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紀行,黎明時分的娑婆世界(仰光、浦甘、曼德勒完整攻略)
BY小企9999
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伴隨著的都是血淚史,概莫能外。
暗夜中那些流下的淚和流過的血,隨著伊洛瓦底江的水流悄然而逝。
黎明到來,陽光依舊普照,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廣袤大地生機勃勃,光彩重生。
廈航國旅豪華團緬甸五日遊、D1
MF8669廈門→仰光(北京時間)14:30-16:50(緬甸時間),飛行約3小時50分
瑞光大金塔
始建於公元前585年。佛教傳說,釋迦牟尼成佛後,為報答緬人曾贈蜜糕為食而回贈了八根頭髮。佛發被帶回緬甸後,當時在位的奧加拉巴國王下令修建了這座金塔以珍藏。
它是緬甸最神聖的佛塔,還同時供奉著三位佛陀的遺物:拘留孫佛(Kakusandha)的杖,正等覺金寂佛(Konagamana)的淨水器,迦葉佛(Kassapa)的袍。因此,瑞光大金塔成了緬甸乃至東南亞的佛教聖地。
中央的大金塔基座周長433米,周圍有由木石建成,風格各異的4座中塔和64座小塔,外圍還環繞著大大小小許多佛殿。
訪客在進入瑞光塔前需按照當地的佛教習俗脫掉鞋襪,赤腳入內。大金塔和周圍中小塔群間是光滑的地板,中央的金塔光芒閃爍,雄偉雍榮。
人們面朝大金塔,席地而坐,虔誠地誦念經文、默默冥想或是默默注視著神聖的佛塔,與心中的佛祖做著心靈的交流。
通過他們肅穆的神情和專注的目光,我的內心感受到了一種震動,來自於宗教信仰影響力的震動。
D2仰光→蒲甘(飛行約1小時)
蒲甘,位於緬甸中部。緬甸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統一封建王朝蒲甘(11-13世紀)京都建於此。這個地方歷史上建有的佛塔多達40多萬座,當之無愧的「萬塔雲城」。如今在方圓16平方英裡的平坦土地上,依然存有古佛塔2300座之多,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考核項目。
馬車塔林巡遊
蒲甘旅遊的一大特色是乘坐馬車在泥土路上穿行,欣賞那些分布在村落中或原野上,不時從草叢中或大樹下冒出來的古佛塔。宛如一段穿越時空的旅行,讓我感受到異與尋常的驚豔與震撼。
在馬車上晃晃悠悠的前行,眼睛不得閒,心情也隨著馬蹄而起起落落。或因轉彎時遇見的美麗小磚塔,或因矗立在遠處曠野中只能遠觀的遺憾。
這是第一座下馬近距離參觀的江邊無名古磚塔。
按照導遊的介紹,浦甘歷史上的佛塔由王室,貴族,官員,平民修建,等級森嚴。這種體量不小,有神獸鎮守的佛塔往往是王室的等級。
從主塔門口的石碑上看應該有名字的,只是石碑上的緬甸文(屬於婆羅米系的字母文字,其書寫特徵是呈圓形)太過小眾,專門受過培訓的導遊也認不來呀。
緬甸人對拜佛的重視程度超過對祖先祭奠。多數緬甸人信仰的小乘佛教,認為死亡是重生的開始,因此對一個人的逝去持比較超脫的心態。人去世後,通常不留骨灰,因此不可能修塔埋骨,後人也無須瞻仰祭拜。和國內的塔有可能是埋骨塔不同,緬甸的佛塔裡面供奉的都只是佛像。
塔院裡的樹下掛著守護人售賣的人偶,神情搞怪,色彩鮮豔。
瑞喜宮寺
