照相,換取第三天參觀大、小吳哥的門票。
吳哥皇家公園(Royal Crusade for Independence Gardens),位於吳哥博物館附近,是一個免費的開放式公園。公園內有美麗潔淨的蓮花,修剪整齊的花草和高聳的樹木、金色獅子。成群的蝙蝠倒掛在樹上,構成一幅奇觀。
姐妹廟(Preah Ang Chek Preah Ang Chorm)位於皇家公園旁邊,寺廟規模不是很大但香火鼎盛。寺廟的屋頂很有特色,有一個金黃色的多層寶塔,有白色的尖,頂上有一個四面佛的尖頂,金碧輝煌十分搶眼。廟裡供奉的兩尊佛像是兩姊妹。高的是姐姐,矮的是妹妹。據說蓋這座姐妹廟,是為了紀念16世紀與暹羅軍隊大戰時,兩位姊妹為了保家衛國壯烈犧牲,當地人為了感謝她們,於是在此蓋了座廟供奉紀念兩姐妹。
西哈努克國王行宮(Royal Residence)是柬埔寨國王來到暹粒的臨時住所,沒有金碧輝煌的皇家氣派,但上去舒服精緻。它不對公眾開放,只能在外面觀光。3D照相館很好玩。
在人潮鼎沸的暹粒老城區,老市場的旁邊有一條讓外國人流連忘返的酒吧街(Pub Street),熱鬧非凡,除了有酒吧,還有一些出售英文書籍和明信片的書店,以及一些手工藝品店鋪。
我和年齡相近的領隊一起去酒吧街玩,走在路上有一種來到暹粒版「三裡屯」的感覺。Temple Club裡面的裝飾很有吳哥窟的特色。喝了3杯Shot,2瓶啤酒的後果是吐了3次。
第三天,早餐只能喝大米粥養胃了。
在大巴車上,導遊講了柬埔寨的歷史和發展,紅色高棉,屠殺無辜百姓,多年內戰,政治不穩定,導致經濟落後。交通不發達,無地鐵,公交也不多,交通工具大多是摩託車和TUTU車。由於校舍不夠用,高低年級學生輪流去學校上半天課,另半天自行安排其他課程,例如語言課。收入低,消費高,但人民自得其樂,生活知足,周末會出去野餐。婚禮多集中在旱季(10月-4月),每次參加婚禮要投入很多(服裝,紅包),所以參加婚禮那半年可能會很窮。現任西哈莫尼國王年輕時很帥,至今未婚,投身於建設國家。老公叫「不累」,老婆叫「不笨」,謝謝叫「哦滾」。這個太逗了。
通王城(Angkor Thom)也叫大吳哥、吳哥城,是高棉帝國的最後一座都城,多次毀於戰火併幾番重修,是吳哥古蹟的「心臟」,鼎盛時人口達上百萬。
整座通王城呈正方形,城牆周長14公裡,並有寬達百米的護城河環繞著。全城共5道城門,上方都有面向四方的四面佛像,門外還各有一座橫跨護城河的大橋。南門、北門是百姓日常通行之門,東門為出喪使用,西門是犯罪者所走的,這4道門都通向城中心的巴戎寺。而在東門北側還有一道「勝利門」直通王宮,為國王及凱旋軍隊專用。
門外的護城河橋兩旁各有石像27尊,石像高約2.5米,成跪坐狀,懷中抱著蛇王「瓦蘇基」,這正是傳說中的印度神話「攪拌乳海」。
塔普倫寺位於吳哥窟東面,是高棉國王闍耶跋摩七世於1186年為紀念母親而建造的,因此也叫「母廟」。它由大型的石頭堆砌而成,曾是一所擁有高僧、祭司和舞女的神殿,具有廟宇和修院的雙重功用,但隨時間流逝被肆意生長的熱帶樹木侵入,如蟒蛇般的樹根爬滿了寺廟並深入到建築中,使內部的石塔、圍牆倒塌,原本規整的建築因碎石與植物交錯而變成了一座「迷宮」。現在,這座寺廟仍在被自然吞噬,侵入石塊裡生長的樹木,在將建築撕裂的同時也支撐著它,使其不完全坍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寺廟和樹根緊密相融,這一獨特的自然人文奇觀還成為了電影《古墓麗影》的外景拍攝地。