瑞喜宮佛塔是蒲甘地區最古老的塔,也是最壯觀、工程最浩大的塔。
公元1031年由阿奴律陀王始建,相傳阿奴律陀王讓白象馱著佛祖前額的皮膚信步而走,在其停下來的地方建塔。結果,白象停在一沙丘上。故瑞喜宮佛塔意即建在沙丘上的塔。1090年由其子江喜陀王完成。
進入瑞喜宮,先要通過一道長廊,兩旁是粗壯的方柱,地面的塗釉方磚上,刻有各式各樣的浮雕,長久以來已被信徒和參觀者的赤足打磨得相當光滑。
廊柱上方,有著各種金色的神獸和佛像,和絳紅色的緬文寫著我看不懂的內容。
長廊盡頭進入廣場,中心的瑞喜宮塔和仰光的瑞光塔乍一看有點相似,都是高臺上的覆缽式的塔身主體加上尖頂和塔剎。相傳塔下珍藏有佛祖前額的皮膚、翡翠佛像等寶物。
塔的周圍環繞著53尊高大的雕塑,包括獅子雕、摩迦羅雕和蟾蜍雕。和許多小塔與亭臺,令人眼花繚亂,心生敬畏。
塔的四面各有一座四方攢尖亭,亭內各有一尊精美佛陀立像。
阿南達寺
建於1105年。寺中心的佛塔被譽為蒲甘第一佛塔,其建築工藝大大超越了之前的佛塔,並且融入了緬甸特有的風格。中心玉米穗般塗滿了金箔的印度式尖塔為阿南達尖塔,坐落於層層白色塔身之上,四周紅底金頂的小塔眾星捧月般環繞著它,在陽光照射下顯得尤為耀眼。塔身的附屬建築幾乎全部用白色石料砌成,外壁上有大小佛像和佛本生故事的彩陶浮雕,和眾多神獸雕像。整體造型異常優美。
阿南達寺最大的特點無論是整體或者局部,處處嚴格遵循著對稱均衡之美。
寺內供奉的金光燦爛的佛立像和門外守護的守護神像。
相對於大佛的威嚴,佛殿外圍這兩尊帶著神秘微笑的守護菩薩像有一種特別親切感。
寺廟長廊裡的佛祖誕生,悟道過程經變畫。
達瑪央吉佛塔
導遊介紹這種佛塔有殘暴之塔之說。建造者那亞都(Narathu)國王(蒲甘王朝第45任國王1167-1170),殘暴異常。為贖殺父兄之罪而建造這座佛塔,過程中還處決了不少工匠。結果1170年,塔未完工國王遇刺,就此中止,至今塔頂仍未完成。
因為據說這座這裡陰氣較重,我們是在正午陽氣最足時分前來的。也許受導遊介紹的影響,走在佛塔內幽深的甬道中,即使正午的陽光從雙層窗外投射進來,也覺得陰森森。
走出佛塔,綠樹映襯下,這座遠觀仿佛磚砌金字塔的紅磚佛塔,色彩與散布於浦甘平原上的大多數古佛塔一致,不過從佔地規模和單體的體積看可算翹楚,陽光下恢弘壯美就不會覺得汗毛直豎了。
360度日落觀景臺
浦甘入住的酒店叫阿勒姆皇宮度假酒店(AureumPalaceHotel),酒店有一座地標性的高塔。塔的色調跟大多數古塔相似,外觀看是螺旋上升,與傳說中的哈裡發通天塔類似。憑入住贈送的票電梯上九層後再爬兩層螺旋梯,才能到達塔頂的平臺。
從塔上往下看,浦甘大地異常平坦,仿佛一塊無邊的綠毯,紅色的磚塔,綠色的樹,就是毯子上的圖案啦。
從觀景臺上看,這組佛塔距離最近,也最吸引眼球。也許正是那一見鍾情般的悸動引領我次日獨自前往,收穫一段難忘的體驗。
浦甘周邊地勢平坦、觀景臺一枝獨秀,是欣賞日落的絕佳位置。可惜天公不作美,濃密的雨雲把太陽遮擋得嚴嚴實實,沒有守候到期盼的夕陽,倒是迎來了一場瓢潑大雨。
D3蒲甘→曼德勒
360度觀景臺賞日出
酒店贈送的觀景臺門票只能選擇日落或日出上一次,如果還想再上,需花10美元購票。天氣好可以看到太陽初升,萬物甦醒。
酒店開放式柚木餐廳提供西式早餐,鳥兒一點不怕人,竟飛到餐桌上求食,可惜每次剛想抓相機服務員就把這些小精靈趕跑。鳥兒就在邊上啾啾,紅磚佛塔更餐廳只隔一個泳池。這環境......
飯後散步,自然而然被古塔牽引,沿著河邊走著,意外的發現已走出了酒店,高塔上吸引過我目光的那群古塔就在眼前,看看去~
經過一個棚戶時,有位小哥仿佛知道我的來意,主動提示我可以爬一座可能是他假的簡易梯子。出門時我連相機包都沒帶,沒想到他看我拍著口袋的囧樣安慰我說不要錢,帶我爬梯子走近古塔。
就在我獨自驚訝於這幾座古塔的門楣,牆角細節似乎比前天看到的那些著名大塔更講究時,小哥回棚屋拿來鑰匙,打開佛塔鎖著的門,示意我跟進,然後用帶來的手電筒示意我牆上有壁畫。順著手電的光柱,我驚呆了,除了地面,到處都是壁畫,有些風格是印緬的,有些則接近我在敦煌洞窟中看過的,根據畫風我猜測相當於敦煌隋唐或五代十國時期。
獨樂不如眾了,離出發還有一個半小時,奔回酒店帶上糖果和錢包,呼朋引伴再次前往,同伴收穫許多在塔群中的窈窕美照,我則得以較為安心地在藍衣小哥幫助下進入其他古塔繼續看壁畫。雖然這些壁畫不如敦煌精美,但那種感覺,還是有點像邂逅王圓籙後欣喜若狂的斯坦因。
烏本橋
浦甘距離曼德勒,沒有高速路,車程4.5小時
烏本橋(U Bein Bridge),修建於貢榜王朝的敏東王時期。橫跨東塔曼湖(Taungthaman),長1200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柚木橋。橋墩、橋梁、鋪橋的木板都是用珍貴的柚木(N年不腐)。
當初建橋時,橋頭橋尾和橋中共建了六座亭子,以供行人遮陽躲雨。在緬甸人看來,六座亭子體現了佛教的「六和精神」。我查了一下資料,六和精神本是僧團生活的準則,即戒和同修(戒律面前平等),身和同住(行為上互不侵犯),口和無諍(言語上和諧),意和同悅(精神上志同道合),見和同解(在思想上有共識),利和同均(經濟上均衡分配)。深受佛教思想影響的緬甸人相戀時,會趕來烏本橋,立誓永葆這六種和睦互敬的精神。所以,該橋是做」情人橋「。
落日風光是烏本橋吸引遊客打卡的另一大因素。
沐浴著夕陽溫暖的餘暉,即使單身狗也理應喜笑顏開。
D4曼德勒
曼德勒(Mandalay),緬甸第二大城市,位於緬甸中南部的內陸,是幾個古代王朝曾經建都的地方(如蒲甘 城、 阿瓦城),有大量華僑聚居。
馬哈加納揚僧院
這裡最大的看點是每日上午10:15僧侶(絳紅衣)和尼姑們(粉紅衣)排隊接受布施的場景。
在緬甸,人們認為布施可消除業報。但是緬甸的僧人和尼姑在接受布施時不得開口,更不能與施主交談,以避免有意引導施主給予更多施捨。無論人們布施何物,都必須欣然接受,不得拒絕或丟棄。
在緬甸,承擔替人消災解厄的緬甸僧人和尼姑普遍受到尊敬。
吃飯時間到,僧人們託缽有秩序地進入食堂,隊伍中還有不少十幾歲的小沙彌和小尼姑。將化緣得來的食物集中起來,再進行分配。
小乘佛教認為晨朝是諸天食,日中是諸佛食,日西是畜生食,日暮是鬼神食。僧侶比丘日中而食,過午不食。可以減少昏沉,無宿食患,得清淨心,身心趨於安穩。吃飯時間到,僧人們託缽有秩序地進入食堂,將化緣得來的食物集中起來,再進行平均分配。
前往布施與觀禮僧人化緣遊客眾多。此前發生過中國遊客因爭搶機位打架事件,所以目前僧院禁止攜帶相機進入。
固都陶佛塔寺
這是一座已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全名瑪哈羅迦瑪若盛佛塔,意思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功德塔。油緬甸歷史上著名的貢榜王朝敏東王建造,與曼德勒城同時落成。
關鍵是塔寺保存有著729塊雙面由古巴利文(梵文)鐫刻的石碑佛教三藏經,在1857年集合了南亞 2400 多位高僧共同勘訂,堪稱佛教經典教科書,耗時七年五個月完工建成。每一塊石碑由一座白塔守護。
藍天綠樹下,白塔成行,徜徉其中,除了感受宗教和文化的力量,借景拍照也是極好的。
隨手抓拍發幾張。
D4曼德勒
馬哈穆尼寺
南傳佛教在上緬甸最重要的朝聖地之一。
據說這裡的佛像由佛祖的親自開光,所以這座佛像被視為佛祖真身,在緬甸具有非常神聖的地位。
上圖的人們正在將供奉的金箔貼在佛像上(除頭部外)。長期積累下佛像身上的金箔厚達二十釐米,以至看起來形體有點臃腫。
寺廟的柱子上半部分是金色的,下半截則由翡翠礦石貼面,光線從走廊的四面投射過來,金光燦爛,極顯貴氣。
在緬甸,往往塔就是寺,寺本身也就是塔。
從外面看,這種主基部十字形的寺廟建築上方,也有個金碧輝煌的金字塔形尖頂。
分布在主塔周圍的精美白色附屬小塔。
臉上塗著德納卡正給寺中佛像浴佛的小姑娘。
廊柱下,年長的尼姑正給她所帶領的小尼姑們做講解
翡翠佛塔
只有在緬甸,才會有這麼一座全球獨一無二的翡翠佛塔。這座由華裔玉石商發起捐建的名叫Werawsana的翡翠佛塔始建於2012年。每一塊石頭用的都是翡翠或翡翠原石,完全沒有人工染色的痕跡。據說有1萬1千噸翡翠,耗資百億。
佛塔高約25米,塔底和塔頂使用了許多精品級別的翡翠,整座塔看起雄偉壯觀且珠光寶氣。
塔的結構個緬甸其他佛塔差不多,底部四面供奉佛像。只不過這裡用的都是整塊翡翠玉石大料雕刻而成的。所有玉石包括佛像均可隨意觸摸或用手電筒查看。
翡翠塔外帶著兩孩子玩耍的年輕媽媽。
曼德勒機場候機。緬甸航空的ATR飛機飛仰光約1.5小時
仰光夜市
仰光舊城區的中國城,聚居著較多的華人,也混居著不少緬甸其他民族人民。
夜市中可見到國內城市基本消失的排擋風光。炸昆蟲,拌粉,檳榔、榴槤等熱帶水果等小攤。
中餐,緬餐各種口味的排檔比比皆是。
這種觀音廟據說是由緬甸的福建籍華僑建的,幾天來看慣了不認識的緬文,好親切!