現在,這座寺廟仍在被自然吞噬,侵入石塊裡生長的樹木,在將建築撕裂的同時也支撐著它,使其不完全坍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寺廟和樹根緊密相融,這一獨特的自然人文奇觀還成為了電影《古墓麗影》的外景拍攝地。除了與樹融為一體的奇景外,塔普倫寺建築本身也十分精美,尤其各種雕塑很值得觀賞。它有4座門廊,主殿面向東方。東門外牆上刻畫著手持狼牙棒、頭頂舍利塔的守護神,從這裡進去,會經過「舞者長廊」,長廊頂端是飄逸浪漫的仙女浮雕。神殿被大樹所盤踞而未做整修,裡面供奉的是「智慧女神」(據傳以國王母親的形象塑造),穹頂是精緻的蓮花圖案。
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建於公元12世紀初期索亞娃曼二世統治時期。與其北邊相距170米的託瑪儂神廟為同一時期建造,二者建築布局、結構形式完全一樣。但這兩組建築為何而建,目前尚不清楚。
只是在19世紀後期,駐柬法國軍官迪科在發現這組建築時,從當地人口中得知該廟是供奉周薩神(Chau Say)的,故法國人將其命名為周薩神廟(Chau Say Tevoda)。 周薩神廟裡存著數量眾多的蒂巴特女神的浮雕,其中朱紅色顏料的女神像是建造當時就存在的。
戰象臺階也叫鬥象臺,位於通王城內,曾是吳哥國王挑選坐騎、檢閱及舉行慶典儀式的地方。戰象臺階共有三個平臺,長約350米,高2-3米,長長的基座上雕刻著多個栩栩如生的大象頭顱和長長的象鼻。
南部的階梯以三頭象為柱,支撐著象頭及平臺,象鼻卷著蓮花。在周邊的圍牆上雕有許多印度教的神像及神獅、神鳥、犀牛、河馬等動物,栩栩如生,還能看到關於打獵場面的浮雕。有些雕刻到目前都還算完整,可以看出當時精湛的藝術造詣。
在吳哥時期,這裡每年都會舉行盛大的鬥象大會,只有在大搏鬥中勝出的大象才能成為國王的坐騎,而這些巨象石雕仿佛在向你訴說當年慘烈的鬥象故事。
十二生肖塔(Prasat Suor Prat)也叫十二塔廟,位於戰象臺階正對面的樹叢裡,一字排開的十二座紅土古塔,造型抽象,而且歷經風雨歲月,也看不出上面的動物雕刻究竟是什麼樣子。其實,對於十二生肖塔的用途一直存在爭議,有的說是用於囚禁和審判犯人(用毒蛇來辨別罪犯),有的說是為了守衛通王城的中央廣場,也有的說是塔與塔之間曾拉起鋼絲或索橋,然後讓藝術家在上面為國王表演節目等等。
如今的十二生肖塔已經無比荒涼,依靠柬埔寨政府定期維護才不至於倒塌。這些塔在樹林掩映下點綴著破敗的戰象臺階,構成一幅滄桑的畫面。
巴戎寺(Bayon Temple)是通王城的中心,建於12世紀末,是國王闍耶跋摩七世為自己建造的寺廟。在這裡不僅可以找到著名的「高棉的微笑」,還能欣賞到迴廊上豐富而生動的浮雕。
整個巴戎寺建築分三層,下兩層為方形,迴廊的牆壁上刻有浮雕;頂層為圓形,豎立著大大小小的佛塔,原本有49座,現在只剩37座。中間最大的佛塔高約40多米,其他的如眾星捧月般簇擁在它周圍。
百米多寬的迴廊上原本建有木造的屋頂,但現在只能看到斷壁殘垣和巨大的石柱。現存迴廊的牆壁上可以看到十分豐富的浮雕,內層主要為神話和宗教故事,如攪拌乳海、毗溼奴神的形象等;外層則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從古代戰爭記述到尋常百姓生活百態、洞里薩湖風光等。這些活靈活現的浮雕似乎在訴說著一段段遙遠的故事,是不可不看的珍貴史跡。
佛塔的頂部刻有巨大的四面佛,佛像的四面分別代表慈、悲、喜、舍,而且都帶著安詳的微笑。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些笑容有著細微的差別,微微上翹的嘴角說不出是寬容還是嘲諷的意味,仿佛藏著什麼世人永遠無法了解的秘密。而這便是令吳哥窟享譽世界的「高棉的微笑」。
在參觀巴戎寺時我又吐了,沒爬到佛塔頂部,沒看到巨大的四面佛「高棉的微笑」,沒照經典的貼鼻子照,切記要在旅遊時保重身體,保持好體力。每次旅行留下遺憾只為了下次有動力再去,留個念想。