由於擔心衛生和安全問題,我們的團餐沒有安排大家在夜市吃。知道酒店附近買不到實惠啤酒的我在此果斷下手。
D5仰光珠寶交易中心-緬甸綜合特產中心
出於種種原因,這個主要提供緬甸翡翠、紅寶石和一些木製品,食品的綜合市場裡不讓拍照,因此只在入口處用手機拍了一張切割開的翡翠原石。畢竟緬甸開發籤證的國家很少,對玉的需求又以華人為主,因此市場裡幾乎全是中國口音。在這裡購買翡翠或紅寶石製品,可獲20%折扣(或曰退稅)。
緬甸執行的衣食住行購及注意事項:
貨幣:人們幣在緬甸不流通,需預先兌換成緬幣,機場和高星酒店可換,櫃員機可取(需另算手續費),必要時可導遊換點小額應急,我的經驗裡機場匯率最優100=20600。
語言:基礎英語交流可行,華人聚居區或特定商鋪可說中文,公共設施使用文字幾乎全是緬甸文。
衣:緬甸常年炎熱,且經常需進宗教場所,褲子或裙需過膝、上衣需包肩,涼鞋方便脫,不過室內冷氣較強,可帶薄外套備用。
食:受地理位置和近代殖民影響,緬餐帶有英印咖喱油炸色彩,建議淺嘗。酒店出品西式風格明顯,街邊中餐館很多,熱帶水果和夜晚燒烤簡餐非常便宜。因為參加的廈門廈航和建發聯合組團的標準較高,除了一頓江邊的風景緬餐,頓頓都安排當地最好的中餐館。
住:1、4/仰光梅麗亞酒店;2/浦甘阿勒姆皇宮度假酒店(AureumPalaceHotel);3/曼德勒希爾頓酒店。自助早餐仰光梅麗亞最好,環境浦甘最優,3周邊逛和消費曼德勒希爾頓最合適。
行:緬甸接受落地籤:50$/人。受限於網絡定位和租車服務有限,自駕不太現實。旅行團安排:廈航往返仰光、仰光浦甘、曼德勒仰光四飛+旅行社安排的緬甸外交部藍牌大巴,車況比我預想的好得多。司機住行李艙,吃盒飯,非常辛苦。
小費:緬甸是小費制國家,不過導遊提醒只要酒店退房前(緬幣1K)和司機(2K/天),馬車夫(1/K)即可。自發給小費是因在浦甘好幾次麻煩那位住古塔邊的藍衣小哥(1K/人)。
購:除了總所周知的緬甸翡翠和紅寶石,木製品,漆器,掛毯,比較有特色;奶茶、咖啡適合分享。
注意:入鄉隨俗,不要和當地人爭論政治或宗教問題。
用幾個關鍵詞做個總結吧:
信仰虔誠:無關貧窮地位,信仰已經融入血液,自然約束人們的言行和追求。
淳樸友好:不管是宗教原因或剛開放的淳樸,商業化氣息非常淡。打過招呼想拍照所有人似乎都很樂意配合。
貧富差距大:窮的赤貧,富的巨豪。如果可以的話,好好體惜所遇到的做小買賣的人們吧。
小眾人少:相對於新馬泰或國內遊人密度大的地方,極其小清新。
總評:緬甸,這個對中國遊客打開大門不久的佛教國家,目前具有極強的可玩性和極高的性價比,想去趁早!