吳哥寺(Angkor Wat)也叫小吳哥,是吳哥古蹟群中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也是其中保存最完好的建築,狹義上的吳哥窟就是指的這裡。
人們普遍認為吳哥寺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它不僅規模宏大,造型完美對稱,浮雕更是精美無比,體現了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並作為柬埔寨的標誌被印在了國旗上。
吳哥寺的建築遵循金剛寶座塔形式,包括祭壇與迴廊。祭壇由三層迴廊環繞的長方形須彌臺組成,層層高疊,形如金字塔,象徵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祭壇頂部矗立著按五點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寶塔,象徵須彌山的五座山峰。寺廟外圍有一道護城河,象徵環繞須彌山的鹹海。
進入吳哥寺,要沿著石板橋跨過寬寬的護城河。西門是正門,在外院牆西面的中段有一條裝飾著浮雕的長廊,正中的門樓內有一座3米多高的毗溼奴雕像,常能看到未婚夫婦來此祈求好運。外院與內院的正門間有一條寬闊的青石板路相連,走到盡頭時你會發現這其實是七頭神蛇納迦(Naga)的身體。道路兩側廣闊的空地上有兩座對稱分布的藏經樓和兩個方形水池。
來到內院,開始參觀主體建築,牆壁上布滿了精美的浮雕,顯得十分華麗。底層長達800米的迴廊雕塑講述著印度教神話故事。二層則以各種宗教圖案為主,裝飾意味更重,其中跳舞的仙女阿卜娑羅(Apsara)的形象吸引著很多遊客拍照、合影。而第三層有四座小塔拱衛中央主塔,通向主塔的臺階被稱為「天堂階梯」,高13米,幾乎與地面垂直,攀登時必須手腳並用。
小吳哥很美很壯觀,安保人員看到有違反規定攀巖的人,從兩三米高的石階上飛奔過去阻攔,很帥氣。2個小時的自由時間,我邊逛邊照,沒想到18點天色黑的很快,我忘了集合地點,手機沒信號,不知道酒店地址,只能憑著判斷和記憶找迴路和大巴車,在飛揚的塵土中奔跑,害怕徹底天黑後,像《勇敢者遊戲》般,被時光機捲入那古老的傳說,驚險刺激害怕通通泳向我,我想最壞的結果是報警。遲到3分鐘,領隊和導遊說他們馬上就要報警了,全車人都很擔心我。何叔打趣道:「我一老頭子丟了沒事啊,你一姑娘丟了可不行。」
第四天,參觀橡膠床墊購物店和大榕樹農村。看到了和尚們吃午飯的場景。洞里薩湖也叫金邊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它通過洞里薩河同流經金邊的湄公河相連。湖上有數個水上村莊,因居住著大量的越南難民,被稱為「越南浮村」。乘船遊湖看到水上的房屋、教堂、學校等建築,這是柬埔寨最貧困的地方之一,湖上的人家大多是為了躲避越南內戰而逃難至此,兩方的政府都不承認他們。骯髒的湖水和破破爛爛的小木屋令人看著都揪心。
當地小孩在船上兜售飲料,或者脖子上纏著大蟒蛇要你拍照,又或是強行給你按摩、捶背等,不給小費就不肯離開,有的甚至會直接乞討。有的船上的人會因為招攬生意和乞討而起爭執。
孩子在船頂開心的翻跟頭。即使他們知道現在的生活困苦,未來的艱辛,在那一刻孩子還是天真快樂的。
傍晚時領略到與吳哥窟不一樣的湖上日落風情,夕陽下沉,漸漸消失在地平線。
參觀完洞里薩湖,一行人找大巴車,隊伍有些散,胡姐怕我又和大家走散了,招手喊我:「來來,快上車!」此時旁邊的娜姐說:「這不是我們的大巴車吧!」我哭笑不得:「姐,你這是要把我帶向何方啊?要上車估計咱倆這回就真迷路了!」感動又好笑的小插曲。幸運如我也,一個人跟團遊還有這麼多人關照我,吃飯給我留座位,夾菜,怕我走丟,在酒店等我安全歸來。還遇到愛照相的何叔給我照了很多美照。我也不客氣,下了大巴車我就找叔兒:「叔兒!叔兒呢?」
晚上,我和團裡兩個姐姐去了PUB STREET,逛了小市場,買了好看的大象圖案褲子、小本,瓶蓋起子、冰箱貼。
第五天。崩密列(Beng Mealea)位於吳哥寺以東約40公裡處,是吳哥古蹟建築群中最神秘的寺廟之一。它完全陷落於荒野之中,在這裡可以看到吳哥窟未被發現前在叢林中沉睡的模樣。
在崩密列的入口處立有「地雷已清除乾淨」的告示牌,這裡曾被紅色高棉佔領,為防止敵人進攻而埋設了大量的地雷。
「崩密列」意為「荷花池」,在進入大門前有一條土路,可以看到一路擺開的多頭蛇神像,旁邊的河花池中已經沒有了荷花。崩密列的規模和設計風格幾乎與吳哥寺一樣,寺廟周圍原本是一條很寬的護城河,如今早已乾涸。
走近寺廟,叢林的神秘氣氛在斷裂的柱石、坍塌的牆壁間瀰漫。崩密列的主殿也已倒塌,四處的斷壁殘垣引人遐想,給人一種想要探索的衝動。巨大的樹木在這裡肆意生長,和殘留的建築糾纏不清,似乎要融為一體。仔細觀察,依然可以看到石門、牆壁上不完整卻不失精美的雕刻。崩密列原始而破敗的氛圍造就了它的獨特之處。
晚上在吳哥微笑餐廳享用滇菜自助餐,然後看了《吳哥的微笑》。著名史詩歌舞劇《吳哥的微笑》由中柬埔兩國藝術大師合作出品,全劇選取吳哥文化瑰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結合現代手法加以表現。歌舞劇開篇用一個孩子與四面神的對話,引導觀眾去探尋吳哥的千年之謎,王朝的興衰、生命的輪迴、善惡的較量。各式各樣的石頭微笑代表著人們對吳哥的熱愛,對和平繁榮的嚮往,從而向人們表達一個主題,吳哥的燦爛文化不僅屬於柬埔寨人民,更屬於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
晚上又拉著團裡另外兩個姐姐一起去酒吧街市場逛。姐姐說價格不值,又給我講了一遍人民幣,瑞爾,美元之間的換算匯率。我用調皮的語氣和姐姐說:「不要在意那幾塊錢了,大頭兒都花了。出來最重要的是什麼?開心!」逗得姐姐開心地笑。
第六天。乘大巴車4個多小時前往金邊。獨立廣場(Independence Square)是一個用於集會的廣場,1985年為了紀念國家獨立和為國捐軀的人們建造了獨立紀念碑。
金邊皇宮是諾羅敦國王於1866-1870年建造的,充滿高棉傳統建築風格和宗教色彩,是柬埔寨國王的宮殿,由一組金色屋頂、黃牆環繞的建築組成,造型精美,金碧輝煌。包括查雅殿、金殿、銀殿、舞樂殿、寶物殿等20多座大小宮殿,宮殿均有尖塔,代表繁榮;殿身以黃、白兩色為主,黃色代表佛教,白色代表婆羅門教。建築迴廊上是仿吳哥寺的華麗浮雕壁畫,描繪了歷代王朝功績和宗教故事。
在皇宮的出口處可以看到傳統的音樂表演,這些演員大多是因為地雷而失去肢體的殘障人士。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我們遇見的每個人,每件事,不管好的壞的,都增加了見識,豐富了我們的人生。每次旅行看看不同的景和人,想像如果我現在是他/她,生活在此,又會是怎樣的「我」,過著怎樣的生活,有怎樣的家人、朋友、思想、價值觀。然後仿若夢中驚醒般,再次體會到是過去的一切造就了現在的我,珍惜我所擁有的,珍惜每一天,每一天的生命和時間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彌足珍貴的。
不管人生還是旅行,總想有個陪伴,不想孤單一人,有時和家人一起走,好朋友一起走,有時和普通朋友一起走,有時和戀人一起走。可有時,我們需要一個人踏上旅程,面對內心的孤獨和膽怯,探尋自我,尋找夢想,繼續前進。
By:胡蝶 20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